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河流在城市发展和城市景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河流滨水景观的建设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课题.国外在河流滨水地带的景观建设过程中即有失败亦有成功的范例,而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以吉林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河流——松花江的景观特色和滨水景观建设现状,本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指出其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立新 《甘肃科技》2007,23(3):199-200
每个城市的河流或者滨水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观生态功能和人文特色,本文分析了黄河兰州市区段城市设计的背景、类型和特点,探讨如何运用城市美学的概念,充分利用城市滨水地段的景观与环境资源,把自然山、水、绿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3.
为了美化城市清洁环境,对阜新细河两岸生态景观规划体系和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人文、生态、经济、环境治理和城市景观等方面分析了细河两岸景观体系规划的思路和方案,总体布局体现阜新城市特色,规划目标是"水清岸绿,城水融谐";规划原则是以人为本,体现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以绿色的自然空间作为细河水岸的定位,进行阜新细河景观带规划和设计。该规划设计思想和原则对城市滨水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越来越趋向于相似性,呈现"千城一面"、"千水一面"、缺乏特色、失去可识别性的滨水景观现象.在开发建设中又大拆大建,将直接承载历史文化内涵的历史遗址、古建筑、古树木等破坏掉了.不尊重自然,人为改变生态环境,造成地域文化不断流失,给城市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从而引发人们对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城市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及建设的诸多问题,以牡丹江滨江城市风貌规划设计为例,从环境改善和景观塑造两方面进行论述,指出了牡丹江市滨水地区城市设计过程中应该着重处理和解决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城市滨水绿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滨水绿地的生态规划设计原则、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处理的具体设计入手,来进行滨水绿地生态区域的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7.
敏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合理的城市建设是山地城市滨水区景观灾害和灾害景观产生的主要原因。从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视角,分析了山地城市滨水灾害的特征和类型、灾害的演进过程以及防灾误区。通过借鉴社会生态学和景观都市主义理论,提出了能承受干扰而不至于崩溃的弹性适灾策略。并以重庆市北滨路滨水景观设计为例,从时空的动态适应、复合的网络系统和适应性的植物群落3个方面进行了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实践,以期推动山地城市滨水空间防灾规划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重庆开县汉丰湖在三峡大坝和汉丰湖水位调节坝的双重调节作用下形成了有别于自然湖泊和三峡水库的特殊水位变动规律;探索一种适合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动的生态修复模式是库区所有滨水城市景观生态修复的共同需求。本文在对汉丰湖消落带水位变动及景观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水城市消落带景观基塘系统建设模式,即将消落带生态环境治理和消落带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相结合;并探讨了景观基塘系统生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地形塑造、植物配置及维护管理等内容。研究认为,通过景观基塘系统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消落带景观优化、水质净化以及生境改善等生态服务功能,也可为滨水城市消落带的景观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城市滨水景观生成元素--自然生成元素和扩展生成元素;总结了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特征:多维生态体系特征、生境场所特征和景观地标性特征;并以安徽省潜山县东关桥滨水景观为例,陈述了城市滨水的自然生成元素和扩展生成元素和特征以及生态空间构成实践.  相似文献   

10.
滨水空间环境作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城市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当前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影响日趋重要。滨水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不仅要满足城市防洪的安全需要,而且要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考虑滨水空间对于水循环、水体净化和微气候调整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倩  崔丹  刘占胜 《科技信息》2011,(12):318-318
本文以城市滨水区空间景观为对象,从宏观城市构架、区域景观特色、微观节点营造三个层次来探析滨水景观的多样性特征,并结合自然环境对形成滨水区景观各种要素的影响,期望在分析中找到城市中滨水景观带与其周边环境相互融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重庆开县汉丰湖在三峡大坝和汉丰湖水位调节坝的双重调节作用下形成了有别于自然湖泊和三峡水库的特殊水位变动规律;探索一种适合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动的生态修复模式是库区所有滨水城市景观生态修复的共同需求。本文在对汉丰湖消落带水位变动及景观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水城市消落带景观基塘系统建设模式,即将消落带生态环境治理和消落带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相结合;并探讨了景观基塘系统生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地形塑造、植物配置及维护管理等内容。研究认为,通过景观基塘系统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消落带景观优化、水质净化以及生境改善等生态服务功能,也可为滨水城市消落带的景观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使用者的心理感知,定量评估影响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城市滨水景观质量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以南京市秦淮河中华门段为研究对象,运用语义分析(SD)法从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发,对秦淮河中华门段的滨水景观进行质量评价。从景观、生态、人文3个方面制定评价因子,针对各评价因子对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者对秦淮河中华门段滨水景观的亲水性、岸线形态、景观美感度、环境整洁度以及历史文化延续性的评价较高,对视域宽广度、环境视觉趣味性、植被覆盖率和娱乐活动多样性的评价较低。基于评价结果认为,影响滨水景观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公众参与度、植物多样性和河流水质,结合秦淮河中华门段景观现状,提出:①提高秦淮河中华门段滨水景观与地域文化的融合,突出秦淮河景观的独特性,增强游人的归属感;②重视公共参与度,加强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同时丰富秦淮河中华门段的空间功能,增强滨水景观的活力;③进一步加强对秦淮河水质的保护与治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并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来营造滨水生态景观,给游人近自然的生态体验。【结论】通过对感知对象的评价,引入SD法分析游人心理感知为评价城市滨水景观质量提供了可参考的研究路径,有助于聚焦城市滨水景观效能的科学分析,推动城市滨水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化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景观结构和功能对生态过程的影响,重视景观中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因此,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和方法,必将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学原理主要包括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景观连接度及景观连通性以及景观生态规划格局原理等.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要从城市园林斑块的建设、席道的规划设计、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的构建以及大型的城郊森林斑块和环城森林带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5.
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提高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和城市景观多样化,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自然基础,维护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绿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城市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的探讨与实践,引导城市建设趋利避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城市滨水地带环境特征、景观特征和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特征的分析,结合铜陵临湖广场滨水景观设计实践,从设计原则、总体构思、功能分区、景观构成以及节点设计等方面对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城市滨水绿地在城市中建设的作用与目前城市滨水绿地规划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城市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滨水绿地空间各景观组成要素的设计提出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剑 《工程与建设》2012,26(4):461-463,47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滨水区进行了新的开发和重新规划。在更新其原有滨水驳岸的景观设计过程中,遵从自然过程的设计原则,对协调好生态环境、城市发展及市民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相关理论研究的分析及实践总结,从景观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对城市中滨水驳岸景观设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鲁华  吴永发 《科技资讯》2012,(13):243-243
当今,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景观空间的文化重构被日渐提上议程。其中,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理念的研究在城市景观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论文从景观生态学理念出发,阐述了在生态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意境营造的原则及方法,以期对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可持续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色廊道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福州城市为例,探讨福州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力求建立良好通达的绿色廊道,将城市中各景观斑块、自然源地进行连接,并成功将郊区自然田园引入城市,以高效地保障城市内的自然和生物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