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近几年来,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最近在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支持下,中国野生动  相似文献   

2.
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互相尊重、相互关爱。如果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也就是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将是我们人类自己。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野生动物和人类一样,是共同家园—地球上的重要生物成员。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才能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这不仅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回首人类走过的历程,我们看到,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在不断地遭受破坏…  相似文献   

3.
远涉 《科技潮》2002,(11):48-48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食用、经营野生动物现象有所发展,一些地方滥食野生动物正在成为一种风气。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的情况比较普遍并难以遏制,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18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美国野生救援协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05年全国食用野生动物状况调查”结果。此项调查结果表明,公众食用野生动物的比例有所下降,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有很大提高。政府部门正积极采取措施,制止滥食野生动物现象的蔓延,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次调查是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野生救援协会(W ild A id)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月在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进行的,是继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1999年“全国食用野生动物调查”后进行的第二次调查,主要是对比非典型性肺炎和禽流感发生后,全国…  相似文献   

5.
正野生动物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与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构成精彩缤纷的和谐世界。由于复杂多样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携带病原体的风险大大增加。近日,肆虐的新冠病毒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空前威胁,人类重新审视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是防范食源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必然选择。林业部门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力量,在依法保护野生动物、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尤溪县林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自1988年11月8日颁布、1989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运作了近10个春秋。它的颁布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侵占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乱捕滥猎、倒卖走私、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势头,保护、改善、拯救了相当一部分野生动物栖息地和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物种,提高了人们的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为进一步加快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制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一10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法制建设工作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方针和要求,在  相似文献   

7.
生物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活的物质基础。本文探讨了人类活动对生物资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指出人类的许多经济和社会活动已对生物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如毁林开荒、乱捕滥猎、盲目引种、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等。只有尽快采取措施,制定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教育,积极保护环境和生物资源,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合谐统一、健康持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8.
以野生动物为病源的SARS的暴发和流行,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野生动物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尤其是近30年来新出现的各种传染病的自然宿主几乎都是野生动物,新的野生动物传染病的出现。迫切地要求我们如何避免和对待这种疾病的再度发生,如何处理人与野生动物之问的关系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人类应该认识自身的位置,尊重自然和其它生物。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措施,保障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安全接触.人类要懂得,只要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健康,才能真正维护人类自身的继康.  相似文献   

9.
在本届科技活动周中,深圳野生动物园动物学科普馆再次免费开放。馆内举办了大型野生动物标本科普展,近百个品种600多件兽类、鸟类、昆虫类动物标本,吸引了许多少年儿童的眼球。梅花鹿、金钱豹、红腹锦鸡等珍贵实物标本栩栩如生,配以有趣的相关知识介绍,让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深圳野生动物园作为我市惟一的动物园,又是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对深圳青少年在动物学科普知识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物标本不仅帮助市民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而且让大家摈弃滥捕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倡导爱护野生动物的科学风尚,实现人…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62年9月14日,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二十多年来,全国许多地区乱捕滥猎的现象有所好转.可是也有不少地方,特别是地广人稀的地区.偷猎者无视政府法令,猎杀珍稀野生动物的事件屡有发生,野生动物资源遭到破坏.现在既经正式立法程序,公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主管部门便有法可依,以法律保证来做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作者曾于1988年4月,应邀参加《野生动物法(草案)》专家论证会议.当时与会专家对《草案》的具体条文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对其科学性、严密性、紧迫性、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充分的论证,以避免今后违法者会有空子可钻.在仔细论证的过程中,自己也受到很多教益.只有在立法时具体条文能适合我国国情现状和一般群众的认识水平,对违法者的量刑治罪才能做到合乎情理和宽严适度.通过立法程序产生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一经公布,执法时就应当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也就是说,立法时要合情合理,公布后便"法大于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做到法不容情.即虽自己的父兄子弟,亲朋故旧,乱捕滥猎触犯了法律,执法  相似文献   

11.
记者手记: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救治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重要工作。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和谐生态环境,是建设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程度正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环境保护意识及文明水准的重要标志。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人与水生野生动物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相似文献   

12.
《东莞科技》2003,(5):14-14
虽然非典病因是否祸起野味,还有待科学考证,但专家特别提醒,野生动物身上携带各种有害病菌,滥吃野味有可能吃出怪病来。  相似文献   

13.
西北濒危动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西北地区野生濒危动物的种类、分布、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从野生动物栖息地减少、人类的经济活动、保护区管理环节薄弱等方面分析了西北野生动物的濒危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生动物同人类一样是地球的主人。最早的动物出现在6亿多年前,并以其纷繁的特征和多样的种类适应了森林、草原、海洋、荒漠、极地等各种生境,占据了地球的各个角落。最早的人类出现在200~300多万年前,早期的人类与其它野生动物一样面临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以茹毛饮血、采食野果的方式在与自然抗争中而存活下来,  相似文献   

15.
素有"小江南"之称的甘肃省陇南地区,生息繁衍着为数众多的野生动物.这里有云豹、金钱豹、熊、麝、鹿、斑羚、红腹角雉、红腹锦鸡、金雕、苍鹰……,而国家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蓝马鸡,更是这里的珍禽.但是由于近年来自然环境质量的下降,再加上人为的乱捕滥猎,极大地威胁着野生动物的生存.个别村民甚至私自在林区拣拾蓝马鸡的卵,对蓝马鸡的自然增殖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一) 野生动物是指生存在天然状态下或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的,虽然已经短期驯养,但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野生动物不仅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它们栖息在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环境之中,是有生命的自然资源。野生动物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有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人都认为,应该把部分原始栖息地留给野生动物,让其在天然的环境里繁衍,与人类共同生息;可是人们也许从来没有想到,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在使地球上其他生物加速的灭绝;请不要忘记这样一个绝对的事实,一旦地球上只剩下人类,那么人类社会的末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民间特别是南方地区嗜吃野生动物的不良习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准备于今年秋季,也就是相当一部分人又要利用野生动物而大补特补之际,组织有关的专家和部分报刊、电视台的记者,对吃野生动物的现象进行一次深入调查。同时,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和资源情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已不满足于鸡、鸭、鱼、肉,饮食消费越来越讲究,吃奇、吃异成为时尚。但是如果仅从人类健康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吃野生动物有  相似文献   

19.
在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因为一些大型野生动物攻击人类、偷袭牲畜、踩损庄稼,不仅影响了临近地区居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更时常引发枪杀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20.
鱼的气味     
正鱼一旦脱水死亡后,极易遭细菌作用,快速分解,产生三甲胺和哌啶。三甲胺是气体,易溶于水;哌啶是液态,有氨臭味。所以许多人一提到鱼,就会联想到腥臭。比起狗、狼等动物,人类的嗅觉不算太好,但也差强人意,能够辨识一万种以上气味。野生动物进食前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嗅嗅食物。许多含蛋白质的东西经由细菌分解后,产生硫、氮等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