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厄尔尼诺"已成为科学界有关气候方面的专用术语,现在地球上发生气候反常及海浸、海啸、水灾、干旱、地震、火山等自然界异常变化,世人往往会说,这是厄尔尼诺效应所致。厄尔尼诺事件原本是南美洲西海岸冷洋流在圣诞节前后出现的反常升温现象,当地人把此现象称之为"圣要",译为"厄尔尼诺"。该现象发生会造成厄瓜多尔和秘鲁附近海域鱼资源突然消失,食鱼的鸟群大量死亡或飞离,南美溯北部沿海产生强烈暴雨。自1978年以后,发现每伴随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便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引起科学界高度重视,故称为厄尔尼诺效应。如今,厄尔尼诺现象已成为研究、探讨、预测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原因是个未解之谜,由于它发生时使南太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20年全球珊瑚礁监控网络、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表报告表明,加勒比海海域的大部分珊瑚礁将在20年后完全消失。加勒比海珊瑚礁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地域两大食草动物的消失:鹦嘴鱼和海胆。1983年,大量海胆在感染疾病后集体死亡,而过度捕鱼也造成了鹦嘴鱼数量的骤减。报告分析  相似文献   

3.
据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紧急情况局提供的报道,1999年6月,在俄罗斯贝加尔湖发现大量海豹尸体,湖上的大浪将36具海豹尸体冲上斯柳佳区乌图里克村附近的岸边。这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第二次发现贝加尔湖中的海豹大量死亡。5月底,贝加尔湖边就曾发现过42具海豹尸体。贝加尔湖里大量海豹相继死亡一事已引起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者的严重不安,当地的动物生态学家正在对湖中的水样做化验分析并对动物尸体进行解剖,目前尚不清楚海豹死亡的原因。据推测,如此多的海豹死亡有可能是海豹群中发生了瘟疫,或者是人为偷猎造成的。淡小湖中的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4.
科学家最近通过研究美国东南部地区的天气状况发现:夏季的降雨量往往与非周末日由交通导致的空气污染程度成正比。通常,午后的雷阵雨在非周末日比在周末日多得多,也猛烈得多;6月至8月的暴雨普遍发生在星期三,却在周末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气象学家相信,由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污染空气中含有大量微粒,它们能引发水滴的形成。水滴就越多,而且越小。这些小水滴被带到高空,最终变成降雨落下,从而加剧风暴的强度。在星期三,主要由繁忙的交通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程度几乎是周末日的两倍,降雨量则与污染程度成正比。虽然周末大多数人也会乘…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伊反美武装大量使用简易爆炸装置和狙击手袭击驻伊美军,造成了大量的美军人员伤亡。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公布的"伊拉克指数"显示,截至2007年8月19日止,简易爆炸装置共造成了美军1460人死亡,而死于伊拉克狙击手的美军人数也达到1160人。如今,简易爆炸装置和伊  相似文献   

6.
死亡三角位于大西洋中的百慕大三角早已是举世皆知的神秘海域,无数船只和飞机在这个海域神秘失踪,而且毫无踪迹可寻,因此,该海域被称作"死亡三角"。无独有偶,在地球表面的海洋里,也有一个跟百慕大三角相似的死亡三角海域,其位于西太平洋,也有无数船只、飞机在这  相似文献   

7.
2011年6月4日以来,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莱19-3油田连续发生漏油(也称溢油)事故。截至9月6日,漏油累计造成5500多km2海水污染。漏油会带来水质污染和生态灾难,并导致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受损。  相似文献   

8.
李淑  余克服  陈天然  施祺  张会领 《科学通报》2011,56(10):756-764
以珊瑚大量损失共生虫黄藻为特征的珊瑚白化, 是当今全球变暖背景下珊瑚礁大面积死 亡和退化的主要因素, 但白化的特征、过程和白化后的恢复等则因海域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依托2007 年6 月的南沙群岛航次, 在美济礁和渚碧礁进行了实地生态调查和采样, 室内分析了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近10 年来南沙海域实测海表温度(SST)和调查期间的NOAA 卫星遥感资料, 探讨了2007 年发生在南沙群岛的珊瑚白化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 (1) 白化的珊瑚主要分布在水深5 m以内, 最大可至20 m, 至少有35 种石珊瑚白化; (2) 珊瑚总白化率(单位面积内白化珊瑚个数占总珊瑚个数的比例) 为15.6%, 发生白化最严重的为枝状杯形珊瑚 (白化率为23%) 和鹿角珊瑚 (白化率为21%), 块状滨珊瑚和蜂巢珊瑚的白化率低, 没有发现菌珊瑚白化, 显示了菌珊瑚对高温有较高的耐受性; (3) 白化了的珊瑚损失了共生虫黄藻72%~90%, 而肉眼观察未白化的珊瑚也损失了31%~53%的虫黄藻, 指示当时南沙群岛的珊瑚正处于白化的初始阶段; (4) 调查期间实测月平均SST 为30.8℃, 为1998 年以来最高, 结合NOAA卫星的热点(Hotspot)和周热度指数(DHW), 认为2007 年6 月南沙群岛异常高SST 是导致美济礁和渚碧礁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还发现, 单纯用卫星遥感预警珊瑚白化事件可能会存在低估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工厂爆炸,100吨苯污染松花江。事隔仅一个月,广东韶关冶炼厂又因设备检修超标排放含镉废水,污染了粤北北江流域。2005年12月15日,环保部门在北江高桥断面监测,发现镉超标近10倍。自然物也有权利造成我国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原因除了责任不清、赏罚不明  相似文献   

10.
从2011年6月4日以来,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莱19—3油田连续发生漏油(也称溢油)事故。截至9月6日,漏油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千米海水污染,带来了一场生态灾难,并导致渔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受损。  相似文献   

11.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3,35(4):258-263
动物有4 种不同类型的婚配体制:(1)一雄一雌制或单配制;(2)一雄多雌制;(3)一雌多雄制;(4)混交制。一 雄一雌制是指在同一个生殖季节或同一个生殖周期内一只雄性个体只与一只雌性个体配对并生活在一起。一雄多雌 制和一雌多雄制都属于多配制,它们是多配制的两种不同形式。混交制则是指包括多个雄性个体和多个雌性个体的 一种婚配体制,这种婚配体制也有两种不同的亚型。该文简要介绍近期关于动物婚配体制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提出铁合金(生铁、铸铁、球铁)中钼、镍、锰、硅、磷快速测定方法:采用混酸快速溶解样品并制成系统分析母液,然后从中分取部分试液分别进行快速、简便、准确的单项测定,实现铁合金厂及铁铸件加工厂的生产例行分析及材料的快速检验,从而达到控制产品质量、降低化验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化学异常与地方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化学异常是一个重大的世界性环境问题。长期饮用化学异常的地下水可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种地方病爆发。在我国,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氟中毒是两类最为典型的地方病。高砷地下水、高氟地下水是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氟中毒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两类地下水主要形成于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独特的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这些盆地一般地下水径流缓慢,蒸发作用强烈,地下水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 Na型。地下水As含量和F含量是地方性砷中毒和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决定因素。此外,地下水的其他化学指标、居民营养状况、饮食习惯等也可影响这两类地方病的发病率。然而,我们对地方性砷中毒、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急需开展多学科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4.
邓涛 《自然杂志》2013,35(3):193-199
独特的现代青藏高原哺乳动物群中的多数成员在高原上具有悠久的生活历史,表明它们在高海拔的高原范围内经历过长期的适应过程。哺乳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变化非常敏感,能够指示气候环境和地形地势的变化,所以,研究青藏高原腹地及周边的哺乳动物化石的演化历史能够反演新生代时期高原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结合公路工程的安全防范,重点介绍了在桥梁、涵洞施工现场、超深挖孔桩施工、深基坑支护、高支模架、汽车吊等施工机械作业、防火防汛、施工用电安全、水电气等管网的保护等分项工程的安全,从安全技术保证措施、组织思想保证措施、安全施工措施上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吕宝忠 《自然杂志》2012,34(5):294-298
演化为人的进化长河至少可追溯到500万年前,对该长河中的两个缺失环节,即“根人”和“南方古猿源泉种”的仔细分析再次证实了达尔文的渐变理论。现代人起源的“走出非洲”和多地域假说争论不休,对尼安德特人和丹尼沙瓦人全基因组草图测序和分析表明,混合上述两个假说的提议似乎更可取。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解释,今已聚焦到开创文化的大脑上。大量证据表明,智能进化支持了四个等级语言和三个世界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碎石沥青混合料(LSM)柔性基层在高速公路路面基层中的广泛应用,它在提高路面使用功能,降低因超重、超载等原因造成的路面损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排水性能也越来越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做好施工质量控制,是减少通车后养护费用、确保行车通畅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室内给排水的能源浪费较为严重,进行节能措施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现阶段室内给排水工程节水节能的几种主要方法,希望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查传捷  李琦 《自然杂志》2012,34(6):318-326
科学界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则:物理是具体模式,其原始术语摘自于真实世界的对象与关系。数学则是理想模式,其原始术语来自于对猜想的演绎。一般说来,物理学以观察、测量与实验为现象辩护。数学则是以推理演绎为物本身辩护。前者是对物理现象的诠释,后者是阐述事物隐含的本质。显而易见,这两种知识有本质上的差异,亦各有先天的盲点与缺陷。因此在入门的瞬间,彼此不一致的裂痕业已出现,并延续下来。这就是千百年来科学知识疑窦丛生的肇因。这篇论文秉持真理,根据宇宙时空结构转换所遵循的自然律为立足点,更为数学打开了通往物理公设化(axiomatisation)的门扉,进而令数学与物理学一致,以破解千百年来科学界“悬而未解”的种种问题,从根本上彻底消弭了自古以来令数学与物理陷于严重困扰的基础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