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聚铁硅制备中聚硅酸最佳活化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合型聚铁硅絮凝剂制备中,为获得最佳活化状态的聚硅酸,通过复合共聚法制备聚铁硅絮凝剂。并采用硅铁的形态分布、聚铁硅的稳定期以及残余浊度等指标对聚硅酸制备中的硅的质量分数、活化pH值、活化时间以及酸化剂等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硅的质量分数在6%~10%、活化pH值小于1.50、活化时间15~30min、酸化剂采用H2SO4时可得到具有最佳活化状态的聚硅酸,从而制得高质量分数聚铁硅絮凝剂,该絮凝剂高效稳定、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聚铁硅复合混凝剂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铁硅混凝剂的复合制备途径,设计了一种新的合成途径,并将乙酸作为硅酸的阻凝剂引入到聚铁硅复合混凝剂中,从铁硅水溶液化学的角度上,研究了合成途径及乙酸根的引入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实验中所设计的铁硅共聚的合成途径,不仅比目前研究中普遍采用的铁硅分别聚合后再混合在一起的合成途径好,而且在聚铁硅中引入乙酸,有利于改善混凝剂的存放稳定性和混凝剂的混凝性能.  相似文献   

3.
用高温熔融法处理铝合金熔炼炉渣,ICP-AES法同时测定其中的硅和铁含量。选定铁259,940nm,硅251.611nm铁和硅的检出限分别为:60ng/ml和10ng/ml,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回收率为98.0~102.0%。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与国际规定方法的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16,(12):2025-2029
通过不同元素配比的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在模拟有机废水中的絮凝效果研究,分析了聚硅酸铝铁絮凝剂铝铁硅不同配比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铝铁与硅比、铝铁比对聚硅酸铝铁絮凝性能都有着显著影响,其中铝铁与硅比对絮凝性能的影响是主要因素.随着铝铁与硅摩尔比(0.25~4)的提高,絮凝性能逐渐提高,铝元素含量过高(n(铝)∶n(铁)>2)时会降低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絮凝性能.对于有机废水处理,聚硅酸铝铁适宜的元素配比范围为铝铁与硅摩尔比在2~4之间,铝铁摩尔比在2左右.  相似文献   

5.
烯烃的硅氢化反应是有机硅化合物的重要合成反应.铂等贵金属配合物常被用于催化烯烃的硅氢化反应,但自然丰度较低、价格高昂,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因此,开发廉价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剂是非常有必要的.以铁、钴为代表的廉价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地壳含量丰富、绿色环保等优势,在烯烃的硅氢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综述了近年来铁、钴配合物催化烯烃硅氢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李幸福  杨晓辉  贾敏 《河南科学》2005,23(6):798-800
由水热腐蚀技术制得的铁钝化多孔硅作为基底,采用浸渍镀膜技术成功制备了铁钝化多孔硅/铜纳米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XRD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铁钝化多孔硅在沉积前与沉积后的结构变化特点以及沉积时间对所沉积的铜薄膜的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渍一定时间后,铜/铁钝化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继承了新鲜制备的铁钝化多孔硅的结构特点;同时,在溶液浓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反应时间的的延长,铜的沉积量逐渐增加,铜纳米颗粒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长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掺硅时间和掺硅量对铁黄形态及结构的影响规律,制得了分布均匀、无枝叉的超细铁黄,其平均长轴为0.2 ̄0.25μm,轴比〉9。发现反应开始时硅酸钠的添加量越大,铁黄粒子越小,分布也越均匀,最终铁黄的结构变化也越大。当反应初期合成体系中硅原子与铁原子的摩尔比大于0.015时,反应过程会生成Fe3O4。铁黄合成后期掺硅对铁黄大小和轴比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防止铁黄粒子凝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掺硅时间和掺硅量对铁黄形态及结构的影响规律,制得了分布均匀、无枝叉的超细铁黄,其平均长轴为0.2~0.25μm,轴比>9。发现反应开始时硅酸钠的添加量越大,铁黄粒子越小,分布也越均匀,最终铁黄的结构变化也越大。当反应初期合成体系中硅原子与铁原子的摩尔比大于0.015时,反应过程会生成Fe3O4。铁黄合成后期掺硅对铁黄大小和轴比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防止铁黄粒子凝并。  相似文献   

9.
用高炉钛渣冶炼钛硅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用直流电热法从攀钢高炉钛渣中冶炼钛硅合金的工艺。研究了电硅热法冶炼钛硅合金时渣中TiO2的还原贫化规律和直流电对钛硅合金冶炼的作用,用直流电硅热法可生产含Ti20%左右的钛硅合金,钛回收率小于60%.开发了直流电硅铝热法生产钛硅合金工艺,采用直流电硅铝热法可生产含Ti>30%、Si<35%的钛硅合金,钛回收率大于80%,铁硅合金可部分取代钛铁用于炼钢,还原残渣可用于制水泥。  相似文献   

10.
预电镀铁对活性钢热镀锌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5种含硅钢板(含硅量分别为0.04%,0.09%,0.14%,0.28%和0.36%)预电镀铁后热浸锌时镀层中合金相的形成和生长规律.结果表明:预电镀铁能够显著抑制活性钢镀锌合金层的快速生长.对于Sandelin钢、薄的过Sandelin钢和含硅量较低(约0.28%)的过Sandelin钢,可在其表面预电镀厚度不超过10μm的铁层再热镀锌,以解决其镀层超厚问题.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PMA)结果表明:钢中的硅会在钢基表面富集;随着钢基/镀层界面向钢基方向移动,富硅的α-Fe破碎成粒子或絮状物,以类似克根达尔效应中惰性标记物的方式穿过Г层进入δ层,从而促进δ层向钢基方向生长并吞并附近的Г层,令Г层逐渐消失.含硅钢预电镀铁后延缓并减弱了硅对热镀锌合金相的影响,故能在一定浸锌时间内抑制活性钢热浸镀锌层的快速生长,抑制时间随预电镀铁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高含铁量铝硅合金中铁相的凝固行为与形貌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较高含铁量的铝硅合金中,铁相在不同合金成分,冷却速度以及不同含锰量下的凝固行为和微观组织形貌,对α铁相基于β铁相形核长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铁相的形核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含铁1.4%(质量分数)的铝硅合金中,加0.7%的锰能使铁以α相的形式凝固,但冷速较高时,不能完全避免针状铁相的出现;锰的加入量增加到1.4%(Fe/Mn=1:1)时,较高冷速下,仍有针状铁相出现,且使初生铁相更加粗大,在同样的铁锰含量下,亚共晶铝硅合金中的初生铁相明显比共晶合金要少,且α铁相在α铝树枝晶中会形成一种细密的树枝晶结构,可以作为基体的强化相,而形核不是影响铁相形成不同晶体结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铵盐浸出氧化锌矿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含硅、铁较高的氧化锌矿在NH4Cl-NH3-H2O体系中的溶解过程,遵循核收缩模型的动力学规律,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4.57kJ/mol.浸出过程属于混合控制,即表面化学反应与通过不溶硅、铁矿物相的扩散为过程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3.
解读地幔内部的横向不均匀结构中所反映出它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信息是人们探究地幔精细构造的关键。依据地幔矿物物理学的理论和一些地球物理观测结果(δlnρ〉0,δlnVφ〉0,δ1nVs〈0,δT〉0),估计了在太平洋中部以及非洲大陆下靠近地幔底部的异常区域内铁和硅的含量变化的比值范围。结果表明,在那些异常区域内铁和硅的含量同时增加,它可能与方镁铁矿在地幔底部温压条件下发生相分离相关。实验证实在那些条件下方镁铁矿(Mg,Fe)O能分解为一个较轻的富含镁相和一个较重的富含铁相,并且较轻的富含镁相可以随地幔上升流上浮,导致富含铁和硅的矿物集沉积在那些异常区域内。按照这个思路,所导致的铁和硅含量变化的比值是在基于地球物理观测结果所估计的铁和硅含量的变化比值范围内,而且可以判定,核幔边界处外核材料局部地进入地幔底部引起铁的含量进一步地增加也可能同时发生在异常区域内。另外,硅含量的增加能够导致粘性上升,因此,由于地幔材料不充分地搅拌使得化学组分分异区域能够在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存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多孔硅的发光有重要意义.我们研究了湿法腐蚀多孔硅、铁掺杂多孔硅、乙醇中的多孔硅颗粒的发光.湿法腐蚀制备多孔硅,腐蚀速度不均匀,发光随腐蚀时间没有规律,不好把握过程,虽可以得到不同波段发光,但很难通过严格控制湿法腐蚀的条件来得到想要的发光.稀土有自己的能级,稀土掺杂对多孔硅发光是有影响的,铁不像稀土有自己的能级,我们发现铁掺杂对多孔硅发光没有明显影响.将多孔硅的纳米颗粒置于乙醇中,与薄膜时相比,未发现其发光峰形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激光粒度分析、光学显微镜、能谱分析和BPMA等多种分析手段,对山东某高铁赤泥从工艺矿物学角度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赤泥粒度很细,化学成分与矿物(相)组成非常复杂.主要矿物(相)为微粒硅渣、赤铁矿、铁-铝氧化物、褐铁矿,以及微量的硅铝酸钠、铁-钛氧化物、石英、三水铝石、软水铝石、长石、云母等矿物.赤泥中的铁主要赋存于赤铁矿、褐铁矿、铁-铝氧化物和微粒硅渣中.赤泥中微粒硅渣含量较大但其中的矿物(相)粒度很细.充分利用微粒硅渣中的铁、铝、钛、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原燃料条件较差、炉况稳定程度较低和检测仪表不多的湘潭钢铁公司2号高炉铁水含硅量数据的统计学特征。按照现代控制论的观点,将高炉视作多输入-单输出系统。当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可以用若干个操作变量和模型预报偏差的多项式预报下一铁次的含硅量;根据赤池法则确定模型中包括的自变量及其阶数。应用该模型对915炉铁次的含硅量作离线预报研究,结果证明了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热腐蚀技术制备的铁钝化多孔硅表面具有可调超结构。详细研究了铁钝化多孔硅水热制备过程中单晶硅片表面的形貌演化。结果表明,在水热腐蚀过程中,存在两种同时发生的腐蚀机制:即对缺陷的化学腐蚀和通过形成微电池所发生的电化学腐蚀。在腐蚀发生的初期,化学腐蚀占主导地位;随后电化学腐蚀逐步起主导作用并对铁钝化多孔硅表面超结构的最终形成起关键作用。还讨论了发生在徽电池中微型阳极和微型阴极上的化学反应。研究结果为实现铁钝化多孔硅表面形貌的人为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营养盐铁、硅及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单因子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油脂含量(%干重)及油脂产量的影响.采用光密度值OD450评价微藻的生长状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油脂.结果表明:⑴铁处理组中,铁浓度在0~46.57 μmol/L范围内时,藻的生长速率随铁浓度提高而增大;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含量达30%,高于其它铁浓度培养;当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产量最高——是无铁培养的2.8倍; ⑵ 硅处理组中,低含量硅盐(  相似文献   

19.
硅器件工艺中的铁污染及其对器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研究了硅器件的异常产生电流和异常特性,揭示了它们的产生原因均是硅器件中有铁污染。  相似文献   

20.
含铌硅磷铝双功能分子筛催化剂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铁磷铝(FeAPO-5)、铁硅磷铝(FeSAPO-5)和铌铁硅磷铝(NbFeSAPO-5)分子筛催化剂,并采用XRD、红外光谱和固体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筛具有AlPO4-5的骨架结构,并且铁、硅和铌金属杂原子进入了分子筛骨架。以丙酮醛和甲醇作为合成丙酮酸甲酯的原料,考察了NbFeSAPO-5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氧化及催化酯化性能,结果表明铁元素进入分子筛骨架使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性能,而硅和铌的引入提高了分子筛的酸性和催化酯化性能,使NbFeSAPO-5分子筛催化剂成为同时具有催化氧化和催化酯化性能的双功能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