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辽艳 《科技信息》2011,(16):277-277
陕北方言赋予了陕北民歌鲜明的地方特色,无论是陕北民歌的演唱,还是陕北名歌的创作,都与陕北方言紧紧相依,密不可分。独具特色的陕北方言使陕北民歌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将陕北的地貌特征、历史文化和陕北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陕北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了几千年灿烂悠久的黄土文化。陕北民歌是黄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陕北民歌依附于陕北方言,陕北方言对于陕北民歌有着重要的作用。陕北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的演唱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土色土香的陕北方言词汇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表现力,另外陕北方言词法运用的一些特点,让陕北民歌生动而充满情趣,使其在曲调、节奏、节拍等方面有了独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陕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的神奇之处在于绚烂多彩的文化!《陕北历史文化散论》是北方民族大学教授杨蕤近年来有关陕北历史文化成果的汇集,主要内容有四方面:一是有关宋夏时期陕北地区的史事考论,如《宋夏沿边人口考论》《宋夏疆界考论》等;二是对陕北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的整理,如《陕北地区"牛碾子"调查》《党项文化:陕北文化资源中的一座富矿》;三是对陕北地区民族交融与区域文化的讨论,如《小区域、大历史:吴家沟历史断想》《党项民族与陕北文化》;四是与陕北文化有关的人物、杂谈  相似文献   

4.
在陕北行走,听得最多的自然是陕北话。陕北话总体上发音比较低沉——不像陕北民歌那样高亢激越。而且,陕北人说话似乎口齿比较含混,你费劲地听也很难听懂。其实任何一个外地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听本地人说话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陕北方言中普遍使用的在亲属称谓词语后面附加"的”构成的特殊句法格式,从"的”的语法性质、"Nq的”格式的句法功能、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界定.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作为陕北民间艺术的重要文化形态之一,不仅是当地人们重要的生活娱乐方式,更是我国文化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着国家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深入,陕北民歌的生态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威胁。如何减少或消弭陕北民歌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建立文化强国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结合了陕北人民的精神、思想和感情,拥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受到陕北独特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及政治、经济发展的综合影响,形成了具有陕北文化特色的民歌。陕北民歌中对地方语言极致的运用,能够突出陕北地方的风格,增强地方色彩;其演唱的方式与情感的表达,又能够表现出黄土高原般的苍茫而又粗犷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8.
陕北秧歌是诞生在黄土高原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一朵艳丽的民间艺术之花,他与其他陕北民间艺术形成一样,以其粗犷豪放、质朴优美的艺术风格,散发着泥土般的醉人芬芳,而陕北秧歌更有其自身独树一帜的美。本文从视觉美和听觉美两方面入手,对陕北秧歌的审美文化特征进行研究,视觉美包括:服饰美、道具美、动作美、妆容美、队形美。听觉美包括:音乐美和唱词美。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更是给人一种和谐、舒适、享受的美感。  相似文献   

9.
陕北文化旅游摄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摄影这一近代纪实艺术的方法和技巧,拍摄出陕北独特的人文环境、文化艺术特色,能使广大旅游爱好者前来陕北进行旅游摄影创作.拍摄出更好、更具有生活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优秀摄影作品.推动陕北的经济建设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描写、比较志丹方言语气副词"该"用于不同句类、句法环境的语法意义,厘定了"该"和"敢"的区别;并结合陕北、山西晋语的情况和"该"的古今义之继承关系,考察了"该"的来源及语法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汉画像石艺术被认为是研究汉代历史文化的综合性载体.为使画像石独特的历史和艺术研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对陕北神木大保当汉画像石彩绘艺术的系统分析和整理,总结出该地画像石彩绘艺术的突出特色.作为汉代代表性的艺术品,其彩绘艺术特点和规律不仅体现了汉代色彩艺术的内涵以及当时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反映了汉代彩绘艺术对当今色彩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窑洞有关词条是这样解释的,它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就土山的山崖挖的洞,供人居住.这种古老“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可以厚达几十公里,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相似文献   

13.
陕北体育在现代化冲击波中面临继承与发展问题,而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正方兴未艾.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拟找到这两者互补发展的契合点,把陕北体育与延安市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联系于一体,从而提出一个互动发展的整合模型,科学经济地解决陕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陕北晋语入声韵的读音类型和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古入声韵在今方言中保留的情况,陕北晋语所有方言点可分以下三种类型:一组入声韵母型、两组入声韵母型、三组入声韵母型。通过对入声韵三种类型考察,发现陕北晋语入声韵的演变表现出如下规律和趋势:低元音入声韵先舒化;较高元音[]组入声韵比较稳定;三组入声韵母型方言中,古入声韵今读中前元音[e]组韵母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是我国当前文化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视角,通过对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现状的阐述,分析了当前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建议要从建立文化管理机制、在日常教育中推进民间艺术教育和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等方面入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传。  相似文献   

16.
余宇 《科技信息》2010,(27):240-240,235
本文从地理方面以及一些风土人情、语言特点等方面分析了陕北民歌风格形成的原因.论述了陕北民歌中号子、信天游和小调的分类及风格特点.在演唱中主要的一些演唱技巧和演唱形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陕北秧歌与东北秧歌动作风格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鑫 《枣庄师专学报》2004,21(4):98-100
"秧歌"是汉民族所特有的民间舞蹈.在众多秧歌舞蹈中陕北秧歌与东北秧歌是较具代表性的两种秧歌形式,但二者在动作特点及表演风格上互有异同,这主要是受到历史、宗教、生态环境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SWOT分析法,分析了陕北地区学校开展特色校园体育活动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及外部机会和威胁,提出陕北地区学校特色校园体育活动建设要以阳光体育为契机,形成以陕北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品牌"战略;优化资源、以点带面,完善校园体育竞赛机制的规模战略;借助政府之力,健全相关文化机制,创新校园体育活动内容;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本地优势,做好基础与特色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张瑞端 《科技资讯》2006,(17):224-224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位于潮汕平原的心脏地带,是粤东地区古老的文化中心。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支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千六百多年的潮州历史所形成的独特的饮食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建筑文化、潮州方言、音乐、工艺等文化和民俗,都是潮州文化的具体内容,也是潮州魅力所在。金银饰品作为高贵的饰品,是潮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对潮州的金银饰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陕北秧歌学校教育——陕北地区初中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彦东 《科技资讯》2014,12(18):163-163
陕北秧歌是四大秧歌之一,也可以说是该地区人民的优秀文化之一,曾在2006年就被列入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这种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地区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基于秧歌这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教育局在2007年将其纳入课堂进行教学,该教学存在大量问题,严重影响到民间文化的传承。对此,本文将针对陕北秧歌学校教育中的初中教学进行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