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准模型下,赝标介子B衰变到两个矢量介子K^*φ的过程是一个纯企鹅图的过程.理论计算得到这一过程是以纵向极化为主的.然而,BaBar和Belle最近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过程具有较大的横向极化分数.对此,我们试图在标准模型框架以及新物理中寻找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标准模型下,赝标介子B衰变到两个矢量介子K*的过程是一个纯企鹅图的过程.理论计算得到这一过程是以纵向极化为主的.然而,BaBar和Belle最近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过程具有较大的横向极化分数.对此,我们试图在标准模型框架以及新物理中寻找合理的解释.附加的Z′规范玻色子是对标准模型的扩展,实验上给出它的质量下限约500个GeV,我们这里研究的Z′的质量在几百个GeV至一个TeV之间,且假设Z与Z′之间无混合.当新的规范玻色子Z′与费米子之间的手征耦合矩阵非正比于一个单位矩阵时,B介子稀有衰变过程中产生味改变中性流.Z′传递的b→s-ss过…  相似文献   

3.
B→фK*衰变过程是一个纯企鹅图的过程.在标准模型下,这个过程是以纵向极化为主的. 然而,BaBar和Belle最近的实验结果却给出了反常的大的横向极化分数,这和标准模型的结果是不一致的. 因此我们试图在新物理模型下给以解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BaBar和Bell两个B介子工厂的运转,大量B→VV[1]衰变过程的极化矢量得到了精确的测量,标准模型的理论预言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同时也为新物理的探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窗口. 在标准模型下由CKM矩阵可得知所有夸克的弱电耦合均为左手的.然而,有关过程的手征性在实验上并没得到验证,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B介子纯轻衰变Bc→lv(l=e,μ)过程由于螺旋度压低导致衰变分支比很小,以致于实验上无法观测到.但人们在新物理模型:双Higgs模型下分析纯轻过程发现该过程对新物理很敏感,我们分别在标准模型和双Higgs模型下对Bc介子的辐射衰变Bc-→τ--ντγ进行了研究,发现辐射衰变受新物理影响也比较明显.双Higgs模型是在标准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Higgs二重态,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它是标准模型最简单的扩充,模型Ⅰ,Ⅱ[1]和模型Ⅲ的区别就是后者允许树图阶的味改变中性流(FCNC).在模型Ⅱ下只考虑了荷电规范玻色子的耦合,由于MH>MB,MW>MB,那么从中间…  相似文献   

6.
Top-pion介子作为TC2理论特征粒子,它的存在与否是验证TC2模型的最直接的证据之一.我们在TC2模型框架下,对强子对撞机上带电top-pion介子与t夸克的关联产生过程(pp(p-p)→tΠt-)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Tevatron上,通过该过程不易探测到带电的top-pion介子;而在LHC上,该过程年产生事例数可达104量级.因此,在LHC上很有希望探测到top-pion介子,并进一步检验TC2模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一种重新求和方案,在N_f=2的NJL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标量σ介子、赝标量π介子的热质量.计算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σ介子的质量先下降,然后升高;π介子的质量一直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两种介子在温度约为0.2GeV时质量发生简并,这是手征对称性恢复的信号.π介子质量的连续变化表明相变是二阶的.化学势的提高对不同介子的质量的影响是不同的,且使手征对称性恢复提前.计算结果与其他有效模型的预言定性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模型中 ,TC2模型是一个重要的候选者 ,其不仅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电弱对称性破缺机制 ,并且可产生足够重的顶夸克质量 .TC2理论预言了三个 top介子πt± ,πt0 .top介子是 TC2理论中独有的可观察物理粒子 ,研究 top介子产生与衰变的可能的物理迹象对验证 TC2理论 ,探测新物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 TC2模型 ,我们研究了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机上顶夸克和中性 top介子πt0 的产生过程 e+ e-→ ttπt0.顶夸克和中性 top介子有强的 Yukuwa耦合 ,它的形式为 :mt2 Ftνw2 - Ft2νw[KURtt KULtt* tLt Rπt0 + KUR…  相似文献   

9.
在顶色辅助的人工色(TC2)模型框架下,研究了中性Top-pion介子∏0t和带电Top-pion介子∏±t的联合产生过程e-γ→e-∏+t∏-t和e-γ→ve∏0t∏-t.研究表明在TC2模型合理的参数空间内,其产生截面可达到100-101fb的量级,在未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可产生足够多的事例.因此,这两个过程为我们在将来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实验中探测Top-pion介子和检验TC2模型提供了良机.另一方面,这两个过程的散射截面比最小超对称下的类似过程大一个量级.因而,我们很容易把Top-pion介子同MSSM下产生的Higgs玻色子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0.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7,23(4):253-253
目前很多理论物理学家在尝试针对物质的亚原子结构建立一个标准模型,介子是该标准模型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夸克被一些专家认为是构成介子等基本粒子的单元。一个名为“Belle”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的正负电子对撞加速器,发现了一种可能由4个夸克构成的带电荷的新粒子。研究小组运用上述设备分析了约6.6亿对B介子和反B介子的衰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B介子纯轻衰变Bc→lv(l=e,μ)过程由于螺旋度压低导致衰变分支比很小,以致于实验上无法观测到.但人们在新物理模型:双Higgs模型下分析纯轻过程发现该过程对新物理很敏感,我们分别在标准模型和双Higgs模型下对B介子的辐射衰变Bc^-→τ^-^-vτγ进行了研究,发现辐射衰变受新物理影响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在顶色辅助的人工色(TC2)理论框架下,研究了中性toppion的产生过程e^-γ→e^-∏第t^0.结果表明这一过程的散射截面可达到几十个fb,并且在未来e^ e^-线性对撞机上中性的toppion介子的年事例数多于10^3个.因此,这一产生中性toppion的过程为我们探测toppion介子和检验了TC2模型提供了良机.另一方面,e^-γ→e^-∏t^0过程的散射截面比标准模型(SM)和最小超对称模型(MSSM)下的类似过程大一个量级(例如SM下的e^-γ→e^-H和MSSM下的e^-γ→e^-H^0(A^0,h^0)过程).因而,我们很容易把中性的toppion介子同SM和MSSM下产生的Higgs玻色子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3.
对研究标准模型电弱相互作用和可能的新物理影响,K介子稀有衰变KL→μ+μ-是一个重要的衰变道.根据标准模型理论计算,衰变分枝比可以写为:  相似文献   

14.
在手征SU(3)夸克模型中,用夸克与标量介子九重态和赝标介子九重态场的耦合来描述中长程相互作用,单胶子交换来描述短程相互作用.推广的手征SU(3)夸克模型是在原来手征SU(3)夸克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夸克和矢量介子九重态场的耦合,主要由矢量介子交换来描述短程相互作用.在推广手征SU(3)夸克模型下研究了核子-超子相互作用过程,计算了N-Λ和N-Σ相互作用的S波散射相移.通过和手征SU(3)夸克模型的结果比较,发现N-Λ和N-Σ系统的短程相互作用既可以由单胶子交换来描述,也可以由矢量介子交换来描述.  相似文献   

15.
在Topcolor辅助的Technicolor(TC2)模型下,研究了γγ对撞中荷电Top-pion介子∏t-的产生过程γγ→t∏t-.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这个过程的产生截面大于10fb,如果未来直线对撞机ILC的年积分亮度可实现100fb-1,则每年可以观测到1000多个t∏t-产生事例.这意味着,在ILC上有望通过γγ→S∏t-来探测∏t-介子的产生,进而来检验TC2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TC2模型下通过γγ→πt+πt-过程研究了对产生带电top-pion介子.结果表明,对于γγ→πt+πt-过程,其产生截面能够达到100fb量级.在年积分亮度为500fb-1的高能直线对撞机上,通过γγ→πt+πt-过程,每年能收集到数以千计的πt+πt-事例.有如此多的事例数和干净的背景,带电top-pion介子应该能在光子对撞机上被观测到.因此,该研究能帮助寻找带电top-pion介子,并为检验TC2模型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介子交换过程对质子海夸克的贡献的研究 ,发现将介子交换过程中反冲核子看成物理核子更合理。对极化的核子结构函数一阶矩进行了计算 ,与现有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 ,对核子自旋结构函数的影响 ,介子交换不是惟一的 ,还应考虑其它因素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正我校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樊莹莹博士201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介子强子衰变过程的高阶修正唯象研究,项目编号:11505148.重味b介子物理是精确检验标准模型、验证QCD理论、探索新物理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1999—2011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主要结果是:(1)阐明了左、右手规范群不同时Wess-Zumino项的规范化。所得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标准模型。(2)明显写出了在手征反常的technicolor模型中的单介子—轻规范介子(胶子、光子和中间玻色子)的低能有效耦合顶点。  相似文献   

20.
在幺正手征微扰方法下讨论了粲强子J/Ψ衰变的两种模式.第一种衰变模式是J/Ψ衰变为一个矢量介子和一个标量介子的过程,很多实验结果可以通过这一理论得到很好的描述,此时其标量介子被认为是通过赝标量介子-赝标量介子相互作用动力学产生的标量共振态.受此工作启发,这一理论进一步被推广到研究粲强子J/Ψ衰变为一个矢量介子和一个张量介子的过程,此时张量介子被认为是通过矢量介子-矢量介子相互作用动力学产生的张量共振态.讨论了这种新的衰变模式,通过比较理论计算结果和感兴趣的北京谱仪上的实验数据,发现只需要引入1个参数就可以很好地描述实验上4个独立过程的衰变分支比,从而表明提出的这一新衰变方式可以合理地描述目前已知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