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结合卫星遥感分析2007 年南沙群岛珊瑚热白化
引用本文:李淑,余克服,陈天然,施祺,张会领.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结合卫星遥感分析2007 年南沙群岛珊瑚热白化[J].科学通报,2011,56(10):756-764.
作者姓名:李淑  余克服  陈天然  施祺  张会领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852,4102500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8159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19B03)资助
摘    要:以珊瑚大量损失共生虫黄藻为特征的珊瑚白化, 是当今全球变暖背景下珊瑚礁大面积死 亡和退化的主要因素, 但白化的特征、过程和白化后的恢复等则因海域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依托2007 年6 月的南沙群岛航次, 在美济礁和渚碧礁进行了实地生态调查和采样, 室内分析了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近10 年来南沙海域实测海表温度(SST)和调查期间的NOAA 卫星遥感资料, 探讨了2007 年发生在南沙群岛的珊瑚白化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 (1) 白化的珊瑚主要分布在水深5 m以内, 最大可至20 m, 至少有35 种石珊瑚白化; (2) 珊瑚总白化率(单位面积内白化珊瑚个数占总珊瑚个数的比例) 为15.6%, 发生白化最严重的为枝状杯形珊瑚 (白化率为23%) 和鹿角珊瑚 (白化率为21%), 块状滨珊瑚和蜂巢珊瑚的白化率低, 没有发现菌珊瑚白化, 显示了菌珊瑚对高温有较高的耐受性; (3) 白化了的珊瑚损失了共生虫黄藻72%~90%, 而肉眼观察未白化的珊瑚也损失了31%~53%的虫黄藻, 指示当时南沙群岛的珊瑚正处于白化的初始阶段; (4) 调查期间实测月平均SST 为30.8℃, 为1998 年以来最高, 结合NOAA卫星的热点(Hotspot)和周热度指数(DHW), 认为2007 年6 月南沙群岛异常高SST 是导致美济礁和渚碧礁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还发现, 单纯用卫星遥感预警珊瑚白化事件可能会存在低估的现象.

关 键 词:珊瑚白化  虫黄藻密度  异常高温  南沙群岛  美济礁  渚碧礁
收稿时间:2010-10-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