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将文本泛化,认为"文本就是一切,文本之外别无他物".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不仅混杂各种文学体裁,拆除文学的"内部边界",而且试图抹杀文学与非文学的区别,打破文学的"外部边界".从而构成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共同特征,如意义的不确定性、内容的荒诞性、形式上的非连续性、文本结构的无序性和混沌性、文本自我反映的操作性以及语言高度实验化等,而这些都是通过采用戏仿、拼贴、大众化和互文性等后现代主义文本策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包括以反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小说相比,现代小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内倾性、隐喻性和实验性的基本艺术特征,极力追求一种与现实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以便表现出世界的荒诞和人生虚无。  相似文献   

4.
元小说尤其是黑色幽默元小说,通过运用"作者出面"等叙事策略,颠覆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传统,充分揭示了文学的虚构本质。这虽然是富有实验创新精神的作家们为延续文学鲜活生命力的自觉努力,但是因为其对叙事成规的过度破坏,也使得多数元小说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对其叙事策略的研究,既有利于对后现代文学的理解,也有益于探索未来小说创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安野 《科技信息》2012,(20):204-204
上个世纪末,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传播到中国,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使了中国当代新写实小说的诞生。新写实小说继承并发展了传统现实文学的创作风格,通过写实的风格,真实的反映了当代人们生活的种种境遇。对现实的批判是新写实小说的一个主要特征,揭露了当代社会平民生活的真实状况,揭露了平民百姓对特权的仇视与羡慕,在政治生活中,当代的"官本位"思想对知识分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侵蚀。本文从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点、悲剧意识、价值批判等方面浅析当代文学中的新写实小说。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末,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为中国小说观念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最佳载体。1902年,梁启超创办了《新小说》杂志,并通过《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把小说视为"文学之最上乘"。《新小说》颠覆了历史上鄙视小说的陈腐观念,由它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很快在文坛上发生影响,并迅速生成一场声势浩大的小说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7.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公认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洛丽塔>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讲述了40多岁"老男人"亨伯特迷恋上12岁"小仙女"洛丽塔的故事.不少人视其为淫秽小说,事实上<洛丽塔>是一部严肃作品,与淫秽、爱情等内容无关,它的文学价值在于真假共存的叙述结构和亦真亦幻的小说世界,通过暴露虚构,<洛丽塔>成为元小说.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美国现实主义崛起并迅速发展壮大,乃成其民族文学之高潮;20世纪初至30年代,诸多文艺思潮和批判现实主义进一步丰富了美国文学,遂再成其文学之高峰;逮至二战后,美国文学沿多元化方向发展,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虽成其主流,但现实主义却一直如影随形,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迎来了现实主义之轮回与回归,即新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它反映了"后现代之后"的现实主义在当代美国小说创作中的新发展,揭示了当下人类真实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9.
以破坏、消解和颠覆为根本任务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否定和超越。本文论述了后现代文学的产生根源,后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并结合作品从作者,叙述和语言的审美角度分析了后现代文学作品对作者,传统叙事及文本中心意义的消解与颠覆。  相似文献   

10.
从传统小说到现代派小说--英美小说观念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是英美文学传统中的重要部分。可以大致将英美小说划为三个发展阶段,即19世纪的传统小说,现代派小说与后现代派小说。本文从五个方面(对“真实”的理解、与读者的关系、人物形象、叙述者与叙述视角和时空框架)分析传统小说同现代派小说的差异,从而论述了英美小说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小说中的"突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出”是文体学中重要的概念,是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文体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突出”语言特征的研究和描述。“突出”存在于一切文学作品当中,但它在不同体裁、不同流派的作品中的表现和作用是不同的。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突出”与小说的关系,以及“突出”在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类小说中的表现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21年《小说月报》以全新的内容和形式向旧文学宣战,它像一道巨大的分水岭将文学的"新"与"旧"截然分开。但是在中外文化碰撞交汇下,新文学创作者不能立刻摒弃旧有的文学观念,并因概念不清而对小说文体产生认识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在他的笔下,人与人的“隔膜”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其包括先驱者与群众之间。先驱者之间,民众之间,男女两性之间的隔膜。鲁迅小说不仅从历史、现实以及人们的心理上探寻了造成隔膜的复杂原因.而且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展望了消除隔膜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小说精神”是米兰.昆德拉基于当下特定社会语境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它意味着小说对现实进行批判和质疑,对人的价值进行肯定和救赎,对存在进行追问和探索。保持“小说精神”,不仅有利于艺术的多样化,也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杜贵晨学术新作《传统文化与古典小说》详尽考辨,探讨古代小说的某些规律,把理论思辨与直觉感悟相会通,力求构建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在多方面均给读者带来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小说对革命宏大话语的消解是立足于解构历史总体性基础上的。它对传统革命话语的解构表现在小说中的革命主体的置换,文本对宏大革命话语意义的消解和对历史循环论及历史偶然性的强调,其在革命叙事的视角设置与传统的革命叙事不同等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信实如史写作方式,而且置换了革命的主体与母题。革命本身所蕴含的阶级性、人民性、历史动力性、民族国家的现代性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消解。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私小说的特征和事实性出发,重点探讨私小说的虚构性问题。私小说中的虚构性表现为作家.对自己身边事实材料所进行的歪曲和艺术加工,也表现为作家现实处理和艺术处理的矛盾。读者应把私小说中的虚构看成一种艺术技巧。把私小说当作一种普通的小说作品而不是作家的自传来阅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市井小说创作潮流,以描写特定地域的市井文化为主要特色,是市民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市井小说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深层,有着真正的民族风味,为中国当代市民文学的回归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市井小说作家结构题材和提升主题的依据与出发点主要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文化观,没有真正把握住当代都市改革开放的灵魂与脉搏.  相似文献   

19.
新型点磨削砂轮磨削表面/亚表面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于传统外圆磨削,点磨削加工砂轮轴线与工件轴线不平行,而是存在倾斜角α.设计了一种带有粗磨区倾角θ的新型点磨削砂轮,这种砂轮具有磨除率大、磨削表面粗糙度小等优点.由于α和θ的存在,改变了砂轮-工件接触区的几何关系,磨削表面/亚表面质量也随之发生变化.采用制备的新型砂轮,磨削材料为QT700的工件,检测工件表面/亚表面的金相组织、加工硬化和残余应力.分析α,θ以及磨削参数对表面/亚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给出获得最优表面/亚表面质量的工艺参数,可知新型点磨削砂轮能够提高工件表面/亚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小说《儒林外史》一直被看作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本文认为,单纯地把该书看成一部讽刺小说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不尽符合作者吴敬梓的原意和小说的实际。细察该书,“善善恶恶”应是吴敬梓的创作意图之所在,作品中既有不少讽刺、批判的内容,也有大量肯定、赞颂的内容,仅仅把注在前者而忽略后者甚至是不适当地夸大前者,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