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淀粉为多糖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轻工、纺织等工业领域.若用大米及谷薯类粮食作物制淀粉,则成本较高.据测试,玉米苞皮中淀粉含量可观,经加工制取,每百公斤可净得淀粉50公斤左右.它含蛋白质3.05%,脂肪0.64%,葡萄糖1.62%,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食品原材料.现将其因陋就简的制取工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江西科学》2002,20(4):256-256
科学时报讯 :我国科技人员首次以玉米苞叶取代传统原材料提取木糖醇获得成功。由长春工业大学承担的“玉米苞叶制取木糖醇的研究”项目通过鉴定 ,专家认为 ,该项成果为农副产品———玉米苞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新路。木糖醇 (C5 H12 C5 )又称五戊糖 ,是国际上 2 0世纪 70  相似文献   

3.
应用好氧微生物白地霉和拟内孢霉净化玉米淀粉生产废水,并生产出有用的SCP,玉米淀粉废水中溶氧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玉米淀粉废水的资源化与净化效率,在相对充足氧气的试验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12h内即可达83.7%,同时每吨废水生产SCP1.652kg。  相似文献   

4.
员力勋 《应用科技》1998,(10):10-10
玉米纤维素制品可作为多种食品的添加剂,可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玉米纤维素味淡而清香,具有多孔性,吸收性好,作为添加剂加入糕点、饼干、面包、豆腐、肉类、饮料等制品中效果较好。现将玉米纤维素制品的生产加工技术介绍如下:原料玉米皮是玉米淀粉加工的副产物。玉米皮产量一般占玉米总量的14%-20%。据测定,玉米皮中含淀粉叨%以上,半纤维素38%,纤维素回回叽,蛋白质11.8%,灰分1.2%,另外还含有其他微量元素。为了提高玉米皮的利用价值,可用玉米皮作原料,进行酶解深加工,制取玉米纤维素制品作为食物添加…  相似文献   

5.
生产玉米淀粉,在分离粗淀粉乳后会产生大量的麸质水下脚料。对这些下脚料,经沉降、过滤、干燥处理,可得含粗蛋白40%~60%、淀粉10%~15%、水分约12%的玉米蛋白粉。这种蛋白粉一般均作为优质饲料使用,十分可惜。若以麸质水为原料,通过深加工便可获得植酸钙、植物黄色素、酱油和饲料,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6.
由我校化工系李志明、史流芳承担的“利用玉米淀粉生产中的废渣液制取饲用蛋白粉”研究课题取得成果,于1988年12月通过了技术鉴定。提取工业废液中的蛋白质,开辟工业生产蛋白质途径,是饲料工业发展的方向。本研究探索出用聚沉法从生产玉米淀粉的废渣液中提取蛋白质等干物质的新工艺,生产过程简便,耗能少,回收率高,产品成本低。该法设备简单,技术容易掌握,易于普遍推广应用,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工艺路线。经与会专家审核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冯东勋  杨社会 《河南科学》1996,14(2):213-216
工业化生产玉米淀粉渣发酵饲料解决淀粉厂的污染问题,并对产品“玉米酵麸”替代表麸、玉米等进行饲喂试验。经检测,“玉米酵麸”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略高于优质麸皮,维生素含量远高于优质麸皮。杂交猪饲喂试验表明:完全替代优质麸皮可降低饲料成本12.5%,采用无粮型配方可提高经济效益21.8%。该技术可充分利用淀粉渣资源,为国家提供大量代粮饲料。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随着感病品种的大量推广和玉米栽培技术的变化,玉米大斑病流行危害逐年加重,成为玉米生产最严重的危害之一.黑龙江每年平均因玉米大斑病危害损失玉米约6000~9000万千克.严重发生年份,有的地区减产达30%~47%,甚至造成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9.
淀粉磷酸单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湿法由玉米淀粉和酸式磷酸盐制取淀粉磷酸单酯。探讨了淀粉浓度、磷酸盐的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淀粉磷酸单酯的取代度可达0.184。  相似文献   

10.
赵荒 《黑河科技》1994,(1):9-10
以农作物的茎秆、藤叶、皮壳为原料制取淀粉,是开发淀粉资源的重要途径。观介绍几例制取淀粉的生产技术:一、稻壳制取淀粉将洗干净的无杂质稻壳,按每100公斤加10公斤水、2公斤碱的比例(纯碱先溶于所加水中)放入蒸煮锅内,用大火闷煮2小时后,用适量清水漂洗碱液,再加适量水碾磨成粉浆状,研磨时所用水以能保持稻壳顺畅出淀粉为宜。之后,向浆液中加入5倍量的清水并搅匀,按着先后用粗筛和细筛备过滤一遍。让滤液在缸中静置12小时,除去上层清液,将下层沉淀物用布袋沥干或挤去水份即得湿淀粉。用这种方法,每100公斤稻壳可制得80公斤…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世界大宗粮食作物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举足轻重地位。播种面积在各类作物中位居第三,仅次于水稻、小麦。我国玉米分布也极广。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玉米副产品指除玉米籽粒以外的部分,如秸杆、玉米芯、花粉、玉米笋、玉米苞叶等。目前,我国对玉米的利用,仅限于籽粒,多作粮食或饲料,在深加工方面才刚刚起步。对玉米副产品的研究和利用就更少。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玉米及其副产品的利用已达98%。因此综合利用玉米及其副  相似文献   

12.
灵芝深层培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发酵终了时灵芝菌丝浓度以获取高等真菌多糖,对灵芝AS.5.65的深层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适发酵条件为:5%玉米淀粉、0.3%玉米浆、1%豆饼粉、0.6%糖蜜、0.15%KH2PO4、0.075%MgSO4·7H2O,pH5.5~6.0,温度28℃,摇床转速150r/min,摇瓶种子培养3d接种。接种量5%、装液量50mL,培养5~6d可终止发酵。最终菌体干重可达27.5g/L、含粗多糖2.6g/L。  相似文献   

13.
玉米淀粉废水中的微生物及其净化淀粉废水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淀粉工业废水中含有多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优良营养物质.其中自然生长着多种细菌和酵母菌,这些微生物在以玉米淀粉废水为营养的生长繁殖过程中净化了淀粉废水.废水中的微生物与白地霉共同作用可比单独使用白地霉净化废水时的COD去除率提高28.83%,净化后的废水pH值平均为7.08.  相似文献   

14.
黑曲霉发酵玉米淀粉生产柠檬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相结合的方法,从野生黑曲霉菌株出发,经多次诱变筛选,得到一株能够较好地利用玉米淀粉生产柠檬酸的黑曲霉菌株A.niger95。对A.niger95在摇瓶和发酵罐上用玉米淀粉发酵产生柠檬酸的适宜条件作了详细研究。经过比较,认为摇瓶产生柠檬酸的适宜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为:玉米淀粉20%(均为质量分数,下同)、(NH4)SO40.2%、KH2PO40.2%、MgSO47H2O0.05%,甲醇3%,初始pH3.0。接种液体种子5%,30℃200r/min发酵7d,柠檬酸产量10.8%。在6.6L的Bioflo-Ⅱ型发酵罐上设定30℃,500~600r/min,pH4.0,1.2~2.5L/min的通气量,发酵132h,柠檬酸产量为9.3%。可用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玉米淀粉代替传统的薯干,作为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原料,为实际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日,由我校轻工与农业工程学院中德超教授等主持完成的“挤压膨化玉米生产淀粉糖浆工艺、设备研究与开发”和“挤压加酶脱胚玉米和玉米淀粉生产淀粉糖浆的试验研究”两项课题,同时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以甘蔗糖蜜为碳源生产黄原胶,摇瓶发酵72h,其产胶量可达3.26%,碳源转化率为56.2%,成品粘度1760mPa.s,剪切值6.53。实验结果表明,甘蔗糖蜜完全可以代替蔗糖、玉米淀粉或葡萄糖为碳源发酵生产黄原胶,从而为完善我国黄原胶生产技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玉米苞叶工业化生产木聚糖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本研究以玉米苞叶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RSM)对玉米苞叶木聚糖碱法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选择碱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作为考察因素,以玉米苞叶木聚糖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3个不同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苞叶木聚糖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苞叶木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9.2%(M/V)、提取温度93.0℃、提取时间13.0 h;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提取3批玉米苞叶,获得的木聚糖平均提取率为(15.8±1.2)%(n=3),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回归模型预测提取率(16.0%)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糯米纸广泛用于食品的包装,过去多以精淀粉生产。采用土豆淀粉也可生产糯米纸。每生产一吨糯米纸约耗土豆淀粉1.5吨。生产糯米纸的主要设备是糊化锅和炒膜机,其主要工序如下:淀粉乳化土豆淀粉过100目筛后,置于一容器中,加入50-55℃的温水浸泡,水量为淀粉的2.5-3倍,淀粉乳浓度为匕一17波美度。过筛淀粉乳液要不断搅拌,过lop目筛,用注射泵打至糊化锅中。配制磷脂乳液首先配好1%-2%的烧碱溶液并加热至85-100℃,边搅拌边加入磷脂(烧碱用量为磷脂的0.8%-l.8%),使磷脂全部溶于碱液中,然后让其自然冷却至30-40℃,过10…  相似文献   

19.
通过玉米不同时期氮素分配对总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分次施用比集中施用效果好,可提高氮素利用率3.6~10.8%,提高玉米产量4.8—14.4%。氮素的分配与玉米生育进程密切相关,施足穗肥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氮素分配以基肥25%,拔节肥25%,穗肥50%效果最好,氮素利用率达39.7%,玉米产量达单产538.1kg/667m^2。  相似文献   

20.
用淀粉和稀硝酸制取草酸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淀粉与浓硝酸制取草酸的方法已有报道,本文介绍了用含量50%的稀硝酸与淀粉制取草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