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高达宏  张鹏 《广东科技》2009,(17):52-54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集文化、科技、经济于一体并具有附加值高、行业跨度大等特点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倡导和发展创意产业,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广东,创意产业在正如火如荼的发展当中.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及其主要经验做法,并分析广东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从而得出发展广东创意产业的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意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与发展,各地创意产业园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在新的形势下,对于创意产业建筑,不论是内部空间还是外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文章阐述了创意产业园的概况,在分析我国创意产业建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创意者的使用要求和建筑文化性出发,探讨创意产业建筑的空间和功能,并对创意产业建筑的形式和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瓷、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深入提炼"瓷、茶"文化的内涵,运用创意理念,重点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区"、"四大品牌"战略。本文阐述了景德镇"瓷、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景德镇"瓷、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一词开始在全国各地风靡开来,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茶食,作为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把茶叶这一夕阳产业转变成朝阳产业,为茶叶的创意发展焕发新的生机.该文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出发,以天福茶食为例,围绕海峡西岸创意产业的发展、福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探讨和研究“福建茶食”这一创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TOPSIS与熵值法的城市创意指数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城市创意产业的驱动因素,从经济增长理论演变的角度分析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我国城市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确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应用TOPSIS(接近理想点法)方法进行创意指数的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一系列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意经济在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蓬勃发展,预示创意经济在新经济中的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创意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分析福建省创意产业现状及其优势和问题,认为福建省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发展创意经济,并对发展创意经济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主要城市创意产业保持平稳发展2016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国主要城市创意产业发展虽有所放缓,但相对整体经济而言,各地创意产业仍在城市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北京在"十二五"时期巩固了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十三五"期间,北京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发挥着不可替  相似文献   

8.
沈晓平 《科技智囊》2011,(10):66-74
随着近几年国内外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各城市日益重视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各城市的创意产业均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随着国家扶持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不断明确,为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描绘了更加清晰的前景。在国家政策的示范带动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予以扶持,各地创意产业进入发展机遇期,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城市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已逐渐呈现出新一轮经济热潮的势头,各地的组织者、参与者、经营者都跃跃欲试,一股股潜在的力量正在积蓄着。但是,此番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显然不那么轻而易举,其自身具有哪些特色?国际上有哪些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该如何培育、调动自身的资源,该如何创造充足的条件?在保持热情的同时让我们先多一些冷静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知识经济"理念以来,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能源",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创意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用以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领域。中国也在深化市场经济以及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速了创意产业发展。对于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历史化,并联系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语境,将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视为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转型的重要体现,做出深入的剖析。从而为更好地理解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一种不同于产业和主流学院派研究的、富于批判性的知识维度。  相似文献   

11.
发展南音文化创意产业是适应文化生态环境变化,提升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品牌形象的需要。当前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探索期,主要以"南音表演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和"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融合发展"两种形态展开,对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展示层面,项目孵化成果稀少,传统的创作系统也不利于南音创意概念的设计与开发。南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原则,以社会发展为目的,走政府主导、官企学社四轮驱动、抢占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的转型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根据国家政策的导向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诉求,创意产业逐渐成为近几年各城市的发展重点。通过寻找创意产业与城乡一体化的契合点,结合浙江省杭州市“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的案例研究,探索引领城乡一体化的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为创意产业和城乡一体化提出新的研究视角,为其他城市发展创意产业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林秋燕 《科技信息》2011,(8):375-376
近来,创意产业已经不再以一个陌生的理念存在,而是作为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现实实践存在。全球创意产业高速发展,并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热潮席卷全球。通过分析创意经济发展与我省外贸产业经济之间的联系,提出了靠走发展创意经济路线,从而让外贸竞争力更上一个台阶,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最具有活力和高附加值的产业模式,其价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价值体系中重要的指标.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变迁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认可.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结合其自身的特色及传统文化和区位优势,把创意产业行为融入区域经济,所产生的附加值可以提升区域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彤  柯妍 《科技智囊》2007,(11):72-80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体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中国自主品牌为目标,将"文化管理"、"创意管理"和"产业管理"相结合,通过与政府、企业、学界、团体、媒体和个体开展多种模式的合作活动,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的创意融合,通过重构资本、资源和资产关系,升级产业格局,释放产业活力的创新型管理体系。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总体趋势是在信息技术网络社会条件下、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意驱动型经济,其特征是,一切皆有可能成为品牌,以品牌作为评价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标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因此,以强大的中国传  相似文献   

16.
李嗣茉 《科技信息》2012,(34):I0045-I0046
综观现如今我国大量城市建设实践,种种现象都昭示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正在成为继大学城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的又一次新的园区建设热。但是在各地紧锣密鼓地兴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本文从当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种种现象入手,分析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过热背后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贡献力与驱动力,各国、各地区纷纷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来推动、扶持、发展本国或本地区的文创产业,以期实现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随着文化创意产业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也逐渐成为行业的殷切需求,各国、各地区的高校和研究院、研究所纷纷设立与之相关的专业以助力文创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为推动两岸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的联合与学术交流,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为主题的两岸文创产业本科学术联盟会议在台湾元智大学举行。文章依据与会专家学者的相关主题发言、回应以及切磋探讨,对本次会议内容进行了整理归纳与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黄靖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2):89-90,71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创意人才显得非常匮乏,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意人才,而培养创意人才成为国家的首要任务。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自然就肩负起培养创意人才的重任。因此,高等院校要积极探索符合我国产业特色的创意人才培养路径,构建我国创意人才培养高地,提升我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科技智囊》2008,(8):52-72
2007年,是中国创意产业的集聚之年,是创意企业的上路之年,也是中国正式向创意经济挺进的第一年。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回顾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从创意理念的萌生到实现产业化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几年。  相似文献   

20.
吴凡 《华东科技》2012,(2):64-65
创意产业作为发达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产物,由于附加值高、发展可持续,这一新兴产业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其增长速度远快于整体国民经济增速。对中国来说,近几年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风生水起,似乎什么东西一和创意搭上边就有不错的前景。发展创意产业已成为"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的新增长点,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