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叶勇  刘国 《科技信息》2009,(5):38-39
介绍了副枪测量技术在济钢第三炼钢厂120t转炉生产中的开发与应用情况。该技术的应用降低了钢铁料消耗和脱氧合金消耗;缩短冶炼周期,提高生产节奏全面提高了转炉的生产能力,同时为动态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钢铁在工业制造当中的作用巨大,对于国家战略安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积极发展钢铁工业,实现炼钢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不仅经济意义显著,社会意义也十分巨大。从目前的钢铁生产来看,在炼钢的过程中,转炉钢铁料消耗比较大,这种情况的存在不利于钢铁生产的成本控制,对其经济效益的实现十分不利,所以研究分析造成材料消耗的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具体措施的分析和讨论对于钢铁炼制当中的成本控制意义显著。本文就如何降低转炉钢铁料的消耗展开研究,旨在为钢铁生产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3.
利用60 t转炉研究了采用不同含铁物料及不同比例石灰石炼钢时的钢铁料消耗、氧气消耗量和煤气产生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当采用铁水作为原料,渣钢和块矿作为冷却剂时,钢铁料消耗最低,仅为1072.07 kg·t-1;当采用铁水和废钢作为原料,配有磁选渣铁时,钢铁料消耗最高,达到1092.91 kg·t-1;随着石灰石加入量的增加,钢铁料消耗增加,氧耗略有降低,吨钢煤气产生量增加.研究结果为炼钢过程优化物料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转炉炼钢氧气射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转炉炼钢氧气射流的应用情况,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研究了集束氧气射流,并对比了集束射流和超音速射流的射流特性.在某厂35t转炉进行了集束射流的初步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集束氧枪后的转炉炼钢脱磷效率提高,钢铁料消耗及氧气消耗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某炼钢厂40t顶吹转炉的留渣操作工艺。从转炉脱磷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制定了转炉吹炼过程去磷的有效措施,包括采用转炉留渣操作提高前期去磷效果、提高炉渣碱度等。实践证明,实施留渣操作对转炉冶炼时的脱磷十分有利,脱磷率由80.1%提高到89.9%,还可以降低石灰及钢铁料消耗,提高炉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鞍钢炼钢生产工序节能方向及有效途径(1)提高废钢比,进行多吃废钢的技术研究,降低吨钢综合能耗;(2)实现铁水保温措施,提高人炉铁水温度;(3)实现转炉生产的自动化高水平,如在三炼钢厂对3号转炉实现动态控制炼钢,每炉缩短炼钢时间4~5分钟,年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伟的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为了继续完善和发展我国炼钢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创造的氧气侧吹转炉炼钢新工艺,按照冶金工业部(76)冶钢字第1081号文件下达的任务,于一九七六年九月廿一日至廿四日进行了物料平衡测定。测定结果为氧气侧吹转炉用中磷铁水吹炼低碳钢的钢铁料、造渣材料、油、氧气等各项消耗,钢水收得率和金属铁的收得率等提供了实际数据。  相似文献   

8.
在转炉炼钢过程采用物流跟踪系统及PLC数据采集等技术,网络架构上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开发出第一炼钢厂工艺信息集成系统,实现了炼钢工艺信息共享,使管理工作有效地指挥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9.
托圈是转炉承力的关键部件,其承载能力直接影响着炼钢生产的安全。针对某炼钢厂因漏钢致使1台转炉托圈损伤的具体情况,提出修复方案并予以实施。对修复后的托圈进行了应力测试。实测结果表明,该转炉托圈损伤修复后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保证转炉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优化配料系统软件、依据转炉冶炼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原材料的成分及冶炼钢种要求,对转炉加入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实时计算,优化配料,提高转炉生产过程中富余热量的利用率,节约原料消耗,降低炼钢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钢铁企业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基于5层结构的钢铁企业绿色制造运行模式,对其中钢铁产品生命周期主线层的绿色工艺规划和钢铁清洁化生产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绿色工艺规划体系结构中的工艺路线、工艺方法、工艺装备、辅助物料以及工艺参数等规划内容,讨论了钢铁生产中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连铸和轧钢4个阶段涉及到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吴怡  杨锦文  岳伟 《科技信息》2011,(12):I0346-I0347
本文立足昆钢炼钢厂现行生产条件,以及公司节铁增钢的生产经营形势,通过理论计算和工艺技术分析,以转炉冶炼热量平衡点确定最佳方案,不断摸索转炉用调温剂弥补炉内热量的试验,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铁水消耗,保证了在铁水供应减少的情况下的钢水产量与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前,转炉炼钢所采用的自动控制系统,满足了氧气转炉的冶炼生产,生产与信息管理、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创建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阁的推广价值。本文通过对自动化控制系统作简单介绍,并对其工艺和带来的效果进行分析,为炼钢厂转炉系统自动化控制的了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进德 《海峡科学》2008,(12):88-89
转炉除尘水具有高硬度、高悬浮物、高pH值等水质特点.循环使用过程中,如水中含有大量的结垢物质会给除尘设备造成严重的堵塞,影响炼钢厂正常生产.文章介绍了碳酸钠软化法及选择复合配方水质稳定剂处理转炉炼钢除尘水的运用效果.实践证明,此法能解决炼钢除尘水系统结垢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石灰石代替石灰炼钢的新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石灰石代替石灰转炉炼钢的可行性,结合热力学分析,建立了CO2与[C],[Si],[Mn]和[Fe]反应的基于吉布斯自由能的分配模型.根据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不同石灰石替代比例条件下的各种物料消耗,确定了石灰石最大替代比,并重点研究了转炉煤气成分和产量的变化,最后考察了石灰石炼钢的成本.在本研究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可以在转炉中使用石灰石炼钢,石灰石最大替代比为71%;随着石灰石替代石灰比例的增加,废钢消耗降低,CO2体积分数降低,石灰石炼钢的成本逐步下降,吨钢铁水消耗提高,CO体积分数增加,转炉炉气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二氧化碳与氧气混合喷吹(简称COMI)炼钢工艺热力学理论计算及实验研究,建立了转炉全铁水COMI炼钢工艺物料与能量模型.研究发现:应用COMI炼钢工艺进行转炉全铁水冶炼工艺研究不仅能解决转炉全铁水常规冶炼过程中存在的大渣量及大喷溅问题,而且在提高转炉煤气热值,降低转炉吨钢氧耗及石灰消耗、调节矿石加入量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石灰石分解机理的分析,研究了炼钢过程中利用石灰石代替石灰进行造渣时炉内富余热量的变化,发现当采用全部石灰进行冶炼时,铁水加入比(质量分数)可达到86.1%左右,随着石灰石加入量的增加,废钢比降低,吨钢富余热量减少,石灰加入量降低.若全部采用石灰石进行造渣,铁水比最高可达到97.0%.在此基础上,利用60 t转炉研究了炼钢过程采用石灰石完全代替石灰进行造渣炼钢的冶金效果.实验发现:与采用石灰造渣炼钢相比,当采用石灰石进行造渣炼钢时,吹炼至4 min时的炉渣TFe质量分数为21.87%,碱度为1.22;随着吹炼时间增加,炉渣TFe含量降低,碱度上升至3.0以上.炼钢过程脱磷更加稳定且脱磷率提高了2.6%;平均终渣碱度为3.52,能满足冶炼的脱磷要求;渣量大幅度降低,从而降低了钢铁料消耗;吹炼时间略有延长,终点熔池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研究结果为调整炉料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炉壳与托圈间隙的分析、托圈截面修改、炉壳改型等措施来优化45t转炉炉容和炉壳。通过优化,使炉壳直径适度增大、炉容体积加大、炉容比提高、炉龄得到了延长,降低了钢铁料消耗以及吹损率,缩短了冶炼周期,提高了钢水质量,优化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可以更好地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转炉炼钢知识发现的特点,采用粗糙集理论进行分析,应用数据清洗、标准化及离散等方式对转炉炼钢生产数据进行预处理,以炼钢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作为知识发现的条件属性,以转炉冶炼终点控制目标作为知识发现的决策属性,建立了基于粗糙集方法的转炉炼钢知识发现模型,实现转炉炼钢生产知识的自动发现、获取和规则提取。以转炉冶炼终点钢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做为知识发现的决策属性,采用210 t转炉炼钢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模型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提取出的铁水硅含量、铁矿石质量、氧气消耗量等影响因素对转炉冶炼钢水终点温度存在重要影响,且模型提取出的转炉炼钢终点钢水温度知识规则与现行转炉炼钢现场的变化规律一致,证明基于粗糙集方法的转炉炼钢知识发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溅渣护炉是把转炉炼钢时所产生的炉渣经调渣处理后,用高压氮气喷溅到炉衬上,弥补吹炼时钢水对炉衬材料的侵蚀,减少转炉补炉时间,降低耐火材料消耗,提高转炉炉衬使用寿命,实现炉机匹配,达到产能最大化释放,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