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根据统计分析,约90%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胃病,胃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胃及二十指肠溃疡。其病因是由于胃酸或和胃幽门螺杆菌对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的侵蚀作用,破坏了胃粘膜的屏障保护功能,使胃蛋白酶消化分解胃壁肌肉,因而破坏了胃脏的消化功能。令病人苦不堪言,为解  相似文献   

2.
探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加高洗迷走神经切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探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加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深入研究得出了惊人的结果:约96%十二指肠溃疡和约70%胃溃疡应做为感染性疾病采观察。老的观点“无酸—无溃疡”扩展为“无酸或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根据这个结论,最常见多发胃十二指肠溃疡通过一段时间治疗是可以长期治愈的,众多深入研究明确指出:治愈幽螺杆菌感染可以进一步完全修复胃十二指肠溃疡底部粘膜从而加速治愈溃疡。首先是使对治疗不敏感的溃疡治愈,特别是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消化性溃疡稳定缓解,溃疡复发率几乎为零。相比之下幽门螺杆菌阻性的胃溃疡复发率为50%,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70%~90%。并且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能减少溃疡并发症。对初发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否应该抗菌治疗仍有争议(表1)。  相似文献   

5.
给20只Wistar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浆膜面埋置不锈钢针形双极电极,以观察胃复安增强胃肠肌电活动的机制。结果发现:阻断胆碱能M受体后,胃复安增强胃窦肌电及十二指肠不规律锋电活动的作用消失;切除迷走神经后,胃复安对胃肠肌电活动的作用仍未消除;消炎痛可加强胃电高活动相,阻断胃复安对十二指肠规律锋电活动的加强作用,但对不规律锋活动的增强无影响。提示:胃复安增强胃窦肌电话动直接经外周胆碱能M受体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海峡宽吻海豚的胃由五个胃囊组成。第一胃囊为前胃,相当于食道的膨大部和延续;第二胃囊为主胃;第三胃囊和第四胃囊是幽门胃;第五胃囊为连接管,是幽门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食物通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发生部位、面积、大小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通过4690例,胃镜观察,其中年龄最大89岁,最小9岁,病程最长38年,短1个月,溃疡直径<10mm,10mm-20mm,>20mm三组.结果胃底、贲门溃疡随年龄增大,检出率逐渐升高,而胃窦部、幽门十二指肠溃疡则相反,随年龄增大而检出率逐渐下降,溃疡面的大小与年龄亦有一定关系,大溃疡的检出率随年龄增大逐渐增高.结论胃镜检查中,40岁以上患者应注意高部位的搜索,对胃底部的探查要常规倒镜检查,以防漏诊,40以下患者注意胃角、幽门管及十二指肠球部的搜索,以提高胃镜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体及组织学方法观察了产自广东省云浮市野生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的胃和肠道。棕果蝠的胃具有食果蝙蝠的特征,即具有管状的胃底盲囊以及发达的贲门前庭和幽门部。本研究将棕果蝠的胃划分为4个部分:即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幽门部又进一步分为降段和升段。在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的降段黏膜全部为胃底腺被覆,而在幽门部的升段分布有幽门腺。在幽门括约肌周边没有十二指肠腺分布。棕果蝠肠管分为小肠和大肠两部分。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和空-回肠。十二指肠较发达,总长约10 cm,可分为前水平部、前曲、降部、后曲和升部。肠绒毛为纵向平行的嵴状或板状,个别例为叶片状。未见十二指肠腺。空-回肠较长,约36~48 cm,其黏膜形成纵向嵴状或板状。大肠较发达,总长约14 cm,包括前结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不含盲肠和阑尾。  相似文献   

9.
采用胃、肠浆膜表面埋植双极引导电极、多道电极同时记录法,测定了静松灵、乌拉坦对家兔胃窦、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经统计分析表明,静松灵能显著地抑制胃窦、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锋电峰值和电簇频率(P〈0.01),乌拉坦则能够明显地抑制胃窦、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锋电峰值(P〈0.01),但对锋电簇频率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静松灵的抑制效应主要是通过M受体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PU)疾病之间的关系日渐明确,但HP与PU之间是否有直接关系未见明确报道。本文对胃镜确诊为PU的256例(男180例、女76例),平均年龄42.6岁的患者进行溃疡处和胃窦部粘膜各取2块组织,每处2块组织分别做1分钟尿素酶试验和PCR HP的DNA测定,发现溃疡处均为阳性220例(85.9%)、阴性36例(14.1%),胃窦部粘膜均为阳性212例(82.8%)、阴性44例(17.2%)。其中各种溃疡处HP阳性率分别为:十二指肠溃疡84.4%,胃溃疡78.6%,幽门管溃疡100%,复合性溃疡100%,吻合口溃癌100%。PU患者总阳性率高,而且溃疡处阳性率高于胃寞部,提示HP可能为PU形成的直接致病因素有关,其机制可能与HP菌体和鞭毛特殊结果以及菌体的酶、细胞毒素对胃粘膜屏障的直接损害或加上胃酸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广西科学》2007,14(2):159-159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的细菌,存在于人体内胃和十二指肠的酸性环境中,80%的胃溃疡和90%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这种细菌引发的。不过,大多数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并不表现出症状,只有一小部分人会进一步患胃部或十二指肠疾病。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饮食中过多摄入盐分会使胃肠内的幽门螺杆菌毒性增加,进而导致胃溃疡等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胃及十二指肠构成的上消化道有受纳和消化食物的功能,素有“水谷之海”的美誉。正因胃的广纳博采,故易受累而多病。据临床统计,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等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后一、二年内复发率也相当惊人。虽说治疗的药物数以百计,抗酸药更新一代又一代,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痛苦。据美国医学家统计,单用强力抗酸剂治疗后虽可使胃酸分泌减少而改善症状,然而95%的溃疡病都在两年内复发。这告诉我们:胃及十二指肠病的治疗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存在着一个正本清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粗糙神经网络方法及其在HSV疗效分类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了一类粗糙神经网络算法,研究了其性质、特点,并应用该算法对用高选择迷走神经切断术(HSV)方法治疗后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疗效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该算法较粗糙集算法明显提高了分类正确率。粗糙神经网络算法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粗糙集理论中的属性约简问题。一般的约简算法和改进的约简算法都不能够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属性约简结果。为了找到具有较少属性的约简,文中提出了使用贪心约简算法,通过对接受过超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治疗的具有11个属性的20个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构成的信息系统作近似分析,获取了一个与原决策表分类质量相同的仅含有5个属性的较小属性集。实验证明:用此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冗余信息,对其症状进行约简提炼,从而获取简单而又能体现症状与病征的规则。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的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鸊鷉是一类善于潜水的游禽,大量捡食羽毛的习性占据生活周期中相当长时间[1].本文按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理论解剖了3种鸊鷉的消化系统,亦和其它一些水鸟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发现鸊鷉无嗉囊;肌胃内食物50%以上为羽毛,甚者达90%;肌胃与十二指肠之间出现一第三室,与其相连的幽门孔极细;消化道各部均为弱酸性(pH5~6.5).结果表明鸊鷉以羽毛为主要食物,与典型食鱼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健康文摘     
《科技潮》2006,(11)
餐前散步才科学我国有句老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现代科学分析并非如此。因为餐后食物集中在胃里,需要大量的消化液和血液来消化胃中的食物。此时,如适当休息,全身血液便可适量地进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如果餐后马上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减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此外,餐后散步,对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胃下垂、慢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内镜下表现,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及病理特点。对207例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茵及病理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疣状胃炎的临床缺乏特异性。男性多于女性。胃镜下特点为病变多为多发,少数为单发,胃黏膜呈圆形或类圆形的脐状隆起,直径为2~8mm,少数为不规则形,隆起中央有脐样凹陷糜烂,有的覆盖少许血痂及黄色分泌物,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94.2%,其次是胃体胃窦部4.6%,胃体1.2%。病理检查患者以轻中度慢性炎性居多,共174例(84.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肠上皮化生33例(15.9%)。幽门螺杆茵阳性率为82.7%。疣状胃炎应作为一种癌前疾病,胃镜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最佳手段,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疣状胃炎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饮水的方法大有讲究。一是饭后应少饮水,有人常在饭后喝很多的水或汤,这对胃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吃饭时牙齿咀嚼食物,舌头、唾液搅拌着食物,唾液起着消化作用。食物经食道送入胃内后,就必须依靠胃分泌的胃液和胃酸进行消化。如饭后马上饮水必然会把胃液和胃酸冲淡,这就削弱了胃的消化功能,长期下去会引起消化不良。二是要防止越渴越喝,一般情况下,喝杯水就能解渴,但是在夏天劳动或运动出汗较多时,人体失去水分的同时也失去较多的盐分,喝过去的水很快又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此时又带走一些盐分,所以更感到口渴难忍。严重时全身无力…  相似文献   

19.
辟鸟是一类善于潜水的游禽 ,大量捡食羽毛的习性占据生活周期中相当长时间〔1〕.本文按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理论解剖了 3种辟鸟的消化系统 ,亦和其它一些水鸟的消化系统进行了比较 .发现辟鸟无嗉囊 ;肌胃内食物 5 0 %以上为羽毛 ,甚者达 90 % ;肌胃与十二指肠之间出现一第三室 ,与其相连的幽门孔极细 ;消化道各部均为弱酸性 ( p H5~ 6 .5 ) .结果表明辟鸟以羽毛为主要食物 ,与典型食鱼鸟有较大差异 .  相似文献   

20.
《科技知识动漫》2007,(3):11-11
胃肠道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并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但是你知道我们的胃在消化其他动物的胃时,为何不会把自己也消化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