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面对日益严格的燃煤机组脱硫排放标准,如何保证电厂脱硫系统稳定达标排放,和成功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是目前燃煤机组脱硫排放技术研究的重点。本文从脱硫添加剂和塔内传质效果分析了燃煤机组脱硫技术的几个关键性能影响指标对于脱硫系统效率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站超低排放烟气颗粒物排放测试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5台应用超低排放技术的燃煤电站机组,对其除尘单元的烟尘深度脱除能力及湿法脱硫单元的协同除尘能力进行现场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燃煤电站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可显著降低烟尘排放水平.采用低低温电除尘、电袋复合、旋转电极及高频电源等技术对除尘单元进行超低排放改造,除尘设备出口烟尘浓度为10.89~22.94 mg/m3,除尘效率均在99.86%以上,且工况变化时脱除效率稳定.应用托盘、单塔双循环、双塔双循环等技术对湿法脱硫系统进行超低排放改造,测试期间WFGD系统出口烟尘排放浓度分别为2.09,10.48,20.40 mg/m3,WFGD系统协同除尘效率分别为87.18%,85.52%,79.80%.相比改造前烟尘协同脱除能力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双塔双循环WFGD系统对细颗粒的脱除能力显著高于单塔系统.  相似文献   

3.
 山西鲁能河曲发电公司完成了2×600 MW燃煤机组布袋除尘器改造为低低温电除尘器,实现了超低排放,通过协同优化三相电源低低温电除尘器和湿法脱硫同步实现SO2和颗粒物的超低排放,针对本燃煤机组工况特点以及原布袋除尘器本体大小,通过对电除尘器本体选型、流场优化、三相电源等关键技术的工程应用,完成布袋除尘器改造电除尘器。结果表明:在电除尘器比集尘面积为83.5 m2/(m3·s)、入口烟尘质量浓度为35.8 g/m3的条件下,电除尘器出口烟尘排放总质量浓度在9.93~14.69 mg/m3,其中PM2.5排放质量浓度不高于1.58 mg/m3。三相电源低低温电除尘集成湿法脱硫可满足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国内空气污染问题仍较为严重,与当下煤为主体的能源体系现状息息相关。燃煤电厂具有煤耗量巨大、污染物排放总量高的特点,应作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的主要管理对象。该文针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具体要求、改造要点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推广超低排放的对策建议,力求促进绿色煤电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类在开发利用能源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超越了环境自身的承载能力,使生态环境越发恶化。火电厂燃煤锅炉在发电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之后,全国各地的燃煤电厂广泛开展建设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笔者经过多个项目的设计经验总结,通过本文简要介绍在超低改造项目中热控专业设计中的主要改造内容,设计中的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火电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的背景下,适当提高烟气温度,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实现超低排放的重要措施。本文对目前主要的低负荷脱硝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并简要分析了其优缺点。烟气旁路、省煤器分级、给水旁路和零号高加等改造技术均能有效提升电厂低负荷工况下的脱硝效率。其中,零号高加技术可提升机组效率,达到节能和环保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国家超低排放环保政策的相继出台,对火力发电厂环保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增大的环保压力,华电章丘发电有限公司不等不靠,率先提出"不环保不发电、不安全不生产,环保资金优先投入、人员优先配置、设备优先治理"的"四不三优先"发展理念,主动推行超低排放试点改造,利用3年多时间,投资6.2亿元,先后对全部机组进行超低排放改造。在环保技改项目管理过程中探索管理模式,总结一套适合章丘特色的管理经验,将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在此期间未发生安全、质量问题,所有项目都按期完成。  相似文献   

8.
正我是高翔,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的第一完成人。这次能够获得这个荣誉,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团队工作的认可,我感到很荣幸,也很振奋。我们这项成果的诞生,是在国家、浙江省、相关部委和学校支持下,浙江大学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团队长期合作与耕耘的结果,更是得到了学术前辈和同行、行业和合作伙伴的关心和支持。是需求也是责任  相似文献   

9.
电除尘器因具有除尘效率高、适应范围广、运行费用低、可靠性高、使用方便且无二次污染等独特优点,在燃煤机组中是应用最广的除尘设备。目前,国家已经出台更为严格的粉尘排放标准,这给电除尘器技术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该文分析了电除尘器存在的问题,然后探究了电除尘器改造主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了基于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的超低烟气监测方法。选用200~230nm波段的吸收光谱,采用多次反射池技术,降低了SO_2、NO的监测下限,同时在光谱拟合中加入了NH_3、NO_2、H_2S的吸收结构,避免了这3种气体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系统的零漂与量漂均小于±2%F.S./7d,在燃煤电厂现场测试中,与参比仪器的相关系数为0.96,该系统对烟气中的其他组分(如烟尘、水汽等)具有很好的背景干扰校正能力,为燃煤电厂SO_2、NO气体的超低排放提供了稳定连续、准确的监测手段,从而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国内某大型火力发电厂燃煤锅炉节油技术的应用及改造情况,分析各自原理及特点,进行技术及经济性分析比较,为同类型机组节油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广东省粤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锅炉采用微油冷炉点火和超低负荷稳燃技术后的使用情况和节能效果。#1炉机组大修启动过程中使用微油冷炉技术,在机组开停机及调峰时节能效果明显。该技术在广东省粤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取得成功,为电厂燃用劣质无烟煤进行微油燃烧器改造和超低负荷稳燃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明智 《广东科技》2010,19(14):120-121
通过介绍已在200MW机组锅炉上广泛应用的低氮氧化物排放燃烧调整技术,综合分析现有200MW机组低NOx改造实例,从运行调整角度对某厂200MW机组低氮排放分改造和不改造两种情况进行了定性探讨。  相似文献   

14.
某2×600 MW超临界机组锅炉原采用引风机和脱硫增压风机串联布置的方式,运行电耗偏高,为了降低风机能耗,并适应综合节能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的需要,对引风机与增压风机进行合并改造。实行引增合一改造后,引增合一风机全年平均厂用电率较之前可降低0.33%,每年可降低运行成本294万元。  相似文献   

15.
徐绍刚 《科技资讯》2013,(17):133-133,135
随着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原有燃煤火电厂锅炉运行状态和电煤市场供应发生变化,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提出新的要求,许多燃煤电厂现有锅炉NOx排放浓度不能满足新标准的限值。为了实现新排放标准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燃煤电厂烟气治理设施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电除尘和烟气脱硝升级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火电厂现有的工艺、布置及设备的综合分析,并考虑到投资、能耗、维护费用、技术的可靠性、改造周期、改造措施以及设备检修维护等方面因素,对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提出了以下措施:除尘体系改造选择高效除尘除雾技术;脱硫系统改造采用增加高效脱硫装置的方案;脱硝系统改造采用更换催化剂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正煤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结构中占很大的比例,影响着国民经济和国家战略发展。现今全世界共同面临着由燃烧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难题。开发"洁净煤"技术可以提升燃煤机组效率,高效脱除燃煤机组排放污染物,并将相关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形成循环经济效益。中国是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消费的大国,煤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燃煤烟气污染物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大污染源,因此对烟气合理有效的净化处理已成为能源与环保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大,重点区域消费强度高,细颗粒物(PM2.5)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影响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全国耗煤总量中约50%为燃煤电厂耗煤,提升燃煤污染减排效能、实现燃煤电站低成本超低排放是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作支撑方案》的重要途径。为此,2016年科技部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专门设立了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输煤系统的粉尘产生机理,输煤皮带机除尘器改造的技术要点。经对多家燃煤电厂的考察,结合本单位现场改造实际,研究分析了输煤皮带机除尘器改造经验,总结提炼出了"动压回收理论",并依据该理论设计了输煤皮带机除尘系统,安装了除尘器、导料槽,加装了均压装置、侧密封板等部件,使改造后室内粉尘及大气排放含尘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20.
燃煤锅炉是温室气体CO_2及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加强对燃煤锅炉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CO_2的减排和大气品质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对近期燃煤电站锅炉和燃煤电站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议,这些方法和技术包括推行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利用大型超临界压力燃煤发电机组、采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研发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CO_2捕集技术、改造燃煤工业锅炉、采用先进排烟净化设备等,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