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生物方法净化污水问题,为光合细菌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探讨光合细菌对污水中COD、氮和磷的去除能力。人工模拟配置海水养殖污水,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COD。从细菌投加量、初始COD浓度、光照好厌氧条件等方面测定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OD初始浓度为500 mg·L-1时,每100 ml污水投加200 ml光合细菌处理效果较佳;COD初始浓度为1 000、500、250和125的污水,4天去除率分别为28.1%、75.0%、87.5和87.5%;好氧微光和好氧黑暗有利于COD去除。光合细菌(PSB001)可以作为生物强化菌株用于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2.
选取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氮(TN)、总磷(TP)、悬浮物(SS)为统计指标,对采用氧化沟工艺的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厂2015—2017年的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项指标的达标率均在97. 8%以上,平均去除效率较高的是NH_3-N和BOD5,较低的是TN和TP;NH_3-N和BOD5去除效率比较集中,TN和TP去除效率则比较分散;由于受季节和进口浓度的影响,各项指标出水浓度离散程度较大,TP和TN出水浓度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出水水质95%的置信区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标准,BOD5和COD出水浓度取决于出口水质中的还原性有机污染物的总量,除NH_3-N与TP之间呈负相关外,其余两两指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传统生物滞留池氮磷去除效果差,对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的去除效能尚不清晰,通过添加活性炭层、铁粒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改进生物滞留池,考察了其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总氮(TN)、总磷(TP)、磺胺甲恶唑(SMX)、四环素(TC)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较常规生物滞留池,强化型生物滞留池对TP的去除率提高了20%,稳定运行105 d且无释磷现象;在进水投加0.8 mg/L抗生素(SMX/TC)的条件下,强化型生物滞留池对SMX和TC的去除率分别为99.62%和99.67%,较常规生物滞留池分别提高了67.66%和35.24%;投加SMX/TC并未对强化型生物滞留池COD、TP的去除产生抗生素胁迫,且对TN和NH~+_4-N的去除产生显著性促进作用,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9.47%和26.09%.  相似文献   

4.
硅藻土精强化混凝除磷脱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烧杯试验,进行了硅藻土精及复配硅藻土精强化混凝技术去除模拟洗浴废水中磷、氮的试验,探讨了低碳可持续脱氮除磷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强化聚合氯化铝(PAC)后能够提高废水中的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3-N)的去除率.当PAC投加量为150 mg/L时,通过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是91%,6%和21%;采用硅藻土强化PAC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5%,58%和26%,相对混凝工艺TP,TN和NH3-N分别提高了4%,49%和5%;复配硅藻土强化PAC混凝工艺对TP,TN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95%,42%和64%,相对混凝工艺TP,TN和NH3-N提高了4%,36%和43%.在强化工艺中,对TN的去除受原水中NH3-N含量的影响,.采用硅藻土精及复配硅藻土精强化混凝技术,比采用生物技术脱氮除磷,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量要少.  相似文献   

5.
曝气与进水分流强化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渗滤处理系统(subsurface infiltration system, SIS)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形成的好氧与厌氧相协同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分别研究了曝气与进水分流对3种SIS中基质溶解氧(DO)和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即:SIS A(无间歇曝气和进水分流系统)、SIS B(进水分流系统)、SIS C(有间歇曝气和进水分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间歇曝气创造了基质50 cm深度的好氧环境,并没有改变基质80 cm和110 cm深度的缺氧或厌氧环境;在适当的分流比下,进水分流提高了反硝化作用,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和氨氮(NH_3-N)的去除效果没有显著影响;最佳分流比为1∶2时,SIS C对COD、TP、NH_3-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0.06%、93.17%、88.20%和85.79%;SIS C的去除率高于SIS A(COD:82.56%,TP:92.76%,NH_3-N:71.08%,TN:49.24%)和最佳分流比为1∶3时的SIS B(COD:81.12%,TP:92.58%,NH_3-N:69.14%,TN:58.73%)。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净化尾水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有美人蕉(Canna indica)的水平流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处理,通过检测COD、TN、NO_(3-)-N、NH_(4+)-N、TP等指标分析探讨温度、pH和进水指标等因素对湿地系统净化能力的影响。COD、NH_(4+)-N、NO_(3-)-N、和TN去除率可分别高达66%、98%、62%和79%,其中NH_(4+)-N经湿地系统处理后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18918-2002) I类标准。TN、NH_(4+)-N、TP在垂直流湿地系统中的去除率均高于水平流湿地系统,COD在水平流湿地系统中的平均去除率(53. 5%)却高于垂直流湿地系统(47. 3%)。通过对水平流和垂直流湿地净化尾水效果的分析比较,表明垂直流湿地系统比水平流湿地系统在净化尾水方面更具优势。此外,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工湿地系统中进水NH_(4+)-N浓度和气温对TN、NO_(3-)-N和NH_(4+)-N的去除有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能为高效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市某区人工湿地中,选取了4个不同尺度的人工湿地工程进行水质监测,研究人工湿地全年对污染物及病原菌的去除效果.在稳定运行状态下,季节变化对于TP、细菌总数和粪大肠杆菌群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但是对于CODCr和NH_3-N的影响作用比较大.4个人工湿地系统对于CODCr、NH_3-N、TP、细菌总数和粪大肠杆菌群均有较为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表径流通过透水沥青路面渗透后水质会产生变化的问题,设计了透水路面材料渗透装置,选取了能够表征路面地表径流水质的16项代表性指标,试验分析了透水沥青混合料、级配碎石和天然砂等3种多孔路面材料和厚度对地表径流污水的净化效能与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多孔路面材料和厚度对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天然砂对地表径流中TP,COD,Zn,BOD,PP和Cr~(6+)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增加砂垫层厚度能够提升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级配碎石对地表径流中Pb,NH_4-N,AVO,COD和BOD等污染物具有良好去除效果;多孔沥青混合料对地表径流中NH_4-N,Pb和TP的过滤净化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l)对序批式生物膜滤池(SBBF)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作用,包括去除效能的影响和基于454焦磷酸测序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ACl投加可使得SBBF获得满意的碳氮磷去除效果,同时高通量测序结果有助于认识铝盐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微生物的影响;50mg·L~(-1)的PACl投加可以使出水的总磷(TP)去除量从48.7%显著提高至68.2%,TP浓度低于0.5mg·L~(-1),对氮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的影响较小;454焦磷酸测序分析揭示铝胁迫下SBBF的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铝盐投加可以使得浮游菌属(Planctomyces)、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aceae)和嗜冷菌属(Psychrobacter)的丰度减少,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的丰度增加,而不动杆菌属包括tjernbergiae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tjernbergiae)和鲁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减轻对环境的污染,选择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模拟焦化废水,探讨了不同颗粒污泥浓度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及膜污染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颗粒污泥浓度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有显著差别。投加颗粒污泥后,反应器对不同颗粒污泥浓度条件下COD、NH3-N、苯酚、TP的去除效果不同。好氧颗粒污泥内部缺氧和厌氧环境下,反应器中的好氧颗粒污泥质量分数为100%时对COD去除率为99.17%、NH3-N去除率为95.00%、苯酚去除率为99.90%、TP去除率为85.22%。同时,比较了不同颗粒污泥浓度下反应器运行中膜通量的变化趋势及膜表面的变化情况。颗粒污泥投加量的不同对膜污染的抑制作用也不同。颗粒污泥使膜污染减轻,膜通量恢复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前置混凝分离过程中混凝剂铁铝比、碱化度(B)等对不同形态有机物、氨氮(NH_3-N)、总氮(TN)和总磷(TP)去除效果,以及前置混凝分离对后续生物接触氧化阶段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前置混凝分离段,铁铝复合混凝剂比单独铁盐、铝盐混凝效果好,其中铁含量的增加利于有机物的去除,特别是过膜有机物的去除;铁铝复合混凝剂碱化度对化学需氧量(COD)、TN、TP的去除率影响较小。前置混凝分离可以有效地提高生物处理过程中的脱氮除磷效果;经前置混凝分离-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的出水与只经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的出水相比,COD、NH_3-N和TN的去除率都得到明显提高。但Fe-Al复合混凝剂(FACC,Fe/Al=1∶2,B=1)与AlCl_3混凝剂相比,因去除较多的过膜有机物导致生物脱氮效果较低。通过使用适当铁铝比、碱化度的混凝剂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前置混凝分离,可有效地降低生物处理负荷,实现前置分离和生物处理之间的良性匹配。  相似文献   

12.
张亚川 《科技信息》2013,(7):455-456,459
本研究在龟背竹和基质(陶瓷厂废渣)组成的人工湿地基础上,采用人工湿地强化手段,分析了EM固定化技术在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效能以及扩大其应用范围的可能性。结果显示:(1)在污水COD浓度为509mg.L-1时,有EM的人工湿地类型对提高人工湿地污水COD净化效果不显著;(2)在污水铵态氮浓度为35mg.L-1,总磷浓度为3.3mg.L-1时,EM固定化技术能显著提高污水中NH4+-N和总磷的去除效率。(3)基质在各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环保酵素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厨余垃圾为原料,制备环保酵素,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探究了环保酵素投加量、环保酵素预处理和污泥投加比等因素对生活污水的COD、TP和NH3-N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酵素对污水表观及活性污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酵素明显提升了生活污水COD去除率;添加20%酵素对污水COD去除效果最好;酵素对TP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为84.10%~96.02%,比不添加酵素组提高了 33.95%~45.87%;酵素对NH3-N的去除效果无显著的改善.酵素加入对污水的色度、浊度及气泡量等表观性状有一定影响,其中低浓度的酵素影响较小;酵素能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增加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生物量,但过量酵素对污泥絮体及污水处理系统稳定性产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采自温州西片污水处理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获得的好氧反硝化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WZUF25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最适宜条件下在人工NO3--N污水中菌体生长和去除NO3--N进程及反硝化占总氮去除率;采用海藻酸钙-活性炭包埋法固定Pseudomonas stutzeri WZUF25,研究固定化细胞在最适宜条件下去除NO3--N进程和完整性。研究得出:Pseudomonas stutzeri WZUF25的脱 NO3--N 能力明显比目前报道的好氧反硝化菌强,其海藻酸钙-活性炭固定化细胞去除人工 NO3--N污水的过程中,固定化胶珠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曝气强度下,对比分析了MBSBBR与SBR两系统对低浓度生活污水中COD、NH+4-N、TN和TP去除效率影响,并在冬季验证低温条件下两系统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曝气量变化对MBSBBR与SBR系统去除COD影响不大;曝气量由高到低整个过程中MBSBBR系统NH+4-N和TN去除效率优于SBR。其中TN去除率在较低(0.4 m3/h)的曝气量下高于高的曝气量(0.8 m3/h),但过低的曝气量(0.1 m3/h)影响系统NH+4-N去除;曝气量在0.4 m3/h时TP去除效率略高。冬季低温运行时MBSBBR在COD、NH+4-N和TN去除率相对于传统SBR具有优越性,去除率可稳定在90%、80%、60%左右,两系统的TP去除率无明显差别,MBSBBR系统低温运行时出水COD、NH+4-N、TN和TP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6.
厌氧消化对养猪场废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厌氧消化对养猪场废水水质(COD、NH4^+-N、TP和pH)的影响及装置产气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消化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实验期内废水COD浓度持续下降,最终去除率为78.1%.但对NH4^+-N的去除效果不理想,最终去除率仅为1.8%,对废水TP的最终去除率为68.4%.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复合菌剂处理有机废水既可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又可获得生物有机肥料。研究明确了光合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混合培养过程中的最适生长条件,包括生长基质中最大化学需氧量(COD)不高于10 000mg.L-1以及其它条件,如光照强度、pH值、菌种接种量、菌种的混合比例等。经过混合菌剂处理后,有机废水中的有益微生物数量显著增加,而有害微生物受到抑制。COD、总氮(TN)、总碳(TC)和铵态氮(NH3-N)的降解率分别达到87.1%、70.5%、53.9%和90.8%。这些结果显示,3种菌混合处理可有效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获得高浓度的有益菌群。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垂直潜流人工湿地(ABR-SSFW)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于12 h时.组合工艺对COD,TN,NH3 -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5%,42.8%,34.67%,41.97 %6;当HRT小于12 h时,组合工艺对COD,TN,NH3-N,TP各项的去除率都有明显下降.在对COD的去除中ABR发挥的作用较大,占到了60%以上;在对NH3-N,TN,TP的去除中,SSFW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9.
光合细菌-藻类共固定深度净化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将小球藻(Chlorella sp.)和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 poultries AS1.2352)固定化,研究其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对污水深度净化的能力。研究了藻、菌共固定与单独固定化、共固定化方式对NH+4-N、PO3-4-P和COD去除效率的影响。菌、藻共固定化对NH+4-N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固定化方式,4 h去除率达到80 %。藻、菌共固定化两种方式对脱氮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利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共固定化光合细菌-藻类可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净化。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微藻处理污水的效率,将具有污水处理能力的小球藻,与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的两株芽孢杆菌SL1和SL2,分别构建小球藻-芽孢杆菌的藻菌共生体系:小球藻-芽孢杆菌SL1和小球藻-芽孢杆菌SL2,并将其应用于垃圾渗滤液配制污水的处理.结果显示,小球藻能够适应于所配制的高营养盐污水;芽孢杆菌SL2可以促进小球藻生长;无菌的小球藻对TN、NH_4~+-N、TP和COD_(Cr)的去除效率分别为45.7%,45.0%,37.9%和76.7%;而小球藻-芽孢杆菌SL1对TN、NH_4~+-N和T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2.0%,92.0%和81.3%;小球藻-芽孢杆菌SL2对TN,NH_4~+-N,TP和COD_(Cr)的去除效率为76.0%,72.0%,85.3%和94.3%.结果暗示,小球藻-芽孢杆菌共生体系比单纯微藻能更好去除垃圾渗滤液所配制的污水中氮、磷和COD_(Cr),芽孢杆菌SL2可以促进小球藻的生长,在污水处理行业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