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1):109-114
通过对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萨热克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区泥岩样品中微量元素硼、锶、钡及K2O含量测试.在古盐度计算中结合Walker相当硼判定法、Walker计算公式及锶钡比值法对其进行定量—半定量地分析,得出矿区古盐度特征.研究统计古盐度值介于0.37%~3.16%,沉积环境以半咸水为主,淡水—微咸水沉积次之,个别样品为咸水沉积;古盐度变化明显,其中古盐度值最高的是中侏罗统塔尔尕组(J_2t),其次是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J_3K),古盐度最低的是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K_1kz~(2-1)).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之一取决于沉积物中泥岩沉积时的古盐度特征,因此古盐度的恢复对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沉积环境的判定提供了沉积水体性质方面的依据,根据本文分析得出古盐度相对较高的半咸水沉积环境更有利于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古三门湖的盐度数值。方法在渭河盆地渭南部分地区的古三门湖沉积地层中采集泥岩样品,分析了样品中的B元素,然后利用有关公式求得古三门湖的盐度。结果渭河盆地渭南段三门组盐度变化范围大致为1.66%~1.88%,游河组盐度变化范围大致为1.38%~2.06%。结论渭南段三门组为低盐度沉积,游河组为低盐度—半咸水沉积。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古盐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应用Adams公式与Couch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期的湖盆水体古盐度进行定量计算。由于受到伊蒙混层转化的影响,利用Couch公式计算出的盐度可能偏低,而Adams公式计算结果更加符合长8沉积时期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湖水盐度的平面规律。研究表明: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沉积期湖盆水体具半咸水—咸水的性质,盐度从北东和北西2个方向往湖盆中央及东南方逐渐升高。盐度值较高的区域为相对闭塞的湖湾和湖盆中心的半深湖区。平面上,古盐度顺河流入注湖盆的方向逐渐降低。根据古盐度变化恢复了古地理。较高盐度的水体在早成岩阶段有利于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浊沸石形成,前者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保存,后者有利于溶蚀形成丰富的次生溶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桦甸盆地桦甸组泥岩和油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并利用有机碳法定性和定量恢复始新世古湖泊生产力,探讨湖泊演化过程中生产力变化、水体环境及其有机质富集机制。结果表明:桦甸组古湖泊生产力的演化由大到小为中部含油页岩段、上部含煤段、下部含黄铁矿段;中部油页岩段沉积时期湖泊生产力最高,最大值达1 033.09 g/(m2.a),为富营养湖,该时期有机质来源以藻类和细菌为主,湖泊水体环境为稳定缺氧的淡水—半咸水还原环境,反映了高的湖泊生产力与藻类勃发有关,直接影响有机质来源和丰度,湖水盐度的交替变化使底层水处于稳定的缺氧条件,是有机质保存的良好环境;上部含煤段和下部黄铁矿段沉积时期为明显的贫营养湖,水体均为缺氧的淡水环境,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153.26和143.82 g/(m2.a);高湖泊生产力是油页岩中有机质富集的首要条件,高的湖泊生产力和稳定的底层水缺氧是有机质富集的最理想环境。  相似文献   

5.
宁夏灵武直罗组植物化石及泥岩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灵武龙生活时代直罗组沉积期的地质信息。通过对灵武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孢粉和植物化石的采集分析,对直罗组泥岩的常量及微量元素分析,针对该区古气候、古盐度、古氧化还原环境进行探讨并简要分析古沉积环境演化。直罗组孢粉类型以湿生为主,茎秆类植物化石大都为湿生蕨类植物,反映了当时温暖湿润的气候,相比延安组植物化石组合,直罗期开始向炎热干旱气候演化。泥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从直罗组沉积早期到晚期,古气候由温湿气候逐渐变得干旱,整体处于弱还原环境,沉积环境氧化作用减弱而在直罗晚期氧化作用具增强之势,同直罗组呈微咸水相的淡水环境并且晚期水体古盐度增大一致,揭示直罗组沉积晚期相比早期气候更加干旱,且相比延安组气候开始向炎热干旱气候演化,直罗组沉积时期处于由温暖潮湿变得炎热干旱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6.
探讨川中地区早寒武世沧浪铺早期古海洋环境特征。对川中地区沧浪铺组钻井资料、镜下薄片以及65个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剔除无效数据后,结果表明,沧浪铺早期δ13CV-PBD值为-3.4‰~-0.4‰,平均值为-1.4‰;δ18OV-PBD值为-10.0‰~-5.9‰,平均值为-8.2‰。纵向上,碳同位素值整体呈负漂移,具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底部及中上部变化幅度较小,顶部波动范围大。古海洋环境分析结果显示川中地区沧浪铺组下段古海水平均盐度为33.6‰,古海水盐度在沧浪铺早期较低,晚期较高,与海平面波动明显有关,盐度指数和盐度低值可能由陆相淡水混入导致。古海水温度为11.6~29.6℃,平均为21.3℃。沧浪铺组下段沉积早期温度相对较高,晚期温度波动频繁,且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巴楚组沉积格局与沉积演化的剖析,试图为巴楚组有利储集砂体和储盖组合预测提供新的思路。根据穿时普遍性原理认为巴楚组的东河砂岩段和下泥岩段为全盆地范围内穿时的岩石地层单元,生屑灰岩段可视为良好的时间-岩性标志层。以沉积大地构造背景分析为基础,指出塔里木盆地包含了克拉通边缘拗陷和克拉通内拗陷两个原型盆地,大地构造运动造成的西低东高的古地形以及自西向东的渐进式海侵,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内巴楚组的沉积格局和沉积发育史。结合沉积相的精细解释,将巴楚组划分为四个沉积演化阶段:初期为初始海侵沉积阶段,早期是碎屑滨岸—陆棚发育阶段,中期主要为浅海碎屑陆棚发育阶段,晚期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阶段为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西部相当数量的中新生界盆地中,发育半咸水-咸水的沉积,水介质条件决定了这类盆地中碳酸盐储层的形成、发育和分布.因此,对于这类湖盆古水介质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酒东盆地营尔凹陷为例,利用稳定同位素、微量金属元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中生界湖盆的古水介质条件.根据中生界地层古水介质相对盐度和岩性等特征,把古湖盆分为正常湖泊和咸化湖泊两种类型.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整个营尔凹陷南、北部的中生代的沉积水介质是比较一致的,基本上为微咸水到半咸的水介质条件,其中偶夹淡水河流相沉积.以下白恶统中沟组沉积水介质盐度最大,这一层段也是碳酸盐岩最为发育的层段,是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硼含量以及Sr/Ba、Sr/Ca 作为指标,计算了东营凹陷南坡沙四段各个沉积时期的古盐度值,盐度垂向上由下到上总体上变小,即湖侵初期盐度较高,湖侵后期盐度变低;平面上东部较高,北部较低,盐度分布受到古水深的控制。古盐度对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具有控制作用,碳酸盐岩所要求的古盐度范围为10.0 ‰ 35.0 ‰,其中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古盐度大于15.0 ‰的区域,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古盐度小于20.0 ‰的区域。水体的高盐度为白云岩的形成及成岩转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介质条件,在古盐度较高的区域以白云岩沉积为主,或者将已经形成的石灰岩白云岩化;在古盐度较低的区域以石灰岩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良里塔格组层序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隆起带由多级次级构造带组成的大型台背斜构造.奥陶纪海平面多次升降以及晚奥陶世末期抬升剥蚀的作用,使良里塔格组成为该地区沉积范围最为广泛的地层.在对该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良里塔格组识别出SQ1和SQ2层序.以体系域为单位,结合多种地质因素和条件,编制良里塔格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带和古地理演化与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从塔中中央隆起向北斜坡和南斜坡依次发育碳酸盐陆棚—棚缘—斜坡—混积陆棚—半深海的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沉积学、矿场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等学科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录井、古生物遗迹、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灰色含沥青粉砂岩、绿灰色泥质粉砂岩、灰色中细砂岩、灰白色细砂岩及灰色含砾中细砂岩、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发育低角度冲洗层理、波状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流水波纹、楔状交错层理、大量的同生泥砾及泥质条带,砂泥岩薄互层,低砂地比且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逐渐降低的现象以及大量的生物扰动现象都反映了一种低能的潮坪沉积环境。在研究区柯坪塔格组主要识别出潮间带,潮下带,发育朝下砂坝、潮间下砂坪、潮间中砂泥混合坪等微相,并结合分析化验资料讨论了不同沉积微相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北部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探区上古生界烃源岩问题争议大。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手段对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发育石炭系、二叠系两套烃源岩,煤层是最好的烃源岩,泥岩为差烃源岩。煤层有机碳的质量分数最高,平均值为61.32%;有机质类型好,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属于生气型源岩;有机质成熟度为0.8%~1.3%,已经进入生气高峰阶段。烃源岩生气强度为(0.1~1.3)×109m3/km2,具备为研究区天然气成藏提供物质基础的条件。盆地模拟结果表明山西组总生气量大于太原组,是主要的烃源岩层系。烃源岩从侏罗纪末进入大规模生烃阶段,生烃高峰为早白垩世。研究区石炭系和二叠系煤层是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气源岩,天然气组分中甲烷含量变化、天然气侧向运移距离等证据进一步佐证了上述观点,突出了研究区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原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划分湖相混积层系高频层序,以肃宁-大王庄构造带沙一下亚段为例,利用岩心和地震资料分析混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和空间分布,运用频谱分析和滤波等方法识别标准井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蕴藏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计算沉积速率,据此进行高频层序划分并讨论地层超压的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混积层系岩性以粉砂岩、钙质砂岩、白云质灰岩、油页岩和暗色泥岩为主,混积主体位于肃宁-大王庄构造带的中部,沉积微相包括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碳酸盐质滩坝、砂质滩坝和湖泥;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混积层系受控于短偏心率和斜率周期,高频层序划分的最高精度可以达到约12 m,可识别出8个中期旋回和17个短期旋回;沙一下亚段烃源岩内部的异常高压源于细粒沉积物的欠压实作用和生烃增压作用,高沉积速率是欠压实作用的主要成因。可见,高频湖平面变化对混积体系地层划分具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湘中拗陷海相页岩层系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中拗陷是一个以下古生界浅变质岩系为基底发展起来的晚古生代沉积拗陷区,发育有机质丰度高的海相页岩层系,具有形成页岩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以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湘中拗陷区域构造背景,分析页岩层系沉积环境,恢复页岩层系的岩相古地理,确定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发育层段。湘中拗陷的泥页岩主要发育于下石炭统及中上泥盆统和上二叠统,分布在海侵体系域上部和高水位体系域下部,平面上多与凹槽台地相的发育和分布有关。最有利于泥页岩发育的主要沉积相带是台地海盆相和滨海(海湾)沼泽相。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古生界近几年勘探成果备受瞩目,但针对本地区地层压力及与天然气分布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293 口井实测的压力数据和154 口井的测井数据分析发现,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太原组泥岩普遍存在“欠压实”特征,4 个目标层位在压力剖面上分异明显,可划分为石炭系本溪组常压系统和二叠系山2 段-盒8 段负压系统。现今地层压力分布总体上具有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二叠系压力分布与沉积相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欠压实”泥岩层控制气藏纵向上的分布。二叠系气藏主要分布在负压地层中的“低压”部位,而石炭系本溪组气藏则主要分布在常压地层中的“高压”区域。发现地层压力与气藏分布关系对于本地区天然气勘探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Laoyaling is a typical stratiform deposit in the Tongling district and the molybdenum orebody is hosted by black shale of the Dalong Formation of the Upper Permian system. Eight black shale samples from the Laoyaling Mo orebody were dated by Re-Os technique using ICP-MS, which give an isochron age of 234.2±7.3 Ma with an initial 187Os/188Os ratio of 1.37±0.39. The apparent Re-Os age is a few million years younger than the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Late Permian. The young isochron age may be caused by the later hydrothermal disturbance or mass fractionation during ICP-MS measurement. However, the obtained isochron age is close to the depositional age and far earlier than those of the Late Yanshanian intrusions. It suggests that the Mo ore of the Laoyaling deposit is sedimentary in origin and not related to the Late Yanshanian magmatism. Black shales of the Upper Permian are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Mid-Lower Yangtze region, our result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in the regio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古隆起的形成和油气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北、巴楚和塔中隆起是塔里木盆地不同世代盆地原型结构复合的产物,对油气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中,塔中、塔北隆起,为海西期油气运聚的主要指向区,具有良好的储盖条件,是油气重要的聚集场所.中新生代昆仑山崛起,塔西南挤榨前渊形成,致使克拉通内拗陷转化并反转形成巴楚隆起,与塔西南前渊迭加的古生代源岩构成统一的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沉积环境主要与北部广旺海槽形成与关闭、米仓山与大巴山隆起及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有关.通过野外露头、三维地震数据、钻井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为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可进一步划分为台地蒸发岩、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台地边缘斜坡5个相带.长兴期沿台地边缘发育了台地边缘礁滩;飞一段早期相对平静,沉积末期广旺海槽全部关闭;飞二段至飞三段早期主要为开阔台地沉积;飞三段晚期-飞四段演变为局限台地-台地蒸发岩相.飞二段浅滩与长兴期礁滩大致处于相同位置,未发生侧向迁移;飞三段台内浅滩的发育有明显的侧向迁移和垂向叠置的特征;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飞仙关组早期台地沉积区向陆棚沉积区迁移.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测井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常规组合测井、地层倾角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的测井相序列特征以及利用神经网络岩相处理结果,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类型及有利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和古水流方向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该区潮坪沉积划分为潮下带砂坪、潮间带砂泥坪和潮道、潮上带泥坪4个微相,与其他取心井段(或未取心井段)告屑录井的对比符合率较高;该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下砂岩段)主要物源来自西北方向,次要物源来自东北方向。利用常规测井解释的岩性剖面、岩心刻度测井处理解释的沉积学倾角结果(沉积构造和古水流)和神经网络岩相处理解释成果,建立了塔中地区志留系关键井的测井沉积亚、微相解释模型。该模型为工区关键井垂向旋回叠置关系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特征研究提供了连续的、较准确的岩相剖面,对于海陆过渡相的层序划分对比和在塔里木盆地寻找隐蔽油气藏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