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洁净煤技术是指煤炭从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生产、加工、转化、燃烧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煤炭的洁净生产技术、煤炭的洁净加工技术、煤炭的高效洁净转化技术、煤的高效洁净燃烧与发电技术和燃煤污染排放治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燃煤发电在我国仍是能源的主要获取方式。煤炭的燃烧带来的NO_x气体污染问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对NO_x气体排放的快速和准确地在线监测能够及时地提醒运行人员,便于他们实时控制脱硫和脱硝设备,使NO_x的排放浓度降到最低。该文分别对近年来国内外燃煤烟气NO_x在线监测化学技术和光学技术两类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提出了适合于我国能源格局的燃煤烟气氮氧化物在线监测技术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广东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容量燃煤锅炉安全节能减排综合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内容及创新点:1.从煤中氮的析出和控制的机理研究出发,寻找最佳的燃料氮控制方法。2.设计了适合于大容量燃煤锅炉的低NOx燃烧系统:  相似文献   

4.
根据自行设计的模拟燃烧-稀释通道采样系统,选用河南、山西、陕西和武汉不同煤种模拟民用燃煤的不同燃烧状态,采集了2种烟煤、2种无烟煤、2种蜂窝煤和1种型煤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将不同煤种燃烧排放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明烧时不同煤种燃烧排放颗粒物差异明显,烟煤燃烧PM_(10)排放因子明显高于无烟煤和蜂窝煤;燃煤PM_(10)排放因子与燃煤挥发分含量相关。不同煤种燃烧时气体污染物排放因子与煤的形态无明显关联,SO_2排放与燃煤硫含量正相关。不同燃烧状态对燃煤气体污染物排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0种发电技术的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的洁净化度的研究,分析和预测了中国2030年和2050年煤炭利用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给出了评价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程度的洁净化度的概念并作出了相应的定量判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电技术采用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技术后,洁净化度比不采用CCS的大,其中多联产、超超临界发电的综合洁净化度较大;随着煤炭高效洁净化技术路线的实施和大规模利用,总体洁净化度提高,特别是2050年,在能源消费总量增加、煤炭总量略有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全国50%的燃煤发电机组采用CCS技术,煤炭利用总洁净化度将从2030年的61%增加到71%。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范围内针对不同种类的汞在煤炭燃烧的各个阶段都研究了相应的控制汞排放的技术与方法.燃煤汞污染控制技术的主要思路应结合燃煤利用的过程,技术突破的主要方向是燃烧前除汞、燃烧中控制和燃烧后脱汞,燃烧后脱汞的方法主要分为烟气污染控制工艺协同控制的方法和吸附剂注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燃煤引发的资源及环境问题是个世界性难题。燃煤污染包括气、水、声、渣四类,组成成分包括烟尘、SOX、CO2、NOX等,这些污染物会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造成巨大损害。燃煤发电是造成燃煤污染产生的主要产业,合理的管控燃煤电力企业污染物排放,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依据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燃煤发电污染物控制体系得到了长足发展,燃煤电厂的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推行一系列严格的排放标准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进行控制,越来越多的燃煤电厂参与到"超低排放"改造中来,目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机组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各有特点。该文通过整理现有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及改造效果,分析目前常用的脱硫、脱硝及除尘"超低排放"改造手段,以及"超低排放"改造的费用情况,提出了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吴载群 《科技资讯》2008,(30):74-74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是电厂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的主要手段。本文以黄埔发电厂6号锅炉燃烧系统改造为例,介绍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张林 《科技信息》2012,(12):370-371
本文介绍了燃料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原理及控制技术,并以广州发电厂为例,详细阐述了低氮燃烧+SCR技术在220T/H燃煤锅炉上的工程应用以及双尺度燃烧技术要点。分析了应用低氮燃烧+SCR脱硝技术来减少NOx排放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特点,为同类锅炉提供了借鉴,该方法适合对NOx排放标准严格的地区锅炉的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11.
以煤为主要发电用燃料的电厂占据了全国发电厂的70%以上,燃煤锅炉产生的氮氧化物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NOx排放的要求也日趋严格,燃煤锅炉如何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也是当前燃煤电厂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结合北京热电分公司4台燃煤锅炉空气分级燃烧、SNCR、SCR改造后的效果,阐述了降低NOx的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容量燃煤电站锅炉水溶性离子排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控制大气污染,研究了大容量燃煤锅炉对大气环境中水溶性离子排放特性。以采用四角切圆和旋流对冲燃烧方式的大容量电站燃煤锅炉各一台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集锅炉产生的可吸入颗粒物,对其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旋流对冲燃烧方式的锅炉排放的水溶性离子浓度均高于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的锅炉。采用这两种燃烧方式的电站锅炉排放的水溶性离子均为细模态占优状态,其中旋流对冲燃烧方式排放的水溶性离子在细模态上所占份额最高可达82%。C a2 和SO42-是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对旋流燃烧锅炉,分别占水溶性离子质量总和的38%和30%;对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分别占水溶性离子质量总和的49%和35%。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下,工业生产与城市化建设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随之产生的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问题也日益突出。有研究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中SO2的排放总量已接近2000万t,NOX排放总量更是早已超出2000万t,并且其排放量呈现不断增长变化趋势,按照当前国内的工业生产与污染排放发展趋势,以NOX排放量为例,将很快突破3500万t,所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影响十分严重。针对这一情况,加强工业生产中锅炉燃烧的烟气污染排放治理,加大对SO2、NOX等污染气体排放量的控制,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该文将对低氮燃烧、SCR技术在燃煤锅炉烟气脱硝中的联合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铮 《科技信息》2011,(24):I0403-I0405
随着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燃煤发电厂需要一种更先进的模式来指导生产—燃煤电厂清洁生产模式。本文在清洁生产理论的指导下,总结了燃煤电厂清洁生产的特点。其中,清洁煤发电技术在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讨论了多种清洁煤发电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及其技术特点,这些技术包括有煤炭选洗加工、先进燃烧器、加脱硫脱硝装置(SPB+FGD)的超临界机组、流化床燃烧技术和多联产技术、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根据以上内容,从电厂本身出发提出了火力发电厂的清洁生产模式,并给出了具体事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燃煤SO2污染问题,分析了控制燃煤排放的各种途径,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6.
煤为非清洁能源,燃煤火力发电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其带来的环境影响不可低估.以华能岳阳电厂三期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燃煤燃烧、污染物去除、废气高空排放工艺流程分析以及运用列举法和大气扩散数学模式对燃煤焚烧发电厂的污染影响与控制进行了探究,提出了燃煤电力工程空气污染防治对策和建议,为大型燃煤电厂空气污染与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大龙 《科技资讯》2012,(29):119-120
燃煤电厂的汞污染问题成为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继SO2、NOx之后的又一重大热点问题。本文针对新形势下我国燃煤电厂如何最大化的利用现有设施和设备,以高效、经济的技术手段最大程度的满足新版标准中对汞排放的要求,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本文分析了国际上对汞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政策发展历史和趋势,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最适宜在我国电力行业应用的汞排放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US-固体燃煤添加剂对煤的燃烧特性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 AES) 分析测试技术, 对US- 固体燃煤添加剂的触媒与载体的化学组成、矿物成分和相态分布特征、及其助燃消烟和固硫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US- 固体燃煤添加剂同时具有氧化助燃、催化燃烧和固硫催化3 种功能, 可以明显改善煤的燃烧特性, 节能降耗和消烟除尘效果显著, 并可以明显降低燃煤烟气中的SO2 的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煤燃烧过程中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对大气造成的污染情况,讨论了煤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机理,简要介绍了目前燃煤过程中NOx排放的控制技术,指出了燃煤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燃煤对大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和很多国家相继开展了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世纪,我国电力工业洁净煤技术推广应用的重点:一是环保方面,进一步控制粉尘、SO2、NOx的排放;二是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建立示范性工程项目.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推进国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