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出发,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增长驱动力区域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方面同珠江三角洲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90年代,粤东地区主要靠消费拉动地区生产总值,21世纪初,粤东地区没有突出的拉动力,投资和净出口合力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90年代粤西主要依靠净出口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21世纪初,粤西不仅靠净出口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消费对地区生产总值拉动力也位居首位;从90年代到21世纪初粤北始终是依靠投资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列举实例,分析综述了在分析化学中应用有机试剂的发展过程。将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天然有机物时期(公元初——19世纪中叶);人工合成有机试剂的初始应用时期(19世纪中——19世纪末);试剂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关系的近代研究和应用阶段(20世纪初——50年代);现代应用和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及其以后)。  相似文献   

3.
借助社会物理学相关理论,从农户的微观视角,通过3次对以河南省郸城县刘庄村村干部和部分农户的调研走访,利用MapGis等软件分析以"人"为主体导致的村庄空心化的时空演化过程及特点,得出以下结论:(1)无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下,村庄聚落经历由均质稳定到空心化的发展过程,村庄空心化主要是由农户、村庄系统、社会外界系统所决定.(2)村庄空心化演化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转向稳定发展阶段.空间上呈现出先点状出现、后以点带面的发展态势.(3)社会外界系统是导致村庄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小波变换和M-K检验的灰霾长期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9810-9814
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正交分解、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对近40 a十堰市灰霾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堰灰霾日数12月最多,最少为7—9月,秋冬两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70%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5.9 d/10 a。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年灰霾日数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1世纪初是灰霾的两个急剧上升阶段。全年灰霾平均天数为23.3 d。灰霾日数区域分布为丹江口最多,其次为郧县,最少为房县。灰霾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8 a的显著年际周期,灰霾突变时期出现在2002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军事心理学是中国军事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当前我军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检索和综述,将当代中国军事心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20世纪70代末、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1997年的低谷阶段和从1998年开始至今的健康发展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重要事件、发展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在此基础上对每一阶段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水县1972年~2011年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文水县1972年~2011年这40年年平均气温呈上升态势,气候倾向率为0.32℃/10 a.从年际变化情况看,相对寒冷的时期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对温暖的时期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和21世纪初的前11年,而增温最明显的时间段为21世纪的前11年.文水县1972年~2011年降水量以23 mm/10 a的速率在减少,而且夏季对年降水量的减少贡献最大.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为相对多雨的时期,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的前11年为相对少雨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中匈民歌相似性研究起于20世纪中叶,80年代以来渐呈热势。截至目前为止,这一研究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中叶的初步探索;20世纪80年代至世纪末的研究热潮;21世纪初的合流阶段。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印度“东进”(印度寻求与东南亚各国发展关系)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但实际上,印度自东盟成立不久即开始了“东进”试探,只是当时未使用“东进”或“向东看”之类的词汇。因此,印度的“东进”按其进展速度与成效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至今。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主城九区为例,利用1978、1985、1988、1993、1996、2000、2007年和2009年8个时期的遥感数据,在3S技术的支持下对研究区内1978—2009年建设用地的景观格局、重心转移、动态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建设用地先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发展期,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的缓慢发展期,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中后期的较快发展期和近年来的稳定减速发展期;在空间上,2009年建设用地的重心较1978年向西北移动2259.57m;研究成果对城市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家气象观测站历史数据,使用三种方法统计了长株潭地区霾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长沙霾日呈增多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霾日显著增多;自21世纪初株洲霾日开始有增多的趋势,2010年以后霾日显著增多;湘潭的霾日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有一段明显上升期,随后霾日有所减少。2015—2016年以后,长沙、株洲、湘潭三地霾日均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5地市村庄为例,借助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技术,量化测算村庄空废宅基地与其他村庄要素空间距离;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探索了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模式及微观机理.研究发现,河南省平原农区农村空废宅基地至田地、主干道、村庄道路、使用中宅基地的平均距离分别是84、25、134、19 m,存在交通导向型、生产导向型、混合型三种村庄空心化模式,是经济因素、区位条件、规划管理及农村居民居住理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从培育农村新业态、发展城乡大农业、创新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视角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村域资源利用,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以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5期遥感影像,研究了广州市20年来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广州市1985—2005年期间景观空间格局的复杂性总体上不断增加,但变化速率、强度和发展态势在全市范围和不同的行政区域内表现出一定的分异特征。1985—2005年期间广州市12个行政区由于规划发展目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时空变化特点:城区、番禺和花都干扰强度和幅度大,且干扰因素和事件频繁;从化和增城干扰强度和幅度相对较小,且更多地表现为某一次的重大干扰痕迹。番禺受城市化过程和人类干扰主要发生在1990—2000年,花都的重大城市化过程主要发生在1985—1995年,增城和从化的景观变化主要发生在1990—2000年,而城区受城市化进程影响的趋势和整个研究区最相似,表现出多次多时段干扰的迹象和受城市化干扰程度大、城市化时间长、开始时间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信息熵、均衡度指标分析了池州市2000年以后3个特征年份的建设用地统计资料,对池州市建设用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2000年以来,池州市建设用地呈高速扩展态势,扩展合理性正逐步提高,建设用地多样性程度提高,用地结构趋于均衡,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国家对池州市政策的调整是建设用地变化的第一驱动力,经济建设的发展是第二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暴雨强度和暴雨雨型的确定是科学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排水系统的基础。根据济南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7年分钟降水数据,采用概率分布模型、芝加哥法及同频率法,研究济南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1991—2017年等4个不同年代下短历时暴雨强度和雨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济南短历时强降水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大的趋势较明显;短历时和长历时强降水都主要集中在降水过程的前半程且有推后的趋势时段。建议每隔10年或当暴雨强度变化率超过5%时,对当地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云南省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s, 1990, 2000及2005年4期100 m×100 m土地利用栅格数据, 在GIS的支持下, 利用地统计分析方法, 基于6种反映土地利用/覆被空间结构的景观指数, 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并进行空间制图, 分析云南省及其16个市(州)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1) 云南省整体生态风险处于中等水平, 空间上呈西北及 东南低、东北及西南高的格局, 迪庆、怒江、丽江、大理、昆明、玉溪和文山生态风险一直较低, 临沧、昭通和曲靖一直处于高风险区; 2) 与1980s相比, 2005年各市(州)生态风险水平分布变化不明显, 大部分市(州)生态风险等级保持不变; 3) 在3个评价时段内, 1980s?1990年和1990?2000年各市(州)生态风险呈增加趋势, 2000?2005年绝大多数市(州)生态风险有所下降; 4) 1980s?2005年间, 81.25%的市(州)生态风险维持在同一等级。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家口市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理论研究, 对河北省张家口市1990, 2000和2008年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 探讨土地利用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张家口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 草地面积减少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较大。不同土地类型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湿地, 其中林地、耕地、草地产生的价值之和约占总价值的90%。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1990-2008 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尤其2000-2008年减少幅度显著, 其中草地、湿地的减幅最大。在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 价值结构变化不大, 1990-2000年气候调节的服务价值显著减少, 原材料和水源涵养的服务价值增加幅度较大; 2000-2008年由于湿地和耕地面积的增加, 尤其是湿地面积的增加, 气候调节和食物生产的服务价值随之增加, 其他服务功能价值均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以村民选举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自治的改革经过30年的发展,乡村民主逐渐从自发性民主过渡到现实性民主,在国家权力的推动下,乡村社会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有法律保障的民主权力。村民选举能够在乡村逐渐推行,主要得益于四种力量的推动,即各地农民的实践、民政部门的总结、中央高层的推动和全国人大的立法。乡村民主的每一步发展,都和行政力量的推动紧密联系,可以说村民选举是民间智慧和国家权利相互配合,共同寻找到的一种新的乡村社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查并参加规划区国土规划协调工作基础上,运用土地科学理论、系统论方法及计算机手段,分析该区域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建立目标规划模型,规划出全区2000年农林牧生产用地最佳结构,为90年代该区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