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区处在欧亚、印-澳和太平洋-菲律宾三大板块相互作用之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具有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陷的基本属性和典型断拗双层或三层盆地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相邻的北部陆架浅水区一样具备基本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南海北部准被动陆缘深水盆地油气运聚成藏地质条件与世界典型被动陆缘盆地深水油气富集区基本类似,但亦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特殊性。南海北部深水油气运聚成藏及其空间分布与天然气水合物具有纵向上的共生组合关系及烃源供给上的成因联系,其油气地质意义在于其浅层油气及海底水合物显示可以指示深部油气藏的存在或作为深部油气藏勘探的指向和示踪,而这种空间上的共生叠置关系,亦拓宽了资源勘探领域,扩大了其资源规模及潜力。  相似文献   

2.
神狐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分析南海北部神狐深水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气源控制因素,以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为重
点研究对象,在基础调查资料和相关钻探成果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全面探讨了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气源供给
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神狐海域浅层400~1 200 m 以内具备良好的适合微生物成因甲烷气体生成条件,生物气生
气潜力巨大;(2)深部古近系文昌组湖相和恩平组煤系两套成熟烃源岩,亦以生气为主,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热解气
补充之;(3)深部成熟热解气通过纵向断层或底辟通道垂向运移至浅层海底,在浅部与微生物气一起侧向运移至天然
气水合物稳定域内形成混合型天然气水合物藏。  相似文献   

3.
 根据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利用数盒子法计算了南海北部陆坡断裂的平面分布分维值,并以此探讨了断裂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属被动陆缘的北部陆坡断裂越发育水合物异常越少,而属主动陆缘的台西南则断裂越发育水合物异常就越多。这一结果也反映了:被动陆缘环境的张性断层因缺乏相伴生的褶皱而不利于水合物的发育,并可能作为天然气的泄漏通道而破坏水合物成藏;主动陆缘环境的断裂以挤压逆冲断层为主,并伴生强烈的褶皱,其中断裂是深部烃源向上运移的通道,褶皱则是浅部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圈闭。  相似文献   

4.
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油气渗漏系统发育,具有气烟囱及海底麻坑式"微渗漏"和油气苗"宏渗漏"两种类型或由两者构成的混合类型。其中尤以莺东斜坡带油气混合渗漏系统——油气苗及气烟囱显示更为引人注目,而盆地中部拗陷中央泥底辟带气烟囱及海底麻坑式"微渗漏"系统亦较普遍。该区烃源充足且油气至今尚处于生、运、聚、散的动平衡成藏过程之中,具备良好的油气生运聚成藏条件。认为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在于加强该区油气渗漏系统及其运聚成藏条件的综合分析研究。建议根据油气运聚的动平衡成藏理论,预测有利油气富集区带并优选圈闭保存条件好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评估海洋水合物的资源潜力,必须研究水合物在沉积层里的形成过程。渗漏体系里往上运移的甲烷气(游离)、原位孔隙水(包括溶解气及溶解盐)与固体骨架共同作用,在动态相平衡条件下形成甲烷水合物并在孔隙里沉淀胶结,形成含水合物藏。游离气迁移能改变沉积层的地质属性,根据规律建立了多相流模型,并以南海北部为背景,以反应开始和结束两个时刻演绎了水合物形成过程中,孔隙毛细压力、渗透率、各相饱和度和盐度的联动变化关系,表明游离气含量是渗漏型水合物成藏的控制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松辽盆地尚2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的分析方法,研究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结果表明:油源断裂是油气向扶杨油层垂向运移的输导通道;断裂密集带边部的地垒、断阶构造是油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及前缘席状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砂体类型.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为反向断层配合砂体侧向输导运聚模式与南北向展布砂体侧向输导运聚模式.该研究为油气开采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许浩宇 《科技信息》2010,(18):113-113
广义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泛指一切有关油气生、排、运、聚的机理性研究。文中所说的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系统,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质单元内,在相应的烃源体和流体输导体系发育的格架下,通过对温度、压力(势)、应力、含烃流体等各种物理、化学场的综合定量研究,在古构造发育的背景上历史再现油气生、排、运、聚乃至成藏全过程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体系,这实际上是含油气系统意义上的一种定量动力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8.
柯珂  张辉  王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9):7485-7492
中国石化将对琼东南深水区域展开油气勘探开发工作,而深水钻井时部分井筒处于高压低温环境中,若有气体侵入,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导致诸多复杂情况的发生。通过对根据琼东南海水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考虑不同井段、不同钻井工况、不同钻井水力参数条件,分别建立琼东南深水钻井井筒内温度场和压力场的计算方法,并对深水钻井条件下天然气水合物相态平衡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压力-温度条件的确定方法。结合深水钻井井筒中的温度场、压力场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联合建立了琼东南深水钻井井筒中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区域的预测方法和抑制剂浓度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琼东南华光区域某一口深水井进行实例计算,得出了各开次水合物可能形成的区域。并分析了钻井工程相关参数对水合物形成区域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出了抑制剂的推荐浓度方案。  相似文献   

9.
赵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9):1950-1956
构造运动的性质及其强度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输导体系经历强构造运动有利于提高输导效率,而盖层经历强构造运动不利于油气保存;二者之间相互矛盾的复杂关系决定了盆地含油气远景。通过系统分析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运聚的机理,结合构造运动强度、地层输导条件、断裂输导条件、输导动力等多项因素,对构造运动输导油气能力及与油气运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定量描述构造运动输导油气能力的参数。采用该参数对库车前陆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运聚过程进行了研究,预测的结果与油气发现有很好的一致性。库车前陆盆地具有高输导能力和优质保存条件,最终形成高丰度的油气聚集。鄂尔多斯盆地具有低输导能力,只能形成大面积分布的低丰度油气聚集。该方法是油田勘探阶段研究构造运动强度与油气运聚关系的有益探索,尤其适合于构造活动时期油气输导能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腐殖型和腐泥型的混合气,且为裂解气和干酪根热降解气组成的混合气,油气源主要为本地的沙河子组烃源岩,原油成熟度低于天然气,为同一油源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产物,属于次生凝析气藏,成藏表现为"近源多向供烃,复合输导,早期干酪根热降解成气与晚期原油裂解成气"的多期成藏模式;长岭南部地区发育优质烃源岩、营城组末期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圈闭条件,具备较好油气输导条件、存在多期油气充注,油气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经历了复杂的地质作用和演化过程,在其北部、西部和中南部形成了数目众多、类型各异的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优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其中南海北部陆架区已经成为中国近海的主要油气产区之一,陆坡深水区的勘探也获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我国传统疆域内的油气资源正在不断受到南海周边国家的蚕食,因此,应该加快南海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12.
在大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天然气资源从类型、富集程度、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中国常规天然气储量探明史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储量增长上了3个台阶,集中分布于六大盆地;其次,常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海域,其特点为:时代分布老、丰度低、探明程度低、潜力大;第三,中国煤层气资源量,主要富集在东部、中部和西北部;第四,致密砂岩气有一般致密砂岩气和深盆气两种赋存形式,中国许多盆地具备形成深盆气的条件,也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第五,中国海域的南海和东海,陆地的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可能富含天然气水合物;第六,中国众多含油气盆地的地层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水溶气资源;最后,泥页岩气、深源气、二氧化碳气和硫化氢气也是不可忽视的资源,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3.
南海北部陆坡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地质构造活动丰富,是大陆和深海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过渡区。研究北部陆坡区复杂的地形地貌,有助于深化对南海北部陆缘海底地质活动与环境变化的认识,并为资源勘探与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质信息支撑。本研究基于全球水深地形图(General Bathymetric Chart of the Oceans,GEBCO)数据及实测多波束数据,对南海北部陆坡的地形地貌进行研究,识别出不同的地貌类型,并探讨其形成和发展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发育有海台、海山、海丘、海槽、海底峡谷以及冷泉地貌类型。南海北部陆坡地形地貌的发育和演化主要受控于构造活动及火山活动,而外动力地质作用如沉积输运、海平面变化及甲烷流体的活动等,都对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做了进一步的改造,使之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4.
南图尔盖盆地天然气资源潜力大,但成藏规律复杂,勘探风险较高。在概括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全盆地和有利含气区带两个尺度,分别探讨了天然气成藏规律,并评价了有利勘探区。研究表明:对于整个南图尔盖盆地,宏观构造演化控制着天然气在盆内的整体分布格局,有效烃源岩分布、类型及成熟度控制着天然气宏观展布范围,盖层发育是天然气大面积成藏并长期保存的基础,构造带类型控制着盆地有利含气区带分布与气藏发育类型。在有利含气区带内,天然气以气藏群形式近生烃中心集中分布,沟通生烃中心的断裂系统控制着天然气运移方向和聚集部位,“岩性尖灭”或“断层遮挡”是天然气聚集保存的重要补充,“源-运-储-保”合理配置是确定有利含气圈闭的关键。Akshabulak南次凹的断裂型构造带和Aryskum凹陷西斜坡的缓坡型构造带是盆地未来的天然气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南海和青海冻土区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矿藏,但正视并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潜在环境影响风险是安全合理开发利用它的前提.由于海洋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有其自身的赋存条件,它们的环境影响风险必然存在差异: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气候效应、海洋生态威胁、海底地质灾害等潜在环境影响风险,而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环境影响风险表现在气候效应、冻土层和高寒草甸破坏、陆地生态威胁、地陷和塌方等方面.可以通过采用安全可靠的具有针对性的开发技术并控制工程过程等措施来应对环境影响风险.  相似文献   

16.
2017年天然气水合物研发热点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7年,天然气水合物研发领域散发出强劲活力,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本文回顾了2017年日本南海海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国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中国荔湾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矿种等重大事件和进展,盘点了天然气水合物油气系统在中国南海神狐海域等主要地区的应用与研究、动力学抑制剂、开采方法、沉积物稳定性、环境效应等研究热点,部分展示了中国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作出的贡献,并进一步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发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准确确定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与蕴藏量,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产业的建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上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已呈现多学科、多方法的发展趋势,而国内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刚刚起步。总结了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并介绍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对天然气开采与集输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主要条件与次要条件,以及目前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的进展情况,文中着重介绍了国外在预测高压条件下(80~100MPa时)气井井筒及海底集气管线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实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9.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可替代清洁能源,但开采难度大、容易导致地质灾害,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对水合物储层的监测不仅能为开发方案的动态优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而且对于评价开发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监测井可以对水合物储层进行原位监测,是一项关键技术,但应用于海域水合物时目前可以采用的地球物理监测仪器非常有限。结合中国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为开发难度高的低渗透率黏土质粉砂的现实,需要研发更低功耗、更高精度的长期原位温度压力监测仪器,同时需要积极开发新的监测技术,例如可以尝试在监测井中加入示踪剂指示来自监测井的流体运移,构成生产井之外水合物分解的直接证据,从而提供水合物分解范围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