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基于RDF的CIM数据存储方案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公共信息模型(CIM)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资源描述框架(RDF)的CIM数据存储方案。该方案主要根据RDF资源、属性、值三元组的思想,把CIM中的类、类属性关联、类实例都当作一种资源,首先通过将CIM模型映射成一个基于RDF思想的数据模型,将CIM模型中复杂的拓扑结构和关系映射组织成几个简单的类,并通过几个简单的关联类组织类间的关系;然后使用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FastDB存储此数据模型,从而避免了CIM模型向关系模型映射时实现关系(继承、聚合、关联)映射所面临的难点。通过采用简洁良好的数据库实体设计,以及选用面向对象的实时数据库,该方案在遵循IEC61970标准的同时,更好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数据访问效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Sentinel-2A岷江上游地表生物量反演与植被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ntinel-2A光学遥感卫星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13个多光谱波段、独特的"红边"波段、大宽幅同时数据免费,为区域植被生态环境特征信息提取分析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选取欧洲空间局(ESA)发布的Sentinel-2A数据,通过对卫星参数、数据类型、格式等级、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利用ESA的SNAP软件,提取岷江上游流域的L2A级数据和场景分类图;在生成的L2A数据基础上结合SNAP软件中生物物理量参数处理模块,分别计算反演出岷江上游的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叶绿素含量、冠层含水量和植被覆盖度5类生物量指标和5个县域内生物物理量均值与标准差,利用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率和叶绿素含量指标诠释岷江上游5个县域内植被生长及健康状态,再结合场景分类结果对岷江上游植被特征进行区位分析,该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定量评估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时空数据模型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认为在时态GIS应用领域中,采用扩展的基态修正模型较为适宜。提出了采用基态库和历史库存储时空数据,并设计了该时空数据库的结构定义方法。详细阐述了任意时刻快照数据的查询方法。最后以实际模拟的空间数据为例,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山区村镇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地质灾害的成因,总结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中主要关心的指标。结合村镇防灾的危险性和易损性评价的要求,应用CASE工具,建立了应对于山区村镇防灾数据库,并对数据库进行了应用开发,实现了数据查询、浏览等功能。为山区村镇地质灾害实时评价系统的开发做出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6.
基于属性标识位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时空数据模型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属性标识位的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将时空数据库分为一般基本属性库、有效时空属性库和历史时空属性库三部分存储,利用属性标识符标识数据对象在各部分库中的存在与否,进而对操纵语言进行基于新的数据模型的扩展。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我国西部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和汉-藏-羌民族走廊.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以时间距离-成本加权距离-欧氏距离计算综合距离修正引力模型、以聚落生态位地理半径计算区域范围改进潜能模型的新方法,揭示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乡镇单元引力和潜能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内乡镇单元引力-潜能分布呈现典型的"双核"结构,这说明平原地区点-轴系统演化下的双核地域结构模式同样存在于山区流域人地系统;同时,基于流域内河流与道路并行的山区本底背景,山区乡镇单元的引力-潜能在整体上表现出"沿河而下、两翼对称"的典型欠阻尼二阶系统单位阶跃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8.
通过将Access数据库和ASP脚本语言结合起来,构建出简单实用的病虫害数字化标本库,得出了一整套建库的便捷方法:建库步骤为病虫害图像采集处理、病虫害信息数据库设计、网络查询前端页面设计以及网络数据库访问等;建库关键技术环节为采用Access来存储病虫害信息数据、使用表单制作用户查询搜索框、采用ASP实现数据库连接及查询。  相似文献   

9.
存储特定流数据的通用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仔细研究存储流数据的各种应用的共同特征,提出了一种数据流存储模型.在数据流存储模型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实现了一个存储流数据的通用框架,通用框架采用本体技术来解决语义互操作性.测试结果表明,通用框架可以调用一组用户提供的过滤算法,筛选出指定数据流中符合条件的信息,将它们成批存储到数据库中.用户可以通过定制和配置参数的方法,在各种不同的应用环境中重用该通用框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据模型的升级等,企业需要将原来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迁移到新的数据库,一般的做法都是通过开发专用迁移软件来实现,而仅仅依靠数据库系统本身提供的工具是不能满足实际数据迁移需求的。通过对ETL模型、元数据驱动技术的研究,结合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大型数据迁移需求,定义了数据迁移的通用框架模型体系。对其中的关键技术-映射模式的元数据表示进行了重点研究,用元数据对映射模式进行描述与存储。最后,采用元数据来驱动对ETL引擎进行功能实现。该技术与功能已在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大型数迁移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射遥感影像地图是对遥感数字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和投影差改正 ,并与数字化的简化地形图复合的一种新图 ,或是直接用遥感图像采用特定方法生成的具有地形要素的一种新的图种。该文介绍了陆地卫星 TM正射遥感影像地图的制作 ;利用卫星正射遥感影像地图 ,分析、解译出岷江上游地区 87个滑坡和崩塌体。采纳数据融合技术 ,对该区正射遥感影像进行重建 ,突出地形细节 ,提高了滑坡和崩塌体的解译精度。 3S技术结合 ,对岷江上游地区进行了三维重现 ,建立了岷江在汶川 -茂汶段的遥感信息三维模拟图。  相似文献   

12.
首先应用偏序空间理论,提出了井下测量对象的数据库论域命题,并论证了该命题的成立;然后提供了井下测量对象的NF2嵌套数据模型和测量对象的存储数据结构.根据上述理论、命题及数据模型和数据存储结构,提出了基于偏序空间的井下测量对象操作代数,最后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文中的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图3,参5.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区域专题地图的制作,是实现区域地理信息可视化的一种重要手段.用该方法编制的区域专题地图,具有“主题鲜明、图面美观、制作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应用十分广泛.以ArcGIS9.3软件作为处理平台,以《重庆市人口密度图》的制作为例,介绍了从数据收集、矢量化、属性数据输入与处理直至整饰成图、地图输出的整个专题地图制作的主要过程,以期为编制区域专题地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与GIS耦合是实现精确评价的有效手段.介绍在耦合过程中所涉及的耦合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的设计、评价模型的存取方式、评价结果的可视化等.各种不同评价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分别采用图层结构和关系表的方式设计;描述性评价模型和计算性评价模型的存储方式分别采用关系表和模型字典方式存储;评价结果均以各种专题地图形式表现.应用GIS耦合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生态河岸带的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三维数据点对原始模型进行曲面重建时,快速查找边界点并拟合出边界边是曲面重建的重要环节。提出一种基于K近邻的三维空间数据点边界快速搜索算法,该方法首先找出所有空间数据点的K近邻,并对被测点区域进行八分,判断其任意相邻的2个区域是否有数据点,提高了边界点的查找精度;介绍了基于实验的数据点空洞半径的计算方法,详细说明了算法的设计步骤,给出了算法的运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基于K近邻的新八分法查找边界点,对算法进行了改进,使其精确性优于原始四分法,使运算时间优于原始八分法。实验证明该算法边界提取精度较高、运行速度较快,尤其是在凹陷程度较大区域,能更精确地描绘出原始模型的轮廓,为边界曲线拟合提供了优质的边界点数据。  相似文献   

16.
酸雨灾害损失评估是酸雨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但是目前关于酸雨灾害损失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还不够完善,为此提出了酸雨灾害损失评价的方法.方法从自然和社会易损性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地理高程,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数据为指标,采用加权的叠加分析进行区域酸雨灾害损失评价,得出酸雨灾害损失评价图,并通过实例详细分析了酸雨灾害损失评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路网与动态交通信息一体化的导航时空数据库设计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时空数据模型组织路网与动态交通信息一体化数据.在建立适合路网与动态交通信息数据库一体化时空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这些模型并实现存储、显示、查询和管理路网与动态交通信息的一体化数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等高线绘制需要大量高程点数据以及植被覆盖地区很难直接量测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小量实测特征地形点线数据与已有小比例尺地形图等高线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等高线的成图方法.选取已有小比例尺地形图的湘潭县山区作为试验区,利用小量实测特征点高程数据控制矫正小比例尺等高线,实验分析其大比例尺成图精度,评价生产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实际应用价值.试验证明该地形图成图方法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测量效率,是一种实用而高效的大比例尺地形图等高线成图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山区聚落空间格局与合理规划国土空间,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探究山区聚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以岷江上游山区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位序-规模原理、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方法对岷江上游聚落行政和聚落几何中心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并总结其造成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首位分布城镇体系结构特征明显,县域人口的累积百分比曲线符合位序-规模的特征。(2)岷江上游聚落空间结构分形特征显著,受经济因素的重要影响,聚落在空间上聚集分布,并以各首位城镇为中心向周边逐渐衰减。(3)岷江上游关联维数和牛鸦比所揭示的城镇相互作用强度和交通通达性特征与实际情况一致。(4)行政中心造成的误差与研究区平均海拔关系密切,聚落行政中心在平均海拔高的区域相对几何中心的偏离较大,应重视其偏离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建筑信息模型(BIM)为建筑业信息化提供重要支撑,而工业基础类(IFC)作为国际通用的数据模型,则为BIM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有效支持。然而, IFC的局限性使其不宜作为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时数据存储的主要形式。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自动映射方法,实现IFC数据模型到关系型数据库模型的自动映射。根据IFC数据模型结构,依次定义实体、类型、函数、规则、属性集和数量集的映射规则,实现数据解析、数据映射存取和信息检索处理。通过2个案例探索映射得到的关系型数据库的专业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映射得到的关系型数据库在信息传递完整性和数据管理效率方面均优于直接操作IFC文件,不仅能提高BIM数据管理的完整性和效率,还能促进智能建造的拓展应用和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