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田源 《科技信息》2009,(3):160-160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大多以死亡、凶杀、复仇等为主题。他常常以第一人称,用象征、叙述、重复等表现手法,为读者描绘出许多怪诞诡异的另类世界。本文从爱伦·坡坎坷的人生路和他生活时代特点出发,分析他的思维方向和文学创作中所变现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文学史上,以女性之美为题材的小说、戏剧以及诗歌层出不穷。美国浪漫主义运动代表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大部分主题不仅歌颂女性之美,更用美女的死亡表达自身对女性最真挚的爱。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层次理论分析爱伦·坡的诗歌《致海伦》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可拓宽后现代读者对本首诗歌的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3.
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时期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向来因其离奇恐怖的情节而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和争议。在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埃德加·爱伦·坡不仅生动描写厄舍古屋阴郁衰落的内外环境,而且形象刻画了古屋中罗德里克兄妹的怪诞行为,从而为小说成功的营造恐怖气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埃德加.爱伦.坡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在其中反复出现的死亡主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坡如此热衷于死亡主题是他独特的文艺理论、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局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爱伦.坡一生沉醉于描写死亡,描写人面对死亡时肉体和精神刹那间的直觉。这使得“颠覆性”成了坡小说的重要的美学特征。坡小说的颠覆性包括三个层面:现实与梦幻的颠覆→理智与迷狂的颠覆→生命与死亡的颠覆。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三部短篇小说中存在一种怪异现象,即罪犯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控制从而不由自主地泄漏罪行;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与坡所信仰的基督教文化,尤其是《圣经》中的戒律有着内在联系,而这些戒律也是自然法的一部分。上帝制定了自然法,来惩戒那些干犯天条的罪人。因宗教影响力的衰退,自然法似乎已不合乎时代潮流,但实践证明,没有自然法的制约,却常常导致犯罪的发生。爱伦.坡的小说所揭示的现象因此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隋慧 《科技咨询导报》2008,(33):174-174
本文利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的及物性系统分析短篇小说《黑猫》-选自于埃德加·爱伦·坡于1843年出版的《怪异故事集》。本文将探讨作者的"效果论"是如何实现的,以使读者更深刻的理解《黑猫》的独特之处。同时进一步证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对话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基于这一准则,美国19世纪诗人埃德加·爱伦·坡与中国现代诗人海子的诗歌便具有了可比性,这也为诗歌鉴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认为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可以找到诗歌发展的最广阔的领域,并把诗歌定义为"用韵律构建的美"。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的音乐特质,着重论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如何应用各种诗歌技巧来演绎他极为推崇的关于"死亡"和"美"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朱晓斌 《科技信息》2009,(20):I0094-I0094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善于利用一切艺术手法来表现其写作的主题,动物意象和房屋意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以象征和意象的视角,来解读坡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1.
刘娟 《科技信息》2012,(19):257-258
评论界往往把是爱伦.坡的著名短篇《威廉.威尔逊》的同名主人公当作超我的牺牲者,但这无法回答威廉.威尔逊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本文将运用拉康"取消赎回权"的观点探讨威廉.威尔逊神秘的"不可饶恕的的罪"的本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拉康通过解读爱伦·坡<被窃的信>,分析了小说中的三角型结构,这种结构不断重复出现,体现了唯实论者的无能;想象的脆弱和象征的眼力,为以后解构主义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爱伦,坡的小说《鄂榭府的倒塌》的粗略分析,旨在展示作品深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以及作家怪诞写作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4.
谈起悬疑小说就离不开爱伦·坡与斯蒂芬·金这两位国外悬疑小说大家,进几年来中国悬疑小说创作中都有着西方悬疑小说的影子.本文主要浅析中国悬疑小说与西方悬疑小说异同.  相似文献   

15.
夏君 《科技信息》2010,(20):136-136
爱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具有独特写作风格的一位作家.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超前意识,尤其是他的 恐怖小说.充满现代主义元素.本文将关注其恐怖小说中具有现代主叉元素的主题以及写作技巧,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爱伦·坡众多女性受害题材的作品中 ,《危舍府的倒塌》是比较典型的一篇。本文试图通过该文男主角性格转变的过程 ,从一个侧面说明坡作品中男性人格自我完善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也显示了坡描写的接受女人既是“其他的人”又是“自己的一部分”的能力是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7.
作为埃得加·爱伦·坡诗歌收山之作的《安娜贝李》,可以说代表了爱伦·坡抒情诗歌的最高成就。本文旨在从该诗的主题、遣词造句、诗歌创作手法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美国19世纪伟大诗人爱伦·坡与艾米莉·迪金森都喜欢写死亡诗,但两者笔下的女性形象迥然不同,分别反映了男权社会中的被束缚的和奋起反抗的女性。  相似文献   

19.
简析爱伦·坡作品中自我融入的叙述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爱伦·坡在《丽姬娅》和《危舍府的倒塌》中塑造了自我融入的叙述者形象。叙述者把注意的焦点很少放在想要说明的问题上 ,而是更多地放在不可名状的事件发生时 ,他们自己内心的活动上来。《反常之魔》使我们看到了语言在叙述者和读者身上产生的威力 ,可以帮助我们揭示自我融入的叙述者的行为。《丽姬娅》中有个特别自觉叙述的叙述者 ,从中可以得知语言文字对叙述者所起的作用 ,同样作用于它的读者。《危舍府的倒塌》是由一封奇特的邀请叙述者的信引发的。这些叙述者都塑造得很成功 ,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自我融入。  相似文献   

20.
陈胤汶 《科技信息》2008,(10):136-136
《黑猫》、《白猫》分别由不同时代的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和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所著。本文从它们的怪诞情节的角度来剖析恐怖的表现特征,这些恐怖特征将启发人们认识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