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研究抽吸模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在ISO、Massachusetts和Health Canada这3种抽吸模式下分别抽吸了15种市售卷烟,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了主流烟气中4种主要芳香胺的释放量.结果表明:①混合型卷烟芳香胺释放量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②与ISO方案相比,采用Massachusetts或Health Canada抽吸模式,卷烟烟气芳香胺的释放量均显著提高;③抽吸模式的改变对高滤嘴通风率卷烟芳香胺释放量的影响更为显著;④卷烟主流烟气中的焦油含量与芳香胺释放量呈现不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香烟抽吸过程中烟碱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在ISO抽吸模式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SIMPLE算法和多孔介质模型对普通醋纤香烟滤嘴内烟气温度与烟碱截留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抽吸过程中烟气总焓随时间逐渐降低;烟碱在轴向上迁移速度快,但随着向吸食端扩散,烟碱温度逐渐降低,速度减慢,截留量也不断减少;径向上烟碱在热泳力作用下,布朗无规则运动加剧,烟碱在每一截面上分布较分散,烟碱截留效率降低.普通醋纤香烟滤嘴的烟碱模拟截留效率为30.59%,与相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效率接近.研究结果为滤嘴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抽吸模式对主要减害降焦技术的影响,测试了3种抽吸模式下卷烟样品中15种化学成分的释放量.研究表明:不同抽吸模式对主要减害降焦技术的影响程度不同,ISO模式下卷烟滤嘴通风率的改变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较大;B模式下卷烟滤嘴通风率的改变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减弱,烟丝配方调整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增强;CI模式下烟丝配方调整对烟气释放量结果的影响程度较大.研究结果为新形势下新卷烟产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卷烟抽吸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转移量和转移率,采用外加法于卷烟样品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重金属元素标样,抽吸后对样品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主流烟气气相、灰份和滤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检测,并进一步研究了重金属元素在不同添加量时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主流烟气气相、灰份和滤嘴中的转移量及转移率.结果表明,主流烟气气相中未检测到重金属元素的存在;重金属元素在烟支燃吸过程中大部分均转移至灰份中,只有少量转移至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和滤嘴中;此外,重金属元素向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和滤嘴中的转移具有一定的饱和度.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测定和分析抽吸口数对主流烟气释放量的影响,分别测试了不同抽吸口数时同一卷烟主流烟气释放量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主流烟气各指标的释放量均呈非线性增加,并且口数越大,增长越快。  相似文献   

6.
采用物理吸附仪对活性炭孔结构及比表面积进行表征,运用Boehm滴定法分析了活性炭改性前后表面酸性和酸性分布,并用X射线能谱仪对活性炭氧化改性前后氧元素含量进行了半定量分析,以期揭示活性炭物理、化学性质对滤嘴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滤嘴中活性炭添加量的增加,滤嘴对烟气的吸附性能越高,在不显著增加香烟吸阻的前提下,选择30mg/g为滤嘴中活性炭最佳添加量;活性炭比表面积越高、孔容越大、酸性越强,滤嘴对香烟主流烟气的吸附性能越好。与普通醋酸纤维滤嘴相比,HNO3改性活性炭的滤嘴对尼古丁和焦油的吸附能力分别提高25.6%和8.8%。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丝束表面油剂含量对滤嘴成型及卷烟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丝束表面油剂含量的增加,丝束的卷曲能升高,滤嘴吸阻的稳定性提高,特性曲线向右上方偏移;随着丝束油剂含量的增加,卷烟烟气水分、焦油和CO量略有降低,烟气烟碱变化不明显;评吸发现,在一定的吸阻范围内,丝束油剂含量适当增加,对香气浓度和烟气的细腻程度有轻微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接装纸透气度对常规卷烟的烟气化学成分释放量及感官质量的影响,制备了4种不同接装纸透气度(0、80、150、250 CU)的卷烟,并对烟气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差异化及PLS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接装纸透气度的增大,主流烟气中的CO、HCN、NH3、苯酚、巴豆醛的释放量和危害性指数H呈很好的显著负相关,总粒相物、烟碱、焦油的总量和单口抽吸量有规律的线性下降,而抽吸口数增加.同时,随着接装纸透气度的增加,卷烟的感官质量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且感官质量总体评价为150 CU>80 CU>0 CU>250 CU.这说明接装纸透气度对卷烟烟气的各类成分及感官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热解温度对以黄豆秸秆制备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Pb及Cd的吸附及钝化性能,以黄豆秸秆为原材料,在300,500和700℃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并探究其对土壤重金属铅锌的钝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生物炭中碳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且pH由8.95升高至10.23,灰分的含量却由34.5%下降至28.6%。热解温度能对生物炭吸附重金属Pb及Cd产生影响,并且热解温度升高,重金属吸附量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当热解温度为700℃时,生物炭对Pb及Cd的吸附量分别为1.2和26.8 mg/g。进一步探究表明热解温度能够提高生物炭对Pb及Cd的钝化性能,机制研究表明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中pH,并且热解温度升高提高了残渣态Pb及Cd的含量而降低酸可提取态Pb及Cd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卷烟及主流烟气中多种元素含量的现状情况,对多种品牌国内外卷烟抽吸燃烧烟丝部分及卷烟主流烟气中的12种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b、As、Cr、Ni、Se、Cd、Al、V、Mn、Cu、Zn、Hg在卷烟烟丝中含量在0.01~700μg/cig之间,含量最高的是Al,含量最低的是Hg,其中Al、V、Cr、Ni、Cu、Se 6种元素含量为国外混合国内混合国内烤烟,Cd、Pb、Hg 3种元素含量为国内烤烟国内混合国外混合.卷烟主流烟气中12种元素的含量均较低,Hg、Se、Ni、V在主流烟气中大部分低于方法检出限,Pb、As、Cr、Cd、Al、Mn、Cu、Zn在主流烟气中含量在1.5~220 ng/cig之间,其中Zn、Cd、Al、Pb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元素从卷烟烟丝迁移至主流烟气的迁移率较低,在0.1%~10%之间,其中Al、V、Mn、Cu、Ni、Hg,Se几乎很少从烟丝迁移至主流烟气,迁移率最高的为Cd,迁移率近10%;Cd、Pb、Zn、As、Se 5种元素在主流烟气中的含量及其迁移率跟捕集到的烟气粒相物多少成明显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加热不燃烧卷烟抽吸过程中滤嘴端主流烟气的温度,采用冻融循环法制备了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的复合相变材料,并将所制备的材料添加于加热不燃烧卷烟滤嘴中,考察抽吸过程中该材料对滤嘴端主流烟气的降温效果.采用恒温加热、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DSC)等方法对所制备材料的物化结构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热电偶在线检测加热不燃烧卷烟样品逐口抽吸时滤嘴端的温度.结果表明:(1)当PEG含量不超过50%(w)时,PEG/PVA复合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仍可保持固体形态;(2)该材料的微观形貌呈三维网状结构,但PEG与PVA之间并无新的化学键产生,靠氢键复合;(3)对于PEG/PVA(50%/50%),相变温度为61℃,相变焓为101.7 J/g;(4)将PEG/PVA(50%/50%)添加到加热不燃烧卷烟的滤嘴中,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主流烟气的降温幅度增大,且PEG亦不会从滤棒中渗漏,表明该复合材料适宜作为加热不燃烧卷烟滤嘴的降温材料.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CS)、水合肼等为原料,制备氨基化壳聚糖(AHCS).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别对产物的化学结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将CS和AHCS作为添加剂分别添加到卷烟滤嘴中,研究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吸附作用.对卷烟烟气中有害成分及气粒相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CS和AHCS的卷烟滤嘴的危害指数分别为7.41和7.11,与常规滤嘴相比分别下降7.84%和11.57%;添加AHCS滤嘴的苯酚释放量为6.92 μg·支-1,下降30.52%,其对苯酚具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各种卷烟材料参数对主流烟气中焦油释放量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学建模方法,运用效应分析和相关分析对卷烟材料中卷烟纸透气度(X_1)、接装纸透气度(X_2)、成型纸透气度(X_3)、复合滤嘴前端丝束规格(X_4)、复合滤嘴嘴端丝束规格(X_5)、添加剂A用量(X_6)、添加剂B用量(X_7)7个参数对主流烟气焦油释放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7种卷烟材料参数对主流烟气中焦油释放量的影响程度的由大到小顺序为X_4X_2X_5X_3X_1X_7X_6;(2)双因素交互作用比较明显的有:X_1与X_5,X_1与X_6,X_2与X_3,X_2与X_5,X_3与X_4,X_3与X_7,X_5与X_7;(3)除对主流烟气焦油释放量影响较大的X_2,X_4以外,其他5个卷烟材料参数对主流烟气焦油释放量变化速率的影响由快到慢依次为X_5X_6X_1X_3X_7.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不同制膜条件对所制改性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膜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干纺程长度的增加,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下降,截留率上升。随着纺丝液中总固含量的增加,中空纤维膜的孔隙率、水通量均下降。随着纺丝液温度的上升和填充液的压力增加,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上升。随着凝固浴中DMSO含量的增加,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呈现最小值,截留率达到最大值。在所研究的凝固浴温度范围内,在30°时截留率达到极大值,水通量则呈单调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壳聚糖(CS)、氯化亚砜和乙二胺为原料,制备6-氨乙胺基-6-脱氧壳聚糖(ACS).产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氢谱核磁和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表征.研究ACS在溶液中对苯酚的吸附性能,以及对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在pH值为5.0,吸附时间为2 h的条件下,ACS对苯酚的吸附量随着苯酚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其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为140.85 mg·g-1;ACS作为添加剂应用到卷烟滤嘴中,可不同程度地减少主流烟气中的7种有害成分,对烟气中的苯酚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常规滤嘴、含CS和ACS滤嘴的卷烟危害指数分别为8.04,7.41和6.78.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添加碳纳米管材料的卷烟滤嘴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焦油、一氧化碳等)的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酸化的碳纳米管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的吸附效果优于未酸化的碳纳米管,且对一氧化碳、焦油、烟碱影响不明显,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卷烟抽吸品质有所改善,口感柔和,烟气刺激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铜尾矿重金属释放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动态淋溶实验,配置初始pH=7.2的人工模拟雨水为淋滤液,采用柱状淋溶装置进行尾矿重金属淋出实验,探究中卫某铜尾矿重金属的淋溶释放特征,评估尾矿重金属淋溶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尾矿中Cu、Zn、As、Cd和Pb平均质量含量分别为2 130.30、105.10、234.41、0.72和64.57 mg·kg-1,均超出宁夏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淋溶10次后,尾矿中Cd、Zn、Pb、As、Cu等重金属的释放率分别为1.98%、0.32%、0.30%、0.15%、0.01%,即Cd的释放率最高.淋溶后,尾矿重金属质量含量明显下降,其中0~5 cm深度尾矿重金属含量下降最多,As的释放量最大,重金属向下层迁移明显.尾矿中Cu、Pb、Cd和Zn主要淋失碳酸盐结合态,As主要淋失可交换态,As和Cd的淋溶风险较高.Cu是尾矿重金属中关键的生态风险因子,尾矿中Cd和Cu为高风险,As、Zn和Pb为中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ESS颗粒梗对卷烟主要工艺质量指标、感官质量和主流烟气成分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掺兑比例对卷烟单支重量和主流烟气及感官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ESS颗粒梗掺兑比例下,随着ESS颗粒梗掺兑比例增加,卷烟单支重量、卷烟焦油、CO量和烟气烟碱量呈下降趋势;烟丝填充值呈上升趋势;配方中ESS颗粒梗掺兑比例在7%时,卷烟感官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9.
秋枫对Pb和Cd复合胁迫的耐受及累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秋枫幼苗对Pb和Cd复合胁迫的耐受及累积特性,综合评价秋枫对Pb和Cd污染土壤的适应性及修复潜力.结果显示,除Pb 1 500 mg/kg+Cd 50 mg/kg处理外,其余处理组株高、地径净生长量和总生物量均未受明显影响.复合胁迫下试验组叶绿素质量比下降, MDA摩尔质量浓度和可溶性蛋白质量比上升, SOD活性前期升高后期趋于稳定.秋枫对Pb和Cd的富集表现为根部多于地上部,且Pb和Cd间具有协同效应.秋枫对Cd的转移能力强于Pb,土壤Pb质量比较高时利于Cd向地上部转移.  相似文献   

20.
铅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pH、有机质、离子强度和铅离子(Pb2+)浓度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吸附和解吸Pb2+特性的影响,揭示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吸附和解吸Pb2+的规律,为三峡库区铅污染的风险评价与预测、污染治理与土地资源利用提供基础资料.选取消落带主要土壤类型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及恒温振荡平衡法,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Pb2+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实验结果显示,1)pH极显著地影响Pb2+的土壤吸附量(p<0.01),吸附等温线符合Henry型,最大土壤吸附量为9.720 3 mg·g-1;随着pH升高,土壤解吸量总体呈下降趋势,pH=4时土壤解吸量达最高点0.543 7 mg·g-1.2)去除土壤有机质,土壤Pb2+的吸附量和解吸量都上升,土壤吸附量上升46.04 %,土壤解吸量上升为17.21 %.3)离子强度极显著地影响Pb2+的土壤吸附量和解吸量(p<0.01),吸附等温线符合Henry型,最大土壤吸附量为10.049 0mg·g-1;随着离子强度增加,土壤解吸量从0.031 94 mg·g-1增加到最高点0.972 6 mg·g-1而趋于稳定.4)Pb2+浓度极显著地影响土壤吸附量和解吸量(p<0.01),加入Pb2+浓度的增加,土壤吸附量逐渐增加到最高点2.566 8 mg·g-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土壤解吸量逐渐增加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最大解吸量为0.948 4 mg·g-1.研究表明上述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Pb2+的土壤吸附量和解吸量,从最大土壤吸附量和解吸量来看,影响Pb2+土壤吸附量的顺序是:离子强度>pH>有机质>Pb2+浓度,影响Pb2+土壤解吸量的顺序是:pH pH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