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相比,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历来的古汉语著作都已作过详尽的论述,已成为古汉语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除了“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之外,“状语后置”在古汉语中也是一个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可是古汉语研究中还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一概念,对这一语言现象虽有过一些论述,似嫌不够充分,因此我认为有探讨的必要。在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是放在谓语之前用来修饰或限制谓语。但在变式句中也有状语放在谓语之后的情形。如:大雨下起来了,渐渐沥沥地.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中是很少…  相似文献   

2.
汉藏语系的很多语言,尤其是藏缅语族诸语言,过去曾经有过或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前缀,这是一个语言事实.虽然汉语与藏缅语族诸语言的关系较远,但原始汉语前缀的痕迹仍然可以从古汉语某些复辅音现象和现代汉语方言实例中推测出来.有意思的是原始汉语复辅音声母和前缀的痕迹,在北方方言中,尤其是在山西、河南、河北和山东话  相似文献   

3.
宋威 《科技信息》2011,(20):169
众所周知,中国是日本的文化母国。公元二世纪起(中国东汉时期),日本大规模地从中国接受了语言、文字并逐渐发展成有别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大和语言。尽管在音韵法则等方面迥别于汉语,但其基础单词的词义还保持着某种共性,如中日同形类义语、中日同形同义语等就是明证。若再对中国古汉语和现代日语进行仔细观察,我们又不难发现,在现代日语中依旧能够找到古汉语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地处吴头楚尾的萍乡,有着丰富的方言词汇,其方言词汇的来源途径也多元化。萍乡方言区分为城关片、北路片、东路片、西路片、小西路片等五个片区。本文以城关片为据点,从古汉语的遗留、其他地区方言的渗透以及人民群众的自造三个维度探讨该片区方言词汇的来源系统。通过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调查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萍乡城关方言词汇的语源问题和古汉语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够反映出一定社会的文化,而词汇作为语言的构建材料,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其文化的负载者。汉、英亲属称谓词是汉、英语言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反映社会的亲属关系,还积淀了民族文化不同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本文以汉语亲属称谓词做参照系,通过对汉、英具有代表性的亲属称谓词作对比性地描写分析,旨在探索它们在宗族关系、长幼次序、背称面称的差异上反映的不同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的语言交流历史悠久,古汉语是日本语的渊源所在,日本语的书写、读音、词汇各个方面都与古汉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日本语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语言特色,并且开始对现代汉语的词汇、词义、语法等方面产生影响.中日语言有着相似之处,但毕竟属于两个不同语系,了解两国语言的相互影响,明确两国语言之异同,无疑有利于日语的掌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词汇互借是语言中的共有现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众多的汉语借词,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对丰富英语词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通过探讨汉语借词的历史渊源、借用方式及其语言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不仅可以加深认识许多语文现象,而且可以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汉语词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大量的新生词不断涌现,形成了一种颇为引人注意的语言现象和化景观。面对这种现象,本从新生词语的语言学类型、汉语词汇发展的社会学原因、新时期词汇发展的特点、词汇发展中的不良化倾向等方面,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和研究,揭示其内在的原因和规律,以引起人们对汉语词汇以及整个汉语语言健康发展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语言思想博大精深,对于指导方言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甘肃秦安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大量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也是研究汉语演变与发展的重要资料。在恩格斯语言思想视域下探析秦安方言的保护与传承路径,旨在为处理好方言使用与普通话推广之间的矛盾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方言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文化的振兴有利于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民族交往导致语言接触。在此过程中,语言相互吸收或输出成分。就吸收而言。非汉语词汇成分进入汉语以后,汉字一视同仁地加以记录;使用既久,其非汉语色彩消失,当中一部分便循着汉语词派生路径孳生同源词,汉字又对这些同源词记录,出现了语言底层并非汉语而文字层面有汉语特征的同源字。古汉语中,“卢”字有黑义,来源于古羌语。垆、栌、胪、栌、鸬等字秉承“卢”字音义,形成了一组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同源字。  相似文献   

11.
"重言轻文"是文言教学的一大症结,其形成原因关键在于没有充分把握文言的特色。文言是现代汉语的古母语,它能指重于所指,特别注重形式之美,加上古今语法基本一致,古今差异重在词汇,所以不宜过分"重言",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涵泳诵读和古今异义词汇的精讲上。同时,由于现实生活中古母语处处留痕,所以恰当联系鲜活的语言实例,有助于激发学生语言潜能,充分感受文言学习乐趣。  相似文献   

12.
阐释了佛经这种特殊语料的价值,它的出现促进了古白话书面语的产生,为本土文学提供了营养,促进了汉地其他文体的衍生和发展,其确切的成书年代有助于断代研究。译经语言是语言接触的重要体现,因而也对汉语自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指出佛经文献对汉语的贡献主要包括对词汇、词义系统的充实,对词类中成员的扩充、影响以及对语法结构的丰富和扩展。  相似文献   

13.
100名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汉语词汇磨蚀测试结果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有三:第一,根据词汇受蚀程度不同有针对性地教学,其中把受蚀词汇分为全蚀词汇、半蚀词汇和易蚀词汇;第二,同等重视读与写的能力是防止母语磨蚀的有效途径之一;第三,语言能力未稳定时不宜传授过难的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一种语言的方方面面。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与方法,形成了非形态语言的汉语,思维方式影响着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诸要素,思维方式成就了汉语完整的语言面貌。  相似文献   

15.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受文化的制约,学习者往往容易将本民族的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中去,从而产生理解或语用上的失误.从英汉词汇层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来探讨这种文化内涵现象,旨在加强对学习者文化素质的培养,使语言学习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以减少交际障碍,提高对词文化的敏感性和使用英语的得体性,最终获得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日手语的界定,分析了两国手语在手指语、词汇构成、句式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中日手语的基本知识,对中日两国聋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与佛教渊源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髓,这主要表现在词汇上。通过古代汉语词语对佛教的吸收的三个主要途径的论述,指出中国古代汉语言与佛教有着极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中古汉文佛典是研究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文章对这部分语料中若干词语的意义或用法作了解释,可用来补正《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漏阙。  相似文献   

19.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服饰词语蕴含着各民族的文化信息.俄汉语中反映的俄汉服饰文化的词语很丰富,它们的形象、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分析这些专用词语的形象意义,有助于服饰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俄汉词语对比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个系统,词汇与语法密切相关.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词汇,由于词汇与语法的密切关系,因而明训诂必须通语法.实践证明,词语训诂(含校勘)只有与语法分析结合起来,其正确性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