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讨铅铬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对小麦叶绿素的影响,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铅铬溶液处理小麦苗,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铅铬处理后1、3、5、7 d小麦苗叶绿素含量在小麦苗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铅铬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均能降低小麦苗叶绿素在小麦苗中的含量.处理后1 d,除200 mg/L Pb+100 mg/L Cr处理组外,其余各处理组小麦苗叶绿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处理后3 d,除100 mg/L Pb+50 mg/L Cr处理组小麦苗叶绿素含量较对照降低53.1%外,其余各处理组小麦苗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随着处理后时间的继续延长,小麦苗叶绿素含量又恢复至不受影响的正常状态.本研究为铅铬污染胁迫的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工蜂的存活率、解毒酶活力与解毒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红光熊蜂工蜂(21日龄)解毒基因,检测其表达量变化与抗氧化酶的活性,并通过饲喂外源褪黑素以提高熊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吡虫啉处理组(IMI组)存活率显著下降,但始终低于吡虫啉+褪黑素处理组(IMI+MT组);IMI组4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始终低于IMI+MT组;IMI组8种解毒基因的表达量除AChE,DDTase和GLD基因外,其余表达量均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激活后抑制的状态,且明显高于对照组(CK组)而低于IMI+MT组;IMI组DDTase基因的表达量与CK组差异不明显,但始终低于IMI+MT组,说明吡虫啉对DDTase的作用不明显,而褪黑素诱导DDTase表达效果较显著(P<0.05);IMI组AChE和GLD基因的表达量均低于CK组,随吡虫啉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但IMI+MT组二者的表达量始终高于IMI组.短期亚致死剂量吡虫啉胁迫对红光熊蜂影响不显著,长期胁迫则影响其存活...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煎煮法提取苦参生物碱,以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苦参生物碱含量.用不同含量的苦参提取物处理小麦,测定不同时间药物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用苦参提取物处理小麦可诱导3种酶活性升高,均明显高于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都在第7 d达到峰值.苦参提取物对小麦的防御酶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参与小麦本身防卫机制,提高其抗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沙棘叶片黄酮类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以肋果沙棘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PEG-6000(0%,10%,20%,30%)对叶片类黄酮积累及其合成过程中相关酶PAL、C4H和4CL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总黄酮、槲皮素、山奈酚和杨梅素含量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PEG-6000胁迫下其含量最低,比对照分别下降了20.36%,12.84%,47.81%,63.22%;在不同浓度PEG-6000胁迫下异鼠李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升高,10%PEG-6000胁迫下其含量最高,比对照升高了79.99%.(2)干旱胁迫显著影响肋果沙棘试管苗叶片PAL、C4H和4CL的活性(P0.05).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PAL活性显著升高;C4H和4C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0%PEG-6000胁迫下达到最高.(3)杨梅素、槲皮素、山奈酚及总黄酮含量均与PAL、C4H和4CL活性负相关.尽管干旱胁迫促进了相关酶的活性,但肋果沙棘试管苗叶片中总黄酮含量并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一年生“嘎拉”苹果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Hoagland营养液进行分根培养,通过向一侧根或者两侧根培养液加入20%聚乙二醇6000(PEG-6000)实现半根水分胁迫和全根水分胁迫,与仅含营养液的对照进行比较,模拟研究了定位灌溉条件下苹果组培苗叶片和根系中超氧阴离子含量的变化及与净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胁迫后第2-7d,全根水分胁迫显著增加了根系和叶片中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量并导致SOD活性加强;半根水分胁迫对胁迫根系和叶片中超氧阴离子的产生量及SOD活性的影响小于全根水分胁迫,但半根水分胁迫对非胁迫根中的超氧了阴离子的产生量及SOD活性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全根水分胁迫显著降低源叶的净光合效率,且这种影响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但半根水分胁迫对源叶的净光合效率不存在显著的影响。通过对叶片中超氧自由基产生量和净光合作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中超氧自由基产生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环境中铯(Cs)污染日益恶化,铯对生物毒害作用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探讨铯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在石英砂和Hoagland营养液培养体系下,从三叶期开始用浓度为0、0.5、1、5、10、20 mmol·L-1的133Cs+[CsCl]处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苗.在处理后的第0、7、14、21、28 d时,检测小麦光合特性的改变.结果表明:用0.5 mmol·L-1和1 mmol·L-1低浓度133Cs+处理7 d后,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圆片放氧活性、类囊体膜电子传递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但随133Cs+浓度的增加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这些参数的数值均显著下降.此外,光合系统II(PSII)活性的下降速率高于光合系统I(PSI)下降速率,说明PSII相对于PSI更容易受到133Cs+的胁迫伤害.这些结果表明133Cs+对小麦的毒害效应受时间和浓度的双重制约.低浓度133Cs+可以促进小麦光合作用,而高浓度133Cs+则显著抑制小麦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西旱3号小麦幼苗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ZnCl2(50,250μmol·L-1及2 mmol·L-1)对300μmol·L-1FeCl3胁迫下小麦幼苗脯氨酸含量以及脯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独Fe处理下小麦根、叶脯氨酸含量与鸟氨酸转氨酶(OAT)活性显著升高,而脯氨酸脱氢酶(PDH)与谷氨酸激酶(GK)活性均降低;不同浓度Zn的使用减少了Fe处理下小麦根叶脯氨酸积累、降低了OAT和GK活性;50或250μmol·L-1 Zn与Fe复合处理下根、叶PDH活性与单独Fe处理相比升高,而2mmol·L-1 Zn与Fe复合处理抑制了叶PDH活性.结果表明,Fe处理诱导小麦根叶脯氨酸含量的升高与OAT活性的升高及PDH活性的降低有关;Zn的使用减少了Fe胁迫下小麦根叶中脯氨酸的积累,这可能与Zn与Fe复合处理下OAT活性的降低及PDH活性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为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在植物响应环境胁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HMMER、Pfam与SMART等工具,从拟南芥全基因组中筛选获得 9 个PAL成员,分析其编码酶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与保守基序等信息.同时,结合转录组与定量PCR分析PAL成员在干旱与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拟南芥PAL成员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亮氨酸和丙氨酸为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残基;拟南芥PAL成员含有 20 种不同的保守基序,其中motif6含有ASG活性位点,为所有PAL成员所共有;较多PAL成员具有光响应、激素响应、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转录组学与定量PCR分析发现,AT3G53260.1、AT3G53260.2与AT3G47660.1的mRNA表达水平在干旱与盐胁迫后发生显著变化,推测这 3 条基因可能参与拟南芥对干旱及盐胁迫的响应过程,表明PAL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与非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但其对轮虫等水生无脊椎动物的毒性尚无从知晓.本文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生物,应用种群增长、休眠卵产量和生命表实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吡虫啉(0、1.56、3.12、6.25、12.5、25、50和100 mg/L)对其种群增长和生命表统计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浓度对轮虫存活(以生命期望为指标)、发育(世代时间)、生殖(净生殖率)和种群增长(内禀增长率和种群增长率)等参数均有显著性影响(P<0.01),但对有性生殖(后代混交率、种群混交率和休眠卵产量)等参数都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种群增长率显著升高(P<0.05),而50和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种群增长率则显著降低(P<0.05).3.12~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显著延长(P<0.05),而25~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生命期望则显著缩短(P<0.01).1.56~12.5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显著延长(P<0.05),净生殖率显著升高(P<0.01),而50~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世代时间显著缩短(P<0.01),25~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轮虫的净生殖率显著降低(P<0.01).50~100 mg/L吡虫啉处理组中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降低(P<0.05).吡虫啉浓度与轮虫存活、发育、生殖和种群增长等参数之间均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监测吡虫啉的慢性毒性时,净生殖率是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利用冬小麦品种京都40和春小麦品种辽春17,以谷胱甘肽(GSH),寡肽(GCG)以及合成寡肽GCG所用的谷氨酸(Glu)、半胱氨酸(Cys)和γ-氨基丁酸(GABA)3种物质组合作处理,清水作对照,研究高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处理对小麦幼苗抗高温胁迫生理特性的影响,明确寡肽GCG的生理活性。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条件下,200μmol/L的GSH和GCG处理可使小麦保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有利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在高温胁迫条件下,GCG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对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也被诱导增强,有利于缓解高温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与其他2种处理相比,GCG的处理效果最为显著。综合来看,GCG具有类似GSH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增强小麦幼苗对高温胁迫的耐性,因此GCG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寡肽,有望作为农业生产调节剂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1.
3种杀虫剂对杨树羧酸酯酶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5个因素对美洲黑杨羧酸酯酶(CarE)活性测定的影响,得出测定杨树CarE的最适反应条件为:酶稀释10倍,底物浓度为3×10-4mol/L,pH为7.0,温度30℃,时间15 min。利用试验得到的反应最适条件分析了氧化乐果、吡虫啉和氟虫腈3种内吸性药剂对杨树Car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0、1 600、3 200和6 400mg/L氧化乐果能明显抑制杨树CarE活性,其中6 400 mg/L氧化乐果抑制作用最强。50、100、200、400和800 mg/L吡虫啉处理杨树48 h,对杨树CarE均没有显著影响;当处理96 h时,400和800 mg/L吡虫啉能显著抑制CarE活性。而400 mg/L氟虫腈处理杨树48 h,800 mg/L氟虫腈处理杨树96 h,都能显著抑制杨树CarE活性。  相似文献   

12.
Plants have developed a multitude of inducibledefense mechanisms against aggressive biotic and abi otic agents[1]. Wound and herbivory induced plantresponses can negatively affect herbivore’s physiologydirectly by stimulating the synthesis of toxic metabo lites[2—4]. In addition to such direct defense mecha nisms, plants can also emit specific blends of volatilesthat attract carnivorous enemies to defend themselvesagainst herbivores[5—9].Herbivory induced plant volatiles can n…  相似文献   

13.
低分子有机酸和镉对小麦幼苗生化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以小麦为实验材料(辽春9号,Triticum aestivum L.),研究了重金属镉和低分子有机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对小麦生化作用及生长的影响.在镉浓度为0.5mmol I^-1时,小麦呈现叶片失绿、枯萎的症状,生长受到严重影响.与只施加镉的处理相比较,柠檬酸和苹果酸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小麦的鲜重、干重及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小麦干/鲜重比、叶片内自由脯氨酸和丙二醛的含量.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有机酸表现出能阻止镉通过根系进入小麦体内,降低小麦中的镉浓度.对小麦的形态和体内一些生物化学指标的研究表明,有机酸能明显减轻镉对小麦的毒性.  相似文献   

14.
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ABA,CaM水平提高,保护酶(SOD与POD)活性上升。结果初步表明:第2信号系统Ca^2 /CaM参与了干旱化学信号ABA的传递,引起小麦幼苗根系和叶片SOD,POD活性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铝胁迫下7个不同大豆品种幼苗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农业生产的限制因子,抑制植物根的生长,减低植物的耐旱性,引起营养缺乏和植物其他生理生化方面的改变。大豆是一种富营养植物,特别是蛋白含量很高,并且常被用于改良土壤。笔者对7个大豆基因型(品种),在含有2mmol/L铝和不含有铝的溶液中培养2周,进行随机化完全区组设计实验,以研究不同基因型的大豆幼苗对铝胁迫的生长反应。结果显示,在铝胁迫下培养的幼苗,其上胚轴长度、株高、根长、鲜重、干重以及叶绿素含量等都有所下降,但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幼苗对于铝胁迫呈现一定的差异反应。7个品种按照相应幼苗根生长的数据分为3组:在铝胁迫下,南农73—935和大黄豆是供试品种中耐受性最好的基因型(根生长仅减少15%);南农87C-38和Williams是最敏感的(减少37%~39%);1138-2,洪引1号和科丰1号(减少23%~27%)的反应则介于以上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6.
外源H2O2处理对小麦渗透性调节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西旱2号和宁春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H2O2处理对其幼苗叶绿素、渗透性调节物质量分数及脯氨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与对照相比,50,100,200μmol/LH2O2处理下西旱2号幼苗叶片叶绿素a质量分数显著降低,而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无显著变化;对宁春4号来说,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使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显著降低.此外,外源H2O2处理诱导西旱2号幼苗叶片可溶性糖质量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却使宁春4号可溶性糖质量浓度降低,且仅在200μmol/L H2O2处理下脯氨酸质量分数明显增加,但H2O2处理对两种小麦可溶性蛋白质质量浓度无影响.50,100μmol/L H2O2处理下西旱2号幼苗鸟氨酸转氨酶活性降为对照的78%,83%,200μmol/LH2O2处理使脯氨酸脱氢酶活性增加为对照的116%;而H2O2处理诱导宁春4号幼苗脯氨酸脱氢酶,鸟氨酸转氨酶活性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与宁春4号相比,西旱2号小麦幼苗叶片的光合色素在H2O2胁迫下受到较轻的破坏,却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从而对H2O2胁迫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H2O2处理诱导西旱2号幼苗叶片的脯氨酸积累与轻微变化的脯氨酸脱氢酶活性有关,而在宁春4号脯氨酸积累与H2O2诱导的鸟氨酸转氨酶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重金属镍对小麦根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镍能够显著提高小麦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及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含量,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在小麦应答镍胁迫的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100mmol/L NaCl盐胁迫下,研究0.001~1mmol/L ALA对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100mmol/L NaCl盐胁迫导致豌豆幼苗氧化损伤,SOD等保护酶活性升高;0.1 mmol/L ALA处理对盐胁迫下的豌豆幼苗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使叶片MDA含量降低25.87%,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28.74%,20.68%和36.83%,幼苗株高、鲜物质量分别提高0.975,0.15倍,从而增强幼苗的抗盐性.0.1mmol/L ALA能缓解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的氧化损伤,显著提高SOD等保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对小麦萌发期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盐胁迫对小麦萌发期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选择不同抗盐性的小麦品种德抗961和泰山9818,研究了盐胁迫下小麦萌发期幼苗3~13 d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大,德抗961幼苗的SOD,POD和APX的活性增加,CAT活性7天后也增加,泰山9818幼苗这几个酶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2品种的SOD和APX活性各处理都表现为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OD上升,CAT先升后降。推测超氧阴离子在前期积累较多,而过氧化氢在后期较多。在整个胁迫过程中,抗盐品种的POD和CAT活性一直高于普通品种,可见,POD和CAT与抗盐性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