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从这句开始进入《系辞》上传的第三章。彖辞,说的是象,进而言之说的是卦,尤专指一个卦的卦象。彖辞是从象的角度对一个卦进行的总说明,即用文字的形式把一个卦的总体形象提纲挈领地描述出来,框定一卦的结构,阐明一卦的位置;爻辞,说的是爻变。爻是卦的组成基础,一个卦共分六爻,而卦与卦之间的不同即由爻的位置不同所致。一卦六爻之间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就喻示着爻与爻之间的千变万化。如果把一卦所指比拟为一个系统的话,那一爻则为其中一个子系统,爻辞就是说明这个子系统的变化情况的。  相似文献   

2.
正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这句话的原意是:或者也要考求存亡吉凶,则安坐就可以知道。智者观玩彖辞,则已理解的可以超过一半。想要了解事物的存亡吉凶,聪明贤达的人闲居在家中就可做到。怎么做到?一是看爻处于什么位置,六爻构成是怎么样的;二是结合卦象,仔细考察玩味其卦辞。做到这两点,卦义的一多半就可知道了。这句话的中心要点是"彖辞"。它由何而来,代表什么意思,与爻辞、象辞的区别是什么,与《彖  相似文献   

3.
先师陆宗达先生当年给我们上训诂课时曾说:“《周易》是运用语言训诂最灵活的,研究训诂必须要读它。”《周易》本来是古代的一本筮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坤两卦各有七爻,共三百八十六爻。卦下有卦辞,爻下有爻辞。从它的内容和形式来看,大概完成于西周初年。传的部分共七种:彖、象、文言、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彖、象、系辞各分上下两篇,因此易传共十篇,世称“十翼”,是解释经的。“十翼”都作于东周时代。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专著。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成书于西周初年,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辞与三百八十六爻爻辞,(每卦六爻,乾坤二卦各有七爻),本是一本占筮书;《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未至秦汉初期,主要是解说、阐释《易经》的十篇专论,历来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周易》蕴含象、数、理三要素。象指模仿、象征天地万物的卦象和卦、爻辞;数指易象所体现的阴阳、奇偶等交错变化的数  相似文献   

5.
小易 《科技智囊》2014,(11):81-81
<正>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这段话的原意是:彖辞,是裁断一卦之义也。爻,是效法天下万物之变动的,因此才有吉凶之产生而悔吝显现。"彖",彖辞,即卦辞,是孔子对卦所下的那个断语。卦辞,即裁断一卦的吉凶。彖,也是一种很凶猛的动物,这种动物,钢铁都可以咬断。所以就用它来作断语的代号,表示判断准确的意思。决断的力量就像斩断钢铁的力量那么大。"彖者,材也",彖之断语由何而来?由"材"而来。"材",即卦象的材料,构成一个卦象的内容;作为动词,它代表通裁、裁断之义。彖辞,依  相似文献   

6.
正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八卦以卦象告知,卦爻辞以实情说明,刚柔爻画互相杂居,而吉凶因此可以显现。先看第一句话:"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这句话中: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用在自然界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个大现象;"象",卦象、卦画;"爻彖",爻辞与卦辞;"情",真情、实情,既可理解为事物的真实情况,也可理解为解读卦象之人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7.
<正>这句话的原意是:三爻与五爻有相同的功用,但爻位不同:三爻多凶险,五爻多功绩,这是位之贵贱等级造成的。三五阳位,若以阴柔处之,则危险,若以阳刚居之,则能有胜算吗?这一节,继续讲中爻中的"三爻"与"五爻"。"三与五,同功而异位",同功,三与五同互一卦,同样具有阳刚的功能属性。异位,位置不同,一个在三、一个在五,却有天地之别,三失中在内卦,是下卦之级,在臣下之位,属于偏位、卑贱之位;五居中在  相似文献   

8.
小易 《科技智囊》2013,(5):69-69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这段话的原意是:爻象在内部的变动,在外部表现为吉凶。功业在变化中建立,圣人的情感、心意都体现在言辞上了。如我们所知,易经的每一卦有六爻,每一爻的动,都是效法天地的动。此一句,阐释的正是天地之动与人的吉凶之象、  相似文献   

9.
小易 《科技智囊》2006,(12):53-53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一句可谓一语中的,道破了卦变的根本,也是对前四个分句的小结,更是对《易经》核心内容的纲要统领。无论是吉凶、悔吝,亦或是变化、刚柔,总括起来就是六爻之“象”与三极之“理”的对应关系,即具体的卦象和抽象的道理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河南汤阴的■里城曾经是纣王拘押文王姬昌的地方,号称中国第一国家监狱。文王姬昌在经历冤屈,丧子,拘押,无奈的诸多苦难之中,毅然发愤,利用院中生长的(?)草之茎,将伏羲八卦推演成为六十四卦的《周易》。他为此精心排列了六十四卦的顺序,精心编撰了各个卦辞、爻辞和彖辞,完成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工程。文王之后,周公又对各个卦的卦象,卦辞和爻辞进一步予以阐释其意,编撰了象辞。孔子经过长期的研究,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出来,系在各个卦辞、爻辞和象辞之下,故称之为系辞。这样,由文王、周公和孔子研究整理出来的《周易》就不仅仅是算卦之书,而成为精神文明,道德文化和睿智哲学的专著。任何人经过仔细研究,认真揣摩,悉心体悟都能从中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和智慧的人生启迪。孔子称之为:"仁者见之为仁,智者见之为智"的高明之作。  相似文献   

11.
小易 《科技智囊》2013,(2):73-73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这段话的原意是:八卦布列成位,卦象就包含在其中了;又将八卦相重,六爻也包含在其中了,阴阳刚柔爻画相互推移演变,变动也包含在其中了;缀以文辞而明示,爻动就包含在其中了。本段话依次从"象、爻、变、辞、动"几个彼此相连的元素阐述出易卦的性质、特点及其功能。历史记载,我们的老祖宗最开始画的是三  相似文献   

12.
小易 《科技智囊》2009,(2):65-65
前半句是谦卦九三爻的爻辞,意思是说:“勤劳又谦虚,君子会有终结、结果,这是吉利的。”再看后半句,直译过来:孔子说,有功劳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自以为德,是敦厚到极点了。说到他的功劳,还要谦下于人呀。作为人而言,作为有道德的君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创新、发展、弘扬易经文化,推动现代易学发展进程,在坚持传统注解的同时系统探索易经经文新的阐释方式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本文依据作者提出的易经新释方法(祥见<伏羲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对易经之成卦进行了传统阐释与现代新释之比较研究,提出了咸卦新的阐释系统,同时利用现代手段模拟了咸卦的变化规律,系统破解了威卦的变化奥义,使该卦的卦辞、爻辞实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数字化、符号化、图表化、语言化阐释,创设了成卦之卦、爻变数、变化趋势图、变化模拟表等,并用新的数、符、图、表、文等分别从变化模拟及变化趋势、应变法则、应变谋略等四个层次完成了战卦卦、爻的诠释,使成卦的象数及义理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新的系统发展,从而增强了咸卦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12,(5):67-67
易日:“自天祜之,吉无不利。这一句引用的是《易经》中的《大有卦》上九的爻辞。朱熹注释:《大有》上九爻义。然在此无所属,或恐是错简,宜在第八章之末。他的意思是怀疑这一句可能是后人搞错位置了,应该在第八章的结尾。到底这一句应该在哪里,现在还没有定论,所以我们还是先来看它的含义吧!  相似文献   

15.
<正>这句话的原意是:其只见初爻时难以知晓,其上爻出现时则容易知晓,因为具备了卦的本末。初爻之辞以拟事物开端,上爻之辞则象征事物之结局。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初爻"和"上爻"的性状、关系、喻义。首先,"初爻"和"上爻",分别代表事物的开始与结束,也可以理解为原因和结果、征兆与结局。一头一尾、一本一末,抓住两端,是我们断卦、卜卦、用卦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易》日:"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说:"公在高墙上射中了隼鸟,获得它,没有什么不利的。"孔子说:"隼,是禽鸟。弓矢,是射鸟的器具。射隼的是人。君子把器具藏在身上,等待时机而行动,怎么会有什么不利呢?行动沉稳而不急,所以一出手即有所获,是说具备了现成的器具然后行动。"这段话源于雷水解卦上六爻的爻辞,是一副很美的狩猎图画,卜到这一卦,代表大吉大利、功成名就。  相似文献   

17.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这一句引用的是《易经》中的《大有卦》上九的爻辞。朱熹注释:《大有》上九爻义。然在此无所属,或恐是错简,宜在第八章之末。他的意思是怀疑这一句可能是后人搞错位置了,应该在第八章的结尾。到底这一句应该在哪里,现在还没有定论,所以我们还是先来看它的含义吧!  相似文献   

18.
小易 《科技智囊》2011,(4):57-57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与贡这句话可以分作两部分来解读,前两个半句谈到了"蓍"和"卦",这是"取卦"的两个关键要素,若要卜卦,离不开蓍草,也自然形成卦象;后一个半句谈到了六爻之义,这属于"解卦"的范畴。先来看"蓍之德",其中的关键点是"德"字。何为德?  相似文献   

19.
小易 《科技智囊》2009,(3):75-75
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这半句是对“谦”的内在含义的延伸,也是孔子对“谦”卦九三爻的爻辞“劳谦,君子有终,吉”的引申理解。还是先看运半句的字面意思,用白话直译过来是:德讲的是盛,礼讲的是恭,谦讲的是表达恭敬表明自身存在的位置。关于这半句的解释有很多版本,有的是这样解释:德是称其有盛明的德行,札是说其恭敬,谦虚就是表现恭敬以保存他的职位的了,《周易正义》里孔颖达往疏云:谓德以盛为本,  相似文献   

20.
《周易》“中孚”卦二爻爻辞为:“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日:“靡,共也。”王弼注:“……故日我有好爵,与物散之。”孙星衍《周易集解》引干宝日:“靡,散也。”其中虞翻释“靡”为“共”,属随文注释之类,不可取,因为从“靡”的词义系统中无由引申出“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