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翼叶 《科技咨询导报》2010,(11):198-198
音乐会练声曲主要是指没有歌词的声乐作品。它具有艺术歌曲与声乐练习曲的双重属性。音乐会练声曲是声乐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理清音乐会练声曲产生、发展的历史线索,对于研究、把握并进而准确、妥帖地诠释以及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发声技巧的运用、歌唱语言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抒发和完美动听的音乐有机地融会成一个整体,才是真正的歌唱艺术。构建完整、完美的歌唱艺术,歌者除了对音乐语言和发声技巧进行研究之外,准确把握歌唱语言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抒发都离不开对文学语言的研究。因此,研读声乐作品的歌词是构建歌唱艺术整体性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声乐艺术用人声来表达情感,情感蕴藏在声乐之中,声音——作品——情感,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就深厚;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他的精神气质、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
杨建农 《科技信息》2010,(8):367-367
声乐艺术是通过清晰的语言、动听的歌喉、简要的肢体语言,直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包含文学、音乐、戏曲、曲艺等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渊源来自民间劳动。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本论文根据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点,分析了我国戏曲对于民族声乐的深远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特征和风格特征的研究,阐述了民族声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使人们通过戏曲对民族声乐有进一步的了解,使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实践与理论共同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声歌唱追求的语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是声乐的故乡,意大利语音有自己的特点,对于美声歌唱艺术,语言中的语音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者要准确地掌握发音规则,将意大利语音与歌唱技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了解美声歌唱追求的语音特征,从而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准。  相似文献   

6.
语言能力对于声乐艺术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声乐语言是音乐化的语言,通过音乐的造型手段使语言富有音乐的歌唱性和旋律的节奏感。在声乐训练中,重视语言控制技术和语调控制技术的训练,提高语言修养,对于完美表达声乐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职的声乐教育关键是老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声乐是中职群众文化艺术专业音乐模块的主要课程之一,是一门融语言、音乐和情感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它用歌唱的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心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歌唱,音乐素质教育更加离不开歌唱,但是,声乐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科,我们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我们在教学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崔蕾 《科技信息》2009,(24):I0227-I0227
中国大地广袤无垠,五十六个民族在这片沃土上谱写出了民族声乐的动人篇章。俄国大作家屠格涅夫,曾经在莫斯科普希金纪念碑揭幕典礼上说,“民族的艺术是它自身活的灵魂,是它的思想,是它的最高意义上的语言。艺术一旦有了完美的表达方式,比起科学来,更成为整个人类的财富,这是因为它是人类有声音、有思想的灵魂;它是不朽的,因为它能比本民族肉体的生命存在得更长久。”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唱法及表现手段,使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具有独具魅力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是音乐艺术中音乐与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语言和音乐旋律共同构成声乐的基础。中国语言的韵类十分丰富,语音的构成极其细致又独具特色,很有表现力。因此,掌握好汉语语音的特点,深谙声乐演唱中吐字咬字的方法和要求,了解地方方言的一些特色语言,对于演唱好中国歌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梦馨 《科技信息》2011,(24):I0251-I0251
声乐是一种能够跨越地域和历史界限的神奇语言。它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从一个较高的音乐审美角度来表现声音,它并非简单的机械发声过程,而是通过语言、情感等多种方面,全面具体系统地表现出一种声音。歌唱(即声乐)是语言与音乐相融合的艺术,是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也就是用人声唱出来的带有语言色彩的音乐艺术。歌唱艺术作为音乐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本身就具有多方面因素,单从字面看,歌唱就包括歌和唱二字,即歌曲和演唱,而在演唱过程中,语言的地位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字正腔圆”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声乐经验的高度概括,它是歌唱艺术要求的起码标准,又是歌唱技巧表现的最高标准,是我们声乐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和训练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演唱者必须在有准确、清晰的咬字的同时,唱出语言中的语气韵味,使欣赏者感受到歌词的美感,又要圆润光彩富于弹性有强弱变化的可能和余地,有扎实的基音和丰富的泛音与共鸣的串音来“表情”。要做到即“字正”又“腔圆”,使二者统一和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字正”往往“腔不圆”;要“腔圆”又往往“字不正”,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困扰了不知多少青…  相似文献   

12.
吴昊 《科技资讯》2009,(9):217-217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无论是文学的作词音乐的谱曲或是歌唱的表演,都始终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而作词与谱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书面的词曲有声化,产生声音的直觉美感,才可能最终完成声乐的艺术创造。离开了语言也就无所谓声乐艺术的形象表现。因此,语言在声乐中的这种创造功能,就要求我们对声乐艺术语言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声乐艺术中起主导和统帅作用的是情感,演唱者通过悦耳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歌曲从创作、演唱到欣赏都离不开感情,声乐艺术的创作与表演是词曲作者动心、演唱者唱心和观众感心的艺术加工过程.作为演唱者如何在歌唱艺术中实现"二度创作"的功能,创造性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其前提是准确体验声乐作品的情感,关键是正确运用各种演唱技巧,而歌唱表演则是情感表达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温焜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4):96-97,99
语境是英语翻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和条件,它影响了对目标语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语境的基础性作用,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领悟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影响,从而提高英语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能力对于声乐艺术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声乐语言是音乐化的语言,通过音乐的造型手段使语言富有音乐的歌唱性和旋律的节奏感。在声乐训练中,重视语音控制技术和语调控制技术的训练,提高语言修养,对于完美表达声乐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声乐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4):165-166,172
着重从准确性、规范性和逻辑性和肢体语言四方面对声乐教学中教师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做了论述和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声乐教师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纪佩汝 《科技资讯》2008,(2):210-211
声乐演唱艺术不是一门单一孤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一门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语言艺术在声乐演唱艺术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可以说语言是歌唱的基础.语言不仅仅是产生优美动人旋律的依据,而且还能够直接通过语言艺术地咬字发音与流畅动人的音乐旋律相结合,进而来塑造深刻丰富的音乐艺术形象.最终产生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是声乐的故乡,意大利语音有自己的特点,对于美声歌唱艺术,语言中的语音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者要准确地掌握发音规则,将意大利语音与歌唱技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了解美声歌唱追求的语音特征,从而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准。  相似文献   

19.
声乐教学中表象及表象能力培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乐艺术不同于其他器乐演奏的表演艺术,它是以人声为乐器,利用人声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一门音乐艺术,歌唱时“声音位置感觉”、“声音共鸣感觉”“气息控制感觉”“读字感觉”“情绪和情感的感觉”等感觉,抽象、无形、不容易具体地进行说教。运用心理学上的“表象”,把日常生活的各种表象通过联想联系到声乐教学中来,会使抽象的声乐学习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为此,本文就表象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表象能力等方面发表自己一点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吴丹 《科技信息》2011,(24):I0275-I0275,I0277
音乐是一种美妙的听觉艺术,它是任何文字和语言都无法表达的完美艺术。您可能学习过声乐,您也可能会一样乐器。但是要对一首音乐作品(声乐或器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以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声乐欣赏,其本质是声乐审美实践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所设计的只是与人声相关的声乐作品。本文从声乐欣赏的本质属性及音乐欣赏主、客体的特征出发,全面阐述论证了声乐欣赏活动中主体(欣赏者)和客体(声乐作品)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