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重大胜利,一个制胜法宝就是愚公移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事业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精神力量,具体体现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脱贫意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脱贫决心、重在"精准"的脱贫方略.中国人民凭着这种精神力量,最终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愚公移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项事业的进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回顾愚公移山精神在建党百年来的历史演进过程,可看出精神引领是其赓续的逻辑宗旨,历史使命是其赓续的时代标识,困难险阻是其赓续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新使命,需要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发展愚公移山精神,创新愚公移山精神的弘扬方式,从而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愚公移山精神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脱贫攻坚战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中涌现出一大批新愚公,他们用自身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愚公精神,在弘扬传承愚公移山精神的同时,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大力弘扬践行新愚公精神,做对党忠诚的新愚公、为民造福的新愚公、拼搏奉献的新愚公、接续奋斗的新愚公.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马克思"毕生的真正使命",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一.以马克思主义解析愚公移山精神中蕴含的解放哲学,既是对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价值理想的承诺与揭示,也是对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的确立,更是以其追求真理、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5.
愚公移山精神诞生于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并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这就需要重新研读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并在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解读中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观点方法,着眼于当下改革开放中的时代问题,不仅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还能尽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提供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6.
正5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同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研究部署全委脱贫攻坚工作。何立峰同志强调,一是要高度重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各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要扎实到位,资金项目安排要向贫困县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倾斜,真正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务须防  相似文献   

7.
将学习愚公移山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考察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新愚公成长工程"实施情况,发现虽然经过领导、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效,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思想政治课程之间的愚公移山精神融入配合度低、协同实效不高、支持保障欠缺,影响愚公移山精神的思政教育作用发挥.由此,学校应对当前愚公移山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深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8月10日,河南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电视电话工作推进会在郑州市举行,河南省副省长霍金花出席并讲话。会议听取了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全省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情况汇报。霍金花指出,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引导3 000多名科技特派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的主战场,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领着群众富,依靠科技推  相似文献   

9.
愚公移山从一则寓言故事上升到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济源作为愚公移山的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新兴中心城市,近年来发展迅猛,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就是愚公移山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精神被赋予崭新的价值内涵,在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浪潮中发挥日益重要的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0.
愚公移山寓言设定的故事发生地历史文化深远悠长,愚公移山精神正是吸纳了这些文化因子的养分而具有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意蕴,它正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了改造自然过程的曲折性和前途的光明性、包含了原始的辩证思想,在此基础上,愚公移山精神就拥有了不为时代变化所影响的基本内涵:敢于改变、群策群力、不怕困难、持续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