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莉萍 《科技信息》2013,(8):358-358,359
本文探讨了儿童助人、合作、分享和安慰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发展特点,全面分析了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生物因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相应策略,以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庭在孩子心理发展上有着关键性的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本文通过文献探讨,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有积极密切的关系,最后提出建议,为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移情训练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情在儿童亲社会行为的产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具有良好移情能力的儿童能更好、更经常地作出亲社会行为,对周围成人和同伴亲切、友好;移情能力较缺乏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很少,而消极的、不友好的行为则较多。因而,如何利用移情作用来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尤显突出。突出移情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4.
王鑫 《奇闻怪事》2009,(2):94-94
社会化是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儿童期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儿童亲社会教育,是我国德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拟从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入手,对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功能、学校教育在儿童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问题和如何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已经持续40多年,无论是理论建构还足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非常显著的成果.本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亲社会行为的界定、亲社会行为的理论基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亲社会行为的遗传基础以及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最后对亲社会行为进行了有益展望.  相似文献   

6.
参考群体,特别是其中的归属群体,是大学生亲社会思想的影响者及行为的引领者。文章通过情景模拟实验验证了不同群体及不同群体规范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群体、不同群体规范影响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大相径庭,且归属群体对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鼓励是他们亲社会的最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刘小平 《科技信息》2010,(36):I0062-I0063
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或其它更广泛的行为。本文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结构和特点出发,从认识亲社会行为、鼓励亲社会行为和亲社会行为技巧学习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了父亲在家庭教养中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在其成长期乃至一生的发展中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阐述了父亲参与对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着重论述了父亲参与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性别角色行为以及同伴交往行为这三个方面的独特而重大的影响。因此,通过注重父亲自身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征、母亲的调节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社会氖围等方式,来促进儿童社会性行为的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帮助政策制定者在确定大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方案时考虑到更全面的因素,为其提供理论参考。通过亲社会行为量表、大学生感戴问卷、父母情感温暖量表、社会公正信念问卷对陕西某高校7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情感温暖、社会公正信念、感恩与亲社会行为呈两两显著正相关;Bootstrap检验结果表明,社会公正信念和感恩在父母情感温暖和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均显著,且社会公正信念、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父母情感温暖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社会公正信念和感恩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共情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学生羞怯量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共情量表对554名初中生进行测量,探讨共情在初中生羞怯和亲社会行为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羞怯与亲社会行为显著负相关,共情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共情与羞怯显著正相关;2)共情对初中生羞怯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共情能力可以调节羞怯对女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而在男初中生中,这种调节作用不显著.结论:加强对羞怯初中生尤其是男初中生共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其做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亲社会行为不仅是道德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有:认知水平的发展、性别差异、父母和教师的教育方式、幼儿学习环境。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加强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强化幼儿积极行为、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不仅有行为人个体人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内部因素,而且有环境等外部因素,更与群体影响和德育密不可分。当前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习惯,必须加强“两课”教育;提高价值教育的效果;努力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完整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学前儿童在职业、日常活动、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4个领域中的性别观念,采用内隐和外显两种研究方法测量104名学前儿童的性别观念,并探究其性别和年龄差异.结果发现,学前儿童对职业、攻击性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刻板印象,对日常行为没有显著的性别刻板印象;女孩在一些行为上表现得更为刻板,且年龄越大越刻板化.由此可见,学前儿童对行为领域中的性别观念已刻板化.  相似文献   

14.
高素芳  贡喆 《科技信息》2013,(4):360-361
本文运用儿童社会行为访谈问卷,对72名4-7岁幼儿进行问卷访谈,研究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幼儿对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在有意性、社会动机、社会地位、消极影响、接纳倾向上对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认识存在差异;2、幼儿对两种社会行为的认识从同情上看年龄差异显著;3、幼儿对两种社会行为的认识从有意性和接纳倾向上看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游戏在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中的价值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戏是儿童成长历程中最自然、最主要的活动,它对儿童的心灵教育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儿童游戏对发展儿童亲社会行为所需诸要素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社会行为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不仅有行为人个体人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内部因素,而且有环境等外部因素,更与群体影响和德育密不可分,当前培养大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习惯,必须加强“两课”教育;提高价值教育的效果;努力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以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完整塑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17.
亲社会行为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影响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两个方面。本文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分别阐述了有效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途径;另外,矫正不良行为也是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以258名湘潭市普通中学的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学生的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高中生的亲社会行为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母亲教养方式中的拒绝否认与亲社会行为存在密切关系,社会自我因子与亲社会行为存在显正相关,并且这两对亲社会行为都具有积极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多年的高校体育教学经验,综合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结果,总结了高校体育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及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并给出了具体的培养建议.旨在从基本的身体运动教育出发,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倡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穿亲社会行为训练.  相似文献   

20.
刘佼 《科技资讯》2014,(11):194-196
人格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人格特质反映了个体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大五人格特质包括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责任心和宜人性,人格特质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亲社会行为已引起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成为教育心理学家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该研究目的:探索大五人格特质与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关关系。方法:以225名高职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的方法,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和亲社会行为倾向测量问卷(PTM),探讨了五种人格特质和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结果:(1)外向性、开放性和责任心与亲社会行为倾向显著正相关。(2)外向性、神经质、责任心和宜人性人格可以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倾向。结论:高职生的人格特质具有可塑造性,可以塑造高职生更加完善的人格特质。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可以为提高高职生的亲社会行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