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从《塔铺》文本切入,从语言、叙述态度、结构等方面对新写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文本特征作比较观照,以期对这两种小说文本有一较具体可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本的互文性特征入手对日本明治时期著名文学家坪内逍遥在《小说神髓》全书进行了整体细读,归纳和统计了该文本对其他文本引用和吸收的具体情况,对其中的主要互文性手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小说神髓》有直接影响的外源性前文本以及作者完成书稿前撰写的相关论著等内源性前文本进行了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小说神髓》是融合“和”、“汉”、“洋”多种文化背景中无数文本,对其进行歪曲、改编、模仿、借用、剪贴、拼凑,它的最后成书是作者坪内逍遥超越前辈作家、评论家以及超越自我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的叙事视角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比较小说《风声》与电影《风声》的不同特点以及分别产生不同的叙事的效果。《风声》小说与电影文本在叙事视角上各有特点:小说《风声》是一个具多重叙事视角的文本,它注重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以彰显叙述层次上的对比性张力、突出小说的内涵。而电影《风声》则主要采用相对单一的旁观者全知叙事视角来讲述故事,它注重从观众对故事情节、悬念的期待来设置叙事视角,以达到情节结构上的险象环生、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4.
以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的散文小说《啊,荒野》为研究对象,紧扣小说的"自然"主题,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从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两方面展开解读,以揭示耶利内克此小说的后现代性,进而厘定该小说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对于《红楼梦》的解"味"研究,也即旨意研究,其开篇文本是极为重要的。而夹杂于开篇叙事文本中的诗词韵语,更是解味小说旨意的关键线索。以诗语为据,联系作者的叙事笔法和用心,详细解析《红楼梦》开篇的诗事文本,主要集中在第一回,对小说旨意能有更直接和深入的挖掘。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黑人作家爱德华·P·琼斯在其代表作《已知的世界》中,运用了互文性的写作手法,建立了小说同其他文本的深层联系,赋予小说叙述开放性、复杂性的特征。作者跨越不同文本之间的界限,使小说的叙事更易与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历史文本相融合,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重读墨白的小说《失踪》,发现《失踪》对墨白后来的小说创作在文本上有着导向作用,而这篇小说对墨白小说叙事风格的形成是一次最重要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吴婷  王玉芬 《科技信息》2011,(16):16-16
笔者于2011年4月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地狱变>和<奉教人之死>的文本分析》,其文通过《地狱变》和《奉教人之死》的文本分析探究了芥川龙之介早期小说的写作风格,得出了早期小说风格为理性这一结论。下面笔者将继续探讨芥川龙之介早期小说理性风格的形成原因。1.早期创作的时代背景(1)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镇压日清战争后日本开展了产业革命,形成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自形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料库的《呼啸山庄》检索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使用Wordsmith Tools语料库索引软件对小说《呼啸山庄》进行文本主旨、情景发展以及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分析;以图形、列表、统计等量化结果分析文本,清晰地把握了小说的总体特征,得到对文本更加理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从戏仿的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后现代文本,并从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标准、《圣经》中的典故和哈代的《苔丝》的几个方面的戏仿,探讨福尔斯在这部小说中对戏仿技巧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1.
从叙述策略、象征的运用和特殊语言的使用等方面对《喜福会》进行文本风格的解读,可以看出在《喜福会》中,匠心独具的叙事策略、精致细腻的象征意象和大胆创新的语言使用,彰显了其文本风格特色,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而且赋予文本深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通过对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与RPG网络游戏文本中的英雄角色进行分析,探讨RPG游戏塑造英雄与小说文本的不同及其形象内在的置换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文本的形式经营和内在精神诉求在以苦思者出现,以叛逆者前行的墨白小说探索中是一致的,通过对早期小说《红房间》的分析,认为墨白小说文本在四个方面即对心灵域地的寂寞探访、情绪化的两套笔墨、以“民间立场”抚摩历史与现实、小说世界的域定性与神秘性显示了作家的艺术独特性,特别是“形”的执著与“思”的独立将是墨白小说文本的“顽症”。  相似文献   

14.
任明远是文革时期小说《伐木人传》中的主人公,作家在小说文本中运用各种手段竭力塑造了这一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小说文本排斥了英雄人物受难时的身体感觉,斩断了英雄人物成长的心路历程,并且由于对英雄人物高大全形象的刻意拔高,也冲淡了小说情节突转的惊异和发现的喜悦,从而使文本中的英雄在读者的阅读视野中消解坍塌。  相似文献   

15.
文本的形式经营和内在精神诉求在以苦思者出现,以叛逆者前行的墨白小说探索中是一致的,通过对早期小说《红房间》的分析,认为墨白小说文本在四个方面即对心灵域地的寂寞探访、情绪化的两套笔墨、以“民间立场”抚摩历史与现实、小说世界的域定性与神秘性显示了作家的艺术独特性,特别是“形”的执著与“思”的独立将是墨白小说文本的“顽症”。  相似文献   

16.
清初小说评点异常繁盛,主要表现在评点者不仅仅对小说文本进行文字品评和符号圈点,更突出的是评点者从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角度出发,对小说的原始文本进行增删修改,加工润色,甚至大幅度的改头换面,从而形成清代初期小说评点中集评改于一体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进一步强化了文人在小说阅读、评点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性,并因此产生了以毛本《三国演义》、张评本《金瓶梅》等水准较高的通俗小说流行定本,在古典小说经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注重形式探索,发掘语言魅力,是20世纪以来小说发展的重要特点,叙事艺术成为20世纪小说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墨白的长篇小说《映在镜子里的时光》为文本,从文本结构和语境营造、叙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探讨,以小说发展史的目光评介文坛的新锐写作。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使用Wordsmith Tools 语料库检索软件对小说《傲慢与偏见》进行文本总体特征、主题以及人物性格方面的分析,并且以图形、列表等量化结果分析文本,清晰地把握了小说的总体特征,得到对文本更加理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约翰·厄普代克的新作《葛特露和克劳狄斯》(又名《哈姆雷特》前传)改编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莱特》。但是该小说与之莎翁的戏剧截然不同,尤其是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被完全地解构。以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小说进行解读,通过与原作(《哈姆雷特》)互文性的比较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关于"第二性"的全新文本。  相似文献   

20.
以往关于《魔道》、《夜叉》这类怪诞的小说分析极少。只是指出它们对于人物的变态和病态心理作了一定程度的解剖和表现。这样的结论对文本主题的开掘还远远不够。《魔道》是一篇极度寓言化了的小说,文本中种种隐喻符号传达了丰富的性文化的含义。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施蛰存的《魔道》,时代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令男性人物感到恐怖的已不是"大哥"式的家长,而是"妖妇"城市情欲世界的征服者,她们令男性陷入一种人格与精神分裂的状态中。文本中这几个令"我"神魂颠倒、恐惧害怕的女性形象,有着从陈夫人、巫婆到埃及艳后的僵尸的流变,即从年轻、衰老到死亡的变化过程。这其中蕴含着作家及小说中的"我"对美人迟暮的恐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