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电站变顶高尾水洞瞬变流计算及体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水电站变顶高尾水洞内明满交替流计算方法及变顶高尾水洞体型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变顶高尾水洞的工作特点.采用改进狭缝法模型,结合某大型水电站取消尾水调压室方案进行瞬变流计算,提出了明满交替流分界点的处理方法.分别针对具有不同顶坡、底坡和底宽的变顶高尾水洞体型在不利工况下的瞬变流计算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变顶高尾水洞具有一定的尾水调压室作用,若适当地选取体型参数可不设尾水调压室;顶坡对整个尾水系统的影响非常大,底坡和底宽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导流洞改作水电站尾水洞过渡过程明满流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导流洞发作水电站尾水洞的特点及过渡过程中明满意流的转换过程: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并超越常规计算假定约束,考虑这类明满流特有的初始状态和条件的影响,对洞内载留空气和进、排气过程作了分析和处理,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地下式水电站尾水洞过渡过程中明满流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地下式水电站尾水洞过渡过程中明满流的转换过程;考虑了这类明满流特有的初始状态和边界条件的影响,对洞内截留空气和进、排气过程作了精心处理,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了大量数值计算与水力学模型试验;深刻阐述了这类明满流现象的机理;讨论了明满流对尾水系统的危害及应采取的工程对策,该研究为类似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岩溶洞穴波状流痕(舌状流痕)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对观音洞内的波状流痕的形态特征参数进行测量,统计它在纵、横方向上的展布特征,分析洞道形态结构与波状流痕的展布关系;同时,根据地下河水运移规律,探讨波状流痕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1)洞底波状流痕较均一,形态差异小于洞壁;(2)洞壁波状流痕在距洞底高1.0~1.2m范围内的流痕深度,较1.2~1.4m和1.4~1.7m这2个高度范围内的深度变化大;(3)洞壁波状流痕的形态特征变化与洞道形态结构有密切联系;(4)岩溶洞穴波状流痕是地下径流过程产生的内波(VI)与梯度流(VT)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地下径流是岩溶洞穴波状流痕的直接动力,洞道结构形态对径流过程产生的内波(VI)与梯度流(VT)的叠加作用的影响,导致波状流痕在洞内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油藏大孔道内部形态结构既不同于多孔介质也不同于常见管道, 因此, 大孔道内流体流动规律也应不同于常规渗流及粗糙管流, 为方便表述, 本文定义流体通过大孔道的流动为“洞流”。为深入研究大孔道洞流规律, 以因次分析法为基础, 建立大孔道洞流规律物理模型的相似准数, 通过采用不同比例目数的砂粒, 制备了9 个大孔道洞流规律物理模型, 研究不同壁面突出度条件下大孔道的压降及流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流量的增加, 9 个不同突出度大孔道洞流物理模型的流体流动阻力压力梯度均随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且突出度越大, 压力梯度的增幅越大;当流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大孔道洞流规律由线性流转变为非线性流;在相同横截面积及相同流动截面积条件下, 洞流的压降梯度小于渗流, 但大于粗糙管流。  相似文献   

6.
对拟建水库的长、短旁通洞排沙效果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试验中率定了旁通洞的泄流能力;观测了旁通洞进口及洞内流态;测量了长、短旁通洞在正常水位下,宣泄不同流量时的含沙量等。试验结果表明:在闸门全开情况下,长、短旁通洞的泄流能力均超过200m3/s;在输沙模数1200t/km2考虑下,长旁通洞方案中水典型年过机年平均含沙量为51.3g/m3,短旁通洞方案中水典型年过机年平均含沙量为59.0g/m3。研究结果证明:长、短旁通洞泄流能力均满足分流要求、旁通洞进口段与导流洞结合段无不良流态、短旁通洞的输沙能力略优于长旁通洞方案。  相似文献   

7.
湖南洛塔屋檐洞地下河系统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湖南洛塔地区屋檐洞地下河系统降水—径流资料训练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该系统的径流预测模型.通过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进行快速流和慢速流的划分,屋檐洞地下河系统的快速流与慢速流比例接近2∶3.以可直接开发利用的慢速流计,屋檐洞地下河系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0.363 2×108m3/a.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流液洞中玻璃液流情况,提出了流液洞设计和使用中消除或减少回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力空化降解若丹明B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力空化技术是一种废水处理新技术,为了验证多洞孔板的空化效果和探讨几何参数等因素对降解速率常数的影响,在220L水力空化装置中利用多洞孔板对含有若丹明B染色剂的模拟印染废水进行了降解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洞孔板对若丹明B确实有降解作用,同时存在一个最佳的多洞孔板的面积比,并且降解速率常数随修正空化数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以公伯峡水电站为例,结合原型风速和压强随闸门开度的变化过程线,研究了水平旋流泄洪洞的水流流态.试验系统描述了堰闸段、竖井段、起旋室、旋流洞、水垫塘及退水洞内水流流态的变化过程,对比分析了原型和模型流态的差异.结果表明受收缩环的影响,在闸门开启过程中堰闸段水流由堰流向淹没流过渡,竖井段水流由自由跌落向淹没射流过渡;旋流洞内流态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经历由自由流向吸吮流转变的过程;水垫塘调整流态的作用显著,退水洞内水流呈稳定的明流流态.  相似文献   

11.
在圆形断面的排水管道设计中,有时需要计算不满流条件下一定充满度时的流量及流速,针对有不同满注的流量,流速与对应的满流的流量,流速的比值,现推荐的解析表达式,便于从充满度直接计算流量比,流速比。  相似文献   

12.
高压强电场电源绝缘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体、液体、固体及复合绝缘材料的击穿机理进行了讨论,说明了2种电击穿理论即本征电击穿和雪崩电击穿的产生机理及避免方法.介绍了高压强电场电源低压绕组、高压绕组2种绝缘结构的设计方法及所用材料.提出了高压绕组的绝缘结构的2种设计方法即纸满梯形结构和纸不满梯形结构,对比可知110 kV高压静电变压器高压绕组采用纸不满梯形结构可满足相应绝缘要求.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多线站场隧道预留核心土环形导坑法,介绍了施工流程图、施工方法及施工控制要点,提出了施工质量措施与施工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4.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式的选择不仅关系到隧道造价、建成后隧道运营费用,还必将影响隧道内司乘人员的心理和生理感受,而且与隧道的防火救灾直接相关;介绍了目前隧道的3种通风方式——-纵向式通风、半横向式通风和横向式通风,重点结合特长隧道的特点探讨了隧道通风方式,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射孔完井作为主要的完井方式之一,对套管井沟通储层、解除近井带污染、释放产能尤为重要,射孔参数的合理设计是保障射孔作业效果的关键所在。现有射孔参数设计方法主要通过表皮计算开展射孔参数敏感性分析,依据曲线形态、分布密集程度及变化趋势进行参数设计。由于射孔表皮计算模型未有效考虑射孔孔道流动摩阻的影响,无法准确刻画射孔穿深和产能之间关系,依据表皮分析的参数敏感性结果无法确定最优射孔穿深。从流体力学角度出发,将射孔孔道等效为微观意义上的水平井,建立油藏与射孔孔眼流动耦合数学模型,充分考虑射孔孔道流动摩阻的影响,结合Dikken优化原则,研究建立了最优射孔穿深确定方法,形成基于最优穿深分析的射孔参数设计新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为最优射孔穿深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例,利用水气两相流数学模型计算明流长隧洞的通气量。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能适应不同的工程布置和运用条件,运用该模型计算通气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地铁采用矿山法施工小间距隧道技术为研究目标,分析了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了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方法、技术思路和施工技术措施,介绍了广州地铁三号线岗石区间超小间距隧道工程实例。认为,地铁小间距隧道施工应采用综合性技术和措施,提高隧道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整体性,减少和控制两条隧道开挖时的相互影响,合理地利用围岩自承能力,保证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实际水下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数值模型,分析水下并行隧道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行洞施工主要影响距离该断面位置前后1.5倍洞径;后行洞施工后,围岩沉降分布形态发生变化,在左右拱顶较大,在两洞之间及两侧较小,即出现了“驼峰”;对于最大主应力,后行洞施工对靠近侧的右边墙影响较大;随着后行洞的施工,渗流影响范围逐渐向后行洞侧扩展,隧道周边渗流量的大小呈现拱顶和仰拱处的大于边墙的,而后行洞和先行洞之间的边墙渗流量大于外侧边墙的渗流量.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滞后的原因主要是对写作的认识不足、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不注重对文章的修改,以及受母语表达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干扰。要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一是要激发其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二是要加强语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三是要培养文化意识,加强背诵输入,避免母语的干扰;四是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动态围岩分类的高速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基于动态化的围岩分类,采用多种方法对隧道围岩进行地质跟踪调查与预测.通过综合分析和优化处理上述信息,从而对公路隧道动态稳定性进行评价,为高速路隧道工程稳定状况的评判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