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洞穴作为一种长期阴暗、潮湿、营养匮乏的特殊生境,蕴藏着代谢类型独特的丰富微生物类群.研究从贵州天洞洞穴土壤、钟乳石表面和水样中分离了623株细菌,分属于89个属的228个种,其中放线菌纲(50.72%),α-变形菌纲(18.45%)和γ-变形菌纲(16.85%)是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属(14.45%)、微杆菌属(12.20%)及链霉菌属(9.31%)为优势属.土壤、钟乳石表面和水样中的优势属分别为链霉菌属(13.72%)、微杆菌属(15.44%)和柄杆菌属(18.95%).土壤样品Shann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而水样的最低.在分离的623株洞穴细菌中,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细菌种类分别有86、64种和79种;土壤中产淀粉酶和蛋白酶菌株比例高于钟乳石表面和水样,水样中产纤维素酶菌株比例高于土壤和钟乳石表面.  相似文献   

2.
扬子鳄越冬的洞穴,好比一个神奇的迷宫,构造不仅巧妙奇特,而且科学合理.它的洞口常开在塘埂或河沟的垂直岸上,其上常有大的乔木,或茂密的灌木丛或草丛,还有些洞穴的开口则位于大树根部的分叉处.扬子鳄洞穴的底部比较平坦,上方呈拱形,并且有一层光滑而坚硬的、厚度约为4-5厘米的洞壁,这保证了洞穴的牢固性.洞口的高度一般为33-36厘米,宽度为30-34厘米.  相似文献   

3.
北京猿人在洞穴内生活的时代应当距今50万年至23万年,属中更新世.猿人洞穴内厚达40余米的堆积层,形成于距今100万年至23万年,共划分出17个层.自下而上:17—16层属早更新世.15—14层属中更新世早期.为龙骨山组.13—1层属中更新世中、晚期。为周口店组.第13层底界为布伦赫斯正极性世和松山反极性世交界线上.第1—13层可依据气候原则划分为五个阶段,与洞外属中更新世的“下砾石层”相对比.北京猿人生活时期是处于一个具有干湿交替演化的温带气候环境,后期反映变干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黄土洞穴潜蚀地貌及其利弊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洞穴潜蚀地貌在黄土高原地区十分发育.对黄土洞穴的基本类型进行了介绍;调查发现区域上黄土洞穴发育密度由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指出黄土洞穴在不同深度的发育类型和发育程度有很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对黄土洞穴的利弊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黄土洞穴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黄土洞穴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不但直接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而且对公路、铁路、油气输送管道、民居等工业与民用建筑等均可造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它也是黄土高原地下潜水藏一种重要的补给与排泄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哪儿是下面在J341号小行星上,探索空间的机器人小豆被一块石头击中头部,视觉系统失灵了。它无法找到出洞的路,身上的电只能支撑一个半小时,一旦电消耗殆尽,它可能永远待在洞穴中。这可怎么办?问题的确很严重。陈工必须严格遵守宇宙探险的操作规程,即使得知小豆遇到了极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广袤的领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以十万计的岩溶洞穴。神奇美丽的石钟乳、珍稀宝贵的金属矿藏以及洞穴岩层的奇妙纹理,无不令人着迷。然而,与人们津津乐道的洞穴探险相比,一类数量众多的洞穴"原住民"却一直没能吸引人们的目光。其实,与洞外世界一样,昆虫也是洞穴中最常见、最丰富多彩的动物类群。在我国广袤的领土上,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以十万计的岩溶洞穴。从古至今,人们对洞穴的探索和认知从未停止。神奇美丽的石钟乳、珍稀宝贵的金属矿藏以及洞穴岩层的神秘纹理,无不令  相似文献   

7.
在对山东沂源螳螂河流域岩溶洞穴进行调查探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流域内洞穴发育特征探讨其内在的地学涵义.认为:1)流域内洞穴发育在纵向上分为三层,并与区内经历的地质时期与之对应;2)区内在华北唐山期(N1)的隆起比临城期(N2~Q1)隆起幅度较大;3)鲁山隆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地壳抬升的间歇期持续缓慢地进行,并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弱.根据水平洞穴成因机理和区内洞穴展布特征,提取相关参数试探性建立流域地下水位演变的二维数学关系,这对流域喀斯特地下、地表水在空间上的演化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研究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洲是一个令人神驰遐想的地万,神秘的原始森林里出没着具有绝招的毒虫猛兽,在几内亚湾的一个岛屿上,就有一种全身赤红似火的蛇,它多栖居于河堤的洞穴里,当地黑人叫它“库加沙”。“库加沙”从外形上看,和通常所见蛇的模样并无两样。奇怪的是,它一碰到星星之火,即会熊熊地燃烧起来,往往成为当地引起火灾的“火神菩萨”。这种蛇为什么容易造成如下不  相似文献   

9.
陈会明 《贵州科学》2010,28(4):1-10
本文报道采自中国西南的球体蛛科1新属——喀蛛属Karstia gen.nov.,包括1新种和1新组合:上扬子喀蛛,新种Karstia upperyangtzica sp.nov.,模式标本采自中国贵州省的喀斯特洞穴中;科氏喀蛛,新组合Karstia coddingtoni(Zhuet al.2001)comb.nov.,标本采自中国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喀斯特洞穴中。基于雌、雄蛛特有的形态学特征而建立本新属,详细描述了新种和重新描述了新组合种,对该属的生物地理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岩溶洞穴空气CO_2变化影响次生沉积物沉积和溶蚀,它关系到洞穴旅游景观的稳定性及洞穴环境的舒适性,是岩溶作用发生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一个水文年监测数据为主,结合洞穴上、中、下垂直监测结果,分析了大风洞洞穴空气CO_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空间尺度上,越靠近洞口通风效应越强,洞穴空气CO_2浓度越低,越接近大气的CO_2浓度,当上升到一定阀值时,CO_2浓度基本保持稳定状态;(2)在长时间尺度,大风洞洞穴CO_2浓度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一个变化趋势,夏季波动幅度较大,而冬季较为平缓;(3)在垂直尺度上,春、夏、秋季洞穴CO_2浓度、相对湿度差异大,且洞底部CO_2浓度和相对湿度大多高于洞顶部。越往洞穴深入,3个环境参数的垂直差异均减小;(4)影响因素上,大风洞CO_2主要受洞道结构及通风效应、洞穴上覆土壤环境、岩溶作用、旅游活动的影响,其中以岩溶作用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柳州市西南十二公里处的白莲洞遗址,正在兴建一座洞穴博物馆.这处遗址是1953年发现的,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多次发掘出丰富的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以及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该洞穴堆积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文化性质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更晚一些.筹建中的洞穴博物馆将分  相似文献   

12.
短咀金丝燕(Collocalia brevirostris innominata Hume)在国内分布于四川和湖北等省.它的生态比较特殊,在黑暗洞穴的岩壁营群巢,巢的数量多、密度大,几乎一个靠着一个。它能在黑洞里飞来飞去,一不忌讳岩壁,二不相撞碰,能迅速适应黑暗与光亮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这是罕见的鸟类生态学现象。它在黑暗的洞穴里究竟是靠回声定位还是靠眼睛的特殊功能来探索道路呢!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洞穴动物     
在一般人的脑海里,地下洞穴,特别是那些已为现代地下河所遗弃的洞穴,往往是同黑暗、潮湿及令人感到可怕的寂静联系在一起的.即使在具有现代地下河的洞穴中,尽管地下河水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响,但仍给人以单调、孤寂、与世隔绝之感.洞穴内的一切,似乎都处于凝结之中:形态万千的石钟乳、石笋,好象一座座雕就的石像,构成了一幅幅亘古不变的画图. 可是,当你经过仔细的观察和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在这黑暗、寂寞的世界里,仍然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这里有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生息,在繁衍,在竞争.正是它们,构成了独特的洞穴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4.
成语“一丘之貉”的由来可追溯到《汉书·杨恽传》,说的是西汉宣帝时,有个名叫杨恽的人,因说了“古代的帝王和今日的帝王就像是生长在一个土丘上的貉一样”而惨遭杀害。而《狐非狐歌》是一曲揭露北朝最高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民歌,歌词曰:“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啮断索。”说明人们对貉实无好感。人们为什么用貉来比喻坏人?有谁见过“貉”,了解“貉”呢?  相似文献   

15.
万年冰洞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区管涔山,属忻州市宁武县涔山乡。洞口海拔2240米,接近山脊分水岭。洞口周围生长着茂密的云杉和华北落叶松林,山梁上还分布有小片灌木和草地。有趣的是在山梁附近可见到不久还燃烧的地下煤层。万年冰洞发育在奥陶纪马家沟灰岩中,是一个陡峻的石灰岩洞穴。洞口朝向北,原被巨大的云杉和杂草遮蔽。整个洞穴如同一个略呈倾斜的直桶。走进洞口就会感到洞内有一股寒气涌出,使人感到阴森恐怖。从洞口直下30余米,到达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冰面平台,在20世纪60年代,这里还可见到从洞口直伸到冰面的巨大冰柱,直径有6米多,高达30…  相似文献   

16.
岩溶洞穴土壤颗粒分析及其对水土流失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洞穴中的土壤作为一类洞穴沉积,具有很好的学术研究价值,但目前利用洞穴土壤来研究水土流失的成果还很少.2010年8月、9月在贵州毕节、清镇、花江的三个洞穴和一条地下河中采取了洞穴土样,然后在室内用比重计速测法对洞穴土壤进行了颗粒分析并将其与地表土壤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洞穴土壤颗粒中粘粒含量远高于地表土壤,土壤通过...  相似文献   

17.
千禧年山洞避难千禧年到来,人们更多想到的是庆贺,但也有人认为它会带来灾难。菲律宾的一个教派坚信,新年意味着世界的末日,一场大火将毁灭地球。所以他们都要到建得像罐头似的洞窟里躲避灭顶之灾。这个耗时一年多建成的避难所在菲律宾东部莱特省的郊区,是一个有50多孔洞穴的地下要塞,足够安置教派中128个家庭的700余口人,最大的洞穴可容纳24个家庭。该教派的领袖是个“信仰疗病师”,他自从在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千禧年的文章后,就得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结论。如今这本杂志被用来装饰该教派已经建成的圣坛。他们事先在洞穴里贮存了足够在地下生活一年的食物、水、燃料、衣物和草药,并在年关将至的12月20日集聚到洞穴里坐等未日。当被询问如果大火没有出现怎么办时,他们的领袖回答:  相似文献   

18.
艾佳  南迪 《世界博览》2023,(4):86-91
<正>万德比克作为美国新媒体艺术的开山元老之一,艺术实验占据了他的整整一生。可以说,他在视觉、技术、审美、观看方式上的创新让他永远孤独地走在了时代的前面。柏拉图描述了这样一个洞穴:人类被关在一个黑暗的山洞里,几个人被绑在凳子上背对着洞口,无法动弹。在他们的后面是一堵墙,墙外有一堆火,火发出的光将一些事物的影子投射在洞底的墙壁上,而被绑着的人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子。他们以为事物的真实样子就像洞壁上的影子一样——那就是真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17,(2)
正常言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探险者眼中,洞穴亦是如此,具有无穷的魅力。漆黑的环境、多变的构造、神奇的生命,吸引着勇敢者探索的脚步。贵州习水的桃源洞中有一种奇妙的"透明鱼",它究竟为何物?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示?在人们的心目中,洞穴一直充满着神秘色彩,西方人认为深邃的洞穴是通向地狱的通道,在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相关地球物理勘探的实践,勾画洞穴勘探的知识技术体系.据此建立已知洞穴和未知洞穴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案与工作流程,并在南京汤山直立人洞穴的考古研究中进行了综合应用,取得预期效果.综合地球物理考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一地球物理勘探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