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解偶联代谢对活性污泥工艺中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减少活性污泥法中剩余污泥的产生,采用解偶联剂对活性污泥工艺中的剩余污泥进行减量化研究。研究比较了5种化学解偶联剂对活性污泥系统的污泥减量化短期效应以及对基质去除率的影响,并对影响其作用的因素和解偶联剂在水和污泥中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解偶联剂,减量化效果差异明显,硝基类化合物比含氯类化合物的污泥减量化效果好。所有解偶联剂在对微生物进行解偶联的过程中并不影响微生物对基质的降解去除效果。污泥产率随着解偶联剂浓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污泥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实验所选择的温度范围内(20℃~30℃),温度对解偶联作用的影响甚小;酸性条件能提高解偶联剂对污泥的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试验探究解偶联剂双香豆素在SBR工艺系统中对活性污泥的减量化作用以及对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动态SBR反应器模拟SBR工艺,不同质量浓度(0.3 mg/L、1 mg/L、3 mg/L、6 mg/L、10 mg/L)双香豆素投加到工艺系统中进行试验.结果双香豆素能有效降低污泥产率.当双香豆素质量浓度为10 mg/L时,产率较空白组降低了32.4%.双香豆素在低质量浓度范围对氨氮的去除影响不明显.在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对COD的去除率表现出一定程度下降,去除率均值为77.9%,比空白阶段下降9%.在研究双香豆素对污泥沉降性以及活性的影响时,结果显示:双香豆素对污泥沉降性有较小影响,当双香豆素浓度为10 mg/L时,SVI值由空白组的70.8升高至77.8.结论双香豆素对污泥的活性影响较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污泥的脱氢酶活性及呼吸速率.双香豆素对污泥减量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综合分析污泥浓度对MBSBBR处理城镇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影响,考察了四种不同污泥浓度对MBSBBR系统COD,NH4+-N,TN,TP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MBSBBR系统COD的降解随着污泥浓度降低存在微弱下降趋势;污泥浓度变化对硝化脱氮效率没有明显影响;TP去除效果随MLSS变化显著,MLSS减少,TP去除率降低.综合考虑污水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以及耐负荷能力,MBSBBR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可选在1.5-2 g/1.  相似文献   

4.
张璐  袁林江 《科技信息》2009,(27):292-293
污水生化处理的过程中剩余污泥的处理处置费用可占整个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的40—60%^[1]。剩余污泥的产生是微生物在进行污染物的氧化的同时进行同化代谢的结果。将微生物的同化和异化作用解偶联,则有可能使微生物氧化污染物获得的能量少流向同化作用,从而减少污泥的产生量Ⅲ。由于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将解偶联剂TCS投入活性污泥系统中,研究了其对污泥产量、性能和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中性还是碱性条件下,投加10mg/l解偶联剂时,污泥的产量比对照最多减少77%以上,污泥的氧利用率(SOUR)显著提高,微生物呼吸活性比对照的明显增加,但COD的去除率有所降低。该污泥减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微氧条件下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12 5mL血清瓶作为批量处理反应器,对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在厌氧和微氧条件下的COD去除率、污泥产率、产甲烷活性、抗冲击负荷能力等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厌氧颗粒污泥和消化污泥均在微氧条件下表现出高COD去除率、低污泥产率、高产甲烷活性和强抗冲击负荷能力,且厌氧颗粒污泥在COD去除率、污泥产率、产甲烷活性和抗冲击负荷等方面更具有优势;对于0 5 gCOD/LR·d的有机负荷,反应器内最佳加氧量为10mL(10 %添加的COD)。  相似文献   

6.
针对二硝基重氮酚(DDNP)废水难于被微生物降解的问题,采用电Fenton法处理DDNP废水,通过试验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其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时间为3.5 h,pH为4,H2O2(质量分数为30%)的投加量为10mL/L,电解电压为12 V时,去除效果最佳,COD去除率可达97.24%,色度去除率可达93.75%。  相似文献   

7.
结合高铁酸钾(K_2FeO_4)溶胞技术和A/O-MBR工艺在污泥减量方面的优势,在掌握K_2FeO_4溶胞对污泥性质影响基础上,将K_2FeO_4溶胞技术应用于A/O-MBR工艺,构建A/O-MBR+K_2FeO_4溶胞组合工艺.采用序批式实验研究K_2FeO_4溶胞对污泥性质影响,结果表明,溶胞后污泥固相SS和VSS降低,液相中COD、TN和TP质量浓度明显升高.平行运行对照A/O-MBR工艺和A/O-MBR+K_2FeO_4溶胞组合工艺,结果表明,A/O-MBR+K_2FeO_4溶胞组合工艺的污泥表观产率为0. 10 kg SS/kg CODremoved,明显低于对照A/O-MBR工艺(0. 22kgSS/kg CODremoved),产生显著的污泥减量效果(54.5%);同时,与对照A/O-MBR工艺相比,A/O-MBR+K_2FeO_4溶胞组合工艺的COD去除效果变化不大,TN去除率升高,TP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效厌氧环境(厌氧颗粒污泥)处理双酚A生产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颗粒污泥和BPA废水的锥形瓶接触实验中,9 h的接触时间即可以使原水的COD去除率约51.2%,其中COD污泥负荷高达37.21 kg/(kg.d);反应器的实际运行实验表明,在低污泥质量浓度的反应器中,9 h的停留时间也可以使COD去除率达到50%.结果显示,颗粒污泥中的厌氧微生物能够较好地适应杂酚废水的毒害抑制,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Fenton法处理DDNP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二硝基重氮酚(DDNP)废水难于被微生物降解的问题,采用电Fenton法处理DDNP废水,通过试验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其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解时间为3.5h,pH为4,H2O2(质量分数为30%)的投加量为10mL/L,电解电压为12 V时,去除效果最佳,COD去除率可达97.24%,色度去除率可达93.75%.  相似文献   

10.
五氯酚的γ射线辐照分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水溶液中五氯酚的γ辐照降解效果,该文测定了辐照前后的五氯酚、氯离子浓度以及生物毒性的变化情况,考察了五氯酚初始浓度对其辐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五氯酚,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五氯酚初始浓度为25、50mg·L-1,辐照剂量在4、6kGy时,其去除率可达100%.辐照可明显降低五氯酚溶液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然而,剩余污泥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本文从微生物合成一能量代谢角度,对如何控制剩余污泥产生提出了新的现点,并在技术可行性上做了探讨,它将为解决这一问题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掺入减水剂后各因素对掺电石渣的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确定水泥砂浆强度性能较佳的配方并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入减水剂后,对掺电石渣的水泥胶砂试样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的次序分别为胶砂比、水灰比、电石渣掺量、减水剂掺量、减水剂品种、搅拌时间、减水剂的掺入方式.正交试验法确定的水泥胶砂试样较佳的配方为,电石渣掺量为5%;减水剂为J2,采用后掺方式,其掺量为0.5%;水灰比为0.377;胶砂比为1∶1.5;搅拌时间为9 min.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采取动态半连续流中温厌氧消化试验,进行污泥减量化及资源化的中试研究。对系统进行每天定量投配生污泥,考察不同停留时间污泥系统中pH值、VFA、碱度、固相及液相COD的参数变化情况以及COD、VSS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锦州石化公司剩余活性污泥有较好的消化性能,消化周期为20~25d,COD去除率为70.3%,VSS去除率为55.6%,1kgCOD产气量为0.33m3。污泥混合物实现了剩余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14.
从底物物质平衡出发,在提出新的代谢概念基础上,系统地建立了描述富底物条件下微生物合成-能量代谢行为的生物数学模型体系.解决了困扰微生物学领域近半个世纪的底物浓度对微生物能量分离的影响问题.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活性污泥法中剩余污泥产生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厌氧污泥的产气活性是厌氧废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实验证明了镁离子对厌氧污泥的产气活性有较大影响 ,(3~ 10 ) mmol/ L的浓度能够促进厌氧污泥产气 ,浓度过低或浓度过高都会抑制污泥产气。本文还提出了镁离子影响污泥产气活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污泥含水率和胞外聚合物(EPS)含量的测定,考察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有助于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CPAM的最佳投药量为0.0106g/100mL污泥,表面活性剂投药量约为0.738g/100mL污泥,分别使污泥滤饼含水率降至80.28%,68.73%.为了进一步探讨表面活性剂对污泥的作用机理,实验通过观察表面活性剂处理前后污泥的电镜扫描照片(SEM)和粒径分布,发现经过表面活性剂处理的污泥原絮团被破坏,污泥表面呈网状结构;占体积分数90%的颗粒粒径都在52m以下,较原泥明显减小.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主要是通过破坏污泥结构释放内部结合水和溶出EPS来改善污泥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及胞外多聚物在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筱萍  曹郁生 《江西科学》1997,15(4):264-270
集中论述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学特性,胞外多聚物的组成以及它们在生物膜和颗粒污泥形成中的作用。ECP对颗粒的结构和稳定起重要作用,其含量占颗粒中悬浮性固体含量的0.6%-20%〈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多糖。甲烷毛状菌属和甲烷八叠球菌属是最初颗粒化和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分解乙酸产甲烷的细菌。  相似文献   

18.
酸化淤渣的生成是影响酸化效果的重要因素,而酸液浓度、酸液类型、酸化添加剂及酸液中的金属离子等对酸化淤渣的生成有影响。对渤南油田2个区块的油样进行了试验,重点研究了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对酸化淤渣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价铁离子会促进淤渣的生成;二价铁离子对淤渣的生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但通以氮气对二价铁离子进行保护后,二价铁离子对淤渣生成的影响降低。针对义4-7-10油样,筛选出CH-1和CH-2两种有效的防淤渣剂。这两种防淤渣剂复配使用(其浓度均为0.5%)时,预防淤渣效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从航煤酸渣中制取石油亚砜的方法。将酸渣稀释,从中分出油层,用过氧化氢氧化油层得到石油亚砜。文中探讨了氧化过程中氧化剂(过氧化氢)、催化剂(冰乙酸)及反应时间对石油亚砜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剂过氧化氢以1.0 mol为宜;催化剂冰乙酸的用量以0.5 mol为宜;反应时间以30分钟为宜。反应时间越长,转化率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