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面塑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成为中国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民间艺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面人郎"是北京面塑艺术中的一个流派,2008年6月,"面人郎"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艺术特色有材美、工巧、灵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民间美术造型理念的探索和分析,探求其形成原因及其中蕴涵的文化内涵,认为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理念体现了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哲理,并揭示其与当代设计艺术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竹编提篮——柔美的造型(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荣 《科技资讯》2009,(34):239-241
提篮作为民间竹器包装造型产品之一,是我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手工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间造型艺术设计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继陶瓷、青铜、古典家具之后,竹编器具成为我国四大产品之一,竹提篮是竹编包装产品中制作设计最为精致的产品,品种繁多,实用、结实,造型别致,工艺精湛,制作精巧。现存在各地的各种提篮造型设计,有着不同的美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地分析和研究,以期达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
剪纸是中国早期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延续几千年,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邃底蕴和恢弘气度。河南地处中原,河南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古老的中原人民用双手和心灵创造的古老视觉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慢慢地再演化,表现形式和制作手法产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表象上看,这种艺术形式正在消亡,实则不然,只是它的发展角度和深度发生了微妙变化。怎样继承和发展河南民间剪纸,将是中原艺术形式整体发展的必备环节,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拉动地方经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备手段。  相似文献   

5.
面塑艺术(非物质艺术遗产)是一种珍贵的民间艺术,在经济日益腾飞的今天,包括面塑艺术在内的许多民间艺术被人们忽略。为了唤起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艺术,将这一伟大的民族瑰宝发扬光大,现以山东面塑艺术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6.
扎染作为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染色技艺之一,在大理白族地区已有上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历史.作为中国"扎染之乡",大理白族扎染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丰富的图案设计、生动的艺术表现而深受世人的关注与青睐,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深入研究大理白族扎染的传统工艺和图案艺术,对进一步挖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其传统工艺和特色技法的传承与保护,推动大理白族扎染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阳曲剧是南阳地区的特色戏种,它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展现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并呈现出多方面的艺术功能.南阳曲剧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独具特色的表演体系.该剧种经常介入民间丧葬仪制之中,互相之间紧密融合成为一体.民间丧葬仪制中的曲剧表演,从剧目选择、表演模式等方面来看,很好地呈现出教育、引导和调整家庭伦理关系的艺术功能,起...  相似文献   

8.
舟山群岛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文物资源和海岛民居等物质文化遗存;也有民俗风情、海洋节庆和海洋宗教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存;还在长期的海防建设中形成独特的军旅文化资源.舟山群岛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旅游开发、艺术开发、音像制作与出版开发.  相似文献   

9.
南昌地铁一号线四个站点公共艺术的文化墙建设以其造型语言多元性、构成元素相融性特征,体现着南昌历史人文资源特色,丰富了南昌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内容,产生了不小的社会影响力。虽然它们具有一定的现代美学意义,但从受众对视觉语义符号理解的角度来看,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与南昌特有的红色历史文化"八一精神"的联系上存在视觉亮点阙如,连续宣传力度不够。因此,本文从提炼视觉形态、借鉴装饰构图、使用材料工艺等方面研究相应的公共艺术设计方案,充分发挥红色历史文化在南昌城市地铁公共艺术建设中的精神教育价值、历史见证价值、情感寄托价值,加强受众对南昌地铁公共艺术的理解,弘扬南昌红色历史文化,促进南昌城市个性化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0.
傩面具文化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傩面具艺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博物的象征、文化的象征.通过奇异、夸张、拙朴的造型,和谐、绚丽的色彩赋予了面具以生命活力.其装饰性强的色彩,丰富多变的造型,神秘的文化功能,为现代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依据,在现代艺术中,再现了傩面具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王衍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6,(4):123-124,128
以亳州传统民间虎头帽为研究对象,对虎头帽的习俗缘由和艺术特征进行分析,着重对它独特的装饰色彩和造型特征等方面进行解读。研究民间虎头帽丰富的装饰语言,感受创作的智慧,让社会关注虎头帽文化。  相似文献   

12.
刘颢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4):117-118
中国传统木刻版画艺术是民间美术作品中最为普及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明代木刻版画艺术在题材、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分析,从历史、人文、制作技术、风格流派等方面论述鼎盛时期的明代木刻版画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萍乡春锣是流传在江西萍乡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300多年的流传历史中,凭借其生动的形象、明快的节奏、诙谐的语言、简便灵活的表演形式等特征,从民间报春、穷人谋生手段发展成为了深受群众喜爱的一门曲艺艺术。  相似文献   

14.
望舒 《科技信息》2003,(5M):28-31
1997年8月,陈辛一先生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慰问闽南老区”活动,返程途中,应邀来到景德镇,并尝试在瓷上作画。陶瓷艺术作品的多样造型,丰富的艺术语言,变化无穷的制作技巧,灿烂新奇的艺术效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使他陶醉而感叹不已。  相似文献   

15.
俞红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7):100-104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城市以及农村社会的经济、文化、风俗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民间美术转向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一部分则在市场化的浪潮中日趋衰落,面临继承和发展的困境。洛阳仿古唐三彩、青铜器、面塑等案例都反映了市场化后洛阳民间美术市场发展的历史及现实问题,根据这种历史与现状提出了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福建妈祖民间美术造型品类丰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造型分平面造型、立面造型和综合造型;具有实用性与功利性、完美性与象征性、随意性与概括性、抽象性与程式性的特征。这些经过漫长的时空锤炼,高度浓缩了的地域文化,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古老乐种。从四个方面对水会音乐进行论述:首先讲述了蓝田普化镇的历史概况;其次论述了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的历史渊源,水会音乐属于盛唐遗风,讲述了古老的取水场景;再进一步论述现存的蓝田普化水会音乐的艺术特点,从水会音乐的表演形式、乐队编制、演奏乐器以及现存水会音乐曲牌四个方面进行剖析;最后谈到这一古老音乐品种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音乐文化工作者应该肩负的使命,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上官婷婷 《科技信息》2010,(26):166-166
中国的皮影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中诞生的一门综合性民间艺术,它融绘画、雕刻、音乐、影像为一体,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是一种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它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本文以陕西皮影中动物、神怪、衬景为研究对象,论述其发展的历史及造型特点,深入阐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社会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特别是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形成与发展的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深深地根植于民俗民间艺术文化中,承载着民族情感、道德传统、民族特征,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内在精神基因和根基,是凝聚和延续民族精神的土壤与血脉。  相似文献   

20.
陈涛 《枣庄师专学报》2008,25(4):133-134
中国民间美术的审美意蕴直接秉承的原始艺术的混合性特征。与人们的生活原则相重合。造型意识的潜入使得民间美术成为一种独立的物质文化形态。它促进了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既创造了一个人化的世界,又完善了一个“化人”的世界。这就是民间美术中审美意蕴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