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0 前 言 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和机床切削速度的提高,用于制造切削刀具的通用高速钢W18Cr4V和W6Mo5Cr4V2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由于合金元素钴的短缺及经济方面的原因,又不可能大量采用含钴的超硬高速钢。为此重庆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了W12Mo2Cr4VRE(简称钨12稀土,简写W12RE)高性能高速钢以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脉冲磁场对高速钢刀具材料微观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脉冲磁场对W9Mo3Cr4V高速钢刀具材料微观硬度的影响规律. 利用自行构建的磁处理试验平台对高速钢试样进行定向脉冲磁化处理. 研究不同的脉冲磁场强度、磁场频率和磁化时间对高速钢材料微观硬度的影响规律,通过观察高速钢材料金相组织,分析脉冲磁场作用下高速钢材料的微观组织变化机制. 试验结果表明,在选择合适的脉冲磁化工艺参数条件下,高速钢材料的微观硬度能够明显提高. 脉冲磁场作用促使金属材料中一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化为硬而脆的马氏体,使马氏体含量升高,材料组织变得均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回火态W6Mo5Cr4V2高速钢刀具在超低温温度场中发生相变。占高速钢体积百分数最大的回火马内体脱溶出细小、弥散的碳化物颗粒,残留奥氏体也相继发生马氏体转变,最后残留2%左右。试验表明,超低温处理后的高速钢刀具的机械性能进一步增加,特别是耐磨性能显著提高,延长了高速钢刀具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W9Mo3Cr4V材料的低温热导率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测定了W9Mo3Cr4V材料在80K-300K的低温热导率,冷却介质采用液氮,试验采用稳态法,并使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金属材料低温热导测试装置".该试验数据精确度高,为高速钢刀具深冷处理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同时填补了该材料低温参数的国内空白.  相似文献   

5.
随着冷挤压技术的发展,对黑色金属冷挤压凸模的性能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冷挤压凸模材料——W18Cr4V和W6Mo5Cr4V2高速钢,探讨了控制其原材料质量(碳化物的不均匀性)和采用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对冷挤压凸模寿命的影响。并且介绍了气体软氮化工艺在冷挤压模具上的应用,和国内研制的新型冷挤压模具钢65Cr4W3Mo2VNb及6W6Mo5Cr4V的试用情况。 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新钢种、制订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和采用气体软氮化是提高黑色金属冷挤压凸模寿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45钢/W6Mo5Cr4V2高速钢刀具的摩擦焊接工艺及焊接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的摩擦焊接工艺参数及合理的焊后热处理工艺可获得具有良好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焊接接头。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淬火,三次回火的W18Cr4V钢进行多种规范的深冷处理,通过组织、性能对比,确认采用慢速、长时间深冷处理强化效果最佳。淬回火态高速钢深冷处理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不是主要转变过程,大量微细碳化物弥散均匀析出是其强化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6W-5Mo-4Cr-2V高速钢深冷处理微观组织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SEM、TEM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深冷处理对6W-5Mo-4Cr-2V高速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深冷处理不仅可使残余奥氏体减少,而且可细化马氏体孪晶,促使析出纳米级碳化物,并附着在马氏体孪晶带上,深冷处理既能提高材料的硬度,也使材料的韧性略有增加。对磨损表面进行SEM观察发现,深冷试样的磨损形貌迥异于未深冷试样,说明它们的磨损机制不同。深冷处理使6W-5Mo-4Cr-2V高速钢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马氏体孪晶的细化和碳化物的析出。  相似文献   

9.
高速钢表面PN+PVD复合处理工艺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弧离子镀设备,在高速钢W18Cr4V上先进行等离子氮化,再沉积TiN薄膜,研究了不同渗氮温度和时间对PN+TiN薄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500℃左右和时间为2h以上条件下对W18Cr4V进行渗氮处理后再沉积TiN薄膜,可以得到最佳的薄膜表面显微硬度(1800~2000HV0.05)和膜/基结合力(50N),涂层耐磨性也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用硬质合金YG6和高速钢W18Cr4V为切削刀具,研究了碳化硅颗粒增强ZL201复合材料中的碳化硅颗粒含量及其尺寸等参数对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碳化硅颗粒尺寸越大、碳化硅含量越多,对刀具的磨损速度越快;在相同材料、相同切削条件下,高速钢比硬质合金刀具磨损速度快;碳化硅颗粒粗大,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大,且随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碳化硅颗粒细小时,加工表面粗糙度较小,且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探讨了刀具磨损机理,认为复合材料对刀具的磨损属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1.
一种确定墙体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首次提出了用频率谱分析法分析墙体表面换热过程及推导墙体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经实验和预测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反映墙体表面换热过程,其结果是准确可靠的。为确定墙体表面换热系数找到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种测定建筑墙体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提出了用辅助变量法分析建筑墙体外表面换热过程及推导墙体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实验方法,实验和预测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墙体外表面换热过程,为确定墙体外表面换热系数找到了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建筑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是建筑节能和城市环境模拟的重要参数。本文首先通过CFD模拟结果与萘升华技术法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CFD模拟技术在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研究中的可适用性,然后利用CFD计算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发现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受到风速、风向、建筑密度及周围建筑高度的强烈影响,并初步得到了不同建筑工况及气象条件下建筑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水泥熟料堆积体换热规律的研究中,其强制对流换热系数是重要参数之一,针对目前没有关于篦冷机内水泥熟料堆积体的强制对流换热关联式的现状,通过实验获得了适用于水泥熟料堆积体的强制对流换热系数。首先,通过渗透率实验得到了能够有效表征水泥熟料堆积体宏观物理特性的最小单元体——体特征元,由此确定了换热实验料筐尺寸;然后,基于自主设计的对流换热实验装置,通过测量水泥熟料颗粒温度及出入口空气温度,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及牛顿冷却公式分析得到水泥熟料堆积体的强制对流换热系数为19. 13 W·m-2·K-1。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真空冷却过程中食品温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以各向同性的理想食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食品材料透气性参数,将食品内部点的汽化转化为食品表面的汽化,推导出真空冷却过程中食品各部分温差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相关参数对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食品的比热容、沸腾系数和密度影响温度下降的速度,但是对达到预定温度时的总温差没有影响;提高食品的透气性参数值和减小食品内部点到表面的最短距离,可以减小温差;可以通过调节真空室的压力变化,提高食品温度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路面加热机是整个就地热再生机组的基础,加热机加热路面后的效果对路面再生质量有直接的影响。以热风循环式加热机工作装置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圆形喷嘴射流冲击模型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分析。通过相关理论计算得出了喷嘴的排列方式、喷嘴孔直径、加热板离地高度、射流速度、热风温度等参数与沥青路面表面换热系数的关系。计算表明:三角形交错排列和矩形排列对路面换热系数的数值影响基本一致;再生作业中,当热风的冲击速度较大时,随着加热板离地高度的增加表面换热系数降低;当热风的冲击速度较小时,加热板离地高度对表面换热系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蒸发冷却过程的鼓泡装置的阻力与传热特性.实验中将换热盘管浸没于空气-水的鼓泡层中,空气-水两相流通过盘管的表面.这种换热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换热管与空气之间的换热系数,降低水泵功率的消耗,而且对气流速度的要求低于空冷式冷凝器.文中给出了空气穿过空气-水鼓泡层的压降以及盘管与冷却水之间换热的实验数据,该结果显示影响压降及换热系数的因素包括多孔板的几何尺寸,鼓泡层的高度,空塔速度及热流密度.换热盘管与冷却水之间的换热系数比管外降膜冷却的换热系数大2倍多.  相似文献   

18.
粗糙多孔保温层内部的热质耦合传递过程广泛存在于能源利用、机械隔热等工程中,为了更加真实地体现该热质耦合传递过程,将粗糙的孔隙通道描述为短周期正弦变化的毛细管道,根据达西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同时考虑粗糙度和粗糙密集度两个影响因素,提出了粗糙毛细管道的渗流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模型,分析了粗糙表面对渗流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流系数模型的理论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相吻合;渗流系数与面积分形维数、粗糙密集度呈正相关,与迂曲分形维数、粗糙度呈负相关;对流换热系数与渗流系数、粗糙度和粗糙密集度呈正相关,与面积分形维数、迂曲分形维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针对淬火过程中试件与淬火介质间的表面换热系数难于测量的问题,采用反传热求解方法,根据实验测定的试件表面的冷却曲线,通过非线性估计法和有限差分法计算表面换热系数随试件温度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氮气-雾化水混合物的冷却能力与水淬或油淬差不多。在氮气-雾化水混合物喷射淬火过程中,开始时的表面换热系数趋于平稳,在Ms点(170℃)附近,表面换热系数明显增加。马氏体相变过程中,相变潜热用于增加相变驱动力,从而克服相变阻力,完成马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20.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受热面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确定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受热面传热系数,在理论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运行数据和测试数据得到了其计算方法及有关参数。该方法考虑了受热面结构、受热状况和物料浓度的影响。计算结果与一些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情况比较,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误差在4%以内。该计算方法可用于130~420t/h循环床锅炉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