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宁荞1号、信农1号、美国甜荞三个荞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下荞麦结实率、灌浆速率、叶面积和产量特征。结果表明:宁荞1号晚播的籽粒产量比适播的低35.9~38.10%.早播比适播的低0.7~2250%;信农1号晚播的籽粒产量比适播的低35~39%,早播比适播的低42~14.0%:美国甜荞晚播的籽粒产量比适播的低176%,但第四播期(6月27日)比适播高10%,早播比适播的低40-54%。灌浆期宁荞1号品种叶面积晚播比适播和早播均小.表现出早衰趋势.信农1号、美国甜荞两个品种晚播明显低于早播。由于荞麦品种不同,灌浆期开始时间也不同.总体特征是在灌浆始期晚播比早播快,平均高0.02g.d-1.100粒-1,中后期差异不大。宁荞1号品种结实率以晚播7d比适播高46.8%,信农1号品种以晚播14d比适播高57.8%.美国甜荞品种晚播比适播和早播均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主推种康青3号 、肚里黄、北青1号为材料研究了青稞的分蘖特性,成穗规律。稀播条件下,青稞分蘖力强,单株分蘖5.8个,成穗3.95个,叶蘖同伸关系符合“n-3”规律;单株分蘖和其成穗数与单株产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量呈负相关,与播种期呈二次函数曲线关系,并受品种分蘖特性的影响,晚熟品种分蘖较多。根据研究结果,生产中应充分利用利用青稞分蘖力强的特点,适期早播,合理,密植,重施底肥,早追分蘖肥,增加分蘖优穗,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青稞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对牛膝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研究了早播(5月24日)、中播(6月13日)、晚播(7月6日)条件下牛膝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下,牛膝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动态基本一致;牛膝的干物质积累量,早播高于中播和晚播;牛膝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出苗后56~58 d。各器官干重占全株干重比例,苗期以叶最高,开花期以茎最大,生殖器官自开花后持续上升直至收获。不同生育时期根干重所占比例变化不大,收获前明显增加。不同播期下,中播牛膝的根/冠比值最高;早播牛膝的根产量极显著高于晚播的根产量,早播与中播、中播与晚播之间,根产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春小麦适期早播增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学军 《甘肃科技纵横》2004,33(6):66-66,113
本文在搜集整理春小麦适期早播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小区试验,对其植株器官建成,产量结构等性状的特点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对适期早播增产原因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证明大豆适期早播促进高产,本试验自1995年4月21日至5月18日共设了4个播期,以本省一般常规播期5月5日播期为对照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早播大豆产量明显高于正常播期.并说明黑龙江省大豆“满贯”品种早播,对提高大豆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豫麦40号小麦新品种用豫麦2号做母本,大穗783做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大穗,大粒,中杆,抗倒,抗病性较强,耐寒,耐晚播,抗旱性突出,返青时,两极分化快,小分蘖少,落黄好,成熟适中,公顷产量6.75吨,高水肥田可达7.85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优质油菜绵油9号播的研究结果表明,播期对绵油9号的株高,有效分枝高度,等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显著,适期早播,能显著绵油9号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播种时期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过程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勃等四个春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分析了播种时期对西宁地区春小麦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期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过程和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没有显著影响。晚播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西宁地区播期晚至4月15日粒重也有增加趋势,但随着播期推迟,春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9.
应用春性小麦品种徐州2111,秋季晚播,其冬后分蘖潜势很大。采用“高宽稀”优化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冬后分蘖潜势,是提高晚播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赵苗稳  马进 《河南科学》2010,28(6):697-700
以伊川县为例,分析各季节降水、气温变化趋势及干旱对主要作物生育和产量形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伊川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近10年春季、夏季降水量减少较多,气温升高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冬小麦干旱减产年表现为底墒差,播期前后干旱、春季干旱减产偏重,造成冬小麦基本苗和分蘖少、生育推迟,有效茎数、穗粒数偏少.初夏旱晚播、伏旱或初夏旱伏旱相连,使夏玉米发育迟缓,造成穗粒质量降低减产甚至植株干枯绝收.针对干旱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提出了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小麦的个体发育与基本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基本苗的增加 ,小麦株高呈线性增加 ;单株的次生根数、分蘖数、结实小穗数和子粒重呈指数函数减少 ;单株成穗数、穗粒重呈幂函数减少 ;穗粒数呈倒数函数减少  相似文献   

12.
2006年4—9月在内蒙古民族大学试验农场进行了甜玉米的播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后延,春早播、春晚播和夏早播的甜玉米单穗鲜重均呈持续增加的趋势;胚面厚度在50%吐丝后28d达到最大值,之后略有下降;籽粒含水量呈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在50%吐丝期后的第22d达到最大值后不断下降.由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共同确定的采收期为:春早播50%吐丝后21.6—25.3d;春晚播50%吐丝后20.5—24.9d;夏早播50%吐丝后20.8—23.0d.  相似文献   

13.
利用驻马店市和新乡市1971年—2007年气象观测资料和1981年以来的冬小麦观测资料,运用农业气象统计学和气象统计学原理,分析驻马店市小麦生长季内自然生态条件特点和作物生育需求,通过与新乡比较,寻找出驻马店市冬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生态限制因子:①冬前、越冬期和春季温度偏高,对小麦安全越冬和小麦多成穗、成大穗十分不利.②播种期强降水偏多,影响小麦顺利播种;苗期降水相对偏少,对小麦分蘖和生根不利;越冬期和返青到抽穗期降水偏多,十分有利于小麦生长;但开花到成熟期降水偏多,对小麦开花授粉和灌浆鼓粒都会产生不利影响.③小麦全生育期日照时数偏少,对于长日照作物的小麦来说极为不利.尤其是从小麦开花到成熟期,日照严重偏少,直接影响小麦的结实粒数和千粒重.④以上不利气象因素导致驻马店市小麦穗数和穗粒数较少,不孕小穗数较多,单穗籽粒重和千粒重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普通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份皖北小麦主栽品种进行遗传性状分析,以探讨品种产量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为:千粒重,小穗数,小穗粒数,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短。其中千粒重、小穗数和小穗粒数是制约产量的最大因素;粒宽、小穗密度、粒长、穗长、株高、分蘖数和护颖长对产量制约力依次变小。因此,高产育种时,宜考虑选择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5.
燕麦表型可塑性与繁殖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同的种植密度(种子数/m^2.D1,75;D2,300;D3,525;D4,750;D5,975)下,燕麦(Avena sativa L.)表现出较高的表型可塑性,其单株分蘖数、穗数、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种子数、植物体大小、繁殖体大小、营养体大小、穗粒数、穗粒重和单分蘖重等性状值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表现出明显的密度依赖性。无效分蘖数及其占分蘖总数的比例、种子单粒重及株高在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些性状是非密度依赖的,植物体几何形状的变化模式属异速生长型,繁殖分配比例为一恒定值,对性状间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处子数量和种子大小间不存在负的表型相关,植物单株与单分蘖大小依赖的繁殖输出以及繁殖体与营养体大小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都是线笥的,由于单位面积上的繁殖输出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植物个体繁殖输出的变化不足以补偿因密度变化而造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黑龙港地区超晚播节水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的适宜品种,采用大穗型(潍麦8号)、小穗型(衡水4399)和中间穗型(济麦22)3种不同类型品种连续3年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穗型品种的花后光合特性和籽粒灌浆特征。结果表明,在超晚播栽培下,不同品种产量的差异主要是千粒重的差异;3个品种中济麦22千粒重和产量均最高,主要是由于灌浆持续期特别是活跃灌浆期较长、灌浆后期的灌浆速率较高所致。与潍麦8号和衡水4399比较,济麦22在灌浆后期不仅具有较高的光截获率,还具有较高的叶片光合活性,这是其灌浆期较长、后期灌浆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因此,中间穗型品种济麦22是黑龙港地区超晚播节水高产栽培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旱作对陆稻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陆稻在水作条件下生育期缩短,但灌浆时间经旱作延长1~8天,株高、最高苗、有效穗、穗粒数和产量明显高于旱作;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因品种略有高或低的差异;陆稻旱作时应增加播种量和提高移栽密度才能取得较好的产量;旱稻502、旱稻297和旱稻277适应于无充分水源保障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照同一地块,同一播栽期,分直播和移栽两种方式,评价了不同栽培方式对4个不同产地夏枯草品种即安徽亳州产夏枯草品种(AHX)、湖北蕲春产夏枯草品种(HQX)、江西樟树产夏枯草品种(JZX)、河南确山产夏枯草品种(HNX)在蕲春地区栽培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蕲春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夏枯草品种。结果表明JZX及HNX,无论是品质含量(迷迭香酸含量分别为0.42%和0.40%)还是产量(干果穗平均亩产(667 m2)分别为168.0 kg和159.3 kg)综合表现均佳。对AHX和HQX两个品种的研究表明直播产量高于移栽。建议JZX及HNX在蕲春地区开展大面积的引种示范和推广,HQX可适度发展,同时应重点推广直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