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翻译与文化杂合密切相关。《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与文化的浓缩,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罗慕士在其英译本中将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这种东西合璧的杂合译本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受译入语读者、翻译目的及翻译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陈晶晶 《科技信息》2007,(32):169-169
商标词的翻译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本文从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我国出口商标的翻译。通过成功或失败的译例,说明了翻译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指出商标翻译必须顾及国外消费者的文化习惯与审美心理,考虑它们对所译商标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谚语作为人们生活生产中总结出来的精炼而富哲理的固定语言表达方式,体现着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英汉谚语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有差异.本文就一些中英常用的谚语进行比较,从这些比较中,可以发现东西方文化的同与异.了解这些文化,对学习、翻译、正确使用英语谚语以及了解西方文化,都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由于东西方存在着文化差异,习语翻译成了翻译过程中最难的部分。只有深入了解习语背后的特定文化,才能恰当地翻译习语。论文分析了英汉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介绍了一些习语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东西方民族文化中,东方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与西方基督教《圣经》中的耶酥,有许多相似性,渗透着不同民族的某种共同的文化心理,显示出在一些相似的民族境遇中一些相通的民族心态,同时,这两位人物在“神性”与“人性”的比例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却能映射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异同点对于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民族美学思想等具有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东西方民族文化中,东方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与西方基督教《圣经》中的耶酥,有许多相似性,渗透着不同民族的某种共同的文化心理,显示出在一些相似的民族境遇中一些相通的民族心态,同时,这两位人物在“神性”与“人性”的比例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却能映射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异同点对于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民族美学思想等具有宝贵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翻译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五项基本技能"中做起来比较困难的一项内容。学生在做翻译题时一定要考虑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各民族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东西方语言形式的多变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以两国语言所依据的思维方式为指导,例如在俄译汉时,就要根据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组织俄汉译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翻译出合乎汉语习惯而不是欧式的译文,反之汉译俄时也要根据俄罗斯人思维方式进行变换。同时翻译是一种手段,通过翻译练习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外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大学俄语教学中,如何继承翻译这一传统教学手段是一项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不同语言民族的语言世界图景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独特的民族心理。从“黑”、“白”颜色词构成的熟语中渗透的语言世界图景看俄汉民族色彩个性特点,能更好地理解俄汉民族各具特色的东西方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王辉 《科技信息》2012,(32):172-173
“翻译腔”是大学生英汉互译中十分常见的一个问题。分析并找出“翻译腔”形成的原因对于完善译文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从理解与表达两个方面指出“翻译腔”形成的深层原因在于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及思维模式,尤其在于译者对西方文化及思维模式的隔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种较为切实可行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习语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沉积。十二生肖习语更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民族特色。文章旨在讨论翻译十二生肖习语时应该采用哪种翻译法。动物形象和意义相似的习语宜采用直译法;貌似不同,仔细琢磨意思比较吻合的动物习语宜采用意译法;借以比喻之物相同,而其内涵相异者宜采用借用法。  相似文献   

11.
语言反映一种世界观,持不同语言的人,其思维方式和世界观亦不同,这种差别在东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汉语重意念,偏向于综合思维和形象思维;印欧语言重形式,偏向于分析思维和抽象思维。翻译的艰难就在于要跨过另一种语言的樊篱,真正成为另一个民族的说话人,获得这个民族人与人之间对话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因受东西方地理、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英汉句式差异显著。英语中以长句居多,句子常用被动语态,以无生命的事物作主语;反之,汉语以短句见长,句子常用主动语态,以人为主语的情况较多。这种句式差异在文学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文学作品的翻译要符合目标语使用者的语言表达习惯,而不能生搬硬套,因此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英汉语句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诗经·国风》中透过委婉、细腻、缠绵、含蓄、温柔敦厚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压抑和苦闷,与《圣经·雅歌》中的淋漓尽致、热情奔放、自然流畅、优美田园牧歌似的不同欲爱表现形式,进行翔实的比较研究,揭示了古代东西方民族对欲爱的不同态度及其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马雨 《科技信息》2009,(2):126-126
在国际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手段,其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很多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误译,漏译或不恰当翻译现象往往不是因为译者的语言技能不过关,而是因为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缺乏了解而造成的。本文从中西方在历史文化、心理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入手,通过理论和实例相结合说明如何恰当地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以求帮助译者达到较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西思维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银燕 《科技信息》2010,(2):170-170
中西方民族在观察事物和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汉英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本文分析了这一差异,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翻译的影响,旨在引起广大英语学习者对这一课题的关注,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语言学习和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日本近现代史上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本族文化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为了寻求民族发展,两国都翻译了大量的书籍文献,吸收学习西方文化。但两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都存在差异,因而两国的翻译活动也有不同。本文从两国历史背景和对西方的认识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不同国家的商品标牌中蕴含着各自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在翻译中国商标时要特别注意英汉文化价值观念、文化禁忌和文化心理的差异,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中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产品形象和销售。从文化价值观念、文化禁忌和文化心理等方面提出解决商标翻译中文化冲突的对策,供我国一些企业参考,以进一步提高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归化翻译法是英汉翻译中译文应以译语文化为中心,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是外语文本符合译语的文化价值观,把读者带入译语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归化翻译法的理论基础。其次,从东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翻译标准多元化、汉语词汇的空缺、形象转换以及归化与异化的共生关系等五个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归化法存在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9.
洪水神话是个世界性的神话主题,是人类早期先民文明存在的艺术形式,也是先民最初的生存状态、思想和原始信仰的反映。通过比较中西方洪水神话主题表现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西方洪水神话表达了西方民族对人性的反思与批判;中国洪水神话宣示了中华民族向洪水宣战、向文明进军的号角,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奋进精神。  相似文献   

20.
广西边疆地区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与社会文化色彩,翻译活动有助于传播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古老历史及璀璨文化,也是增强边疆地区民族身份认同感的重要途径。然而,民俗文化翻译在边疆民俗文化对外传播中仍是一种派生的语际转换活动,导致标识民族身份的异质性语言文化无法得到较好的彰显与传播,因此采用互补翻译策略既有裨于壮族及其他少数族裔重塑其独特的文化身份,也可促进边疆民俗文化在东西方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与他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