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诗的数量问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有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而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不计在内。《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15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周颂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周室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以前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始尊为《诗经》。  相似文献   

2.
从接受的角度审视方玉润对《诗经》的阅读,揭示《诗经原始》与姚际恒《诗经通论》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发现,方玉润的《诗经》接受具有完整系统的鉴赏阐释体系,重视情感特征和意境的把握,既推求诗之本意,同时又对《诗经》的艺术表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分析,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其评点文字本身颇具文采,俨然是阅读《诗经》有所感悟的再创造。《诗经原始》在晚清具有集大成式的意义,对"五四"时期《诗经》文学面貌的重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毛诗》与三家诗的学派之争始于两汉,迄于清代。秦朝焚书坑儒之后数十年,《诗人《书》之类农奖无闻。至西汉前期,儒学渐兴,传授《诗经》的各种学派相继建立,即鲁国申培公创立的《鲁诗》学派,燕国韩婴创立的《韩诗》学派,齐国辕固生创立的《齐诗》学派,合称为三家诗.由于三家诗传授的《诗经》本子都是用当代流行的文学写成的,所以称之为今又经学派。齐、鲁、韩三家当时都被立为学官,得到官府的承认与支持,因而影响很大,所传授的学生很多Z而两汉不少著名学者,如董仲舒、孔安国、司马迁、刘向、班彪、班固、杨雄、张衡、蔡色等…  相似文献   

4.
汉代《诗经》学的兴起以四家诗的出现为标志,而四家诗出现的时间基本是在文帝世或景帝前.在兴起的过程中,汉代《诗经》学呈现出治《诗》学者专门化、四家《诗》学师承渊源相同、四家诗存在着不同的流传地域、四家说《诗》要旨和方法相同等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军旅诗”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诗经》中有关军事活动诗歌的归纳,界定了《诗经》中"军旅诗"的范围,并对这些军旅诗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诗经》中军旅诗的三个艺术特点:表现征伐简洁而又气势;刻画形象众多而又鲜明;结构设计整齐而又多变。  相似文献   

6.
在解说《诗经.国风》诗旨方面,魏源《诗古微》颇具新颖独到之处:一是注重《诗经》诗篇本意的探讨,否定《毛诗》美刺说,大胆解说爱情诗,有助于恢复《诗经》的文学审美;其次,魏源论诗注重地理风俗视角,但没有停留在泛论层面,而是和具体诗篇的诗旨分析密切相连;同时,魏源没有古今汉宋的门户之见,在吸收《毛诗》合理因素的同时,大胆采用三家诗说,广泛吸收宋儒诗说,可谓融贯群言,兼采各家诗说。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春秋时代,《诗三百》一度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教科书。到了汉代,传《诗》的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起于西汉初年,统称三家诗。为今文诗学。西汉时都立于学官。《韩涛》为燕人韩婴所传,文帝时立为博士。此后传《韩  相似文献   

8.
《小雅·采薇》一诗是《诗经》中的名篇,亦是《诗经》战争诗中的重要作品,对其主旨的研究,先贤前哲众说纷纭,争议不断。文章挖掘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对"薇"和古代祭祀关系的研究,对《采薇》的主旨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诗经》和柳词在性质上具有巨大的差异,同时柳词中又存在着化用《诗经》的现象,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即用俗于俗、用雅于雅、用雅于俗,对柳词化用《诗经》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探讨柳词对《诗经》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一致认为,魏源治经好求圣人的微言大义,其著《诗古微》主要目的在于阐发三家诗所蕴含的《春秋》微言大义,抒发自己的政治思想。魏源《诗古微》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扬,主要体现在发掘《诗经》四始的微言大义;调整十五国《国风》的次第,从而阐扬《春秋》尊王大义;发掘《诗经》当中的“夷夏之辨”思想。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论《诗》完全打破了由《序》、《传》所开创的传统研究模式,以《诗经》为起点论及汉魏六朝及唐宋的诗歌,从个人的哲学、文学的观点出发,对《诗经》各篇加以引中发挥,论述内容由诗歌拓展到文学、政治、哲学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对“诗情”进行了详尽独到的诠释,使得人们对《诗》中作品的价值有了一个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阮元的《三家诗补遗》是清代较早的三家《诗》学著作,其主要贡献有两点,一是在王应麟《诗考》的基础上多有补充,二是提供了关于三家《诗》派别划分的诸多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多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但给后来的三家《诗》研究提供了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14.
段王裁撰有《诗经》的专著多种,提出了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他在《诗经》研究方面的创获,不少地方得力于他对《说文》的深入研究,而他研究《诗经》的成果又大大深化了《说文注》的内容。本文主要根据《说文注》和《诗经小学》两书,试图从订正文字、考释字义等方面,探讨段氏在《诗经》研究上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诗经·唐风·椒聊》的主旨,目前共有四类解读: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晋与曲沃斗争类观点;二是朱熹主张的无解类观点;三是闻一多用花椒喻多子的妇人,提出欣妇人多子说;四是今人所谓的民间恋歌与贺歌两说。第一种解读将诗置于晋国"曲沃伐翼"历史背景下,有一定道理,但张冠李戴,把讽刺对象弄错了;第二种怀疑《序》说,又未给出明确说法,于题旨解析无益;三、四类观点完全摒弃晋国史实,虽是新解,总似无源之水,难以服人。通过文本细读并结合晋国史料,可知《椒聊》是一首高度关注现实的作品,诗中之"子"指曲沃桓叔,诗虽表面极言曲沃之强,实则深忧晋君昭侯之弱,"言在此而意在彼"。  相似文献   

16.
梁佩兰是清初著名诗人,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中山大学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的吕永光先生校点补辑本《六莹堂集》,是目前收录梁佩兰作品最丰富的版本。不过,梁佩兰仍有个别作品未被收录。未被该校点本收录的梁佩兰诗文有:《访道图题辞》、《珠江送别张虞山》、《舟中值和公生日,得诗三章》、《忆雪楼诗集序》、《书超玉轩诗集后》、《兰湖诗选序》两句佚诗及有目无辞的两首诗。  相似文献   

17.
陈寿祺陈乔枞父子是晚清闽省学术的领军人物,时人称其“所著经辨诸书,自元和惠氏、高邮王氏外,盖莫与抗手”。二陈的《诗》学研究造诣颇深,尤其是对三家《诗》的研究,影响深远。本文简要介绍了陈寿祺陈乔枞父子的生平,概述了学界关于二陈《诗》学的研究成果,期望于《诗经》学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诗经》和汉乐府为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但时代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使得汉乐府既与《诗经》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共性,又有差异。因而从《诗经》时代到汉乐府时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诗经·小雅·黄鸟》(以下简称《黄鸟》)是一篇众说纷纭的诗。但对诗中的“黄鸟”,当代《诗经》研究者的意见却比较一致,即认为是指剥削者。高亨先生说《黄鸟》的“作者是个佃农”,黄鸟指地主,“此诗与《魏风·硕鼠》有相似的地方”(《诗经今注》)。余冠英  相似文献   

2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诗经》中,内容最生动、数量最多、最富色彩、最有价值的是爱情婚姻诗。从民俗学的角度看,《诗经》又是一部反映我国民俗的生活画卷。《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从岁时节日、社会生产、衣食住行、爱情婚姻、宗教信仰、文化娱乐等方面展示了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间的民俗文化内涵及当时人们的审美取向。对《诗经》爱情婚姻诗的民俗进行研究,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汲取和继承《诗经》的艺术营养,丰富和繁荣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