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极简书写史王三字是商朝的一名记事官,传说他与人说话时,每句不会超过三个字。朋友说这是他的职业病,因为在商周时期,人们通过用刀在甲骨上刻出痕迹,或是把文字铸造在青铜器上来"写字"。王悟青是大雁塔内的一名侍从,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为玄奘大师磨墨。大师每天要抄写很多经文,抽空还会构思自己的《大唐西域记》,悟青觉得自己磨墨很累,大师写字更累。王青春今天要采访科学家威廉·海德·伍拉斯顿,他研制出了可用在钢笔笔尖上的新合金。主编非常重视这次的采访,专门定制了一批新钢笔,但王青春坚持使用羽毛笔。上次漏墨的钢笔毁掉了他整篇稿子,他永远也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2.
蜘蛛捕小鸟     
在自然界里,一些动物常常会把另一些比自己弱小的动物当作食物,比如老鹰吃蛇,蛇吃青蛙,青蛙又吃昆虫。这就是食物链。但大自然有时也会有出人意料之举,就拿蜘蛛来说,它们竟能捕捉比自己大好几倍的鸟!8月12日,我就在广西扶绥县山圩镇的一个小山村里  相似文献   

3.
正"我……我真的……一步……一步也跑……不动了!"阿强瘫倒在塑胶跑道上,任同桌怎么拽他也不起来。"好好的为什么要测试1000米,我是要躲避怪兽追击还是要追捕犯罪分子?"只想当个安静美男子的阿强十分不善于运动,但是迫于体育考试的压力,他急需一次蜕变。大脑训练室周末,阿强按照导航来到了运动科技体验馆,这是他从自己最喜欢的记者王青春的文章里看到的。王记者有一个专栏叫《一探究竟》,上周的采访地点就是这里。"打造最理想的运动员!"看着门口醒目的标语,阿强坚定地迈步走了进去。  相似文献   

4.
有个人如是说:“凡是被毒蛇咬伤的病人,只要一息尚存,我就能让他重新站起来。”这“大言不惭”的话出自一位身材瘦小,默言寡语的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就是全国蛇伤防治协会理事、福建省蛇协理事长、三明市蛇类开发研究所所长、瑞云蛇园的董事陈秀纶。 说来说长。1988年陈秀纶高考落第,失意、迷惘接踵而来。他回到了尤溪的崇山峻岭之中。当他开门望着那烟雾弥漫的大山,再也抑制不住心中强烈的不服:难道当今时代就没有愚公? 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润育着家乡的龙。天无绝人之路,他决心操起祖传世业:特技捕蛇。  相似文献   

5.
成为小记者后的孙卫卫,班上哪个同学取得新成绩了或者拾金不昧了,陈老师就说让孙卫卫采访采访你,写个报道。课后那个同学会主动找我,当然我也会主动找他。我问他答,跟真的采访一样。我先把他的话记在草稿纸上,再誊写在我的“小记者采访本”上……我挑有新闻性的给《少年月刊》寄去,方格稿纸工工整整写着,本刊讯(小记者孙卫卫报道)……上 期 回 顾我还把这些反映同学身边事情的新闻稿发表在我们班的黑板报上,王二毛抄写,赵小帅配图。表扬王二毛取得好成绩的稿子王二毛说什么也不愿意抄,说自己表扬自己总是不好。我只好自己抄,一笔一画,上大下…  相似文献   

6.
大山所思——适应是智者的选择《古兰经》上有一个经典故事,有一位大师,几十年来练就一身“移山大法”,然而故事的结局足可让你我回味,那就是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相似文献   

7.
蛇国的臣民们在獴的统治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这异族的统治者对蛇的习性一无所知,却常常胡乱指挥,使它们吃够了苦头。更不堪忍受的是,这些家伙有时还用蛇肉做下饭小菜。众蛇有一天发起暴动,推翻了獴的统治,选举出自己的代表——眼镜王蛇做新的领袖。“这下可好啦!”众蛇欣喜若狂,“我们的同类做领袖,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然而,它们的喜悦很快就变成了恐惧和惊诧。原来,眼镜王蛇有一个奇怪的嗜好:专喜吞吃自己的同类。以前,它偷偷摸摸地吃,因而大家不知道,如今当了领袖,它再也无所顾忌,明目张胆地大吃起来,每天至少有五六条蛇在它的口中丧…  相似文献   

8.
水族馆     
成人仪式结束后,我就是一个大人了。 掌管时间的是王老伯,他是倍受族人尊重的。小时候,我以为时间就是王老伯屋子里的那台高大的样子怪怪的黑东西,后来王老伯告诉我那叫做钟,是根据水的流量来计算时间的,他还告诉我一天有12个时辰,这12个时辰与钟上排列的12个鸟头(这种传说中的怪物是会飞的)一一对应,365天组成1年。  相似文献   

9.
我们这个班     
正"我上看下看……"能唱出那么像鸭子声音的同学,一定是全年级出了名的"唱歌天王"——王天杰。他一定又在我们五年六班开"演唱会"了。自习课时,大家左等右等不见老班来,都不知道要干些什么。这时,王天杰趁机说:"各位,我要开演唱会啦!"他麻利地挪开椅子,抓起一个扫把,跳上桌子,大家都不知道他想要干什么。只见他把扫把架成吉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大家好,我是王力宏。"顿时,大家明白了几分。王天杰环顾了四周,满意地笑了笑,又说:"把你们  相似文献   

10.
漫游蛇博会     
沈芬 《少儿科技》2013,(2):15-16
蛇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呢?你见过白蛇吗?蛇年的一天,我在西湖边见到那条小白蛇。它先在湖里游,后来爬上了岸。它爬得很慢,像是把精力都用在了打量我上。我知道蛇是"近视眼"且看动不看静,于是坐在湖边的椅子上,一动不动地盯着它。我正看得出神,恍惚了一下,小白蛇不见了。我面前竟站着一位皮肤白皙、身穿白裙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艺术圈,无论是刚刚起步的青年艺术家抑或身价不菲的明星大师,都愿意把自己的作品,甚至命运托付给德普雷,因为他不仅仅只是会拍出天价的拍卖师,他是一个真正用全部的精力和生活去热爱艺术的人。一直觉得拍卖师是个很酷的职业,甚至曾经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名拍卖师,理由很肤浅的就是觉得特帅气,你想想看,一身正装优雅得体。站在主  相似文献   

12.
正"蛇鼠一窝"在我家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我属蛇,老爸属鼠,而老妈属龙。每次老妈对我叨唠、发火时,老爸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我,"你看你,现在全变了,你俩简直就是‘蛇鼠一窝’!"老妈总是笑骂道。听老妈说,在我牙牙学语时,嘴里冒出的第一词,就是"爸——爸",一贯不苟言笑的老爸,只要听到我的叫声,他就乐颠颠地跑来,边抱着我边应答着,乐此不疲,这就是老爸为我改变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八戒整容后     
正八戒突发奇想要去整容。他来到了酷儿美容中心,整容大师看见他,吓得半死。八戒对整容师说:"我要一张明星脸。"于是,整容大师拿来了所有的明星脸照片供他挑选,八戒考虑了一下,指着周润发的照片说:"我就要这张脸。"整容大师让八戒坐到整容仪器上,开始了他的整容手术。八戒整成了天下最美的男子。他也不想去取经了,就去大城市长安闯荡,开了一家模特公司。唐  相似文献   

14.
弱肉强食     
一天早晨我去检查蛇箱,突然发现眼镜蛇箱里少了一条蛇.这种蛇毒性很大,跑出箱外太危险,于是我立即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技术员.技术员仔细检查了蛇箱,没有发现蛇能钻出来的缝隙和网眼,他又看了前一天的饲养记录,纪录上写着舍温28℃因为作饲料的蛇没有了,所以没有喂食.看完记录,他松了一口气,说那条不见了的眼镜蛇,是箱内的另一条大眼镜蛇吃掉  相似文献   

15.
张明 《创新科技》2008,(2):24-26
笑谈学术人生,准备好自己。一位把人生价值写在学术境界不断创新之上,科研工作奋斗不已,又对青少年寄予殷殷希望的大师。这就是张泽院士。他对科研的热忱,对祖国的深情,反映在他人生的足迹,赤诚的奉献中……  相似文献   

16.
因特网的广告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一些有远见的个体经营户,在网上更是如鱼得水。"湘北蛇王"曾次华依托网络的崛起,就是典型一例。曾次华是湖南临湘市羊楼司镇小港村人,他于1994年投资办起了养蛇场。几年来,他苦心经营,虽然也使蛇场的效益不错,但却难以让蛇场迅速起飞。1997年9月,他怀着试一试的想法上了网。让曾次华喜出望外的是,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德国人不仅把家用设施运到中国,而且还把德式生活方式、时间观念带到了上海。一年前,安迪第一次宣称:"我是一个德国人。""为什么?"我反问。"因为我会说德语。"安迪脱口而出,好像我问的是一个世界上最无聊的问题似的。"但是你也说中文啊(他的中文比德文更好),"我努力想把自己的思路理顺,"那就是说,你也是中国人?"我问。  相似文献   

18.
“蛇王”是他的绰号。他是远近闻名的蛇伤专家,曾经救人无数,在当地几乎没他解不了的蛇毒。为了研究蛇药,他把毒蛇当成了宠物,可是那些危险的小家伙并不领情,常常令他险象环生。一天,他路过农贸市场,无意中发现一条怪蛇:长不过1尺,绿身白尾,头呈三角铁状。以前从未见过,经验告诉他,这种蛇是尚未被发现的新物种。他如获至宝,当即从蛇贩手中把它买下。他把这条怪蛇带回了家,还给它起了个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著名心理学医生凯撒恩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他说,我从事心理医生这个职业30多年,碰到的病例可谓无以计数,但对其治疗的最好方法都是同一种,那就是把"如果"改为"下一次"。在场所有师生的目光都表现出惊愕。凯撒恩笑了笑,接着说,"如果我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当年不错过她","如果我开始就认真工作"……这样无非就是把你自己浸泡在后悔和遗憾之中,导致痛苦必然占据了整个思绪,心灰意冷。但把"如果"改为"下一次","下一次我有机会再去进修","下一次我遇到心仪的姑娘不再错过","下一次找到新工作一定敬业"……这样你会  相似文献   

20.
我要先讲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个波斯王,在他即位的时候,就叫国内学者给他编纂人类史。学者们耗费了二十年岁月,得五百卷巨书,用十二只骆驼载献于王。王说:“书太多了,我读不完。”又二十年,学者们把书缩短,只用三只骆驼载去。王说:“我年老了,书还是多。”又十年,学者们再把书缩短,只用一只骆驼载去。王还是嫌书过多。又五年,学者们把书缩写到只剩一卷,书到,王已病得奄奄一息,只好望书兴叹,一字也没有读便死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