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直销行业里,家族式管理和股份制这两种模式谁更适合于这个行业?在这两个阵营里都有着我们熟悉的名字,以家族模式管理的企业如安利、南方李锦记、仙妮蕾德、尚赫等,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就股份制和家族管理哪种模式更适合直销企业的问题,业界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反对股份制模式者的理由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2006,是中国直销行业关键的一年,众多直销企业在国家政策的风云变幻中,实现着变革、转型并力图冲出重围。这一年里,不断地有传统名企踌躇满志地加入到直销阵营中来,誓言要在直销行业立稳脚跟,将直销这块饼做强做大;也有在直销领域搏杀数年的企业,因不堪重负陆续转投别途;而直销人鳄如安利、如新等老牌直销军团们,为了适应新的政策环境,痛下决心整顿经销商队伍、调整奖金制度,以配合中国政府对行业的高标准、严要求。  相似文献   

4.
家族制和股份制谁更适合直销企业,这不是一两句话能够阐述清楚的,两者中都不乏成功的案例,但就目前中国直销行业的特殊性和形势而言,笔者还是比较偏向于家族制更适合直销企业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化。有的  相似文献   

5.
同质化瓶颈     
2008年是直销行业整体回暖的年份,多家直销企业的业绩都出现了大幅增长,这对于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件幸事。不过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业绩的增长,并不意味中国直销已经达到“百花齐放”的局面,行业中同质化经营与缺乏对基础设施投入的现象不容忽视。千篇一律的同类型产品,相近的的营销模式、雷同的培训内容,直销行业日益严重的同质化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这正阻碍着直销企业乃至行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因为直销模式的舶来性,造成中国直销市场上内外资发展的明显差异。两个条例颁布以来,所有企业在中国从事直销都必须先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并经报批和取得服务网点建设后,方可依照两个条例从事直销活动。实际上,所有的内外资企业都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正是我们民族企业奋起直追的大好时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当代地方科技》2009,(11):102-104
从1990年1月,第一家美资直销企业在中国正式注册成立,截止2009年12月,中国直销经历了整整20年的岁月。在这20年岁月里,直销人的执着、产品的优质、企业的责任给这个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整个行业积极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直销行业服务网点设立管理办法》的出台,让想在全国开拓市场的企业必须要面临每一个城市的肉搏战,一个城市的监管部门风格、尺度和态度,甚至会决定企业在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而与此伴随的是,直销企业在各个城市的公关战。那么,中国的城市直销环境到底如何?直销企业们又在这些城市中发展得如何?  相似文献   

9.
案例回放:直销是一个流动性很大的行业,而直销行业里的直销人们,总是在选择上做决定。正如直销界里常被提到的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因此公司选择的对与错,对于直销人来说尤为重要。同时,在直销企业里系统是非常重要的。系统的文化、渊源和操盘手,对于直销的经销商来说,是吸引其加入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直销条例的颁布,直销在我国渐渐开放。拿牌企业的业绩逐渐走向稳定,甚至开始攀升,未拿牌企业也开始加快步伐,为拿牌缩短时间,最终目的都是想在直销这个行业里分到一杯羹。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直销行业遭遇了雪灾与地震的袭击。在严酷的自然灾害面前,整个行业没有一丝退缩之意,尤其是直销企业发起的抗震救灾活动,牵动了所有爱心人士,为灾区人民带来了温暖。从影响力与规模上来看,直销行业与很多传统行业相比,还存在差距,但在灾难面前直销行业的表现毫不逊色于传统行业,直销行业巨大的捐款数额,让外界刮目相看。当然,直销企业也没有忘记规范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21年2月,各大在华开展直销业务的外资直销公司陆续发布2020年财报,截至发稿,除了欧瑞莲和自然阳光尚未发布全年财报,康宝莱、如新、全美世界、优莎纳均已公布“成绩单”。2020年,全球供应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很多实体企业面临倒闭危机。直销这种原本以线下聚会为主要营销模式的行业,却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实现了业绩上扬。  相似文献   

13.
中国直销企业现在到底都是些什么人才在把关?他们又凭着什么样的履历在直销行业里备受青睐?在本期策划中,我们共统计了27家企业的49位高管,其中拿牌企业23家,知名企业4家。  相似文献   

14.
大家或许没有注意过,也或许曾经注意到但是没有深究过,直销行业有这样一个现象:大到企业,小到职业经理人、一线营销人员,一旦进入直销行业,就很难回头,很难再退出直销行业。即使表面退出了,但还是心系直销,这似乎成了业界一个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5.
近日,笔者应邀参加某保险公司的创业说明会。会上遇到几张熟悉的面孔,都是以前从事直销现在又转行从事保险的朋友。原来这几位朋友已经在直销和保险两行业之间流动了好几个回合了。这不禁让笔者联想到从去年年底直销法规实施以来,直销行业陷入低潮,一部分直销人从直销行业分流出去之后的去向问题。而今看到不少的直销朋友进入到保险行业,与前两年不少的保险行业人员涌入直销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笔者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直销与保险这两个行业间的从业人员相互间频繁流动呢?  相似文献   

16.
在行业瓶颈和企业管理缺位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直销企业的短线发展是被业界公认的,俗称"三月黄",一月开张,二月红火,三月关门。这样的发展节奏备受诟病,行业的长久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规范化管理。目前,金融海啸为直销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强企业自律,实施规范化管理,让企业能够更有效地抓住机遇,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行业都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华与泰达益生合作开新盘的消息,像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投入近段时间略显沉闷的直销行业里,在最先爆出这条消息的中国直销博客网上,记者看到了几条为数不多的评论。看来这个曾经与李金元齐名的行业“老大哥”,现在已经激不起业界太多的关注。毕竟在这个淘汰率很高的行业里,有过太多的昔日英雄,没有了瓜拿纳的张华在中国直销的江湖中单薄了很多。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2005起的低潮和2007年的复苏后,传统企业与直销企业在保健品领域的表现也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异——只有在行业或是业绩起伏的时候,才能考验出每种模式的真实能力:是否更能抗击摔打、是否有更强的恢复能力、是否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本刊挑选了保健行业领先的四家传统企业和四家直销企业,通过数据对其业绩进行分析,以此考量两种模式在保健行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2012年,虎跃龙腾之际,富迪从心而发的力量,创造了中国直销行业的新辉煌;2013年,金蛇狂舞之中,富迪人携梦飞扬,开创民族直销新篇章. 作为一个企业,首先是以成败论英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富迪已经是2012年中国直销表现最杰出的企业之一.从行业黑马、直销传奇到业绩神话,富迪在短短几年里一直是中国直销业的话题中心,用慈善营销和模式创新开创了民族直销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新途径.这一切最终在2012年融会贯通,点燃了市场业绩的爆炸式增长.让富迪更值得高兴的是,这种增长是普遍性的,其全球几大区域市场莫不如此:比如韩国,2012年的销售业绩是上一年的30倍;在俄罗斯、印尼、非洲和南美市场,也都取得了空前的翻倍增长.因为国外经销商相对更为理性,因此富迪的这种成功也更具含金量.  相似文献   

20.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无论是传统企业巨头,还是中小型企业,都不得不面临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衰退,而这些企业应对的统一行动则是裁员,一次次的裁员风波在2009年表现得更加严峻。此时,直销企业的业绩增长显得尤为可贵。2009年,除雅芳(中国)之外,安利、玫琳凯、康宝莱、宁波三生、宝健等直销企业不但不会裁员,反而会大量招聘人才。我们看到这些企业的人才招聘信息已经陆续公布。然而,在直销企业给出的招聘信息中,大多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招聘条件和要求等都是拷贝其他公司相同职位的招聘要求,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对招聘职位的简单描述,职位要求也没有,难道自己的公司就没有一点特别的要求?再则,有的公司没有招聘信息,而是将一些过去在其他直销公司做过的直销高层人员召集起来,无论他们过去是做失败了,还是侥幸成功了,一概沿用他们的老教条,或是稍作修改,试问这样能成功吗?那么,直销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合适并优秀的人才?怎样才能赢在招聘这一环节?且看活跃于直销行业的专家们有什么高招妙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