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明确口罩对实际环境颗粒物的过滤防护效果,采用呼吸实境采样装置对办公室和企业车间环境进行现场分析,选用3种口罩研究口罩类型、佩戴方式、吸气速率等因素对颗粒物过滤效率和风险消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口罩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KN95口罩 > 医用口罩 > 活性炭口罩,口罩侧面泄露对口罩的防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而吸气速率对口罩颗粒物过滤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自然佩戴口罩对车间内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呈现随粒径变大而增加的趋势,佩戴KN95口罩对废塑料破碎车间粗、细颗粒物在人体呼吸系统沉积通量消减率均高于93.5%,建议工人根据车间空气状况和劳动工种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防护口罩。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冬季大气沉降尘粒度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冬季大气沉降尘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参数的分析,认识其可能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发现兰州市大气沉降尘粒径主要为10-50μm,各个采样点的PM2.5和PM10贡献突出,说明兰州市颗粒物污染严重.研究表明兰州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主要为生活燃煤和汽车、工厂产生的废气;粒径〈50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空气搬运作用迁移而来的黄土粉尘等;粒径〉50μm的颗粒物主要是由人为引入或由特大尘暴使大颗粒物近源搬运的结果.不同的功能区中,工业区内污染最大,其次为生活区和其他区.从整体看兰州市的4个行政区内大气沉降尘粒度特征有较大的相似性,除了受生活、汽车、工业以及黄土高原的影响外,兰州城市整体布局存在较大缺陷,工业区和生活区混杂、密集。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3.
快问快答     
正Q:颗粒物防护口罩中的N95和KN95是什么意思?A:"95"指对固态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到95%,前缀N(not resistant to oil,不耐油)为美国标准,KN为中国标准。相应的,过滤油类颗粒物的材料其前缀为P(oil proof,耐油)/KP。  相似文献   

4.
正A: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在很多场所都需要戴上口罩。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其中建议:密切接触患者的一线医护人员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当短缺时可也使用颗粒物防护口罩(N95/KN95及以上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方式,并对每种非转化去除机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指出要想使大气颗粒物彻底去除,主要是干湿沉降的非转化机制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太原市小店区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PM2.5,PM5,PM10,TSP)进行采集,并对其浓度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特殊天气对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样期间,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年平均浓度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PM2.5,PM5,PM10,TSP随月份、季节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特殊气象条件对颗粒物的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其中PM2.5备受关注,如何有效降低PM2.5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阐述了城市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减尘、滞尘、阻尘等的作用机制,从植被个体层面讨论了植物叶表面形态特征对阻滞大气颗粒物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大气颗粒物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树种对大气颗粒物(尤其PM2.5)的滞留能力; 从森林植被层面分析了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阻滞大气颗粒物的效益。总结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筛选区域代表树种,对各代表树种阻滞吸收颗粒物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明确各个树种单位面积吸附颗粒物的滞留量,并根据区域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针对性地挑选易于吸收相对应化学物质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8.
李晓燕  吴洁 《科技资讯》2013,(10):222-222,224
大气能见度是衡量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受气象因素和空气污染的双重影响。在空气污染因素中,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空气中悬浮的大气颗粒物对可见光散射和吸收所产生的消光作用。大气能见度低不仅会迫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还会造成人们呼吸系统发病率的急剧上升。本文对上海市大气颗粒物的粒度粒形、PM10质量浓度、总碳质量浓度与能见度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汞在北京大气中细颗粒物上的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为了解汞在北京大气中细颗粒上的分布 ,用 AN- 2 0 0型安德森冲击式分级采样器于 1 997年 1 1月 3 0日~ 1 998年 2月 8日 (采暖期 ) ,在北京 3个采样点同步采取不同粒径 (4.7~ 1 0 ,1 .1~4.7和 0 .43~ 1 .1 μm)的颗粒物 ,测定了其上汞的质量浓度 .影响大气中颗粒态汞的因素较多 ,释放源是其中之一 .3个采样点中最大颗粒物态汞浓度并未在工业区出现 ,表明北京市大气中颗粒态汞的环境行为复杂 ,可能具有广域扩散性 .3个采样点颗粒物态总汞质量分数为 (0 .98~ 2 .90 )× 1 0 -6,表明北京市大气中存在一定的汞污染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研究了厦门城区秋季(2013年11月)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微观形貌及其元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厦门城区的大气颗粒物主要有烟尘集合体、飞灰颗粒、矿物颗粒、生物颗粒等.在粗粒径范围(>2.5μm),不规则矿物颗粒占多数,主要来自路面或建筑扬尘;细粒径颗粒物(<1.0μm)主要为大气二次反应产生的含硫、含氮颗粒,以及燃烧排放的烟尘集合体.飞灰颗粒和烟尘集合体在不同的粗、细粒径段都有存在.2013年秋季厦门城区大气污染以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扬尘为主,是今后大气环境防治中的主要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11.
利用PM2.5质量浓度测量仪E-Sampler的1 Hz高频采样功能, 采用涡动相关法, 计算山东省德州大气环境实验站2018年12月27日至2019年1月7日多次污染事件的PM2.5浓度脉动和湍流通量, 探讨PM2.5浓度湍流特征。结果表明, 实验观测期间PM2.5浓度湍流通量均值为0.026 μg/(m2·s); 不同污染过程中PM2.5浓度湍流通量传输方向不同, 表明不同污染过程的污染源汇属性不同。随着湍流统计特征量(如湍流动能、水平风速标准差、垂直风速标准差、水平风速、动量通量和感热通量)增大, PM2.5湍流垂直通量呈现指数型减小的趋势, 即先急剧减小, 然后随各变量的增长变化不大。随着PM2.5浓度增大, 其湍流通量绝对值呈现增加趋势, 因此PM2.5浓度湍流通量的大小与PM2.5浓度和湍流强弱有关。不稳定条件下, PM2.5浓度归一化标准差与稳定度参数ζ = z/L 遵循-1/3幂次关系, 即 σc/C* = 6.7(-ζ)-1/3; 稳定条件下, 实验结果相对离散。另外, PM2.5浓度脉动方差谱曲线在高频段满足-2/3幂指数率, PM2.5浓度脉动与垂直速度脉动的协方差谱曲线在高频段满足-4/3幂指数率。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E-Sampler的PM2.5浓度1 Hz高频采样功能可以得到连续且有效的PM2.5浓度湍流通量。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秋冬季大气环流型下的气象和PM2.5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家庄市2013—2018年秋冬季(当年11—12月和次年1—2月)11种大气环流型天气条件下的地面和垂直气象特征, 归纳出5类大气环流条件, 并结合气团传输轨迹和PM2.5浓度监测数据, 探讨大气环流条件与石家庄PM2.5污染的关系。在5类大气环流条件中, 第I类(NW型和N型, 天数占16%)的扩散条件最好, 以西风和西北风为主, 风向比较稳定, 风速大, 边界层高度高; 第II类(NE型, 天数占9%)和第III类(E型和SE型, 天数占12%)的扩散条件次好, 近地面风向分别以北风和东北风为主, 风速较大, 前者边界层高度中等, 后者边界层高度低; 第IV类(A型, 天数占37%)的扩散条件较差, 近地面风速较低, 同时边界层高度低; 第V类(UM型、C型、S型、SW型和W型, 天数占26%)的扩散条件最差, 近地面风速很小, 风向变化大, 边界层高度低, 低层大气逆温明显。不同大气环流条件下气团的传输路径存在差异, 对石家庄地区PM2.5污染产生潜在影响的区域随之不同。石家庄市秋冬季的PM2.5污染与不同环流型的扩散条件密切关联, 第V类大气环流条件下最易发生PM2.5污染, 污染发生频率在78%~96%之间, 重度及以上级别污染发生频率均在55%以上; 第IV类大气环流条件下的污染状况变化相对缓慢, 但连续的第IV类大气环流天气多带来PM2.5污染持续累积; 第I类大气环流条件下发生污染的频率最低。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4 台典型电除尘改造和细颗粒物(PM2.5)排放控制,对四电场电除尘器通过本体小分区和电源改造实现了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的超低排放控制.仅对五电场电除尘器进行电源改造,即可实现PM10和PM2.5的超低排放,电除尘出口PM10和PM2.5可分别控制在15 和2 mg/m3以下.脱硫塔对PM10有较好的捕集效果,但对PM2.5的去除几乎没有效果.电除尘振打引起的二次飞扬过程及烟气温度也影响PM10和PM2.5的排放,当烟气温度从150~160℃降低到约110℃时,电除尘出口及脱硫塔出口的PM2.5均在2 mg/m3以下.  相似文献   

14.
采集2019年兰州市西固区细颗粒物监测数据,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PM2.5中的有机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着重探讨PM2.5与烷醇类的分布特征.同时收集同期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用相关性(Pearson)与非参数分析(Spearman)方法,研究PM2.5和烷醇类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比较Pearson和Spearman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2019年兰州市西固区PM2.5年平均浓度为51 μg/m3,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二级标准(35 μg/m3)的1.5倍,其中烷醇类占比达0.3%,PM2.5和烷醇类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Pearson和Spearman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分析结果一致,对风速的计算结果在显著性水平方面稍有差别,对大气压统计结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公园绿地及周边环境PM2.5浓度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城市公园对降低大气PM2.5质量浓度的作用,同时探讨环境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北小河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PM2.5质量浓度监测仪测定公园绿地内、公园附近建筑室内及公园道路旁(开敞空间)的PM2.5质量浓度,对公园及其附近建筑室内与道路旁PM2.5浓度做差异对比分析,同时监测温湿度、风速及气压、车流量,以分析环境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①公园及其附近建筑室内与道路旁PM2.5浓度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双峰单谷型,即早晚高、白天低。②无污染或轻度污染时,公园绿地PM2.5质量浓度均低于道路旁及附近建筑室内,PM2.5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5.7%和6.9%,说明公园绿地对PM2.5有一定的滞留作用; 中度污染天气条件下,公园内PM2.5浓度同样低于道路旁与建筑室内,降幅分别为3.6%和7.3%,公园绿地对PM2.5仍有一定的滞留作用; 重度污染质量条件下,公园内PM2.5质量浓度略低于道路旁,降幅仅为0.3%,而比建筑室内升高了5.5%。③公园绿地PM2.5质量浓度与温度、风速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气压呈正相关关系; 道路旁PM2.5质量浓度与车流量呈正相关。【结论】在中度污染及以下环境空气质量条件下,公园绿地对PM2.5有一定的滞留作用,说明公园绿地对PM2.5滞留作用的发挥受一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季节预测PM2.5浓度值,利用PCA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分析季节及气象因素对PM2.5的影响,在提高预测准确率的同时降低时间复杂度。【方法】以合肥市2014—2017年的PM10、SO2、CO2、CO、O3浓度值,以及同时段的气象因素值,对PM2.5浓度进行预测。数据分析中发现PM2.5在不同季节浓度差异较大,故本研究选择分季节进行预测;为了提高预测准确率,加入如风力、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因素进行预测,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进行数据降维,将降维后的数据再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结果】实验采用3组实验进行对比:5种污染物指标(PM2.5-5)预测PM2.5、加入气象因素的综合12项指标(PM2.5-12)预测PM2.5、对综合指标进行PCA处理后的(PM2.5-PCA)预测PM2.5。实验结果表明:4个季节的PM2.5浓度值有较大变化,均方根误差(RMSE)的差值较大;采用PM2.5-PCA的方法,在任何季节的RMSE均有降低,相关系数(r)均有所提高。【结论】PM2.5浓度具有季节性特征,采用季节性预测方法可以提高预测准确率;同时采用PCA方法进行降维,可以在保证准确率的同时降低预测时间复杂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雾霾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空气污染的广泛关注,大气颗粒物中含有的重金属与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以及呼吸系统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笔者对泰州市区大气颗粒物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2.5 μm)和PM10(颗粒物直径小于10 μm)、道路灰尘、活藓和藓袋中Cd、Cr、Cu、Pb、Ni、Zn的含量与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粒径最小的PM2.5中重金属浓度最高,可以作为空气重金属污染分析的最佳监测对象; 活藓法测得的数据与PM10和道路灰尘测定值相接近,具有一定可靠性。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泰州市区Cd、Cu、Zn污染较严重,分别达到了土壤背景值的18.86、3.54和3.15倍,其他重金属污染不严重。  相似文献   

18.
 以西安市冬季某研究生高层公寓为监测对象, 通过1 min 时间间隔同步监测, 研究了不同楼层室内外空气中颗粒物PM1、PM2.5、PM10以及总悬浮颗粒物TSP 的质量浓度、分布状况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西安市冬季高层公寓存在严重的颗粒物污染, 室内粗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为(65.5±20.0)~(142.0±16.9)μg/m3, 略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但室内细颗粒物PM2.5及超细颗粒物PM1分别为(52.2±14.3)~(111.5±12.2)μg/m3和(50.6±13.9)~(108.7±11.9)μg/m3, 其中PM2.5质量浓度占总悬浮颗粒物TSP 的50%以上;室外以粗颗粒物PM10为主, 楼层高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之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9.
 以嘉兴协鑫环保热电75 t/h 工业锅炉为例, 讨论电除尘器改造和运行降低PM10和PM2.5 (粒径低于10 和2.5 μm 的颗粒物)的排放。单室四电场电除尘在传统单相高压电源供电下, 电除尘出口PM10和PM2.5的排放可达120.4~219.7 和9.6~22.3 mg·Nm-3, 在本体检修和采用4 台三相高压电源改造后, 电除尘出口的PM10和PM2.5出口质量浓度可分别降至6.0~17.0 和1.8~3.3mg·Nm-3, 电除尘出口PM2.5与PM10的比例通常在35%~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