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交织分多址接入(IDMA)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IDMA系统采用一个简单的逐码片的迭代多用户检测接收结构,利用交织器来区分用户。用外信息传输(EXIT)图分析IDMA系统在不同的系统参数下的性能,如用户数、扩频长度、信道的信噪比。仿真结果证明,EXIT图技术能准确地分析IDMA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交织多址接入(interleave-division multiple-aceess system,IDMA)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使该系统更加接近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设计了一种基于LDPC码编码的交织多址接入(IDMA)系统.利用基于互信息的EXIT图工具,从信息论的角度对LDPC码应用于交织分多址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LDPC码非常适合于IDMA系统,相比无编码系统而言,在AWGN信道下多用户的系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验证了EXIT图分析迭代系统性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交织多址接入(interleavedivision multipleaceess system,IDMA)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使该系统更加接近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设计了一种基于LDPC码编码的交织多址接入(IDMA)系统。利用基于互信息的EXIT图工具,从信息论的角度对LDPC码应用于交织分多址系统的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LDPC码非常适合于IDMA系统,相比无编码系统而言,在AWGN信道下多用户的系统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时也验证了EXIT图分析迭代系统性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交织多址时空码(IDM-ST)系统是交织多址(IDMA)系统的延伸和演化,它将基于发射分集技术的空时码思想应用于IDMA系统中,使得IDM-ST系统接近于所谓的规范化性能,具有接收简单,复杂度低等优点.介绍了IDM-ST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算法流程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交织多址IDMA作为一种无线接入多址技术,不仅具有码分多址CDMA技术优势,而且采用交织图机制分离用户,避免了CDMA中受限于扩频码长度分离用户机制的瓶颈。IDMA接收端运用迭代多用户检测技术,在计算复杂度增加较少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基于IDMA的技术原理,运用Verilog针对IDMA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进行了仿真设计。实验仿真表明:基于Verilog的IDMA系统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设计与理论分析一致,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交织分多址(IDMA)通信系统采用不同的交织器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各用户使用相同的扩频序列进行扩频,所以交织器在IDMA保密通信性能上有关键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关于具保密通信功能的IDMA交织器设计的研究.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非对称IDMA交织器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离散Arnold映射,通过类似非对称密钥加密的方法实现保密通信.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交织器不但在通信性能上等同于伪随机交织器,而且能提供保密通信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之一的交织多址接入(IDMA)技术受到了很大关注。连接接纳控制(CAC)技术是其无线资源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针对现有的CAC方法均是建立在TDMA和CDMA系统上,并且不适用于IDMA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SINR改进技术的接纳控制方法(SE-CAC),该方法的关键就是将基于IDMA系统的逐码片(CBC)迭代多用户检测技术(MUD)的系统性能分析方法 SINR Evolution技术应用到接纳判决的过程中,在精确预测MUD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同时,简化了算法的复杂度。IDMA的研究动机正是其对抗小区内部多址干扰的高效率,因此,SE-CAC方法非常适合应用于IDMA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和传统的近似MUD效率为固定常数的CAC方法相比较,本文的SE-CAC方法保证了IDMA系统具有更高的吞吐量和功率利用率,并且在重负载情况下,IDMA性能优势更为明显,充分显示了IDMA-CBC MUD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当前Ka频段宽带卫星接入体制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将交织区分多址接入(IDMA)技术引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充分利用IDMA接入方式在低复杂度和高频谱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以期在资源受限的卫星系统中获得更高的用户容量和服务质量。结合Ka频段卫星信道特点建立了宽带IDMA卫星系统仿真模型,阐述了其系统容量计算方法及推导了相关的表达式。仿真和分析表明,与传统CDMA方式相比,宽带卫星IDMA传输机制以较低的星上处理复杂度获得通信性能和用户容量的大幅提高,为下一代多业务、高容量、高速率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当前Ka频段宽带卫星接入体制难以克服的技术瓶颈,将交织区分多址接入(IDMA)技术引入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充分利用IDMA接入方式在低复杂度和高频谱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以期在资源受限的卫星系统中获得更高的用户容量和服务质量。结合Ka频段卫星信道特点建立了宽带IDMA卫星系统仿真模型,阐述了其系统容量计算方法及推导了相关的表达式。仿真和分析表明,与传统CDMA方式相比,宽带卫星IDMA传输机制以较低的星上处理复杂度获得通信性能和用户容量的大幅提高,为下一代多业务、高容量、高速率的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交织多址接入(IDMA)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使该系统更加接近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设计了一种基于LDPC码编码的交织多址接入(IDMA)系统,并将它与传统的基于卷积码编码的IDMA系统在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进行了性能比较。仿真结果发现,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该系统的多用户性能曲线会逐渐向单用户性能曲线靠近;16个用户时该系统在误比特率为10-6情况下离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大约是2.6 dB,而相同条件下,基于卷积码编码的系统大约是6.0 dB。清楚地表明:设计的系统更加接近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可以获得更多的编码增益。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适合于高速的数据传输业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LDPC编码的交织多址接入(IDMA)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织多址接入(IDMA)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使该系统更加接近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设计了一种基于LDPC码编码的交织多址接入(IDMA)系统,并将它与传统的基于卷积码编码的IDMA系统在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下进行了性能比较。仿真结果发现,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该系统的多用户性能曲线会逐渐向单用户性能曲线靠近;16个用户时该系统在误比特率为10^-6情况下离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大约是2.6dB,而相同条件下,基于卷积码编码的系统大约是6.0dB。清楚地表明:设计的系统更加接近多址接入的信道容量限,可以获得更多的编码增益。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适合于高速的数据传榆业务。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复杂时变无线体域网信道中抗多址干扰IDMA技术.在中心极限定理等数学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出适合于无线体域网复杂信道IDMA迭代检测过程的公式.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深入研究IDMA技术在无线体域网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系统性能等.  相似文献   

13.
交织多址接入(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DMA)技术作为典型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为降低IDMA系统多用户检测过程存储空间和计算复杂度,采用双极性化的定点Logistic序列与待(解)交织序列对应相乘方式完成(解)交织;同时,为降低任意量化比特长度的定点Logistic序列生成过程时延,采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进行生成。利用Logistic系统李雅普诺夫指数,确定处于混沌状态的定点Logistic序列量化比特长度;基于平衡度和互相关门限,确定定点Logistic序列开始位置和初值;采用查表法构建非对称基本乘法器,并采用移位相加法计算总乘法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以充分利用Logistic序列混沌、平衡度、相关等特性,具有较好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载波和码片交织技术的无线通信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和交织分多址(IDMA)接入技术被认为是适于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多载波和码片交织技术的OFDM-IDMA上行链路系统模型,该系统在发送端采用码片级交织,在接收端采用一种简单的Turbo型迭代结构。随后分析了该系统在AWGN信道下的性能,并和具有相似结构的OFDM-CDMA在多径信道下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在高斯单径信道下,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该系统的多用户曲线会向单用户靠拢,而在多径信道下,系统表现出比OFDM-CDMA更优的多用户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