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比容量高、安全性高和经济性好的特点,是最具潜力的新一代电化学储能装置之一.然而,直接利用锌箔作为负极存在严重的锌枝晶和副反应等问题.近年来,大部分研究主要聚焦于通过电解液添加剂来抑制枝晶的生长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以此获得高性能的水系锌离子电池.首先,介绍了水系锌离子电池概况;然后,系统总结了电解液添加剂抑制枝晶生长和副反应的机理;最后,对电解液添加剂策略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成本低、理论能量密度高和本征安全等,在储能电站、柔性可穿戴电池等领域极具发展潜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实现锌离子电池相关材料在纳微米尺度上的掺杂、复合和结构设计,实现其在宏观性能上提高,抑制/减缓锌离子电池中枝晶生长、结构坍塌和析氢/氧等问题.因此,静电纺丝纤维基材料具有组分可调控性广、柔性自支撑能力强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好等特点,使其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根据静电纺丝技术特点和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储能特性,总结分析了静电纺丝纤维基材料在电极活性材料和电极隔膜中的研究进展,并对静电纺丝技术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水系锌-石墨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基于水系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同时参与电化学反应实现储能,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安全廉价等诸多优势,有望成为替代锂离子电池的下一代储能产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水系锌-石墨电池的发展现状,总结了锌负极、石墨正极存在的问题及现有的解决方案,对水系锌-石墨电池的下一步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作为一种新兴电池储能技术,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等优势,以及当前制约锌离子电池发展的问题.并且从高性能锌阳极的设计出发,分析了无机非金属涂层抑制锌枝晶生长的作用机理.根据不同的涂层材料,综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涂覆锌阳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副反应和枝晶生长的问题,以聚乙烯亚胺作为电解液添加剂,探究其对锌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对有无添加剂的电池循环后的电极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电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聚乙烯亚胺添加剂在锌负极表面形成的吸附层会阻碍副反应,同时促进锌离子均匀沉积,并最终影响电化学性能.当...  相似文献   

6.
水系锌电池(ZBs)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储能装置。然而,在放电和充电的过程中,负极上的异常生长的锌枝晶导致其较差的循环稳定性和低库伦效率低。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富含氮和碳的氨基多糖。当高温烧结时,形成的碳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石墨化程度,碳膜可以增强锌离子均匀沉积的性能。本文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烧结制备了一种碳膜,并将其作为水系锌电池电极的保护层材料。结果表明,当采用800°C的烧结温度时,样品可以保持更光滑的表面,组装的电池在0.2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可以循环使用达到700 h左右,远大于没有碳膜保护层的同类电池。  相似文献   

7.
负极片自动化生产线总体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锌银电池是高性能能量供给部件之一,锌银电池负极片生产是空间电源制造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负极片生产线的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的分析,初步设计了负极片生产线,并详细设计了膏体涂制成型设备及输送系统,实现了自动放纸、放模、放网、脱模等物料输送的自动化,有效提高了负极片生产的效率,避免了有毒物质对生产人员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4 mol/L氢氧化钾电解液中不同锌离子浓度对铝-空气燃料电池负极自腐蚀的影响,提高其放电性能,采用6061铝合金作为负极,氧化锌作为电解液添加剂,进行了析氢失重分析. 利用网包负极结构完成了能量的重新整合,并测试了电池的放电性能. 结果表明:当4 mol/L氢氧化钾电解液中含0.3 mol/L锌离子时,6061铝合金的抑氢效率最高,约为64.364%. 在该电解液下,使用网包负极结构的燃料电池以20 mA/cm2电流密度放电时的电极效率和比容量最高,分别约为41.633%和1240.665 A·h/kg,较优化前提升了64.440%. 燃料因腐蚀耗散的能量被存储于其表面的沉积锌中,并在负极网的辅助下转化成电能,达到了能量重整的目的,使电池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钾具有储量丰富、成本低、较低的电极电势且与锂元素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钾离子电池有望成为在低速电动车和规模储能等应用领域中部分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有力竞争者.由于钾原子半径和质量较大,导致电极材料在嵌钾/脱钾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体积变化及固体电极中的低离子扩散速率和较差的反应动力学.合金负极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合适的电极电势等优点,是极具前景的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铋负极的理论储钾容量较高,但充放电过程中存在体积变化、电极材料的粉化等问题.近年来,人们对钾离子电池高容量铋基负极材料及与之相匹配的电解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总结了铋基材料作为高容量负极材料在钾离子电池的应用,对材料结构设计、合成方法和新型电解液等进行综述,同时对合金负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锌负极的循环性能,采用共沉淀法合成CaSn(OH)6,并将其作为锌镍电池的负极添加剂,研究其对锌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共沉淀方法合成的CaSn(OH)6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1μm左右,并且具有较高的纯度;添加CaSn(OH)6的锌负极在循环过程中游离出了Ca(OH)2和金属锡等有益物质,并进一步与ZnO反应生成锌酸钙,降低了锌负极活性物质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从而显著提高了锌电极的循环性能;以CaSn(OH)6与ZnO的混合物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模拟锌镍电池具有较高的放电平台和优良的循环性能,经过50次循环后,电池放电容量保持为起始容量的72.6%。  相似文献   

11.
锌是很活泼的金属,对氢有很高的超电压,所以在电化学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例如防止腐蚀常用锌镀层。化学电源用锌为负极可以得到高的电动势和低的自放电作用,所以许多重要的化学电源如银锌电池、(?)化汞电池、锰粉电池等都用锌为负极。为了进一步提高质量,生产上要求对锌的电化学行为作更确切的了解,如锌转变为氧化锌的电化学过程的速度,锌电极的溶解和沉积,锌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稳定性、高活性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以及高能量密度单液流电池沉积型电对及固体电极电化学性能与电解质溶液之间构效关系、高稳定性浓电解质溶液化学理论及作用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以具备较大应用潜力的全钒双液流以及锌/镍、全铅单液流电池体系电解质的溶液化学为研究重点,通过电化学测试与材料物性表征相结合,深入研究了电解质溶液对全钒双液流以及碱性沉积型锌负极和电池性能的影响,阐明了电解液流速、锌沉积面容量和电流密度的关联;考察了不同种类的无机、有机添加剂以及添加剂中的官能团对电解液的热稳定性以及电化学活性的影响,深入研究了电解液溶液及添加剂对固体氧化镍正极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探讨了电解液添加剂与锌负极和氧化镍正极的相容性;研究了全铅单液流电池电解质溶液的物化性质,探明电解液组成对电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了电解液添加剂对全铅单液流电池电极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考察了支持电解质对电解液的热力学稳定性、电化学活性以及循环稳定性等的影响,优化了电解液的组成,提高了电池充放电的能量效率和循环稳定性。重要的创新点包括以下方面:(1)确定了对于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具有积极作用的添加剂结构和支持电解质组成;(2)阐明全铅单液流电池电解液中铅活性离子对电极性能的影响规律,优化了铅离子浓度;(3)提出电解液中添加电解PbO_2,降低沉积型PbO_2电极极化,抑制铅累积和枝晶的新方法,获得了高活性、高沉积均匀性Pb负极和PbO_2正极。  相似文献   

13.
成果简介 我校科研人员应用“塑锌复合负极筒组装的防漏电池”专利技术,依照干电池国家标准,研制出了由塑锌复合薄壁筒成形机、索引机、长切割机、分段切割机、装底机等组成的干电池塑锌复合负极筒生产线成套设备。  相似文献   

14.
锌锰干电池内阻Rx包括: 1)、电池中正极、电液、负极等材料的电阻和它们之间的接触电阻总和,以RΩ表示。 2)、电池中正极、负极的极化电阻总和,以R_(?)表示; 3)、电池正极对电液、电液对负极存在着的双电层电容C。 电池内阻的等效电路为(图一)  相似文献   

15.
室温离子液体是现代化学中的先进液态功能材料之一,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具有导电性好、不燃烧和易回收等突出优点,是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理想的电解液组分[1].然而,由于离子液体的造价高、粘度大且与电极活性物质的浸润性差,将其用于锂离子电池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2]. 本文研究了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在室温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电化学嵌脱锂性质,选用多种有机电解液添加剂改善了离子液体电解液与石墨类负极材料的相容性,报道了一种在锂离子电池中有应用前景的室温离子液体电解液体系.1 实验部分 等摩尔的溴化三甲基己基铵(TMHABr)和二(…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锌镍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羟基氧化镍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讨论了锌镍电池正极添加剂、负极添加剂的种类、怍用机制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扼要阐述了锌镍电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水系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原理、特点、发展现状,以及负极材料磷酸钛锂的特点,综述了磷酸钛锂性能提升改性方法,包括特殊结构改性、晶格掺杂、引入高效导电剂等磷酸钛锂的研究进展阐释了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出β-MnO2(MO)和5%Cr掺杂的β-MnO2(CMO),Cr掺杂后MO的(110)晶面间距从0.311 nm增大到0.312 nm,有利于其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Zn2+在晶体中的脱嵌,显著提高了电池比容量及充放电过程中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N型半导体,二氧化锡基负极材料由于其拥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782 mA·h·g-1)、高能量密度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二氧化锡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和本身导电性较差等导致的其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较差,从而制约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本文从二氧化锡的纳米化及复合化(包括其与金属氧化物、无定型碳、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复合)2 方面综述了二氧化锡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对SnO2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在空气电极的催化层中添加稀土氧化物La2O3对催化剂存在形态、空气电极性能的影响;并在碱性介质中以锌为负极组成碱性一次锌-空电池,考察了电池的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La2O3作为空气层的添加剂可以提高催化剂对氧气还原的催化活性.在碱性介质中,La2O3是对空气电极具有较理想的助催化效果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