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18-19
洱海是我国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典型代表,近年洱海水质污染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得到了控制,生态修复工作已逐步展开。但目前洱海初步修复的大规模湖滨带(58km)仍然存在着生物多样性低、稳定性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东区陡岸型湖滨带自然岸带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受损,亟待修复;而且洱海周边经济快速发展,污染严重,尚未设立湖泊缓冲带,洱海周边区域的发展对洱海水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十一五”水专项洱海项目设立了“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课题针对洱海处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特征,以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及缓冲带污染控制与绿色发展为思路,提出了整个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方案;研发了湖滨带(缓坡型)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陡岸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并与现有技术相结合,集成形成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成套技术;研发集成了缓冲带生态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48-50
国家863重大专项“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2005AA601010)以入湖河流为主轴,首次针对河流与水环境密切相关的汇聚、输移、转化、沉积、冲刷、延展、流水生态等特性,从水力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相互交联的多个层面出发,在我国重富营养型湖泊滇池分别按主河道和旁路处理的布局实施了上连集水区,下贯受纳湖湾的污染河道和河一湖复合系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化技术研究,提供了成套、实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7,(4):48-48
“北京城市北环水系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3AA601010)课题将特大型城市中心区河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与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河流景观用水有机结合,以河湖系统为整体,以强化处理为技术手段,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各组成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实现了城市水环境生态机制的恢复和重建,建立了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方法、城市河湖水体水质改善技术方法、城市中心区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城市河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及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7-28
该课题是“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湖荡湿地是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湖水系联接的关键节点,更是河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重心。针对湖荡具有低污染水处理功能的特征,可兼容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等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太湖流域湖荡湿地重建、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河湖相联典型的复杂湖荡滆湖为重点区域,研究出、入湖河口区水体污染强化净化技术、湖荡浅水区植被恢复与湿地重建技术、滆湖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技术,形成湖荡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改善滆湖水质及生态环境,为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改善竺山湾及太湖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以典型城市景观湖泊杭州西湖为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引水调控、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为太湖流域内类似湖泊的水质与景观改善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5-26
白洋淀是北方草型湖泊的代表,是海河流域水量调节的重要枢纽,是海河流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重要一环。近年来水量的短缺、上游及淀中村污水的排入,造成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沼泽化进程加快,大大降低了白洋淀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严重影响了白洋淀周边50万人的生活和生产,解决白洋淀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问题,恢复生态系统平衡迫在眉睫。针对因缺水和污染引发的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防控与管理技术的需求,水专项以白洋淀为草型湖泊代表,设置了“白洋淀草型富营养化和沼泽化逐级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通过研究揭示草型湖泊富营养化和沼泽化发生驱动机制、变化规律和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需要良好认知湖泊,需要治理技术与理念的支撑。本研究在“十一五”湖泊主题数据与成果收集、整理分析与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应用集成环境的平台软件,建立主要湖泊环境、生态与集成技术的数据库,并设计与构建集成技术、管理系统、示范工程、治理案例的湖泊流域综合管理平台,为我国不同类型湖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58-58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长江、珠江流域及我国主要湖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对策研究”课题之专题“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96-911-08-04)以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3S”(RS、GIS、GPS)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模型,探索了景观生态学和遥感要素识别技术与方法,并在海河流域、黄河源区、深圳市和成都平原温(江)郫(县)、都(江堰)等典型地区进行了应用研究,为生态环境退化原因分析、生态保护对策制定提供了可操作的管理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之一。针对我国典型农业区及水源地、重点种植和养殖制度下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中凸现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种植业、养殖业污染物阻控减排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等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技术研究。形成种植业源污染物阻控减排、有效控制氮磷污染的管理、畜禽养殖业源污染物阻控减排、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农业源重金属原位固定及阻控减排、南方水网农区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氮磷消减、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及评价等技术,研究开发重金属钝化制剂,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生物有机肥发酵工艺。有机结合和吸收已有技术,形成适合我国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全程阻控减排技术体系与模式,建立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7,(6):47-47
“大庆市黎明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2003AA601090)是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之一,依托单位为大庆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管理处,由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庆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担。课题主要目标是:以源头控制和生态改善为基础,充分利用流域内的特有水文与地理条件,重点解决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含油水体净化、河道一湖泊水质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流域水系水质监控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一系列技术关键,借助示范工程的合理配置,实现黎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水环境改善,为寒冷地区水环境的改善、湿地生态恢复、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可推广利用的技术与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0.
颜宏亮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0):25-26,29
这些年,国家投入巨资治理几大湖泊却并不怎样成功,引起了普遍关注。笔者结合18年来实际进行的“河塘生态化综合治理集成技术研究”的一些成果,以期能为我国河流湖泊的生态建设有所贡献。我国河塘现状堪忧,可以归结为6类主要问题“挤窄”、“冲损”、“淤积”、“污臭”、“费钱”和“隔绝”,急需进行生态治理。针对目前治理工作面临的具体问题:治理哪些问题?如何组织治理?早治还是晚治?如何坚持成效?遵循哪些原则(包括治理方针、治理目标、治理范围、先后顺序、主要次要、治理办法等),我们通过实践研究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1.
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与内分泌干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有关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环境健康损害效应或生态污染效应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正在成为环境科技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本就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与“内分泌干扰物质”、“环境激素”、“环境雌激素”等的定义问题进行浅析,探讨其今后在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的规范化使用。  相似文献   

12.
定量刻画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线性和非线性响应过程特征,深入揭示湖泊生态系统演变和突变机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领域。我国季风区湖泊生态系统长期演变机理与生态安全的研究瞄准这一国际前沿,针对我国季风区湖泊生态系统显著退化、增温导致的湖泊生态系统突变风险加大的态势,以及湖泊生态修复理论依据不足的现状开展工作。将通过现代湖泊调查、古湖沼学手段、多种数理统计方法以及模型模拟手段相结合,拟以生态系统结构变化为核心,研究气候和人类活动双重驱动下,季风区湖泊生态系统的响应,揭示不同时空尺度湖泊生态系统弹性变化和临界转换特征,基于弹性理论评估全球增暖背景下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9,(5):30-31
在太空遥望我们这个蓝色的“水”球,除了广袤的海洋、奔涌的河流,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这些湖泊犹如颗颗繁星镶嵌在黄绿色的大地上。以下是国外媒体评出的全球十大湖泊。  相似文献   

14.
本“规划”以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运用生态学理论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因矿产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12-12
该课题针对我国养猪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水平低、药物残留和有害物质污染比较突出、人畜共患传染病时有发生等问题,结合我国自然条件,主要从饲养模式、饲养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入手,进行“提高高温高湿地区种猪生产性能饲养新工艺研究与示范、母猪一仔猪生产轴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生长育肥猪健康养殖及肉品质营养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规模化猪场和养殖小区生物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生态循环健康养猪模式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构词法、国际共识和中国实践,再次讨论“生态环境建设”提法,并认为:“生态环境”不应成为环境领域和生态领域的术语;“生态”与“环境”的具体含义应视其用于生态学抑或用于环境科学而定;“ecological restoration”(生态恢复)不应包含“新建”与“创建”;应放弃“生态环境建设”而保留“生态建设”,后者应主要用于人工生态系统,并可英译为“ecological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和农业综合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乡镇工业对资源利用强度的日益增加,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形成“点源与面源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有悖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从生态环境的角度,重点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压五大制约因素,强调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遥感技术可以在生态调查中成为常规调查手段的有效补充,尤其在对大范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状况的宏观把握以及污染事件的快速响应和污染变化的动态跟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将遥感技术与生态热点问题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实用的遥感应用领域,为环境治理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的提法在国内广为流行,对这一提法我并不认同,也不使用。“生态”与“环境”是两个不同概念,二者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有不同内涵。生态的重点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离开了“相互关系”的内涵,那么就分别成为“生物学”与“环境科学”,生态学是一门生物与环境的交叉学科。我曾试图解读“生态环境”的含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教育的生态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教育理念是“生态和谐”概念在教育上的移植和借用,从生态学角度看,教育和谐就是教育生态的平衡。和谐教育具有整体效应、边缘效应、耐度定律和最适宜原则、竞争机制和协同进化等基本生态规律,和谐教育构建的生态策略首要的就是处理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发展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