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分析无性系对比林蒙古栎生长性状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蒙古栎两个种源间树高、胸径、冠幅和树皮厚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分别为209.99、57.08、98.65和83.02),种源1树高、胸径、冠幅和树皮厚均显著大于种源2;蒙古栎树高和胸径、侧枝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87 99和0.545 04),胸径和冠幅、侧枝生长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9 17和0.494 24),树皮厚和侧枝生长量呈显著正相关(r为0.480 54).蒙古栎树高、胸径、冠幅、树皮厚、侧枝当年生长量和叶面积无性系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分别为10.44、20.42、10.05、14.05、4.90和3.32);21号无性系树高最大,9号无性系胸径最大,14号无性系冠幅最大,21号无性系树皮最厚,19号无性系侧枝生长量最大,6号无性系叶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黄波椤无性系对比林研究黄波椤生长性状种内遗传变异规律.结果显示:黄波椤树高、地径、冠幅和连年生长量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雄性树皮厚度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黑龙江种源株高、地径和冠幅均显著高于临江种源.黑龙江种源内无性系间树高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临江种源内雌性树高和冠幅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雄性树高、地径和冠幅无性系间差异均不显著.黄波椤无性系测定林各生长性状种源间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为95.77%,种源内无性系间的贡献为4.23%,表明黄波椤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大于个体间.  相似文献   

3.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生长性状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胸径、树高、冠幅、树高当年生长量等性状为指标,采用K-均值法对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种子园母树生长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龙坪、孟仁、土门岭、黑青山、帽儿山5个种源为优良种源.其中,龙坪种源的27,30,33,97,102,115,117,118,119,121,122,5,32,95,98,102,111,112,113,125号,孟仁种源的1,2,3,4,5,6,7,8,9,12,13,15,16,18,20号,土门岭种源的1,2,4,9,10,11号,黑青山种源的1,2,3,5,6,7,9,12,14,15,16,20号,帽儿山种源的3,4,6,9,10号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4.
蒙古栎无性系生长性状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临江林业局蒙古栎无性系对比林生长性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冠幅、树皮厚、侧枝连年生长量和叶面积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F分别为8.26、7.67、6.83、8.94、3.79和6.04).19、14和21号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生长较快,为速生优良无性系; 17、19、18和20号无性系树皮产量较高,为药用优良无性系; 15号无性系叶面积最大,为叶用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5.
落羽杉优良种源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6个不同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Rich)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分枝角度、分枝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等性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不同种源间的分枝角度和分枝数差异不显著,其中9号和6号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最高,16号种源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最小;(2)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落羽杉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冠幅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但这些指标与分枝角度和分枝数等因子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3)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以胸径最高,分枝角度和分枝数量最低;(4)多性状综合评定结果得出9号、6号、12号、13号和4号种源的综合评价值较低,为优良的种源,这些优良种源可作为我国相类似地区作用材、防护和园林观赏树种扩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班克松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北美引种的23个种源的班克松7 a生试验结果表明:班克松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冠幅、针叶长等性状表现出极明显的遗传分化,在吉林省中东部地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抗寒性;选择出19,16,10号为吉林省中东部地区引种造林的优良种源,其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26.93%,24.67%和27.08%,生长量分别超出吉林省大面积推广造林的09号(美国密执安州)种源的28.43%、14.21%和17.78%,33.3%、27.96%和20.43%,62.5%、38.89%和30.56%.通过多性状的PCA分析,将供试的23个班克松种源的原产地划分成4个种源区,其中Ⅰ号种源区(北美五大湖区)为吉林省引种优良种源区.对优良种源区的优良个体进行了木材物理性能测定.  相似文献   

7.
由吉林省临江林业局黄波椤嫁接种子园采集种子,分析黄波椤种子形态种内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黄波椤种子性状差异显著,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和千粒重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F分别为7.92**,222.93**,178.11**和7.02**);黑龙江种源无性系间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和千粒重差异均极显著(F分别为23.24**,16.03**,15.60**和6.98**),且结实量高于临江种源;结实量较高的无性系是黑龙江2,14,7,18,5,15,4,9和13号无性系;黄波椤种子形态性状和千粒重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揭示不同种源樟子松在帽儿山地区的生长差异性,选择出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采种、1982年育苗、1984年春造林到帽儿山地区的高峰、图强、卡伦山、红花尔基、罕达盖、金山、阿尔山等7个种源31年生樟子松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樟子松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年轮宽度及保存率等6个生长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选择优良种源。【结果】种源间胸径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材积和冠幅达到显著差异(P<0.05),树高没有显著差异(P>0.05); 区组间各性状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图强种源的年轮宽度最大(3.69 mm),保存率则最小(56.67%); 不同种源胸径、树高、材积、冠幅及年轮宽度与原产地地理气候因子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樟子松种源各性状地理变异模式不明显,而保存率与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0.05); 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图强种源综合指数得分最高(2.972)。【结论】31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生长性状不同种源之间存在差异,红花尔基、高峰种源生长较好; 图强种源表现最好,应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9.
谢巧银 《科技信息》2008,(4):315-316
对柳杉种源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早期生长较慢,在苗期和幼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生长量无明显差别,但随着林木的生长,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分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差较大,至中成林期,不同地理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经综合评判,选出适应性抗逆性强且生长量高的优良种源有四川洪雅、日本精英后、安徽灰州和福建柘荣共4个种源。在Ⅲ类立地和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的条件下,这些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年生长量分别可达0.4~0.6m、0.6~0.8cm和0.004~0.006m^3,适宜作为用材林树种在闽东沿海较高海拔山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黄波椤子代测定林研究黄波椤幼树生长性状变异.结果显示:黄波椤子代树高和地径生长量种源间、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生长性状变异分别来自群体间和个体间;临江种源2号家系(L1F2)树高最大,5号家系(L1F5)地径最大;树高与地径生长均呈"S"形曲线;利用树高和地径观测值建立各家系的生长模型,实测值与k值非常接近,表明Logistic方程可以拟合黄波椤幼树生长节律;黄波椤树高与地径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6 0),子代与亲代间生长性状弱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越南黄花梨幼林阶段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为筛选早期生长性状优良的越南黄花梨家系,以及越南黄花梨引种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年生的越南黄花梨10种源46个家系的早期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在分析生长性状遗传变异的基础上进行早期优良种源和家系的选择。【结果】越南黄花梨早期生长性状在种源、家系间达到显著以上差异,表型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0.81%~36.97%和4.20%~10.95%。各性状的种源重复力、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5±0.19)~(0.81±0.06),(0.27±0.16)~(0.59±0.09) 和(0.18±0.13)~(0.35±0.19)。运用综合指数选择,综合生长指标、叶型和冠幅性状选出早期优良种源2个,优良家系6个。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地径、叶色值、叶片叶绿素SPAD值以及冠幅的平均遗传增益为6.87%、6.54%、6.77%、2.62%、3.50%和9.43%。【结论】8号(兴安)种源不仅生长优良,而且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可作为越南黄花梨引种栽培的首选种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目前收集的濒危树种降香黄檀种源的生长和材性性状差异,为广东地区降香黄檀造林提供优良种源。【方法】 对广东省阳江市11年生降香黄檀种源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观测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和心材比率,在生长和材性性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并依据聚类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进行早期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 8个种源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材积和心材比率在种源间的差异最大。胸径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P < 0.01)水平,其余3个性状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 < 0.05)。降香黄檀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心材比率与胸径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 P < 0.01)。降香黄檀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种源地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影响,来自年降雨量较少、气温较低地区的降香黄檀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大,心材比率也较高。依据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将8个种源大致划分为具有明显地理格局的两类:一类为东部沿海种源,另一类为中西部山脉种源。 【结论】 降香黄檀的遗传分化与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均有一定的关系。初步挑选出生长快、材质优,心材比率高的白沙种源可作为适宜广东地区造林的降香黄檀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杈干对南方红豆杉树冠形态、生长和形质的影响,揭示杈干作用于树木生长、树冠形态的分级机制,分析树冠形态与生长和形质间关系的杈干效应,明确杈干木和未杈干木类型的树冠形态调控措施。【方法】在福建省明溪县南方红豆杉15年生人工林分中设置标准地,调查分析杈干木、未杈干木的树冠形态及生长、形质间差异,统计不同杈干木类型红豆杉胸径、树高、冠幅、冠形率、树冠率的分级分布,通径分析不同杈干木类型红豆杉树冠形态特征与生长形质间的关系。【结果】杈干显著抑制南方红豆杉的冠长、冠形率、树冠率,但对冠幅无显著性影响;杈干显著促进南方红豆杉地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枝下高以及生长形质总体表现,但对树干尖削度、圆满度无显著性影响。不同杈干木类型间胸径、树高、冠形率、树冠率的分级分布明显不同,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总体表现与树冠形态特征间关系也明显不同。【结论】杈干明显改变南方红豆杉胸径、树高、冠形率、树冠率的分级分布,杈干对胸径、树高、冠形率、树冠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高、低分级区间的分布比例来实现。杈干改变南方红豆杉胸径、单株材积、总体表现与树冠形态特征间关系,其相应的树冠形态调控措施不同。促进总体表现时...  相似文献   

14.
对用分维数表示的杨树冠层特征与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参试的28个杨树无性系4年生时的生长量存在显著的差异;用盒维数法表示的分维数(FD99)在无性系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而用双表面积法估算的树冠分维数(FDa、FDv)在无性系问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胸径与树高之间相关显著;而除用盒维数法表示的树冠分维数(FD99)与胸径生长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外,其他情况树冠分维数与生长相关均未达显著性水平,表明并非叶面积越大生长量越大;树冠分维数与胸径生长相关明显大于与树高生长的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落叶松优良无性系生长、干形与初植密度的关系,为落叶松无性系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落叶松良种的推广与应用。方法 以辽宁清原大孤家林场2006年营造的4个落叶松优良无性系3种初植密度(A.2.0 m×3.0 m;B.2.0 m×2.0 m;C.2.0 m×1.5 m)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基于连年测定的树高、胸径、冠幅、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等数据,分析遗传和密度效应对生长和干形特征的影响。结果 4个无性系的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受初植密度影响显著,随密度的减小而增大,13年生时各无性系在低密度A林分比高密度C林分的胸径、单株材积和冠幅分别提高16.4%、28.8%和19.0%;而蓄积量和高径比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蓄积量降低了29.3%。树高、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受初植密度的影响较小。生长特征受遗传效应影响显著,在不同密度下从大到小均为无性系2>无性系1>无性系3>无性系4,在密度A林分中无性系2的胸径、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和蓄积量分别比无性系4高出24.5%、21.2%、47.8%和42.8%。无性系间的生长和干形特征受密度影响不同,胸径、单株材积和高径比的分化均随着初植密度增大而加剧,而树高生长、树干通直度和圆满度在无性系间的差异较弱,无性系2在生长和干形变异上综合表现较为稳定。4个无性系在3种密度下抚育间伐起始期均不同,在密度A下无性系1、2、3、4的起始间伐期分别为7、9、11、11 a,在密度B下分别为7、9、9、11 a,在密度C下均为7 a。结论 遗传和密度效应对树木生长和干形均有显著影响,但交互作用不显著。生长比干形特征更易受到遗传和密度效应的影响,在树木生长前期遗传效应大于密度效应。遗传改良林分提早了抚育间伐期,需针对该林分制订相应的经营措施。4个无性系中无性系1和2属于速生型无性系,无性系3和4属于匀速型无性系,若培育大径材,无性系1和2适宜匹配A密度(2.0 m×3.0 m)营造人工林;若培育纸浆材,无性系2和4适宜匹配C密度(2.0 m×1.5 m)营造人工林,无性系3受造林密度影响较小,适宜匹配B密度(2.0 m×2.0 m)营造人工林。综合生长和干形特征来看,无性系2(日永8×长混4-14)由于其速生性和稳定性较好可在辽东山区大力推广造林,将能收获最大的林分蓄积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桉树无性系的遗传变异,筛选适合粤西地区速生丰产且抗风能力强的桉树优良无性系品系,为桉树多树种多品系营林选育良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雷州半岛开展21个桉树无性系生长对比试验,调查生长、形态及抗风等性状,对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并估算不同无性系各性状重复力、变异系数和性状间相关系数等遗传参数,最后采用选择指数法对参选无性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结果】生长、形态和抗风性状在桉树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冠幅、干形及分枝的无性系重复力均大于0.5,为中强度遗传,性状稳定性高; 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幅度为14.67%~51.06%,遗传变异系数为12.16%~44.53%,单株材积、枝下高、冠幅的变异系数较其他性状的大。参选桉树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以选择指数法综合各性状表现,选出整体表现优于对照华桉1号的28#、2#、JJ144 3个无性系。【结论】在经历多次台风危害之后,初步选出生长、形态和抗风性能在雷州地区表现良好的桉树无性系28#、2#、JJ144,可作为后续良种选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和筛选优良马尾松种质资源,对3块已达主伐年龄(27、28、29 a)的马尾松半同胞子代测定林生长及形质性状进行分析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各子代测定林生长和形质性状在家系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冠幅、枝下高受中度或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具有很强的家系及家系内单株选择潜力; 遗传和表型变异系数以材积最大,胸径居中,树高较小。性状间表型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树高、胸径、材积之间呈强度遗传和表型正相关关系,冠幅、枝下高与各生长性状间呈中等偏上的正相关。利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出21个马尾松优良家系,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为14.05 m、17.07 cm和0.157 6 m3,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7.65%、12.33%和39.21%。利用家系-单株联合选择法评选出54个优良单株,其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分别达到15.53 m、24.98 cm和0.341 4 m3,平均遗传增益为13.61%、44.95%和164.98%。试验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马尾松种子园定向培育供应良种,也可用于选择高世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