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提高大学生意识水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生态文明意识不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素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起步晚、学校课程体系不完善、学生关注程度低,导致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本文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缺失表现入手,对形成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对比分析,初探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危机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的共识,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积极应对生态危机是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理应重视的主要工作。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意识的认知和实践现状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生态主体平等及生态整体利益观、生物和谐相处及多样性发展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观、生态主体责任观及资源配置公平观。提供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标准并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是当务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创新之于民族,是进步的灵魂;之于国家,是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之于大学生,是开拓进取的活力源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创新精神的理论基础和意义,阐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作用,最后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教育的大方向中,渗透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发展问题也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即将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当代大学生。该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背景出发,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倡导培养和发挥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从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的角度,阐述培养当代大学生主体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爱德华·艾比被称作“当代的梭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其代表作《荒野独居》被视为美国新文艺复兴的标志,是美国当代优秀的生态散文作品.该作品用诗性语言把生态整体观引入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它展现了荒野对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严厉批判人类控制、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行为,主张建立以生态为中心的自然观,倡导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态意识极大地促进了当代生态思潮的壮大和环保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批判精神是主体在批判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理性分析的行为倾向、反思的意识、否定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由于受传统文化、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以及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批判精神。大学教师是否具有批判精神是培养大学生批判精神的关键。改革标准化考试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把批判精神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大学生人格的塑造结合起来是培养大学生批判精神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社会责任感在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物质责任感是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大学生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物质社会责任感削弱甚至缺乏的现状.生态问题是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生态意识,已成为高校德育的新课题.本文以生态德育为契机,对如何利用生态德育加强大学生社会物质责任感培养进行了探索,目的使当代大学生能更好地担负起时代、社会、国家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阿特伍德是当代加拿大的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其小说《浮现》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女权主义意识和生态意识的作品。本文在考察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渊源的基础上,研究《浮现》中阿特伍德对男权社会的批判,探索她对女性与自然的推崇精神,从而进一步揭示阿特伍德对女性与自然的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和明天的决策者,对我们的环境现状应该有着更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所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对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一项长期的、紧迫的战略性任务和课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考察研究,从环境科学知识、环境道德意识、环境道德行为三方面考察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最终通过综合讨论得出通过开设环境通识课程提高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可行性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10.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扩展了交往的时空,增强了主体意识,激发了创造力,有益于心理健康;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自我约束力下降,出现网络精神疾患,脱离现实产生人格冲突等.对此问题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培养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1.
王建刚  王羚郦  刘四军 《科技信息》2010,(8):I0065-I0066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论述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崇尚自由”、“世界大同”、民族团结、民族互助等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如自律、诚信、孝道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娄鹏宇  王文虎 《科技信息》2010,(10):227-227
作为一名当代合格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意识、创新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等多方面的素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达到完善大学生素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兴的计算机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软件人才的培养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创业教育中有待于实施一系列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3.
描绘和想象生态的和谐,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和回归自然的浪漫情怀;描绘生态被破坏的现实或想象生态恶化的后果,反映生态失衡的内容;揭示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弘扬生态忧惠意识和生态责任,昭示生态危机下人的精神生态的失衡,传递充实精神生态的强烈诉求。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生态诗歌的主题特征。生态诗歌与山水诗歌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新世纪的普世价值观,也是新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潜在的创新精神,唤起努力进取的意识,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动力和能力。因此,当前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培养机制的完善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思想教育中不断积累经验,革新陈旧的思想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方法和工作机制,形成科学与务实的思想教育体系,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周芬芬 《科技资讯》2014,(30):232-233
"生态文明素质",是指主体所具有的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品质和生态文明行为。所谓"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与训练,以养成其生态文明素质的活动过程。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其中设计艺术类大学生将承担低碳设计、绿色设计、循环设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特别是设计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建构适应于设计专业特点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丰富和创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理论,而且有利于提高设计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从而推动生态设计乃至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典”是灾难 ,但更是对生命的试炼 ,是对人们心理的一次考验。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帮助他们培养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 ;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他们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第一”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体育理念,这一理念实施的好坏和是否具有终身体育意识,能否持之以恒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直接相关.然而由于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相当薄弱,这样就必须从重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建立终身体育的教学体系三个方面人手,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以达到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服务于人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和关键。邓小平理论的创新精神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邓小平理论创新精神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中国当代生态诗歌而言,河南当代生态诗歌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它所具有的生命意识、批判意识和包容精神,准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更接近生态文学的精神内核,对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族、时代和理性是“中国梦”背后的三个精神维度。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架构中的个人价值、未来理想和思维方式出现了的若干隐忧,表现为个人中心主义、未来虚无主义和言行极端主义。因此,中国梦张扬的集体意识、社会担当和中道理性思想,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重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