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比较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与土著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线虫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笔者分别于2009年4月(出苗期)、9月(开花期)和12月(枯萎期)对杭州下沙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及相邻芦苇群落的根际土壤线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种植物根际土壤线虫群落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与采样时间(植物生长阶段)有关.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的线虫数量、属丰富度和多样性在出苗期和开花期与芦苇根际没有显著差异,而在枯萎期则显著高于芦苇.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营养多样性在三个生长阶段均显著高于芦苇.在出苗期和开花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植食性线虫比例明显低于芦苇根际,食真菌线虫比例则明显高于后者;在枯萎期,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的食真菌线虫比例明显高于芦苇根际土壤,而食细菌线虫比例趋于降低.非参数多变量排序(MDS)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与芦苇在其三个生长阶段均差异明显,其中枯萎期差异最大.上述结果表明外来植物入侵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线虫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营养结构,这种改变可能导致土壤生态系统中营养源流向和路径发生变化,并促进外来植物进一步入侵.  相似文献   

2.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木霉LTR-2拌种剂拌种小麦后不同发育时期小麦根际土壤真菌进行测序,分析群落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结构。结果表明,木霉拌种处理小麦可以增加小麦根际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对真菌群落的均匀度影响不明显,但真菌群落的优势度有明显的增加;木霉拌种处理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的菌群结构构成相近,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各真菌类群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一些病原真菌如链格孢属、赤霉属、镰刀菌属所占比例较不拌种处理均有所降低。该研究为木霉菌LTR-2防治小麦土传病害的生防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活动对土壤中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进而优化放牧方式,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上人工模拟不同的放牧强度,经过连续8a放牧后,对1个建群种(短花针茅)和2个优势种(冷蒿、无芒隐子草)植物的根际和非根际真菌进行种群结构的研究.应用传统的稀释平板法与菌种分子鉴定技术相结合,对真菌进行计数和物种鉴定.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真菌的总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表层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急剧下降,深层土壤(20~30cm)中的游离真菌数量则在轻度放牧组中达到最大值.短花针茅根际土壤真菌的数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下降,冷蒿和无芒隐子草的根际土壤真菌则分别在轻度和中度放牧强度下数量最多.从非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12种真菌,其中隶属于木霉属和被孢霉属的真菌数量最多,为优势真菌.从短花针茅、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7种真菌,其中隶属于青霉属、木霉属和链格孢属的真菌数量最多.总的来看,一方面放牧活动降低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真菌总量;另一方面适度放牧(轻度或中度)能够促进冷蒿和无芒隐子草根际真菌数量的增加,也有利于某些真菌,如短花针茅、冷蒿、无芒隐子草共有的根际优势真菌—青霉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食用菌制种及栽培中的污染真菌5科7属12种:毛霉科(Mucoraceae)1属2种,根霉属(Rhizopus),黑根霉(R.nigricans Ehrenb.),杭州根霉(R.hangchow Yamazaki.),点头根霉(R.reflexus Ehrenb.);长喙壳菌科(Ceratostomataceae)1属1种,毛壳菌属(Chaetomium Kunze et Schmidt),卷顶毛壳菌(C.murorumCda.);丛梗孢科(Moniliaceae)2属5种,青霉属(Penicillium)3种,皮落青霉(P.crustosumThom),葡酒色青霉(P.vinaleumGilman et Abhott.),类阿达青霉(P.adametzioides Abeex Smith.Br.),曲霉属(Aspergillus)2种,黄曲霉(A.flavusLink.),青霉状曲霉(A.penicilloidesSpegazzini);暗梗孢科(Dematiaceae)2属2种,链格孢属(Al-ternariaNees ex Wallr.)1种,细交孢链孢霉(A.tenuis Nee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1种,禾黑芽枝霉[C.herbarum(Pers.)Link];黑盘孢科(Melanconiaceae)1属1种,拟盘多毛孢菌属(Pestalotiopsis),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sp.).其中,杭州根霉(R.hangchow),点头根霉(R.reflexus),卷顶毛壳菌(C.murorum),皮落青霉(P.crustosum),葡酒色青霉(P.vinaleum),类阿达青霉(P.adametzioides),青霉状曲霉(A.penicilloides),禾黑芽枝霉(C.herbarum)8种真菌为河南省食用菌污染真菌新记录.  相似文献   

5.
从三种濒危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鉴定了分离于12个属的78株真菌,其中,青霉属,镰孢属和假葡萄孢属真菌是三种蕨类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共有类群,三种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类群各自不同。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野生油茶根围土壤AM真菌的种类组成与多样性。对野生油茶根围土壤AM真菌进行分离与形态学鉴定,同时提取土壤DNA,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形态学鉴定出3属6种AM真菌,分别为台湾硬囊霉、悬钩子硬囊霉、黄孢球囊霉、长孢球囊霉、蜜色无梗囊霉和柯氏无梗囊霉;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出球囊霉属、原囊霉属、近明囊霉属等6属42种AM真菌,其中有36个VT种; VTX00166和球囊霉属分别为野生油茶根围土壤AM真菌的优势种和优势属;与形态学鉴定相比,高通量测序能检测出更多的AM真菌种类。  相似文献   

7.
摘 要:为明确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从内蒙古西部地区采集土壤样品170份,提取土壤样品的总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对真菌的丰富度和香浓指数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土壤真菌多样性与土壤类型、土壤利用方式及土壤环境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内蒙古西部地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较为丰富,丰富度指数处于11到25.4之间,香浓指数处于2.33到3.17之间。在内蒙古西部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土壤中的真菌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棕钙土、栗钙土、石质土的丰富度最高,草甸土的最低;同一地区相同类型土壤中草地的真菌数量比耕地丰富,林地土壤真菌数量相对较少,未利用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最低。真菌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经过18S rRNA 基因序列比对共得到了9个属的真菌,Penicillium(青霉属)、Aureobasidium(短柄霉属)、Pyrenochata(棘壳菌属)、Rhodocybella(红盖菇属)、Vanderwaltozyma、Kazachstania、Cystofilobasidium、Saccharomyces(酵母菌属),还有一株未被培养的优势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真菌资源较为丰富,其多样性受土壤类型及利用方式影响较大,作为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一种重要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为今后该地区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从马尾松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2株高效解磷真菌(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和嗜松青霉JP-NJ4)对马尾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松树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通过Biolog微平板法探究该两株解磷青霉对马尾松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观测其对马尾松的持续促生效果,并对马尾松根际土壤产生的微生态效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夏两季,2种解磷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均对土壤中微生物物种优势度及丰富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对于对照处理,解磷真菌处理的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显著提高,夏季时最高,为59.27×104 cfu/g; 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及嗜松青霉JP-NJ4菌悬液处理的根际土壤,夏季时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2.835 0与3.120 0,均低于对照处理,说明夏季时解磷青霉降低了土壤物种丰富度。两株解磷青霉接种600 d后对马尾松仍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苗高增长率可达88.7%,地径增长率最高为53.5%。解磷青霉的施用,明显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微生物总量也随之变化; 两株供试青霉均对马尾松具有良好的持续促生作用,其中瓜纳卡斯特青霉JP-NJ2菌悬液的促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调查福建泉州地区28种药用植物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AM)真菌的分布和侵染情况.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的鉴定,分离出AM真菌5属56种,其中优势属球囊霉属35种,黑球囊霉为优势种;27种药用植物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17种药用植物AM真菌侵染强度为5级,土牛膝的侵染率为0.牡荆、络石根围AM真菌种的丰度最高为14,络石的Shannon-Weiner指数最高达到2.09,桫椤的均匀度最高为0.95.结果表明:药用植物根围AM真菌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Shannon-Weiner指数与电导率极显著正相  相似文献   

10.
选取黔中地区贵州省植物园内迷人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采集杜鹃根系及根际土壤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物种多样性,比较迷人杜鹃根内及根际土壤2个生态位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性,以期了解迷人杜鹃的菌根真菌种类及其成分,探讨植物-根际真菌间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取得迷人杜鹃根系真菌有效序列116921条,其中根内生真菌367个OTU分属于8门、20纲、38目、71科、93属,根际土壤真菌652个OTU分属于11门、25纲、50目、85科、114属;优势门、纲、目、科分别为:Ascomycota(子囊菌门)、Archaeorhizomycetes(古生菌纲)、Archaeorhizomycetales、Archaeorhizomycetaceae。迷人杜鹃根系不同生态位之间,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根际土壤真菌菌群多样性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大豆品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分析法研究4个大豆品种(台湾75、中黄42、春丰早和六月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不同大豆品种在红壤(黄筋泥土)中的生物量和产量差别很大,但对根际土壤好氧菌、厌氧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的影响不大;六月半品种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真菌PLFA总量,改变了细菌/真菌的比值;与六月半相比,春丰早显著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的优势种群和均匀度;中黄42显著提高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优势种群的丰富度;中黄42和台湾75对根际土壤微生物Shannon均匀度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但是4种大豆品种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McIntosh和Gini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六月半和中黄42品种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差异明显,而春丰早和台湾75变化相近,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程海的真菌     
本文报道了对程海真菌的区系组成及其在湖体中的分布状况、季节变化和优势类群的研究结果。共分离鉴定了真菌20个属。与云南主要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比较,程海的真菌(尤其是鞭毛菌)类群较为贫乏,区系成分也有明显差别,分离到了根囊壶菌(Rhizophlictis)和丝枝霉(Abhanocladium)等属。底泥中的真菌类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总菌数在雨季明显增加。水中及周丛生物上的真菌类群季节变化明显,旱季里出现的真菌类群较雨季丰富多样,表现出与滇池、洱海相同的规律性。优势类群为细囊霉(Leptolegnia)、根生壶菌(Rhizophydium)、拟青霉(Peacilomyeces)、青霉Penicillium)和枝孢霉(Cladospouium)等属。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木霉菌拌种对冬小麦生长和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选取小麦种植后180 d的根际土壤,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分析了4株木霉菌拌种对小麦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通过qPCR检测了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绝对含量。结果表明:木霉菌拌种处理后降低了小麦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丰度,同时发现小麦产量与小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均匀度(香农指数)和丰富度(OTUs数)呈反比,而与群落的优势度(辛普森指数)呈正比;通过田间病害调查和测产,结果显示,与未拌种处理相比木霉菌拌种降低了小麦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引起的白穗率,其中哈茨木霉LTR-2和QT21990防效可达60% 以上,增产7.42%和6.94%(P<0.05)。  相似文献   

14.
几种野生花卉丛枝菌根发育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丛枝菌根是自然界中,植物与真菌形成的分布最广泛的一类互惠共生体。作者对山东省的6种重要野生花卉小黄花菜(Hemerocallis minorMill.)、萱草(Hemerocallis fulvaL.)、琥珀千里光(Senecio ambraceusTurcz.)、矮鸢尾(Iris chamaeiris)、甘野菊(Dendranthema lavandulaefolium)、锦鸡儿(Catagana sinicaRehd.)的AM真菌的侵染状况、典型结构的发育状况以及其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孢子密度和根际AM真菌的相对多度和频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6种野生花卉都被AM真菌侵染,且可观察到典型结构泡囊,其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密度也相当丰富。在本次调查中共分离到了5个属的AM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真菌是野生花卉根际AM真菌的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5.
芦苇修复新疆石油污染土壤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芦苇对新疆污染土壤石油烃的处理效能、石油烃对芦苇生长的影响及不同石油污染度条件下芦苇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过123 d的芦苇修复,石油烃去除率可到41.21%~62.14%,明显高于空白样(19.75%~37.92%),其中饱和烃去除效果最好,可达60.52%~73.11%;芦苇对原油污染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在土壤石油污染率低于1.25%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石油烃的去除;芦苇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与原油降解率呈正相关关系,芦苇根际效应促进原油降解菌数量的增加和活性的增强;芦苇的修复以根际效应为主,芦苇根际恰当的微生物类群为土壤原油降解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对福建龙海浮宫2种红树植物秋茄、木榄的内生真菌进行连续6次的分离,得到290株内生真菌.研究结果显示,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内生真菌数量高峰期分别为4月份和10~12月份;青霉(Penicillium)、交链孢(Alternaria)、Dothiorella和无孢目是秋茄中的主要优势属;木榄内生真菌主要优势属为头孢霉(Cephalosporium)、交链孢(Alternaria)、青霉(Penicillium)等.不同宿主对内生真菌的季节分布有重要的影响.抗菌测定共筛选得到活性菌株40株,占总菌株数的13.8 %; 17株内生真菌对KB(人口腔上皮癌)和/或Raji(人B淋巴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占总菌株数的5.9 %.生物活性菌株分布于青霉、交链孢、拟青霉、无孢目等10个不同的分类单元中,2种宿主植物内生真菌抗菌及抗肿瘤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季节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毛竹表面病害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采用组织分离法对井冈山毛竹病斑表面真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其ITS-r D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时研究了其多样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的30株真菌可归属于12个属,以链孢霉属Fusarium(占比20.00%)、交链孢属Alternaria(占比13.33%)和赤霉属Gibberella(占比10.00%)为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反映出所获得的毛竹表面真菌菌群具有不同的丰富度及均匀度.  相似文献   

18.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是一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神农架的特色药用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白三七(Panax notoginseng)、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为研究对象,利用rDNA-ITS序列对其健康组织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这4种植物中共分离出97株归属于23个属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内生真菌.其中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70株,分属于21个属优势种属是镰刀菌属(Fusarium sp.)、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 sp.)和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从白三七中分离内生真菌12株,归属于毛霉属(Mucor s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从七叶一枝花中分离内生真菌6株,归属毛霉属(Mucor sp.)、镰刀菌属(Mucor 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从珙桐中分离内生真菌9株炭角菌属(Xylaria sp.)、炭团菌属(Hypoxylon sp.)、拟茎点霉属(Phomopsis sp.)、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柄孢壳属(Podospora sp.)、间座壳属(Diaporthe sp.).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根围AM真菌物种多样性年际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因子的生态功能,于2012年7月和2013年7月从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3个样地分别从O~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对沙冬青根围土样进行采集,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5属36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 16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3种,管柄囊霉属Funneliformis 3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3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 1种.不同样地和土壤深度,AM真菌种类组成、孢子密度和种丰度在年际间均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孢子密度与土壤酸性磷酸酶和总球囊霉素显著正相关;种丰度与土壤脲酶、有机质和碱解氮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脲酶、碱性磷酸酶是影响AM真菌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说明,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可以用作检测和评价荒漠环境土壤状况的生态指标.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沙蒿根围AM真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7月和10月分别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元上都、黑城子和大河乡样地采集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土壤样品,利用形态学和微形态学特征分离鉴定沙蒿根围AM真菌种类,研究了AM真菌物种多样性.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3属20种,其中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球囊霉属(Glomus)14种.3属AM真菌在3个样地均有分布.3个样地共同优势种是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和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AM真菌物种丰度、香浓-威纳指数和均匀度在时间上表现为4月<7月<10月,空间上表现为元上都<黑城子<大河乡.扫描电镜下不同属种孢子表面纹饰特征差异明显,可作为AM真菌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