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宪忠同志在《“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这一命题本身是不科学的》一文中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运用了‘本原’的概念,但这是恩格斯对旧哲学的概括,是谈马克思主义产生前,旧哲学家们对世界本质的不精确的看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考察思维和存在关系时已提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史无先例的科学的创造,它展现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哲学为。第一,它从政治的角度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它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新情况,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办法,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第三,它以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突破传统的片面的“阶级”原则局限,遵循超意识形态的人类利益原则,从而恢复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利益原则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科学地在社会实践观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这是关于人的理论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是最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人本主义思想,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浅析了人类实践活动在定义人的本质和“以人为本”实践观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突出实践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哲学辩证法作为辩证法的现代哲学形态是实践人本辩证法。“人本身是人的最高本质”是这一辩证法的出发点和根本所在。这一辩证法面对“三个世界”:感性世界即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事在)、人类世界人在)意义世界(义在)。这一辩证法是以感性世界为对象对人的本质为尺度对之进行人道评价而获得意义世界,进而为进步人类创意指导实践的价值观念,以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曾数十次称谓自己的思想是唯物主义的,指称的仅仅是他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如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唯物主义的经济学和唯物主义的实证科学方法、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掌握方式等等。马克思的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分界在于,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同时又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有所区分,且主动从思维科学、技术工艺学等领域即退下来,而专攻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领域。马克思的历史观和哲学观,所面对的不是先在的自然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而是在人的主观意志支配下通过实践而改变了的世界。作为价值观念理解的马克思哲学,不是唯物主义的,只能是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精神,表现在不同时期所创意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念中。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观点认为:“哲学的最高问题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我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妥当的。对于这种观点,许多同志已写文章从理论方面和哲学史方面进行了反驳,我不再赘述。在这里,我只想指出:“哲学的最高问题是世界本原问题”这一命题本身就是一个倒退回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的命题,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表述。首先,我们知道,追求世界本原,这是古代哲学的一种倾向,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任务。在哲学中,整个宇宙的第一本  相似文献   

7.
聂怡东 《当代地方科技》2010,(2):159-159,164
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即是知识”在哲学和伦理学上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其本人道德哲学中最基本的命题。“美德即知识”命题一方面规定了知识的对象仅限于作为类概念的人的本质;另一方面,它还包括认识了人的本质即意味着人会自然去实现这些本质,使之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但是亚里士多德针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也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8.
“和实生物”是中国最早从哲学的高度阐释和谐思想的命题。它所揭示的不仅是世界的状态,更重要的是涵蕴着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和谐的辩证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体现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智慧,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一伟大时代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现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弘扬时代精神,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指导实践、变革现实的有力武器。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基本功能在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谓正确认识世界,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所谓正确改造世界,就是按事物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概念,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哲学)等三重维度进行过论证。但是,从《哲学的贫困》开始,马克思以更为科学的用语,逐渐替代了、市民社会”概念。这种“市民社会”概念在哲学中的被替代,凸现了“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和政治学意义。市民社会是在近代从政治社会中分离出来,是从事物质活动的商品的经济社会。我国从未出现从政治社会中分离出来的市民社会。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必须以培育,发展和形成我国的市民社会为社会组织载体。当然,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冲突,规定着在培育我国的市民社会中,要注意克服其缺陷,用社会主义政治社会的人民性调节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使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可见 ,邓小平同志是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之所以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是因为 :其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其二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统一 ;其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另外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实践唯物主义各派的共同症结在于:对实践概念予以了形而上学的知性注解,并以此作为各自理论的逻辑预设。实践不是改造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只能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彰显实践的同一性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第四世界”“第四次浪潮”“第四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初,西方出了两本关于人类未来的观点截然相反的著作,一本是“罗马俱乐部”主席奥尔利欧·佩奇的《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一百页》,一本是美国学者甘哈曼的《第四次浪潮》。前者对人类前景持悲观论调,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第四世界”一词;后者被视为用乐观主义展望人类远景的著述,它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以人为本"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科学地在社会实践观基础上阐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这是关于人的理论思想的革命性变革,是最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人本主义思想,本文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浅析了人类实践活动在定义人的本质和"以人为本"实践观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突出实践重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本主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一、抓好三个重点第一 ,《讲话》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的论述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关于实践是形成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基础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而“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因此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中 ,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与进俱进的理论品质。第二 ,在讲授辩证法部分时 ,要深刻领会和认识“三个代表”思想中所倡导的创新精神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命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关…  相似文献   

16.
关于物理“终极探索”与“科学认知极限”的提法极易引起人们的误读。本文结合一些常见的认识困惑,探讨这些基本科学哲学命题所蕴含的认识论本质。  相似文献   

17.
“劳动创造了美”,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美学的确立,因而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试就对这一命题的理解,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以就教于学术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实践不是认识的手段、中介和桥梁,不是主客观的统一,不含主观的因素,而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哲学、用哲学,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认识世界、评价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工具。当前形势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思考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理论来源、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苏东剧变后,关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终结”的末世论学说在西方世界盛极一时,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率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从而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