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近年农作物病虫发生演变规律、冬前病虫残存基数、农作物品种布局及当前苗情,结合历史资料和气象部门对2007年气候预评估,综合分析预计:2007年我市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稻飞虱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曲病中等至偏重发生,稻瘟病将局部流行。小麦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其中赤霉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小麦纹枯病中等发生,穗蚜将偏重发生。油菜菌核病将中等偏重发生。棉花病虫总体中等发生,其中棉盲蝽在部分棉区中等偏重发生,棉花枯萎病发生面积有所扩大。预计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140万亩次,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为70万亩次,油菜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30万亩次,棉花病虫害发生面积为620万亩次。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高密度与膜下滴灌技术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使田间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发生了变化,原来次要的害虫上升为了主要害虫,原来的主要害虫为害更加猖撅。针对棉  相似文献   

3.
<正> 1985年6月下旬,我们在石河子棉田发现了一种为害棉花的“新蚜虫”.次年对其系统调查.当时因此蚜种名未鉴定,同时亦因蚜虫体色多为黄色,故称之为“棉黄蚜”.同年我区不少植棉区的棉花也受到此蚜的严重危害,后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棉蚜.继后,我们结合棉田病虫害预测预报,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系统调查研究.从85年至今,石河子棉田棉蚜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已成为棉花的重要害虫及主要防治对象.本文以10年间大田棉花棉蚜系统调查资料为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1993年我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的情况,结合越冬调查和去冬今春气候,石河子气象局94年春夏季气象预报及垦区历年病虫害发生的资料分析,对我区1994年农林主要  相似文献   

5.
闫少琴 《甘肃科技》2008,24(10):158-161
随着园林建设的发展,一些园林植物病虫害也在不断发生,有的已经对兰州市园林植物生长造成严重威胁,成为园林工作面对的一项重大难题。就兰州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做一初步论述,以供广大园林技术人员了解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94年秋冬两季石河子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降雪偏少,对病虫害越冬较为有利.据石河子气象台预报,95年我区春季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正常略偏少;夏季气温接近正常,降水略偏少;秋季气温正常略偏低,降水正常,故95年的气候对诸多病虫害的发生亦较有利.预计95年我区病虫害将为中等发生年份,其中棉叶螨、烟蓟马、玉米螟发生较重;棉蚜、白粉病、甘兰夜蛾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甜菜象甲、麦蚜、棉铃虫等中等偏轻以下发生;柳毒蛾则发生轻.1、小麦锈病:轻至中等偏轻发生.我区主栽冬小麦品种中部分抗锈病差,如奎冬3号、4号,春麦主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驿城区杨树病虫害的种类、发生规律及其原因,论述了驿城区杨树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开萍 《临沧科技》2000,(77):17-19
综述临沧地区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讨论分析防治现状及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提出加强领导,重视预测预报,对松毛虫实施工程治理,加强科技研究和推广工作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梨是张掖地区主要栽培水果之一 ,面积为经济林总面积的5 0 7% ,产量为总产量的 5 0 %以上。近年来 ,由于果品产量低而不稳、质量下降、商品率不高导致价格下降等原因 ,果农对梨生产的信心不足 ,果园管理越来越粗放 ,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1] 。1994年苹果梨病虫害发生面积 82 7 6hm2 ,其中一次发生总面积614hm2 ,成灾面积 115 5hm2 ,近几年病虫害面积远超过 1994年。为此对张掖地区梨病虫害的分布、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 ,提出了防治对策 :现简报如下 :1 梨病虫害种类与分布1 1 病虫害种类 据调查 ,全区危害梨树的昆虫 5目 2 4科 3 5…  相似文献   

10.
任秀玲  闫军 《科技信息》2007,(11):219-219
2006年武城县植棉面积43万亩,其中春播棉42万亩,夏播棉1万亩。据调查2006年全县棉花苗期病害发生面积30万亩,占全县棉田总面积的69.8%。2005年全县植棉面积30万亩,全部为春棉,苗病发生面积20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66.7%。由于近几年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直接影响棉花的一播全苗和壮苗早发,使全县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近几年武城县棉花苗病发生较重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当前冕宁县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和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棉花盲蝽象在我市历年都有程序不同的发生,然而2003年棉盲蝽象的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为历年所罕见。全市6万亩长绒棉的发生面积为3.5万亩,占长线绒棉播种面积的58.3%。被害株率达25-45%,严重的达55%。蕾铃被害率达35-48%,最高的达56%,使我市的棉花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棉蚜发生规律及天敌控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棉蚜是我垦区棉花生产重要害虫.它不仅降低产量而且造成棉花的外粘糖及棉纤维内含糖量的增加,形成糖酯棉,因此,控制棉蚜的危害不仅是植棉的需要,也是棉纺企业的要求.十多年来,我团深入开展综合防治,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94年在棉蚜猖獗发生的年份中棉田93.48%的面积对棉蚜没有进行化防,而是利用自然天敌进行控制,实现了绿叶白絮不粘手的管理目标.一、棉蚜发生规律1、越冬场所;棉蚜在我垦区以孤雌胎生蚜在室内石榴、花椒、菊花、夹竹桃及温室、大棚蔬菜上.2、迁入:棉蚜初次迁入棉田是五月下旬5月27日棉田有蚜株率为19%,百株有翅蚜13头,无翅蚜91头,合计105头,此时是构成中心蚜株和点片发生阶段.  相似文献   

14.
<正>棉叶螨是我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螨在棉田残枝败叶、破碎膜内、土缝内、地边枯草、树缝内吐丝结网群集越冬,待翌年开春,温度大于2~5℃时出蛰活动,棉花出苗后迁入棉田为害。棉叶螨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棉花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了掌握棉叶螨的发生动态,及时准确地做  相似文献   

15.
重大生物灾害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农业生物灾害不但种类繁多,成灾条件复杂,而且造成的损失严重。我国农作物常年因病虫草害造成粮食损失约35%,蔬菜30%,棉花33.8%。由于有害生物本身的变异性、全球性气候变化以及我国集约化种植业的发展,重大病虫害发生频繁、次要病虫害数量上升、新的病虫草害不断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棉叶螨的为害已成为棉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近几年来由于其危害逐年加重,使我市的棉花生产受到很大的损失。据2004、2005年统计,全市两年累计发生面积28.8万亩,损失皮棉68.8万公斤,深入分析其发生特点及猖獗原因,对今后开展监测和防治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连生  童雪松 《武夷科学》2002,18(1):313-313
浙西南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种类与翻耕移栽早稻相同 ,但某些病虫发生轻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苗期稻象甲、稻蓟马 ,蚜虫等发生比移栽稻早 ,为害重 ;水稻分蘖期一代二化螟为害明显重于移栽早稻 ,灌浆乳熟期二代二化螟为害与移栽稻差异不大 ;水稻孕穗期初飞虱发生数量比移栽稻减少 10 .6 %,而蜘蛛数量比移栽稻增加 12 .2 %。第二代纵卷叶虫发生两者无明显差异。在丽水山区由于大面积推广抗稻瘟病的早稻品种 ,稻瘟病发病很轻。纹枯病是主要病害 ,垄畦免耕直播早稻株病率比翻耕稻减轻 5 9.8%。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穗期病虫简化防治试验 ,示范结果表明 ,在病虫害发生一般年份 ,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使用 4 0 %虱病净 5 0 ml/ 6 6 7.7m2 ,对纹枯病、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效 ,且有利于稻株青杆黄熟。一药兼治 ,既可达到省工、高效简化防治的目的 ,又可取得明显经济 ,生态效益。根据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采取针对性综防措施。种子处理用 4 0 2浸种 ,播种时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 g拌 1kg谷种可有效防治蚜虫和稻蓟马 ;苗期及时防治稻象甲、一代二化螟 ;中、后期抓好水浆管理以浸润灌溉为主 ,要适时搁田。有利促根壮蘖 ,增强抗  相似文献   

18.
蔬菜病虫害种类繁多,尤其是塑料棚、温室等保护地蔬菜栽培大面积发展以来,由于保护地具有高湿、高温、封闭和连茬种植的特点.为蔬菜病虫的周年为害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越冬场所,有利于病虫的发生流行,从而使病虫害种类增多,为害程度显著加重,不少病虫的为害日趋猖獗。  相似文献   

19.
设施草莓栽培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莉 《甘肃科技》2014,30(22):151-152
设施草莓栽培常见病害有灰霉病、白粉病、轮斑病和叶斑病;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盲蝽象等。通过对以上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特点的调查,提出防治方法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0.
2002年苜蓿盲蝽在132团局部严重发生 ,对棉花生长遭成一定危害。为此 ,本文通过对苜蓿盲蝽的发生危害特点、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探索 ,并提出了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