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峡库区汝溪河流域为例,选取了马尾松林地、退耕柏木林地、退耕草地和耕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实地采样的方法研究了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肥力指标选取了土壤含水量、粒径组成、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这些指标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耕地土壤有机质要显著低于另外3种土地利用类型.养分间的相关分析发现,有机质和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pH值与全磷、pH值与有效磷、pH值与全钾、全氮与全磷、全钾与全磷、全钾与有效磷间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养分间存在耦合作用.退耕还林还草对提高土壤肥力特别是有机质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贾申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10,28(3):29-33,55
本文针对兴义市喀斯特石漠化区域内石灰岩和白云岩两种岩石发育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岩石发育的土壤在全磷、交换钙、土壤含水量、石砾含量、土壤容重及岩石裸露率,差异显著。石灰岩区除了全钾与速效钾之外,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均略优于白云岩区。白云岩区土壤pH与全氮存在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交换钙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和速效氮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石灰岩区土壤pH与全钾存在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与全氮达到显著正相关关系,全氮和速效氮为正相关关系。不同坡位的土壤物理特征表明,白云岩区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厚度的平均值自上而下呈现依次递增的变化规律。而其在土壤容重、石砾含量和岩石裸露率的平均值自上而下则呈现依次递减的变化规律。石灰岩区仅在土壤含水量方面自上而下呈现依次递增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方法,分析了贵德县174个耕层土壤8项农化指标,旨在为耕地地力评价和测土配方施肥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贵德县耕层土壤平均pH 8.16,有机质24.24 g/kg,速效氮104 mg/kg,有效磷42 mg/kg,速效钾276 mg/kg,全氮1.26 g/kg,全磷1.75 g/kg,全钾19.70 g/kg;总体速效钾含量水平高;速效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与丰缺指标相比较基本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坡面径流场,采用修正后的内梅罗指数法,通过对华西雨屏区坡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坡度的自然生草、黑麦草和灌木的土壤肥力及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5°坡度,自然生草土壤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小于黑麦草,而土壤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黑麦草.15°坡度,土壤pH值大小顺序为灌木黑麦草自然生草;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大小顺序为灌木自然生草黑麦草;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大小顺序为自然生草灌木黑麦草.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大小为5°自然生草5°黑麦草、15°灌木15°自然生草15°黑麦草,且五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均为一般,说明具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草对华西雨屏区表层土壤的肥力提高效果优于黑麦草,而木本植物对华西雨屏区表层土壤的肥力提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属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我国特有树种.本文针对山西翼城、乡宁、平陆翅果油树三个集中分布区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和全钾、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旨在探讨翅果油树分布区的土壤特性.结果表明,其pH值的平均值为7.923,碱性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含量中等偏低,表层土大于底层土,钾素含量丰富.翼城分布区有机质与氮素、磷素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两个分布区;从相关分析来看,除全钾外各养分含量均与有机质呈显著相关,氮素和钾素对翅果油树的生长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调查方法,在霍山七里峪设置80个样方并采集土壤样品.通过对霍山七里峪暖温带天然次生林不同功能型与土壤理化性质及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等针叶树种为优势种的功能型林下土壤PH值呈弱酸性,而以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 Blume、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等阔叶树种为优势种的功能型,其林下土壤则呈弱碱性.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和全氮的含量、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均有随海拔的升高缓慢增加的趋势.与之相反的是,全钾的含量则随海拔的升高缓慢下降.有效磷含量随海拔的上升先升高而后又降低.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南省永兴县4个不同地区的冰糖橙果园土壤特性与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了冰糖橙种植园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钾、有效磷、速效钾以及冰糖橙单果重,维生素C等含量特征.结果 表明土壤养分状况与对冰糖橙果实品质有显著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与果实重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66;果实纵径...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尺度上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异性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和诸项养分含量在植物生长期内的时间变异不明显,但是空间变异非常显著.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在景观尺度上的空间变异以全磷最小,速效磷最大,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居中.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有重要的影响.林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都显著偏高,耕地显著偏低;全磷含量也是以林地最高,耕地最低;速效磷含量以间作地较高,灌木地最低.土壤养分还存在显著的地形分异.水平凸形坡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都显著低于水平直形坡和水平凹形坡,速效磷含量以水平直形坡最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以偏东坡显著低于偏西坡,全磷含量表现为偏北坡大于偏南坡;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与坡度互为显著负相关;随着海拔的升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东省第6次森林资源清查土壤调查数据,对华南地区3种重要的用材林(桉树(Eucalyptus spp.)、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桉树人工林A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A、B层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p<0.05); 3种林分土壤(A、B层)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各林分A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含量显著高于B层,A层全磷、全钾和有效铜含量与B层无显著差异。土壤综合评价系数在A层以桉树人工林最高、杉木人工林较小,B层则为杉木人工林最高、桉树人工林较小,马尾松人工林在A、B层均居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沂蒙山区祊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建立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 MDS),利用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 SQI)研究了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明显。林地的土壤容重最小,砂粒含量最少,黏粒含量最多,土壤含水量较高,而园地正好相反;耕地土壤容重较大,砂粒和黏粒含量都较少,土壤含水量最高,而草地正好相反。(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显著。土壤pH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林地、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钾含量均较高,而速效磷含量均较低;林地的土壤全磷含量最低而速效钾含量最高,草地正好相反;耕地和园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钾含量均较低,而全磷、速效磷含量较高,耕地的速效钾含量较高而园地的最低;研究区域耕地和园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处于相对缺乏状态。(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指数为SQI林地(0.6...  相似文献   

11.
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定不同种植年限、不同生长期蕨麻根际土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蕨麻根际土壤全氮、速效氮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67~2.55 g·kg~(-1),155.67~219.67 mg·kg~(-1),均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83~0.96 g·kg~(-1),20.15~32.23 mg·kg~(-1),且逐年下降;土壤全钾、速效钾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77~19.16 g·kg~(-1),126.33~174.80 mg·kg~(-1),但是全钾的含量先降低再升高,速效钾含量先升高再降低。不同连作年限的蕨麻从花期至地下块根膨大期(即蕨麻采挖收获期),根际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蕨麻生长期中仍有部分时期缺氮、少磷,在地下部分完全膨大即开始采挖蕨麻的时期,土壤缺钾已有所显现。  相似文献   

12.
以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海拔异质性.结果表明:各海拔梯度土壤均为偏酸性土壤,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有机质含量较丰且在较高海拔位置处含量较高,各海拔高度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较低,全磷含量处于中等以上的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缺或极缺水平,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以上水平.各土层的土壤脲酶、磷酸化酶与土壤各养分指标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关系,单一的土壤酶活性指标不能很好地代表土壤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3.
南京城市土壤pH和养分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GIS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市城市表层土壤pH、全钾、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土壤pH、全钾的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均符合线性有基台模型,可以用克立格(Kriging)插值分析。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经对数处理后,仍然没有合适的拟合模型,采用逆距离加权(IDW)插值进行了分析。土壤pH、全钾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它们受成土母质和地形等影响较大,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和全氮空间变异性很大,主要受城市人类活动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蕨菜产地中d<0.25mm的土壤微团聚体质量分数为依变量,以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为自变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d<0.25mm土壤微团聚体质量分数有正效应的主要因子为速效磷,其次为速效氮和有机质;有负效应的主要因子为全磷,其次全钾.  相似文献   

15.
蔬菜废弃物蚯蚓肥料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猪粪、牛粪中添加不同比例蔬菜废弃物,研究蚯蚓处理混合底料过程中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动态变化,并对蚯蚓处理产物中的有效活菌含量和微生物多样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底料经60 d蚯蚓处理后,pH值、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全磷和全钾含量升高,猪粪组有机质和全磷含量明显高于牛粪组,但全钾含量明显低于牛粪组;猪粪组无机磷细菌和有机磷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牛粪组,在硅酸盐菌、固氮菌和根瘤菌的数量上2个实验组无显著差异;混合底料经蚯蚓处理后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优于常规堆肥方式,蚯蚓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物料的臭味.为蚯蚓处理蔬菜废弃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寒露天煤矿剥离物理化特性及其植物生长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寒露天煤矿剥离物的理化特性,采用土壤理化常规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采自木里露天煤矿的剥离物及邻近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土壤的氮含量、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pH和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和δ~(15)N进行了分析,对露天煤矿剥离物的植物生长适宜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露天煤矿剥离物主要是由泥炭型沼泽草甸土或高寒草甸土、砂岩、页岩、片岩、煤矸石以及由土壤和冰混合形成的冻土组成,煤矿废弃物粗质构成成分占64%以上;剥离物的饱和土壤持水量显著低于草甸或沼泽土壤(P0.05)。剥离物的有机碳、氮含量、全钾、全磷及有效钾含量显著低于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土壤的有机碳、氮含量、全钾、全磷及有效钾含量(P0.05),但剥离物的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能满足建植初期幼苗生长的养分需要。煤矿剥离物的物理结构和持水能力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但其养分能够基本适合植物生长;由于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低,建议在渣山复绿初期,施用无机肥和有机肥实现有效快速地重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坡改梯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在巫山县选择撂荒地、林草地、农耕地、经果林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撂荒地、林草地、农耕地、经果林,土壤全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撂荒地、林草地、农耕地、经果林,但是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仅相差0.029%;土壤全钾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耕地、林草地、经果林、撂荒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撂荒地、农耕地、经果林、林草地;土壤全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果林、撂荒地、农耕地、林草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0.012%;速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耕地、撂荒地、经果林、林草地;撂荒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最高,撂荒地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均位于第二位,全磷含量仅比经果林低0.002%,速效磷含量比农耕地少1.318mg.kg-1,但是撂荒地土壤全钾含量最低。由于撂荒地土壤养分含量除全钾含量较低外,其余养分含量均较高,因此研究认为撂荒地在坡改梯地区具有明显的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游憩活动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游憩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选择王朗自然保护区内5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土壤调查,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容重、p 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在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土壤环境单因子变化率(SCR)和土壤影响综合指数法(SII),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游憩活动增加了土壤容重、p H值及全钾含量,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憩活动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土壤容重和p H值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全钾无显著相关性(P0.05).游憩活动对土壤的显著影响范围至少达到了游道外2 m区域,且越靠近游道,土壤所受的影响越大.游憩活动后,0~20 cm、20~40 cm及40~60 cm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所变化,其中0~20 cm层土壤变化最为明显.土壤影响综合指数(SII)由高到低依次是景区大门(4.06)、牧羊场(2.93)、甘海子(3.20)、涅磐石(2.25)、白沙沟原始森林(1.74).总的来说,目前游憩活动已经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不同林龄的人工杨树林土壤养分进行定点监测,选取1年、2年、5年、15年,25年的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数据,进行了人工杨树林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工杨树林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到十五年后,开始降低。土壤pH值没有显著变化。土壤有效性磷含量的变化,随林龄的增长而降低。而土壤速效性钾则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长。  相似文献   

20.
刺梨果实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刺梨果实品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筛选影响刺梨果实品质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为获得优质果实提供合理的配方施肥决策。结果发现: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全钾可以提高刺梨单果重;土壤碱解氮可以促进刺梨维生素C的合成;增加土壤全磷可提高刺梨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土壤全磷含量和减少全钾含量可降低刺梨可滴定酸含量。说明有机肥、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改善刺梨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