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务派遣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动者。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属劳动法律关系;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属特殊民事合同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我国著作权法在区分一般职务作品和特殊职务作品的基础上分别予以规定。但在劳务派遣的情形下,由于其三方主体间的特殊关系,如果严格遵循著作权法中关于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分配的规定,就会在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产生争议。如何解决这种冲突。使劳务派遣中职务作品的归属得以明晰,可以在明确三方主体间法律关系性质的基础上对现行著作权法做出相应的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对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及被派遣劳动者三方的利弊,在探讨这种用工形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劳务派遣的特点入手,结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企业防范劳务派遣用工风险的可行性建议,以实现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务派遣快速发展,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前,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三者之间关系经常混淆不清,因劳务派遣而发生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层出不穷,由于我国在此方面立法和理论的相对滞后,如何确认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就成为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处理纠纷的难点。本文试图结合劳动合同法,阐述劳务派遣中三方法律关系,明晰雇主责任,以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并将该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用工形式。新制定的《劳动合同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劳务派遣的存在,劳务派遣丰富了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形式,推动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李萌 《科技咨询导报》2010,(15):238-238
劳务派遣是我国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劳务派遣的特征和涉及的法律关系,由于在实践中存在劳务派遣无序发展的状况,因此进一步加大对劳务派遣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法律制度还不成熟。应当提高劳务派遣公司设立条件,实行行政许可的准入制度,应严格限定劳务派遣适用的范围,避免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不利于对劳动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劳务派遣已成为我国企业中最常见的用工形式。本文对劳务派遣成为国有企业常见用工形式的原因及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初步提出了国有企业在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下如何有效规避各类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目前在我国成为众多用工单位规避雇主责任的出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相关立法价值取向不明,法律规制不完备。劳务派遣立法应当倾向于对劳动者的人格尊严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在劳动力市场上坚持规范的双方性的劳动关系,将劳务派遣限定为辅助性、非主流就业方式的一种,应用于临时性岗位。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调研分析大连港集装箱码头劳务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核心岗位实行派遣制转为正式员工、非核心岗位实施单项业务外包和整体业务外包的劳务派遣用工改进模式.通过跟踪调查,改进模式实施效果良好,劳务工稳定性增强,企业用工效率和员工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对被派遣劳动者和与其相关的"合同工、临时工、劳务工"等用工形式进行阐述,简述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现状和立法保护概况;在分析"单雇主"和"双雇主"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共同雇主"的立法模式更有利于保护被派遣劳动者权益;针对我国目前的立法现实,提出了劳务派遣应坚持从严到宽的原则、禁止逆向劳务派遣、明确劳务派遣工转化合同工的条件、实行劳务派遣审核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增设非法劳务派遣刑法罪名等法律建议,以完善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的用工制度在中国产生将近三十余年,以其灵活的用工形式和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以及劳动效率的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用工形式。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保持劳务派遣繁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高校劳务派遣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新型用工形式,由于该制度合经济性,备受公司企业青睐。随着高等学校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入,高校开始引入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利弊互见,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权益时有侵犯,《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范。高校劳务派遣亦应在《劳动合同法》规范下运行,尽管高校用人制度有其自身特点。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涵义、特征及其利弊进行分析,结合高校劳务派遣实际予以阐述,最后提出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劳动用工环境的不断变化,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同时对于劳务派遣用工中风险控制也越来越关键。基于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劳务派遣用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规避劳务派遣的用工风险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好每门课程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六是正确处理好标准化教学与差异化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派遣作为一种有效节约人工成本的弹性化用工方式,已经越来越普遍地被企业采用,成为企业人力资源营运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劳务派遣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劳务派遣的认识,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浅析企业用工总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琳 《广东科技》2010,19(16):18-19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拥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又需要合理控制经营成本;既要落实业务目标,又应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本文从企业用工总量管理存在的突出矛盾入手,阐述了定岗定编与用工总量管理的关系,分析了人力资源部门应如何统筹好企业发展与用工规模,用工规模与人工成本以及用工规模与人均劳效的关系。通过科学管理用工总量,实现企业"人、岗、事"合理匹配,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最终促进企业的和谐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于2008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在这部新的劳动合同法中,其调整的用工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及非全日制用工。其中有关非全日制用工的问题规定在该法的第五章第三节。这对规范当前用人单位的非全日制用工行为,保护非全日制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非全日制用工的相关规定仅仅只有五条,所以劳社部[2003]12号《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是当前主要依据的法规。本文试通过对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相关问题的探讨为中国劳动立法的进步与完善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屡屡发生的安全事故以及重大工程质量问题,有学者认为,我国建筑业之所以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根本原因不在于实施方案,而是劳务人员组织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本论述主要探讨了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项目劳务用工模式,包括劳务内部承包模式、劳务外包模式、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和固定用工模式,对几种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最后以某公司为实例,说明了组建劳务分包公司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