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点建设工程.以吉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林业系统标准化、结构化和系统化,使林业信息共享成为可能,提高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管理水平.在研究过程中,解决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结构与技术标准、知识库、方法库和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基础信息数据的分类、组织与挖掘、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测试等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木材科学技术与天然林保护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林产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重点论述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战略地位,以及木材科学技术和林产工业发展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在天保工程形势下木材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和林产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论天然林资源保护方法及其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龙  黄鹤 《科技资讯》2006,(18):189-189
在全国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在我国经受了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党中央、国务院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和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论述了保护天然林的工作措施及其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系的建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质是政府购买环境服务,支付方式就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优先信贷和粮食补贴等财政投资。  相似文献   

4.
天然林保护依据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森林生态环境价值的角度,说明了天然林的生态环境价值远大于其实物形态的经济价值,并大于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价值;提出了建立森林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保障,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一项基础工作,并构建出区域水土流失潜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框架和评价方法。最后提出了确定天然林保护对象的三个因素即生态脆弱性,天然林保护目标和社会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5.
蒲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效益和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项目之一。详细介绍了蒲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环境及成效,分析了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蒲县生态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施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能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实施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意义及具体营林生产对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已经10年,这项政策的实施以来在理论,实践以及政策实施后取得的成果等方面都对中国的林业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理论方面,自天然林保护工程政策的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改变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发展的方向,提高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指导着中国林业政策的制定。在实践方面,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也有很多失败的教训,这些都为林业方面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充分的依据。文章通过详细地分析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果对中国林业政策的影响,旨在为完善第二期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优化林业政策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文芳 《科技信息》2009,(3):381-381,305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复杂,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长期顺利实施,需要做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工作。笔者根据贵州省在做好天然林、水源林、防护林的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天然林保护工作的几点做法,以供各地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保护好现有天然林以及退耕还林 ,是改善西部自然环境 ,再造山川秀美的中西部的一个宏伟工程 ,中阳县是众多实施县级单位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投入与所产生的多种效益进行估算与分析 ,从中我们看到 ,实施天然林保护 ,不仅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且经济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0.
魏萍 《甘肃科技》2011,27(2):5-7
1998年我国开始了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工作,2000年全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启动,2001年国家林业局又将其列为全国林业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六项工程之一。天保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榆中县造林绿化步伐,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提高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森林三大效益,促进森林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理州云龙县天保工程社会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菊雯 《科技信息》2009,(23):I0363-I0364
天保工程实施近十年来对实施地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深入农户进行访谈以及到相关部门调查,收集数据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技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当地实施天保工程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价,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天保工程的实施缓解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收入,但在对工程实施中利益受损居民的补偿上还有待改进,因此要完善相关的补偿制度.以更好的促进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论畜力集材与拖拉机集材的优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政府对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视和国有森工企业木材产量的下降使畜力集材的优点显现出来,而国有森工企业沿用几十年的机械集材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今后,两种集材方式将在森工企业并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太原市森林公园的概况,阐述了太原市森林公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提出了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黑龙江省天保工程的主要目标既包括天然林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也包括林区社会和谐发展目标,还包括转变林区发展方式、提升林区产业经济发展目标。对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来的绩效进行跟踪评价,考察天保工程区是否达到国家预期的效果,分析可能遇到的障碍或阻力。【方法】从森林生态、产业经济、社会稳定3个维度构建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客观赋权的熵权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相结合构建天保工程区绩效评价模型及障碍因子甄别模型,对1997—2019年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绩效进行评价及其障碍因子甄别。【结果】①1997—2019年,黑龙江省天保工程区的综合绩效评价指数从0.011 5升至0.799 7,森林生态维度绩效评价指数从0.012 1升至0.711 2,社会稳定维度绩效评价指数从0.010 2升至0.739 7,产业经济维度绩效评价指数从0.013 4升至0.765 5;②1997—2019年天保工程区产业经济维度、森林生态维度、社会稳定维度的障碍指数均值分别为46.18%、27.62%、26.20%。【结论】黑龙江省天保工程二期比天保工程前、天保工程试点和天保工程一期的综合绩效水平及各维度绩效水平都有了明显提升;从动态发展视角来看,产业经济维度是天保工程的主要障碍因子,指标层的前5位障碍因子分别是人工林木材产量、木材产品销售量、第一产业涉林产业总产值、工程区木材产量、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  相似文献   

15.
广西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GB/T18005—1999),分析和评价广西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结果表明,广西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包括5类21个基本类型,共67个资源点,其中,一级景点10个,二级景点26个,三级景点31个。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等级评定综合得分为40.1分,属一级风景资源,说明森林公园的环境质量好,开发价利用值大。建议加大广西黄猄洞天坑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力度,挖掘森林公园的景观特色,提高森林公园的品位和档次,并大力对外宣传,提高知名度,加快旅游开发,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6.
涪陵区春季鸟类群落及其对于区域生态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生境特征分为水域、次生林、居民点和农田4种鸟类群落,于2006-2008年采用样线法对涪陵区春季鸟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春季共记录到鸟类96种,重要值高的鸟类(200≤IV≤300)4种,广布型鸟类38种.次生林鸟类群落的物种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最高;水域、水域-农田、次生林-居民点鸟类群落的均匀性指数(Pielou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Co-sine相似性指数分别最高.农业生产结构的不合理性和工业污染是影响涪陵区鸟类的主要因素,提倡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园林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升城市品位,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需要的重要功能区。文章分析了华山松的特性及地理分布,结合太原市森林公园的自然条件,提出了华山松栽培后管护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根据江西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分别估算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量碳库及其变化,并估算森林植被的固碳潜力,为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江西省1988—2011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采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计算江西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变化、碳密度及固碳潜力。【结果】1998—2011年江西省森林碳储量呈增长趋势,从81.38 Tg增长至188.52 Tg,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7%; 江西省森林碳密度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起源和植被类型的碳密度有较大差异,天然林的碳密度比人工林的高; 江西省森林植被碳汇潜力巨大,通过林业生长和再造林,固碳量可达191.48 Tg。【结论】江西省森林面积及碳储量呈较快增长趋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碳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江西省森林以幼龄林为主,这也预示随着后续的植树造林和森林生长,江西省的森林碳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人类活动频繁引起大气氮沉降加剧,导致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笔者通过模拟大气氮沉降,探究森林土壤中氮素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速率的响应规律以及氮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提高森林氮素利用率并减缓大气温室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山西太岳山暖温带油松林为研究对象,以硝酸铵(NH4NO3)为外源无机氮添加对象,设置对照CK(0 g/m2)、N5(5 g/m2)、N10(10 g/m2)、N20(20 g/m2)、N40(40 g/m2)等5个施氮水平,每个施氮水平设置4个重复,共20块样地。于2017年8月采集土壤样品及温室气体样品(采用静态箱法),测定林地土壤中的全氮(TN)、总可溶性氮(TDN)、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及土壤中温室气体N2O、CO2 和CH4的排放量,分析氮添加对土壤氮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在N5、N10、N20和N40各施氮水平处理下,油松林0~10 cm土壤中NO-3-N、TDN、DON的含量增加,与CK相比,含量增幅分别为25.04%~246.4%、13.29%~73.82%、4.54%~70.51%,NH+4-N含量随着施氮量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各处理水平对TN含量无影响。在0~10 cm土壤中,与CK相比,NO-3-N和TDN含量在N10、N20、N40处理下显著增加(P <0.05),DON只在N40处理中显著增加(P <0.05),施氮处理对0~10cm土层中的各氮素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10~20 cm土层中,与CK相比,TN、NH+4-N含量有增长趋势,NO-3-N含量在N10、N20、N40处理下显著增加(P <0.05),分别增加了234%、284%、663%,TDN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DON则随着处理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减小(P <0.05)。N2O、CO2的排放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N20、N40处理下排放量显著增加(P <0.05); 同时氮添加处理对CH4的吸收有明显的抑制现象,使CH4从森林土壤吸收状态转变为排放状态。在相关性分析中,0~10 cm土层及≥10~20 cm土层中NO-3-N和DON、N2O、CO2呈显著相关(P <0.05),而NH+4-N、TDN与N2O、CO2、CH4呈正相关,但无显著性(P >0.05); 在≥10~20 cm土壤中,DON与N2O、CO2、CH4呈负相关。【结论】在无机氮添加试验中,施氮处理明显增加了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尤其是在N20和N40处理水平条件下,对油松林土壤中的有效氮素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同时,有效氮含量的增加对森林土壤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模拟氮沉降显著促进了森林土壤氮素循环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温室效应的变化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热带雨林的概况,指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物种、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多样性,列举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一些观赏植物,并提出维护热带雨林物种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